温庭筠五十首 温庭筠(约公元818 年—约公元870 年),本名岐,一名庭云,字飞卿,太原(今山西阳曲附近)人。才思敏捷,每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时人号为“温八叉”。由于他傲视权贵而失意场屋,以致屡试不第。只做过隋县尉、方城尉和国子助教,所以《花间集》称他是“温助教”。 在文学史上,温庭筠是活动在诗衰词兴的交替时期。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词则与韦庄并列,号为“温韦”。在词的发展史上,温庭筠可说是词坛上的一位开山大师。现存词具在《花间集》、《金奁集》和《全唐诗》中。 温庭筠的词,内容多写闺情,辞藻浓艳,结构绵密,词旨隐曲,前人对他的词有许多评价,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温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张惠言在《词选序》中也说“其言深美闳约”;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则说其所作“有以丽密胜者,有以清雅胜者”。 菩萨蛮 其一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 小山句——小山:屏风上绘的山景。金:金色的曙光。明灭:日光浮动,忽明忽暗,闪烁不定。又解:小山谓发形高耸,金谓头上妆饰品。又《夏盛选本》解:唐代女子画眉,有一种叫“小山眉”,隔夜的眉黛有深浅,好像山峰重叠。唐代的妇女喜欢在额上涂上黄色,叫做“额黄”,隔了一夜,黄色有明有暗,所以说“金明灭”。 鬓云句——鬓云:形容鬓发细柔乌黑。度:飘度,这里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如飞飘之状。腮:面庞。雪:白嫩,或指敷粉。 蛾眉——或作娥眉,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好而轻者谓之娥。” 枚乘《七发》:“皓齿娥眉。” 弄妆——打扮、妆饰。 照花句——照镜戴花,前后各置一镜,方能瞻后影。花:头上的妆饰品。 花面句——双镜之中,花朵与人面交相辉映,更显得人面如花。 新帖句——帖:贴金,用金线绣好花样,再贴缝在衣服上。襦:短上衣。古乐府诗《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双双句——指罗襦上有金线绣成的双双鹧鸪。鹧鸪(zhègū 这姑):鸟名。 《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其形如鸠,头顶紫红色,背灰色,嘴红,腹带黄色,脚红色,外形较美观。 【析】 温词为《花间集》之首,此词又为温词之首,足见其为典型的花间之作。 词中首句写了室内的晓景:屏风上金光时明时暗,在重重叠叠的山景间浮动。第二句写闺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三、四句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着一“懒”字和“迟”字,其惆帐倦怠之情,生动可睹。五、六句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她簪花时,置放双镜,是那么细致、讲究,花容与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愈增艳丽。既然前面写了“懒”和“迟”,而此处又写她这样“细致”、“认真”地打扮,这正是她内心矛盾的真实反映,因情人不在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本能又促使她细致地妆扮。最后两句写她更换新衣时,忽见衣上有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通篇写闺怨之情,但又含而不露。本词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使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与语音形式完美的结合起来了。“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两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咏唱时,就更显得跌宕飞动、顿挫抑扬了。 其二 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 水精——水晶石,可作妆饰品,一般透明无色,但也有因含物质成分不同而呈现灰、黑、黄、紫等色。 暖香句——这里说鸳鸯锦被中,既香且暖,最易引人入梦境。惹(rě): 逗引,撩起。《花间集》词中用“惹”字共25 处,多为此意。鸳鸯:水鸟名,常成对共游,羽毛美丽,故人们常用鸳鸯来比喻匹偶。《文选·古诗十九首》:“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锦:锦缎,此处指锦被。 江上句——写初春将晓时的景色:细柳如烟,残月朦胧,鸿雁北飞。 藕丝句——衣裙染为藕丝色,像秋日蓝天之浅色。藕丝:青白色,这里借代为衣裙。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人胜句——意思是剪成参差不齐的彩胜戴在头上。人胜:即彩胜、花胜。《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这里是指头上的妆饰品。李商隐《人日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采为人起晋风。”参差剪:剪成长短不一的样子。 隔香红——分戴鲜花。因花分戴于两鬓,所以用“隔”字。隔:分开。香红:鲜花。 玉钗句——钗(chāi),古时妇女的首饰,常以金玉制成。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头上风:指头上所饰花胜之类,随步迎风而微微颤动。 【析】 这首词是写怀人之情,与前首一样,没有明白说出,需要细致体会。 上片的一、二句,是写室内的陈设,接着两句是写室外的景象。室内是水精帘、玻璃枕之类晶莹澄彻的器物,构成一派清明的环境;而暖香的鸳鸯锦,却又唤起人一种极华丽的意象。“江上”二句,境界更为开阔:残月朦胧,江天一色,柳丝如烟,并点以飞雁,景象由前面的华艳转为清丽。背景虽只是罗列了一些现象,但人物的思绪已微微透出。“暖香惹梦”的“惹”字,与前首的“度”字一样,极为生动传神。“惹”出什么梦呢?词人没有明写,但在鸳鸯锦被之中所做的梦,自然是怀人的春梦了;同时,鸳鸯也反衬了女主人公的孤独。这两句把孤单之情织进华丽的画面中,别有情趣。“江上”二句,实为她梦醒之后,所见室外的一派清丽之色,这正好与她凄寂的情怀相融合。 下片写女主人公梦醒后的形象。“藕丝”句状其服饰之色,“人胜”句写其首饰之丽。最后两句,使女主人公的神情全出,簪花如画,在和风骀荡之中,微微颤动。 上下两片,似乎是没有联系,但细寻而脉络具在其中,正因为年轻美丽,才有“暖香惹梦”;“玻璃枕”、“暖香”与“玉钗”、“香红”前后映照,极为浓丽。俞平伯说:“通篇如缛绣繁弦,惑人耳目,悲愁深隐,几似无迹可求。”(见《读词偶得》) 其三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注】 蕊黄句——蕊黄:额黄,因色如花蕊,故也称蕊黄。六朝时,妇女打扮时,额间涂黄,唐五代时,还存此习。无限:没有界限,言黄色已模糊不清了。山额:旧称眉为远山眉,眉上额间故称山额。或曰,额间的高处。 宿妆句一一写隔着纱窗所见的情形。宿妆:指隔夜的妆饰。 牡丹——花名,暮春开放。 股——钗的组成部分,如羽。《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蝶双舞——钗头饰双蝶形,颤动时如飞舞状。 心事二句——意思是面对明月下的花枝,心中的隐曲又有谁知呢? 【析】 这首写相见恨迟,相别怨速的情景。词的一、二句写闺中人的形象:虽是旧妆,但还可见额间点黄的痕迹,隔着纱窗还可以看得见她的笑意已消失了,略带愁容。“相见”二句,补充刻画她“隐笑”的原因:她与其所爱者相见在牡丹花开之时,即暮春时节,暗喻相见之晚;“暂来还别离”点明共处时间之短,离去匆匆。一个“隐”字,深藏着无限情致,将其沉浸于幸福的回忆转为怨恨相聚短暂的那一刹那的神情,淋漓写出。 下片“翠钗”二句,乍看只是写了妆饰的双蝶金钗,但在闺中人眼里,却大有人不如物的感慨,这与第一首见到“双双金鹧鸪”一样,隐含着对人情冷寂的喟叹!最后两句,总揽全章:她此时的心情,有谁知道呢?特别是对着那默默无语的窗外明月和满树花朵,她的幽怨便更可知了。 全词融情于景,给人以玩索无尽的情趣。 其四 翠翘金缕欢■■,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注】 翠翘句——描写■■的外形。翠翘:鸟尾上翠色的长毛。金缕:金色的花纹。■■(xīchì西敕):水鸟名,又称谿鹉,形如鸳鸯,头有缨,尾羽上翘如船舵,俗名紫鸳鸯。 水纹句——写双双■■,游于春池碧水上,泛起细细的波纹。 池上二句——写雨后初晴,梨花满枝。海棠梨:即棠梨,落叶乔木,一般开白花,这里说“红满枝”,是一种艺术的粉饰。又解,即海棠花。 笑靥——靥(yè夜):俗称酒窝儿。曹植《洛神赋》:“靥辅承权。” 烟草句——烟草:轻烟细草。粘(nián 年或zhān 沾):粘连,这里形容蝴蝶紧紧地附着在轻烟细草上。 青琐句——青琐:古代门上的雕花妆饰。杜甫《秋兴八首》之五:“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周祈《名义考》:“青琐,即今之门有亮隔者,刻镂为连琐文也,以青涂之,故曰青琐。”芳菲:花草芬芳繁茂。 玉关——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西北,唐时西边重镇。唐五代闺情诗词,写妇人思念久戍边疆的征夫,常用“玉门”、“玉关”这个词,泛指边远的国土。李白诗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之句。 【析】 这首词为怀旧思远之作。 上片追叙往日欢会的情景:用■■在平静的春水中嬉戏起兴,以喻两情的和谐融洽;又用雨后池上海棠花的红艳满枝,来烘托欢乐的气氛。 紧接着下片开头“绣衫遮笑靥”一句,点出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娇羞情态。“烟草粘飞蝶”承前启后,烟笼芳草,飞蝶双双,既关合前面的春日幽会,是虚写;又是后两句“青琐对芳菲”的伏笔,是实写。最后二句揭出本意,芳菲景物依然,而人则音讯稀疏,一种怀旧念远的幽怨情绪,溢于纸上。 其五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玉钩寨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注】 杏花句——写杏花含着露水,仿佛凝聚的团团雪花。团:凝聚,动词。香雪:如雪花带香。 绿杨句——有绿柳的陌上,自古多为离别之处。 灯在——灯还亮着。 觉来——醒来。 玉钩句——玉钩:精美的帐钩。寨(qiān 千):扯挂。翠幕:翠色帏幕。 妆浅句——妆浅:早上未试新妆。旧眉薄:原来画的眉色已经淡薄。 春梦二句——正留连着梦境,不禁临镜而自怜,觉得鬓发也稀疏了。蝉鬓:鬓分两侧,梳成如蝉之两翼。《古今注》:“魏文帝宫人莫琼树始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然。” 【析】 这首词也是写闺阁怀人。 首二句点明梦中再现的离别之时的情景:正是杏花带露开放,陌上杨柳依依的芳菲季节。以美景烘托离情,深含不忍之意,一个“多”字,已微露哀怨,那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已孕在其中。“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鸯”,是紧接上两句而来,因别而忆,因忆而成梦,这两句就是一梦醒来的镜头:以往在一起的时候,华灯相照,情意缠绵,而今所用的灯还在,月色也还是那样的朦胧,大有物在人去,人去室空之感,而晓莺的啼叫更加恼人,增加了无穷的惆怅。 下片从主人公的行动中,显示了她的迷离恍惚、百无聊赖的情态。过片二句,写女主人公晨起之象,接上片的梦醒写起,人虽起床,挂起帷幕,但因夫君远出,故也无心梳妆打扮了。末二句是写晨妆之象。这两句是倒叙,意思是对镜一看,觉得自己消瘦了许多;再想到昨宵春梦,更频添相思之情。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指出:“末两句十字皆阳声字(鼻韵尾字),可见温词声韵之响亮。”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末二句凄凉哀怨,真有难言之苦。”两家从不同的角度评论了末二句,都很精当。 其六 玉搂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萎萎,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注】 玉楼——建筑精美的楼阁。 袅娜(niǎonuó鸟挪)——柔软细长的样子。 门外二句——追忆昔日相别的情景。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嘶:马鸣。 画罗句——罗帏上绘绣着金色的翡翠鸟。翡翠(fěicuì匪脆):鸟名,生活在水边;毛为蓝色和绿色,异常鲜艳,可做妆饰品。《埤雅》:“翠鸟或谓翡翠,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香烛句——蜡烛燃而流泪。香烛:一种含有香料的蜡烛。销:销融、烧燃。 子规——即杜鹃。《埤雅》:“杜鹃一曰子规,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凡始鸣皆北向,啼苦则倒悬于树枝。”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析】 这首词抒写女主人公夜间长久相忆之情。 首二句以明月杨柳为外感因素,笼罩全篇,鲜明地表达了相忆之深,怀念之切。每当明月高挂在玉楼的时候,女主人公总是深深地怀念起远在他乡的丈夫;而当春风杨柳之时,则更为感伤。词中将主人公因相思而无力的感觉,外射到柳丝上,此即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颜色”。接着二句,承相忆而来,追叙分别时的情景。“门外草萋萋”,既是分别时的具体环境,又是用春草随处生长来比喻深长的离恨别愁。“送君闻马嘶”,是伫立远送的形象。行者渐渐远了,看不见了,而送者还呆立在那里远望,好像还听见了行者的马叫声。这与上句的萋萋芳草,组合成了一幅离恨绵绵的图画。 下片又转入描写眼前的情事。“画罗”二句是写室内景象的凄寂。“画罗金翡翠”只是室内环境的展示,而“香烛销成泪”一句,则笔墨凝重,既有显示长夜时间进程的作用,又有女主人公内心的无言表白,与开头“长相忆”相呼应。末二句是美人迟暮之意:鸟啼花落,残梦迷离,是“长相忆”的又一表现形式。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这首词“通体景真情真,浑厚流转”,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也说此词“清绮有味”。 其七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画搂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注】 凤凰句——衣上用金线绣成相对的凤凰图案。盘:盘错,这里是盘绣在衣上,动词。金镂:金丝线。 壮丹句——这句说闺中人妆成后,如牡丹经雨,更为艳丽。 明镜二句——写新妆后照镜自怜,觉得鬓薄脸瘦,形容憔悴。 画楼——饰有彩画的楼阁。 音信句——写所念之人音信不来,而社日前,双燕却又飞回,有“燕来人不来”之意。社:社日,是古代祭神的日子。《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子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这里的社是指春社。燕又称社燕,春社前来,秋社后去,是一种候鸟。 【析】 这首词写思妇画楼望归。 上片首二句写女主人公精心妆扮后的形象:第一句从服饰写其美丽,身上穿着用金线绣成的凤凰双飞的衣裳;第二句从情态写其娇艳,用比喻手法写女主人公像牡丹花经过夜间微雨洗濯过后一样明丽,“明镜”二句写思妇的微妙情态。或许是她自己的揣测,或许是从旁处听到了什么传闻,她估计自己所怀念的人可能快回来了,才着意地妆扮一番。妆成后,还恐有所不适,又对着明镜反复地照看,便觉得自己消瘦了,这消瘦的原因自然是为离愁别绪所缠绕。“新妆”,说明因爱人不在,平时也极少临镜盛妆了。 下片写她妆成后的活动和心情。“画楼”二句,写女主人公妆后登楼远望归人,她望了很久,还不见爱人归来,而只见栏杆之外柳丝低垂,这是通过对她活动的描写来表露其心情。结尾二句,补足余意,直写惆怅和失望:不仅未见人归来,连确切的音信也不曾有过。但是,春季社日之前,双双燕子,却是那么按时而来,真是人不如燕,丝丝哀怨,已寓于此。 其八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注】 牡丹二句——写暮春时的花月景色。莺:鸣禽类,体小,鸣声清脆,宛转如歌,故称“莺歌”。 相忆二句——意思是由于相思之切,难以入梦,眼前唯见窗背面的灯光摇摇晃晃,半明半暗,更觉孤凄。《花间集》中,用“背”字24 处,多数是“背靠”、“背面”之意;但有时也可作“闭”、“掩”之类的动词解,如张泌的《浣溪沙》“绣屏愁背一灯斜”,毛熙震《菩萨蛮》“小窗灯影背”等。 翠铀句——写闺中人的头饰。翠钿(diàn 佃):用翡翠石或珠玉金银等制成的形如花朵的首饰。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金压脸:金玉饰物遮住了脸,形容头饰富丽。 人远二句——想到远去的爱人,泪珠纵横。阑干:交错纵横的样子。《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析】 这首词写因怀人而彻夜不眠。 上片首二句写外界环境:牡丹花开过了,莺啼声听不见了,时已暮春,杨柳满院,月到中天,正是午夜时分。这里既写了时间,又写了空间。这些都是女主人公的外感因素。“相忆”两句,点明在这暮春良宵之时,她伤怀念远的情状。因离别而相忆,辗转反侧,难以入梦,坐起沉思。室内半明半暗的灯光,既是“梦难成”的见证,又是当时凄寂环境的象征。 下片深入一层,写她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因为“寂寞香闺掩”这样孤独、寂寥,所以,过去用来妆饰的翠钿之类,现在也感到是多余的,只好任它遮着脸。末二句是发自内心的感叹:多少个不眠之夜呵,人远天涯,独守空闺,泪流满面,凄凉孤寂,现又到了燕飞春残的时候!这不仅与首二句的时节相呼应,而且把女主人公深感逝水年华,稍纵即逝的痛楚情绪,曲折地表现出来。这正如《白雨斋词话》所说“领略孤眠滋味,逐句逐字,凄凄恻恻”。 其九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注】 满宫二句——见明月、梨花而念及故人。宫:《经典释文》:“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这里的宫,即一般住宅之意,非指皇宫。关山:泛指途中的山山水水,原意是关塞和山岳。 金雁二句——见金雁双飞,不禁涕泪沾衣。此处金雁,指闺人看见绣衣上的双雁。又:刘贡父《中山诗话》:“金雁,筝柱也。”言见筝柱而思远方之人。 小园二句——小园芳草正绿,春光正浓;家住在越溪之僻静处,更易触景生情。越溪:古代越国美女西施浣纱之处,这里有以西施之美相比况的意思。曲:弯曲之处。 杨柳二句——见柳色依浓含情,燕已归来而所念之人却不归。依依:柔弱摇曳之貌。《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析】 温庭筠词的女主人公大都是闺阁妇人,这首词独写民间女子,写她怀念情人的情景。 上片从高处、远处写来。首句写室内月光通明,暗示出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女主人公走到窗前一望,月光下,梨花盛开,分外明亮,室内室外,一派洁白,境界是凄清的。再举目远眺,关山重重,挡住视线,而她的情人就在看不见的万里关山之外。“金雁”二句,紧承上句,由远写到近,正因为人我相距万里,看不到,呼不应,所以思念之情尤其急切,以至于一夜接着一夜的不能入睡,有时,只好绣着金雁双飞的衣裳,而相思的泪痕,沾满了绣衣。 下片则从近处着墨,“小园”二句,为女主人公的自我介绍,也是她对远隔万里的情人的呼唤:你知道吗?我们家溪水边的小园,春草又绿了,你怎么还不回呢?末二句又由近及远,“杨柳色依依”是外界景物,“燕归君不归”是外界景物而引起的慨叹:门外杨柳,又像情人离去时那样依依含情,燕子飞去又飞回了,可是所念之人还不见回还。以物而反衬人,感情真挚。 其十 宝函钿雀金■■,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搂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注】 宝函句——写闺妇起床不久,枕套上还留有首饰。宝函:华美的枕套。金■■:钿雀、金■■均为枕头上的妆饰。 沉香句——在沉香阁上看见了吴山碧色,春意盎然。沉香阁:泛指华贵的楼阁。李白《清平调》之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吴山:泛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山丘。白居易《长相思》:“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驿——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员住宿换马之所,又称“驿站”。 鸾镜二句——意思是每日对鸾镜,饰花枝,此中情意,又有谁知呢?又,可解释为:相思之情无人理解,只有眼前的妆镜和花枝知道,“枝”与“知”是谐音双关。鸾镜:范泰《鸾鸟诗序》:“罽(jì计)宾王获彩鸾鸟,欲其 鸣而不能致。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可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哀响中宵,一奋而绝。”以后,人们就称镜子为“鸾镜”。 【析】 这首词也是写离别相思之情。 首句写女主人公初起,但未明说,只用华美的枕头旁边留有金钗作暗示,这是温庭筠惯用的手法。次句写她起床后登楼远望,吴山碧翠。这两句看来只写了单纯的物象,其实这为后面写情安排了必不可少的铺垫。“杨柳”二句,是望中之景:杨柳如丝,驿桥隐隐,细雨纷纷,是一幅充满了离恨的画面。这杨柳如丝,春雨朦胧的景象,正如她往年与情人在驿桥边离别的情景一样。一个“又”字,使人如梦初醒,不禁缠绵往复。 换头二句,紧接春景写来:在楼上看见岸边春草萋萋,想起情人远出不归,连一点信息都不能传到她所居住的画楼里来。结尾二句用委婉、曲折的笔墨,写出了她的怨情。鸾镜与花枝,本为无情之物,但她每对明镜,簪花涂脂,从镜中看到自己如花的容貌,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青春易逝,春花易残,于是,相思之情便更深切,可此情又有谁知呢?恐怕只有每天伴着自己的鸾镜和花枝吧!这两句情感是回旋的,由镜与花而联想到己,由己又推及到镜与花。真是千回百转,回肠荡气。 其十一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注】 轻絮——喻杨花。又称柳絮、柳棉。 一霎(shà沙)——时间短促,一阵子。 雨后二句——雨后又出现了西下的夕阳,杏花被雨打风吹而显得零落疏稀。却:又,再。 无言二句——默默无语,睡意犹存的脸上显得气色匀和秀美;枕屏上所绘的山景因天色黄昏而暗淡了。匀:匀称、均衡,引申为适中调和。杜甫《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掩:遮掩,这里指枕前屏风上的山景已被物影遮俺。 【析】 这首词写女主人公黄昏时的惆怅。 上片写女主人公午睡醒来时周遭的自然景物。这是人物的背景:清明时节,满园柳絮平铺,过了一会,下起了如丝细雨,但很快雨过天晴,斜阳照映着园林,雨后杏花显得格外娇艳。在这画幅背景中,已略略透露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这雨声她是“愁闻”的,而娇艳清香的杏花,在她的眼里,却带上了冷落的色彩,这是她自己感情外射的结果,是她在黄昏时刻孤独、冷落的反映。上片的暮春晚景,虽是那样光润欲滴,但这景物本身所具有的衰暮性质以及这一片空虚寂寞的景象,早已形成了使人物黯然销魂的气氛。 下片写人物睡起寂寞无聊的情态:“无言”二句写午睡初醒时的一瞬,绣枕与屏山掩映,女主人公颜色匀和。“无言”与上片的“愁闻”、“零落”相照映,极言其孤寂,最后二句写时间混到黄昏,她十分空虚,独倚闺门,心绪迷茫,百无聊赖。 其十二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征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注】 皓月皓洁的明月。当午:正当中天;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午。”重帘:帘幕重重,说明闺深。 麝烟——加有麝香的香炷,点燃时芳香弥漫。 薄妆——淡妆。锦衾丝织品所制成的被褥。衾(qin):被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析】 这首词写女主人公长夜难度的景况。 上片“夜来”两句,写夜景清凄:皓月当空,重帘悄悄,一个“才”字,显示了女主人公从初夜至午夜,都不曾入睡,深感夜长难熬,时间进展缓慢,怎么过了这么久才只是半夜呢?“深处”二句,承上而来,“深处”照应“重帘”,“麝烟长”照应“才当午”。因为她不能入睡,很可能也没有燃灯,室内一切都是暗淡的,只有麝香亮着一点星火,冒着一缕青烟,如长夜之悠悠。“卧时留薄妆”,点出了女主人公的形态,从而转入下片对往事的追忆。 下片头二句似有“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意思,“那堪忆”也不是说不去回忆,而是说回忆当年的丽质丰姿,就更感今天“薄妆”的悲哀。这也是上片“皓月当午”、“重帘悄悄”、“麝烟长”那种最易引人进入深沉回忆的境界的效果。“花落”二句既写明月自午夜至晓的漫长时间进程,又自然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缕缕哀愁。“花落月明残”是她身世的自况,“锦衾知晓寒”是她处境的概括,寒夜孤独,锦衾能知。叶嘉莹《嘉陵论词丛稿》说:“无限哀怨尽在不言中矣!”《栩庄漫记》评曰:“菩萨蛮十四首(指温词)中,全首无生硬字句而复饶绮怨者,当推‘南园满地’、‘夜来皓月’二首。余有佳句而无章,非全壁也。” 其十三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绣帘垂■■,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注】 雨晴句——雨后天晴,夜合花开得最烂漫的时节。夜合:夜合花,又称“合昏”,俗谓马缨花。周处《风土记》:“合昏,槿也,华晨舒而昏合。”因此花早晨开放而黄昏闭合,所以称“夜合花”,玲珑:精美,这里指花开正盛时。 香袅——香气流动。红丝:指花片下坠。拂:飘动。 闲梦二句——写梦入金堂,见萱草满庭,令人乐而忘忧。金堂:华丽的厅堂。萱草:又写成“蘐草”或“谖草”。《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朱熹注:“谖草合欢,食之令人忘忧者。” ■■(làshà录漱)——下垂的穗子,流苏一类的妆饰物。 眉黛——画眉用黛色,称“眉黛”。白居易《新柳》诗:“须教碧玉羞眉黛。”据《西京杂记》说:司马相如妻卓文君姣好,脸际常若芙蓉,眉黛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来谓女子眉美为“远山眉”。 魂欲销——魂魄像离开了躯体,形容神情恍惚,不能自主。销:失散。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析】 这首词写女主人公白日闲梦,梦后销魂之情。 开头二句,写在雨后阳光明丽之中,无数朵红色的合欢花低垂着,美如雕玉;微风吹过,香气飘动,花瓣流红。“拂”字,将花谢花飞的景象写活了。这二句兴起男女爱情。女主人公在这静谧的环境中午睡了,做着美好的梦。醒后回味梦中之事:到了华丽的居所,还见到萱草满庭,这是一种令人忘忧的草。这里用草与开头的花相关合。 但梦还是梦,回忆毕竟还是回忆,都不能真正充实她的现实生活;她隔着垂有流苏的绣帘在沉思,那带愁意的眉头像一抹碧绿的远山;接着她又情不自禁地凭栏眺望,一江春水,从溪桥下缓缓流过,触景生情,她深感自己的美妙年华,也如春水一样缓缓流逝,不禁情思茫然。 其十四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玩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注】 竹风句——从竹丛中吹来的轻风,使庭阶更清冷。除:廊阶,台阶。张衡《东京赋》:“登自东除。” 珠帘句——月上珠帘,显影精美。玲珑(linglong 零龙):精巧细致。 山枕句——闺妇凭倚着山枕,她的浓妆已经淡薄。山枕:枕形边高中凹,如山形,故称“山枕”。隐:藏,这里是隐没的意思,卧时浓妆已模糊不清了。又:“隐”,作“倚凭”讲,《孟子·公孙丑》:“隐几而卧。”赵歧注:“隐,倚也。”这里说闺妇倚凭在枕头上,亦通。 绿檀句——绿色的檀香枕,饰以金色凤凰。 两蛾句——两眉带愁,黛色浅薄了。 故国句——借西施之口喻自己怀念故国之情。吴宫:此春秋时吴国的王宫,在今江苏苏州一带。 残点声——漏壶计时的滴水之声。残:将尽;漏尽更残,即天将晓时。漏壶是古代计时的器具,铜制成,分播水、受水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以漏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中有立箭标,标上分一百刻,箭随蓄水上升,露水的多少从刻度可见,用以表示时间。诗词中多用“刻漏”、“漏点”、“更漏”、“漏声”等。 【析】 这是一首宫怨词。 上片写一种清凉的境界:竹影森森,凉风萧飒,庭阶变得寒冷,人自然也感到了一阵寒意,这是写景而寓人的别致写法。“珠帘月影”,是写明朗的月光从珠帘外射进来,投抹层层影子。在这月影清幽的晚上,浓妆的宫女凭枕闲卧。“绿檀金凤凰”是补足“浓妆”的,以见其环境华丽。 下片头两句为倒置,只因想到自己的家园与吴宫相距很远,所以两眉带愁,浅著黛粉。清张惠言《词选》说此处“略露寓意”,寓什么呢?这里暗用西施思越,而不堪吴宫幽禁的典故,以寄寓作者对现实的处境不满。末二句是更深一层的境界:女主人公独居画楼,通宵不眠,外面传来画楼的残漏声,天又将明,在这春天慢慢的消逝之中,她的愁怨更深了。《白雨斋词话》说:“春恨二语是两层,言春恨正自关情,况又独居画楼而闻残点之声乎?” 更漏子 其一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注】 柳丝三句——写春景:雨细花开柳丝长,雨点声声。漏声:一般指漏壶滴水声,此处是指雨点之声。迢递(tiáodì条弟):形容悠长,这里指雨点声连续不断。 惊塞雁三句——写春雨打叶之声,使塞雁惊,城乌起,唯画屏金鹧鸪不为所动。塞雁:塞外南归之雁。城乌:城头栖宿的乌鹊。金鹧鸪:用金彩绘画在屏风上的鹧鸪。 香雾三句——芳香的薄雾,透过重重帘幕,使闺妇更加惆怅。谢家:泛指美丽的少妇之家。据《唐音癸签》载,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南》词,撰《谢秋娘曲》。以后,诗词多用“谢娘”,“谢家”,“秋娘”,泛指妓女,妓馆和美妾。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如《玉台新咏》中有徐悱妇《摘同心支子寄谢娘因附此诗》,故以“谢娘”为谢秋娘之说,恐非。 红烛三句——掩住烛光,垂下绣帘,将入睡,但睡梦中仍然思念郎君,可他哪能知道? 【析】 这是一首女子怀念情人的词作。 上片六句两层。前三句就气象和花树来写女主人公的感受:春雨蒙蒙,柳条丝丝,细雨飘洒,在花木之上,积水渐多,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在宁静的夜晚,听起来好像铜壶的滴漏声。这已写出女主人公在宁静中的不宁静;岂只不宁静,这漏滴之声,简直使她心烦意乱了。故紧接着第二层感受就更为激烈,偶尔听到一两声遥天的雁唳,城上的乌啼,她内心尤为惊异,莫不是漏声惊起了塞雁、城乌。甚至她还觉得画屏上的金鹧鸪,这无生命的东西,此刻也被惊起,要破屏而飞去了。这纯是女主人公在外界刺激下的一些主观感受,化呆为活,假物言人,以显示女主人的心绪不宁,夜不能寐的情状。《白雨斋词话》说:“惊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意思是“塞雁”、“城乌”被惊而飞,当为苦;而“金鹧鸪”在屏上安然不动,当为乐。《栩庄漫记》评:“全词意境尚佳,惜画屏金鹧鸪一句强植其间,文理均因而扞格矣!”二者说法均未尽善,可资参考。“画屏”一句,是女主人公听到乌、雁之声,同类连及到室内,而见屏上鹧鸪,并无什么深邃寓意。在结构上,为下片写内景作了铺垫。 下片承“画屏金鹧鸪”一气贯下,直写女主人公所居室内的情景:薄雾透过帘幕,使闺人更加惆怅。在红烛斜照,绣帘低垂的华丽洞房里,只有以睡梦来排遣这种闺怨的痛苦。但她又转念一想:梦毕竟是梦,就是梦见了她所怀念的人,而被念者又哪能知道呢?一个“长”字,足见怀念的幽深,梦境的委曲。其柔情缱绻,婉丽入微,正如叶嘉莹《嘉陵论词丛稿》中说:“怨而不怒,无限低徊。” 其二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注】 兰露——兰草上的露珠。 虚阁——空阁。惆怅(chóuchàng 愁唱):伤感失意。 【析】 这首写少妇晨起登阁,望远怀人。 上片写清晨景象,看上去像是纯客观的描绘,实则是女主人公的主观感受。星稀鼓歇,晓鸯残月,是一种清晨景象。“兰露重”三句,是用众多的事物写晨景,兰花带露,柳枝摇曳,落花满地,加重了早晨的色彩,同时也暗示了春残欲暮。在这清丽的物色中,已蕴含着人情的冷寂。 下片展示了女主人公在这清丽的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在空虚的楼阁上倚栏眺望,望她远行的爱人归来,但还是如去年一样,人未归而空留惆怅。“还似”二字,足见相别之久,怀念之深。“春欲暮”三句,揭示了她思绪重重的心理状态。春天快过去了,人生的青春时光也会渐渐消逝,爱人到底何时来归?他现在情况可好?无穷无尽的思绪缠绕着她,每每想到往日团聚的欢乐,如同在梦中一般。 《白雨斋词话》说:“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此言盛者自盛,衰者自衰,亦即上章苦乐之意。颠倒言出,纯是风人章法,特改换面目,人自不觉耳。”此论未免牵强。 其三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注】 金雀三句——追叙相见时闺妇的形象。金雀钗:首饰,即金爵钗,又叫凤头钗。《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红粉面:面涂脂粉。暂:短。 知我意三句——君知我意,我感君爱,两情相合,上天可鉴,所以说“此情须问天”。怜:爱。须:要。应璩《与满公琰书》:“适有事务,须自经营。” 香作穗三句——香烧结成灰烬,蜡烛流着泪,依旧像两人的心意。穗(suì 岁):原为禾麦之实,后将用丝线等结扎成而下垂的妆饰品也称为“穗子”。这里是指香燃烧后下坠的残灰。韩偓诗:“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山枕腻三句——枕头上沾满油垢,锦缎被褥寒冷,醒来天已将晓。山枕:见温词《菩萨蛮》“其十四”中“山枕”注。锦衾:锦缎缝制的被子。更漏:见温词《更漏子》“其一”中“漏声”注。 【析】 这首词写少女对负心情人的怨恨。 上片回忆与情人初次幽会的场面。“金雀钗”二句,写她当时的打扮和表情:以“金雀钗”表示她妆饰华美,以“红粉面”表示她美丽含羞。“花里”是幽会的地点,环境与心情是统一的。所谓“暂时”,写出她陶醉于爱情的感受,再长的时间在情人感觉上都是短暂的。“知我意”三句,直表衷肠:你是知道我对你的一片深情的,我也被你给我的爱情而感动,当时,我们相互作了山盟海誓,上天可以为我们作证。 下片写少女对负心人的怨恨:“香作穗”三句,用精妙的比喻,刻画了少女发现情人是辜负了她的一片真情后的内心活动:她与情郎分别很久了,但情人连一点消息也没送来,其心可能如香穗一般成了死灰,根本没有爱的火光了;而少女的忧伤怀念之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只有日日夜夜如红烛流泪。“香穗”与“蜡泪”对举成文,可见负心之可恨,痴情之可怜。结尾三句,是写她被辜负后的痛苦情状:她病倒了,躺在床上,华美的枕头已污垢了,锦衾也不能给她带来温暖,痛苦折磨着她,不觉更深漏残,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呵!全词对被辜负者曲折痛苦的遭遇和爱悔交加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委婉动人。 其四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侍郎熏绣衾。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注】 眉浅句——写眉黛色已淡薄,如烟中之柳。 垂翠幕三句——垂下翠色帘幕,结下相爱之心,精心侍奉郎君,以香料熏绣花被子。 城上三句——月夜触景生情,美人愁思至极。蝉鬓:见温词《菩萨蛮》“其五”中注。绝:极。 宫树三句——院内树影昏暗,天空鹊桥横现,报更的人已传签报晓。鹊桥:传说七夕那夜,牛郎织女相会,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风俗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此处指天河。天河位置移动,表明夜间时光不早,玉签:用来报时的器具。《陈书·世祖纪》:“每鸡人司漏传更签于殿,乃令送者必报签于阶石之上,令■然有声。”报明:报天明。 【析】 这首词写思妇怀远人。 上片写相忆成梦:前三句写离多聚少,相忆深且久,并用“眉浅”如同淡色青烟,来具体地描绘相忆之人的憔悴面容,形象清晰可睹。后三句以“垂翠幕”转入梦境:在翠幕遮掩下,结下鸳鸯比翼的心愿,接着进入两情融融的境界,“侍郎熏绣衾”。 下片写梦醒愁极。“城上月,白如雪”,是梦初醒时所见:这里只有如雪的月亮,高挂城头,梦中人不知何处?“蝉鬓美人愁绝”,直写女主人公的无限愁悲。结尾三句,把闺中人的愁容化入树暗、桥横、玉签报晓的景象中,婉丽入微,汤显祖评曰:“口头语,平衍不俗,亦是填词当家。” 其五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注】 背江楼三句——背靠江楼,目眺海月,耳闻城头画角之声呜咽。海月:海上明月。角声:画角的声音。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之一,用来司号令、整军容。《弦管记》:“胡角有双角,即今画角。”据说角上绘有五彩,分长鸣(双角)和中鸣之别,长鸣慢声激昂,中鸣尤其悲切。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堤柳动三句——堤上柳枝摇曳,岛上暮烟昏暗,远去的鸿雁分成两行。征雁:远飞的雁群。 京口路三句——京口路途中,归舟停泊的渡口上,正是暮春时节,远行的人是否将要启程了?京口:今江苏镇江。芳菲:泛指春天景色。 银烛尽三句——银烛燃尽,玉绳星已下落,忽听村落里,鸡鸣声声,天色将晓。玉绳:星名。在北斗星的第五星北边,共两星。张衡《西京赋》:“上飞闼而仰眺,正睹瑶光与玉绳。” 【析】 这首词的写法比较特别,则思妇和远人并写的。 上片写思妇远望,从夜到晓。前三句写思妇背靠江楼,目眺海月初生,耳听城上角声呜咽;后三句中,堤柳拂动是近景,烟岛朦胧是中景,两行征雁是远景,时间和景物分明,层次井然,这虽是写景,而思妇望归人的情意已灌注其中。 下片是写远人欲归,是变换镜头的写法,从另一方面着手,来升华思妇的感情。以“路”、“渡”显示远人欲归的心意,日夜兼程,“正是芳菲欲度”,点明时已春暮,良辰难再。最后三句亦写从夜至晓,是远人所见所闻,显示了旅途的广阔和清凄,更衬托了行人的“归心似箭”:村落鸡啼,而自己还羁旅在外,怎不急切? 其六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注】 玉炉香三句——写画堂中静景。玉炉:形容香炉精美。偏:单单、偏偏,副词。秋思:秋日的愁思。 眉翠薄三句——写闺妇的形象。眉间翠色已淡薄,鬓发已散乱,秋夜正长,衾枕凄寒。衾枕:被子和枕头,这里指代床上用物。 梧桐树三句——梧桐叶落,三更雨打,全不理会闺妇的离别之情,正在苦处。不道:不顾、不管。王昌龄《送姚司法归吴》:“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 一叶叶三句——写思妇彻夜未眠,梧桐片片飘落,夜雨点点滴滴,她都听得清清楚楚,直到天明。 【析】 这首词写秋思离情,长夜不眠。 上片写长夜秋思。前三句以香烟蜡泪,寂寞画堂的室内气氛,烘托出秋思萦怀的愁苦心情,“秋思”是上片的关键,而着一“偏”字,极为精妙,使无情的红蜡变得分外有情,红蜡也像不忍看这满怀愁思的画堂中人,陪着女主人伤心滴泪了。后三句紧接秋思,转出女主人公的形象,展示她长夜不寐的秋思苦况:“眉薄”、“鬓残”,是睡卧长时,辗转反侧的情状,“夜长”是感觉的体验,上片的收束处,点出秋思是因为孤独,虽淡淡写出,但情景凄冷,深沉哀怨都含蕴其中。 下片以浅明流利的笔触,用秋夜的典型环境,描摹离情的苦味。彻夜难寐之状附着于夜雨梧桐之景。用“不道”画龙点睛,把景物与人物联系起来,充分表达女主人公的愁苦心情。梧桐雨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无所谓“道”与“不道”,而主人公因为夜长难忍,借物言情,主观感到它们是故意扰乱她的心绪,触动她的离愁别恨,极为自然地把夜间窗外之景与窗内之情融合在一起。末尾三句继续写她的感觉:桐叶飘零,雨声晰沥,阵阵吹进胸扉,滴滴落在心上,是心声,也是泪水;而一“空”字,尤现动中之静,烘托了环境的寂寥。但一夜无眠却终未说破,显得含蓄、深沉而真挚。 归国遥 其一 香玉,翠凤宝钗垂■■。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馀更漏促。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注】 香玉泛指头上精美的首饰。 翠凤二句——具体写首饰。意思是翠凤饰成钗头的宝钗,下垂着穗子;还有钿筐、金粟和交错的彩胜戴在头上。宝钗、钿筐、彩胜、金粟,都是首饰的种类。金粟:桂花也称金粟,因花蕊如金粟点缀枝头,这里的金粟,是指妆饰品的形象如金粟状。交胜:彩胜在头上交错戴着。■■:见温词《菩萨蛮》“其十三”注。 越罗句——衣用越罗制成,其色如春水碧绿。越罗:古越国(苏杭一带)之地所产罗绸,轻薄美观。 画堂二句——精美的厅堂还燃着残烛,烛光透过帘幕,夜深人静了。梦醒后,更觉更漏声迫促。 谢娘二句——谢娘无限伤心,日光初照,屏风上山景时隐时现。谢娘:见前温词《更漏子》“其一”中“谢家”注。心曲——内心的深处,后来常指心中的委曲之事或难言之情。这里是伤心的意思。 【析】 这首词写美女的情态。 上片香玉、翠凤、宝钗、钿筐、金粟、越罗,均写服饰华丽,琳琅满目,交相辉映,以烘托女子的艳美。 下片写烛残夜尽,美人梦余之后无可名状的心情和屏风上明灭断续的山川。 这首词除了堆积词藻之外,情景都无特色,实属温词中的下品。 其二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注】 双脸二句——写头面形象。双脸:两鬓。篦(bì):梳头的工具,比梳子齿密。小凤战蓖:精细的彩凤绘在蓖子之上。战蓖,即蓖子,疑是如蓖子形的首饰。《花间集》“战篦”连用二次,均见温词中,双音词。飐(zhǎn 展):风吹飘动。金飐艳:金光闪闪,艳丽耀眼。全句的意思是:面容美丽,饰有彩凤的小篦子别在头上,闪着金光。 舞衣二句——写穿着。因风停息而浅蓝色的舞衣下垂,显得无力,敛:收敛,引申为停歇。藕丝:颜色之一,见前温词《菩萨蛮》“其二”注。秋色:浅蓝色。 绣帷——绣花帷幕。露珠句——窗外树上有了露珠,簟席便益觉清凉。温庭筠诗《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清:使簟席清凉,形容词使动用法。 粉心二句——写面饰。戴着红心黄蕊色的花靥,眉间涂的黛色如两条远山,花靥(yè 夜):妇女面上的妆饰物。明杨慎《丹铅录》:“唐韦固妻少为盗所刃,伤靥,以翠掩之。女妆遂有靥饰。”又唐段成式《西阳杂俎》:“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花间集》中,“翠靥”、“花靥”、“金靥”、“金靥子”、“星靥”均指此种妆饰。 【析】 这首也是写美女形象的。上片小凤、战篦、舞衣、秋色,都是描写女子的妆束。下片写她的室内陈设和面饰,突出其华艳。此首与上首一样,正如李冰若先生所指出:“除堆积丽字外,情境俱属下劣。” 酒泉子 其一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注】 花映二句——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中。 凭栏干三句——所见远景。凭:倚。萧萧:形容细雨连绵。 近来二句——近来没有远方信息,洞房之中更觉寂寞。疏索(shū疏): 稀疏冷落。两疏索指双方都未得到音信。洞房:幽深的闺房。庚信《小园赋》:“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地;绿墀青琐,西汉王根之宅。” 掩银屏三句——银色屏风遮掩,翠色竹帘下垂,苦度春夜。箔(bó伯):竹帘子。《新唐书·卢怀慎传》:“门不施箔。”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五引《西京杂记》曰:“汉诸陵寝,皆以竹为帘,为水文及龙凤象。”又“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金玉珠玑。”所以也称“珠帘”或“珠箔”。 【析】 这首词写女子春日怀远。 上片写她池上闲望,用“花映柳条”领起,“雨萧萧”作结,两句都是写景,前句明丽,后句暗淡,以喻好景不常,美人迟暮。中间三句写女主人公的行动,关键在一“闲”字,以示她凭栏窥浪,全不觉得赏心悦目,纯属百无聊赖。 下片写深闺怀远。“近来”二句是写她的境遇和感受,音信疏索是心情寂寞的原因。洞房寂寞而修饰以“空”字,足以体现其无比遗憾的心绪,与前片的“闲”字相应。最后三句紧承“疏索”、“寂寞”,写女主人公掩屏垂帘,苦度春宵。全词用她的行动来表现了她的内心世界:空虚寂寞,无限惆怅。 其二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蔼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注】 金鸭——香炉的形状,多用铜制成,内燃香料,用以熏香气。《邺中记》“石季龙冬月为复帐,四角安纯金银凿镂香炉。”意思是香炉用金银雕刻而成。最有名的香炉是铜制博山香炉。《西京杂记》:“丁谖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以奇禽怪兽,皆自然能动。” 故乡春三句——故乡已是春天,但云烟相隔;香灯熄灭,闺人乡情无限。烟霭(aǐ矮):云烟,这里指室内烟雾。背:这里有闭灭之意。兰釭(gāng 刚):焚兰香膏油的灯。《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灯错些。”膏,油脂。古时在燃料中渗以香料,焚时有香气喷出。 宿妆句——意思是带着隔夜的旧妆而凭倚高楼,心情惆怅。 草初齐三句——草刚刚铺遍郊野,花却零落了,燕子来往双飞。 【析】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怀乡的心曲。 上片写她在室内怀乡。头两句写晨光透过纱窗,照亮了室内的香炉和屏风上的群山。“碧”字用于句末,分量特重,意脉自局下句“故乡春”相连,由屏山碧翠,联想到故乡的山水也是一派春色,怀乡之情,自在其中。“烟蔼”二句接“金鸭”而写,意思是兰灯已灭,室内的香烟还弥漫着,眼前如隔雾蔼。这就造成了一种迷茫的愁思境界。 下片紧接上片而来,写她思乡的焦渴心情,质朴但露,“宿妆”二句写她未曾梳妆就登高眺望故乡,而所见到的是千里云影,“薄”是因遥远而显得模糊。近看则是芳草平铺,花落燕飞的暮春景色。在这景色中,女主人公惆怅的感情,已不待多言了。 其三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玉钗斜簪云鬟髻,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注】 楚女——泛指南国女子。 楼枕句——写楼阁坐落在小河春水之畔。枕:坐落。 斜簪——斜别着,插着。“簪”作动词用,如“簪花”,即“插花”。 云鬟——古时常用云形容妇女之发,鬟称“云鬟”,髻称“云髻”。刘禹锡《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妆。” 金缕凤——金线绣成的凤鸟图形。 八行书——指信札,古信笺每页八行。《寰宇记》:“益州旧贡薛涛十色笺,短狭才容八行。”孟浩然《登万岁楼》诗:“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析】 这首词是写男子怀念女子,在温词中是少有的。 上片写日夜怀念。“楚女不归”是长久思念之后的深情叹息。“楼枕”四句是写男子所在的客观环境。“枕”字极为生动,既是春水傍楼的实写,又是男主人公枕上长忆,梦随流水的虚拟。“月孤明”中的“孤”字,更是传神之笔。明月自古至今,只是一轮,无所谓“孤”不“孤”,而况月为自然界的无情之物,何生孤独之感?看似无理,实则绝妙;这些都是男子对水、风、花、月等周遭环境的感受,突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冷落。 过片两句,是男主人公仍然沉浸在对楚女的追忆之中,眼前幻化出她美丽动人的形象。末三句写南飞的鸿雁,声声啼叫,打断了他的遐想;他自然地联想到请南飞的鸿雁给楚女带去书信,以抒千里遥想之情。全首“纤词丽语,转折自如,能品也”(汤显祖评语)。 其四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注】 罗带二句罗带引来芳香,还系着相别时所赠的红豆。惹:引,这里有带来之意。红豆:又名相思子,生于岭南,果实为荚,种子大如豌豆,色鲜红,有黑色斑点,可供妆饰和药用。《古今诗话》:“相思子圆而红。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泪痕新三句——泪痕日日流,所以“新”;金缕花饰已无心收拾,所以“旧”;离别之情痛苦,所以断。 绿阴浓三句——写春景。绿阴浓郁,芳草幽邃,柳絮狂飞。歇(xiē些):深邃,这里形容幽深的草丛。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歇欻幽霭,云复霮■。”又解:歇,泄也,谓气泄无余也,即芳草长势极盛,已停止生长。 【析】 这首词也是写别情,清新可喜,文意流畅。 上片直吐衷肠。首二句写别后余香犹在,红豆长系,以表不忘;末三句写相思之情,“泪痕新”写别情深切,“金缕旧”写别时长久,“断离肠”写相思痛苦。 下片写眼前景,以景托情。“一双娇燕语雕梁”,既是对往年此时两情融洽的怀恋,又是眼前景色的实录,暗喻着自己的孤寂;犹言双燕呢喃依旧,而人却天各一方。结尾三句是暮春的景象,将别恨寄寓在这“草歇花狂”中,言虽尽而意无穷。 定西番 其一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注】 汉使句——追述汉朝使节往年的离别。汉使:指张骞。《汉书·张春传》:“骞以郎应募,使月,出陇西,凡西域之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诸国,先后皆定。”张骞死后,西域人常怀念。这里是借对张骞的怀念,以表边疆人民怀念朝廷使节之情。 攀弱柳——攀折细柳枝表示赠别。《三辅黄图》:“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折寒梅——折梅花赠远人。《荆州记》:“宋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一枝,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枝春”指一枝春梅。 上高台——征夫游子,常登高台,遥望故乡。《乐府诗集·临高台》解题:“齐谢朓千里常思归,但言临望伤情而已。” 千里二句——千里之外,玉门关一带还是春雪纷飞,雁已来而人未见来。羌笛二句——闻羌笛一声,愁思欲绝,月下独徘徊。羌笛:笛名。《风俗通》:“汉武帝时丘仲作笛,其后又有羌笛。”羌笛出于羌族,今甘肃一带,始为三孔、后有五孔,可吹五音。又:《初学记·乐部》:“风俗通曰:‘笛,汉武帝时丘仲所作也。’按,宋玉有笛赋,玉在汉前,恐此说非也。又马融长笛赋云,近代双笛从羌起。” 【析】 这首词是就题发挥,写西域人对张骞的怀念。 上片写了张骞离别西域时国内地的一个镜头。用折柳、赠梅、送至高台这些传统的形式,表示了西域人民对张骞的怀念。“折柳”、“赠梅”未必实有其事。“上高台”表示依依惜别之状。首句有“昔年”一词,表示是在追叙。 下片转到现实中来,用“玉关”、“春雪”、“雁飞”、“笛声”,突出塞外的地理环境。“雁来人不来”,语浅情深,可见盼望之殷切。结尾用月影徘徊、羌笛悠悠来加深怀念的气氛。 其二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注】 海燕句——燕子将要起飞时,先理一理它的羽毛。海燕:燕子。古以燕子从海上来,故称。 萱草三句——萱草碧绿,杏花绯红,都在帘栊之外。萱草:见温词《菩萨蛮》“其十三”注。杏花:次于梅而开,五瓣,色白带红,似梅花而稍大,果实可食。帘栊:有帘之窗。《说文解字》段注:“■与栊,皆言横直为窗棂,通明。”即窗户格子。 双鬓二句——双鬓戴着碧霞色的玉石和金丝制成的首饰,看去好像春天里一朵盛开的鲜花。 楼上二句——楼上正是十五明月高照之时,琐窗中之人,浓妆对圆月,别有情思。 【析】 这首词写新妆初罢的少女形象。 开头一句用海燕初飞兴起少女新妆,给人一种轻盈明丽的感觉。接着用“萱草绿”,“杏花红”二句,刻画少女新妆时的美好环境,烘托了少女开朗而欢快的情绪,使之活动于草绿花红的画面中,为下片突出人物衬托了背景。 下片写妆后的少女形象。“双鬓翠霞金缕”,突出妆饰的艳丽;“一枝春艳浓”,以比喻少女如花,与李白《清平调》“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意境相似。后二句,将少女置于月圆之夜。这时,少女的情怀,并未写出,她究竟有何感触呢?给了读者以思索的余地。然而,“琐窗中”三字,岂不是透露出淡淡的清凄之感么? 其三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注】 罗幕二句——写美人初起,帘幕初卷,对镜自照,美如花枝。 肠断二句——飞雁不传塞外征人的信息,思念之情,使人肠断。塞门:塞外关口。颜延年《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绛阙。”李善注:“塞,紫塞也。有关,故曰门。”崔豹《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肠断:表示极度悲切。《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析】 这首词写少妇对征人的怀念。 上片是泛写晚春景色和人物形象,把春景与人面自然地结合起来。“柳如眉”,既写了春柳,又写了人面。“正相思”,表现了在暮春环境中人物的活动。 下片转入具体刻画。帘幕初卷,美人初起。以应“晓莺”。晓妆对镜,如花一枝,以应“人似玉”。“肠断”二句,以应“相思”,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杨柳枝 其一 宜春范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正是玉人肠绝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注】 宜春范——秦宫名。《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又《三辅黄图》:“宜春宫本秦离宫,在长安城东南,杜县东,近下杜,又有宜春下苑。在京城东南隅。”庾信《春赋》:“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著春衣。”唐代改建为曲江,今陕西长安县南。闲袅句写杨柳细柔,迎风轻舞,与舞女的细腰相媲美。闲:闲适。袅(niǎo 鸟):同“嫋”,形容细长柔软的样子。 正是句——美人见景生情,柳色依旧,人事已非,不禁愁肠欲绝。玉人:这里指宫女。《晋书·卫玠传》:“玠总角羊车过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赤栏桥——桥名,疑在宜春苑附近。这里写美人自伤,见一溪春水,潺潺流过赤栏桥下,更添悱恻之情。据《通典》记载,隋开皇三年筑京城,引香积渠水,自赤栏桥经第五桥西北入城。 【析】 这首词是借咏柳来表现舞女感物自伤的。或咏杨柳本身,或借咏人事,写得流利晓畅,摇曳生姿,情致缠绵。清词人郑文焯在《大鹤山人词论》中说:“飞卿《杨柳枝》八首,终为宋诗中振绝之境,苏黄不能到也。唐人以余力为词,而骨气奇高,文藻温丽。”这首词正是如此。 “宜春苑外”和“闲袅春风”两句,一“外”一“闲”,将舞女的被遗弃巧妙地渗透到咏柳的词句中,即现在虽是春风习习,柳条婆婆,可是已不复在宜春苑内翩翩起舞了,而只能是柳条舞腰,寂寞相对!这两句是从侧面写的。“正是玉人”和“一渠春水”两句,是正面深入,直接抒写舞女的愁怀:面对春风杨柳,舞女不禁感物自伤了。特别是这赤栏桥边,碧柳夹道,依依可怜;赤栏桥下,春水潺潺,则使人更为伤情。词的节奏舒缓,《栩庄漫记》评道:“风神旖旎,得题之之神。” 其二 南内墙东御路旁,须知春色柳丝黄。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注】 南内——天子的宫禁叫“大内”,简称“内”。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兴庆宫”在“隆庆坊”,本玄宗故宅,在“东内”之南,故名“南内”。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御路:皇宫内的道路。 须知句——要想知道春色,须看柳丝颜色是否嫩黄。 杏花二句——意思是杏花也不愿做无情的草木,含情默默;为何行人却着意于柳,见之而引起极度的思念呢?何事:何用、何须。陶潜《饮酒》诗 之二:“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析】 这首词写的是春柳杏花之中,行人伤别。 “南内墙东”一句,暗切杨柳;“须知春色”句,明写柳色,似从李白诗句“春从柳上归”和“柳色黄金嫩”化出,为后两句张本。“杏花未肯无情思”,用杏花与柳枝对比,推进一层,说明杏花亦能含情。“何事行人最断肠?”是写行人在杏花柳色之中,而最引人伤别的,还是柳枝,这就把柳色春思更推进了一层。最后一句用疑问语气,又未直接写柳,但柳的艺术魁力,已在其中了。 其三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注】 苏小——苏小小,南齐时钱塘一带的名妓,才盖群士,容貌绝美,其家门前多柳。 鲜毵句——描写细柳如金线,轻轻地拂着平桥。毵毵(sānsā n 三三):形容细长的样子。 朱门——富豪人家的大门,常漆朱红色,据《晋书·麹允传》载:允,金城人,与游氏世为豪族,西洲为之语曰:“■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析】 这首词将婀娜多姿的柳丝,写得生动形象。“万条”,言其多;“金线”,言其细。用一“拂”字,将柳丝写活,静中有动。“黄莺不语”、“深闭朱门”、言环境幽静;“东风起”、“伴舞腰”,又写柳枝动态,使人把舞女的纤腰与柳枝的细柔联系起来,更感到柳枝婀娜可爱。 其四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于半入楼。 【注】 金缕句意思是金色的柳丝与碧绿的瓦漕交相辉映。金缕:指柳条。碧瓦沟:屋上碧绿的琉璃瓦槽。 六宫句——宫女们见了柳枝而引起了春愁。六宫:古代天子立六宫。《周礼》:“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郑玄注:“六宫者,前一宫,后五宫也,三者,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凡百二十人。”眉黛:同粉黛,指代妇女。古时妇女以黛色(青黑色的颜料)画眉。《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龙池——池塘名,在唐玄宗故宅。玄宗故宅在隆庆坊,宅中有井,井溢成池,中宗时,井上常有龙云呈样,所以称“龙池”。唐沈佺期有《龙池篇》诗,专咏此事。这里是说宫中的细柳,受到了龙池雨的滋润。 【析】 这首词写宫女望柳自伤。 首句写宫女所在的环境,金黄柳丝与碧瓦沟交相辉映,点出柳条,为后面张本。次句写环境中的人物,用“六宫”,可见非一二人;用”眉黛”,可见此辈年轻、娟秀。一“愁”字,份量甚重,是一篇之主。一“惹”字,将自然柳色与宫女愁思联结起来,“惹香愁”三字,含情深邃,句意翻腾,愁思无限,三、四两句又着墨子柳,形象地交待了“愁”的原由。傍晚,柳丝在微风细雨的沐浴之下,仿佛带着皇帝的恩泽,故意娇宠多情,拂栏入楼。而长期被幽禁在深宫里的少女们。见此景岂不自伤? 其五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萎萎。 【注】 馆娃——春秋时吴国宫名。据《越绝书》载,吴王于研石山置馆娃宫。传说西施至吴,吴王夫差筑此宫以住西施。左思《吴都赋》:“幸乎馆娃之宫。”此宫旧址在今江苏省吴具西南灵岩山上。《吴郡志》:研石山一曰灵岩山,上有吴馆娃宫、琴台等。 邺城——三国时魏都,今河北省临漳县,曹操曾筑铜雀台在此。 远映句——写远方柳影与征帆相映,近处柳丝轻拂长堤。 系得句——写柳丝牵系着公子们迫切的归心。意思是见柳而引起乡愁。系:连结,拴着。王孙:贵族的后裔,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刘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又:杜甫《哀王孙》:“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古时也表示对青年人的敬称,《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不关芳草句——意思是见芳草也会引起思归之情,今见柳枝,同样也产生思归之情,不必与芳草有关。 【析】 这首词写柳条给思妇的感受。 “馆娃”句写柳所在之地,“远映”句是思妇所见,“馆娃”和“邺城”,都是舌时与美女有关的地方。西施曾居于馆娃宫中;邺城有铜雀台,杜牧《赤壁》诗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这里用这两个地名,也含有思妇以美人自况之意。越觉己美,春思愈切,于是举目眺望,所见只是远近垂柳,拂堤映帆。由征帆而想起远去的征人。“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二句,是思妇由柳条而产生的奇异想象:芳草可以使游子怀乡,柳条虽不是芳草,然而它也像芳草一样碧绿,而且还有袅袅长丝,它足以牵住远游的人儿,使他思归更切。《栩庄漫记》评曰:“声情绵邈,系字甚佳。” 其六 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注】 黄鹂——黄莺,色黄而艳,嘴淡红,鸣声悦耳。《诗经·周南·葛覃》:“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陆玑疏云:“黄鸟,幽州人谓之黄莺,一名仓庚,一名■黄,齐人谓之搏黍。”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袅枝句——写黄鹂在柳荫晨露中婉转啼鸣。袅枝:柳枝柔细摇曳。芳音:形容啼声优美清脆。 春来二句——春日,杨柳本身就条条如长线,可喜的是它还能牵缠住游子的归心。幸自:本自。韩愈《楸树》诗:“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可惜:可爱、可喜,赞叹之辞。意思是荡子之心难牵缠,可喜那条条柳丝,还能将此心系住,使之思归。荡子:久游在外而忘返之人。《古诗十九首》:“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析】 这首词是写少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写双双黄鹂鸣叫于带露的柳枝之间,这既是少妇所见所闻的实况,又有起兴的作用,因景生情,产生了对久游在外的丈夫的怀念。后两句的写法与上首一样,少妇的思绪由柳丝扩展开去,想象柳丝一条条如长线,也许能将游荡忘返的人心牵住,使他回到自己的身边来。设想奇妙,堪可玩索。 其七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注】 御柳——皇宫中的柳树。 九重——指皇宫,极言其深远。《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凤凰句——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芙蓉:荷花。《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景阳二句——写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干丝万缕,一抹青色,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析】 这首词写皇宫柳色如着新妆。 “御柳如丝”句,写了一幅广阔的春柳画面:“凤凰窗映”句,绘出了富丽堂皇的宫室。“景阳楼畔”句,又将场面拉开:“一面新妆”句,将柳枝比拟成如美丽的宫女们着上新妆一样,一派春色,迎风飘舞。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其八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注】 织锦句——写一边织锦,一边听到黄莺连连啼叫的声音。 梭——织机上的梭子。 征人——远征的人。 塞门二句写塞外苦寒,三月还如冬天一般,景物萧瑟,即使有垂杨树,也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塞门:见温词《定西番》“其三”注。 【析】 这是一首劳动妇女的怀远之词,在温词中是极少见的。 第一句点出人物:织妇;时间:春天;地点:室内织机边。第二句直接写织妇“垂泪忆征人”。三、四句进一步刻画思妇忆征人的细腻而曲折的心理状态:她见到关内已是春意盎然,自然也想到丈夫所在之处,也一定是春光大好,丈夫也会想到她;但是她又怀疑了,丈夫是在塞外苦寒之地,阳春三月,那里还是万象萧索,只怕杨柳都生长不了;转而又想,即使有了杨柳,也不会像内地这样,变得绿叶青枝,丈夫又哪里能察觉到春天来了呢?这正是“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意,翻而用之,情意真挚,读来感人甚深。 汤显祖评曰:“《杨柳枝》唐自刘禹锡、白乐天而下,凡数十首。然惟咏史咏物,比讽隐含,方能各极其妙。..此中三五卒章,直堪方驾刘白。” 南歌子 其一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注】 手里二句——手里玩弄着金鹦鹉,胸前绣着凤凰花纹,这是写富贵公子的形象。又解:这二句,一指小针线,一指大针线,小件拿在手里,所以说“手里金鹦鹉”;大件绷在架子上,俗称“绷子”,占言“绣床”,人坐在前,约齐胸,所以说“胸前绣凤凰”,和下面“作鸳鸯”对照,结出本意。这是写女子的形象。 偷眼句——偷偷地用眼去打量。形相(xiàng 象):察看、打量,唐代俗语。曹唐《小游仙诗》:“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一形相”。 不如二句意思是不如就这样嫁与他,做一对鸳鸯。从:任从,随意。与:给,后省宾语“他”。 【析】 胡国瑞先生在《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一文中说:“《南歌子》七首,前后一贯,写一对青年男女从追慕而相思而欢合而又相思..辞藻仍极艳丽,但仍使读者感到新鲜活泼,乃是其中表现的男女感情非常坦率鲜明。” 这第一首是写女子的心愿。首二句用“鹦鹅”和“凤凰”对举,刻画女主人公所见到的少年的风流形象,同时引起下文“作鸳鸯”的愿望。“偷眼暗形相”是写女子的行为,一“偷”一“暗”又一“相”,使她的大胆而又略带羞涩的表情跃然纸上。“不如从嫁与,作鸳鸯”,是她偷打量了少年后的思想活动,直率、深情,韵味隽永。温词富丽婉转,然亦有以直快见长者。正如清谭献《评词辨》中云:“尽头语,单调中重笔,五代后绝响。” 其二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注】 似带句——意思是女子的腰,好像柳一样苗条。据《南歌子》首句一般的语法结构,“似带”、“如丝”都是形容柳的,即像带子像丝线一般的垂柳。这里以柳代女子之腰。 团酥句——写女子的手脸白嫩,如雪如酥。酥:凝固的油脂,形容丰润柔嫩。握雪花:形容手上也着脂粉,如握雪花之洁白。 帘卷句——玉钩斜挂卷帘。 九衢二句——意思是繁华的道路口来来往往的车马,灰尘弥漫。时临暮色,男子的心,还留连着那辆华丽的车子。衢(qú渠):四通八达的道路口。《尔雅》:“四达谓之衢。”香车:华贵的车马。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七香车就是多种香料涂饰的华贵车子。 【析】 这首词是写男子对女子的追慕。 “似带如丝”,“团酥雪花”,是男子所见到的女子的美丽形象,即形如柳丝轻盈婀娜,色如雪花丰润光洁。“帘卷玉钩斜”等三句,写男子对女子的倾慕之情:他见到女子乘坐着华丽的车子,车帘卷起,玉钩斜悬,在繁华的道路上驶过,他留连忘归,时近暮色,他的心,还追逐着远去的香车。短短五句,写尽了缠绵缝缕之情。 其三 ■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注】 ■堕句——意思是低梳■堕髻。■堕:发髻所梳的形状。古乐府《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倭堕,即“■堕”,又写作“■■”。顾况《宜城放琴客歌》:“头髻■■手爪长。”连娟句——画着纤细的连娟眉。连娟:又写作“联娟”,弯曲细长的样子。宋玉《神女赋》:“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李善注:“联娟,微曲貌。” 【析】 这首词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 头两句以“低髻”、“细眉”勾画出女主人公姣好的形象。“终日两相思”,直写她俩的相思之情,用了“两”字,暗示男方亦有情。后两句写百花时,因思君而憔悴不堪,以花貌与容貌对举,造语功深。《白雨斋词话》评:“低徊欲绝。” 其四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倚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注】 脸上句——脸上被金霞照映,光辉灿烂。金霞:指帐中的妆饰物所放射出的光彩。《赵飞燕外传》:“真腊夷献万年蛤,帝以赐后,后以蛤装玉成金霞,帐中常苦满月。”细:指闪光点点。 眉间句——垂至眉间的翌钿因光照而显得更碧。或解:头上翠钿深插垂至眉间。倚枕句靠着枕头盖上了鸳鸯绣被。 【析】 这首词续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开头两句写女子卧于金帐中的神情,平淡闲适,通过对面部的刻画表现出来。“倚枕覆鸳衾”,写女主人公倚枕独眠。“隔帘”二句,说明时已暮春,黄莺百啭,这就引起了女主人公的惜春怀春之情,更感念情人的深情厚意。从“覆鸳衾”到“莺百啭”,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恐此期间,相思正苦。 其五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注】 扑蕊句——取花蕊之色而饰容貌。蕊(ruì):花蕊。黄子:指面妆饰,古妇女额间点黄。见温词《菩萨蛮》“其三”注。又,古妇女面也用上的花靥饰之。 呵花句——吹花后把花满戴于发髻之上。呵花:用口吹吹花朵,写戴花 的动作,翠鬟:头发所梳的形状。翠,形容发色光润青黑。鸳枕句——鸳鸯绣枕与枕前屏风上的山色相辉映。月明句——正是十五月圆之夜,月色格外明朗。对芳颜——意思是男子欣赏着姑娘美丽的容颜。 【析】 这首词写男女双方幽会的情景。开头两句写女子着意妆饰,表现了她准备欢会时喜悦的心情。后三句是对相会时的具体描写,文笔简洁,含而不露。 其六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注】 转盼句——写眼光流盼如秋波般清澈、闪耀。转盼:目光左右地扫视。娉婷(píngtíng 乒亭):形容姿态秀美。辛延年《羽林郎》:“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后来多甲于妇女。暗相招——偷偷地相互打招呼,这里指幽会。 【析】 这首词写欢会分别后,男子对女子的思念。 开头三句是写男子对幸福欢会的追忆。“转盼”二句,是他追忆中的女子的美丽形象;“花里”一句是追忆中欢会的地点。这三句纯是以女方的倩影衬托男子的情思。后二句直抒相思情深,春宵难遣。 其七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注】 懒拂三句懒得走抹拭鸳鸯忱上的灰尘,也不去缀缝裂开了的翡翠裙,罗帐里也不再燃香炉熏杏。翡翠裙:绣有翡翠鸟的裙子,与第一句“鸳鸯忱”对文。罢:停止。熏:古时围炉燃香料,熏烤衣服和被帐等物,取其香暖。 【析】 这首词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 开头三句用“懒拂”、休缝”、罢熏”说明女主人公元无心料理枕帐裙饰等琐事,从而充分表现她那相思时的无聊情绪。后二句是对前三句的补充,人明原因;也是更进一层地直抒思念之情。 这一组壤《南歌子》词正如陆游所秤:“语重工妙,可追配刘梦得《竹枝》,信一时杰作也。李冰若在《棚庄漫记》中也说这七首词“有《菩萨蛮》之缔艳,而无其堆砌。天机云锦,同其工丽”。 河渎神 其一 河上望丛饲.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乌飞迟,兰撑空伤剔离。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注】 丛伺——树丛中的古词,《史记·陈涉世家八“令吴广之次近所旁丛祠中,夜簧火狐鸣。” 楚山二句——楚地山岭连绵无尽、飞鸟徘徊;在船上见景生情,空有离别之痛。棹:同耀,船桨。这里以“桨”代船,兰掉指用兰香木所造的船,泛指精美的船。 蝉鬓二句——美人蝉鬓更薄,愁苦到了极点,而自然界却正是百花争艳、芳草如茵的最佳时节。 【析】 这首词写女子伤别。 上片立足于“望”,着眼于“别”。“河上”点明女主人公所在船上。“丛祠”以下,皆为望中所见,也渗透望中所感:春雨蒙蒙,正好巧妙带出离别时的迷茫心境;江天寥阔,楚山有情,鸟似恋春而迟飞,这实在也是离人情怀的曲折表达、感情的外射;“兰棹”句更为婉转深透,见船而联想到郎君的远离。而棹从水中举起,水珠滴下,也有如惜别的眼泪,更修饰以“空”字,无情有理,进入一层,看似痴想,实则深厚,不言人情而人情自见。 下片紧接上片的一个“伤”字,纵笔驰骋,远扬开去。开始二句借物寄怨。杜鹃的啼叫声是“不如归去”,杜鹃花开,夫君应该返回。而现实是他偏偏离去了,这正好反衬出离情的痛楚。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并用“不歇”状声,“如血”烘色,更使哀情激越,如泣如诉。末二句用人美、时美,反衬伤时、伤怀。 其二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注】 孤庙句——孤庙迎着阵阵寒冷的江涛。 西陵——峡名,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又名夷陵,为长江三峡之一。《水经注》:“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山水纡曲,绝壁或千丈许,林木高茂,猿鸣至清,山谷传响,冷冷不绝。”这里是指孤庙所在地。 兰桡(ráo 饶)——划船的桨。《淮南子·主术》:“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楚辞·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这里是指船边。“兰桡”形容船精美芳香。 玉箸(zhù助)——或写成“玉筯”。箸是筷子,这里是指眼泪,形容泪珠下流,一条条如“玉箸”。冯贽《记事珠》:“鲛人之泪,圆者成明珠,长者成玉箸。”李白《闺情诗》:“玉箸日夜流,双双落朱颜。” 暮天句——黄昏时,怀着愁绪,听《思归乐》。思归乐:这里指杜鹃啼声。杜鹃鸟叫声,近似“不如归去”,所以有“思归乐”之名。元稹《思归乐》诗:“山中思归乐,尽作思归鸣。”白居易《和思归乐》诗:“山中独栖鸟,夜半声嘤嘤,似道思归乐,行人掩泣听。”又解:《思归乐》为曲调名,又称《思归引》,《文选·石季伦思归引序》:“困于人间烦黩,常思归而永叹,寻览乐篇有《思归引》,倘古人之情,有同于今,故制此曲。” 山郭——“郭”本为外城,即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管子·度地》:“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这里是指山的边缘。《汉书·食货志下》:“卒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其中“郭”即边缘的意思。 回首句——回想被思者和思者,由于离别,音息难通,好像情意疏淡了。萧索:缺乏生气,这里有冷淡的意思。 离魂句——指所念之人离别后,不知飘泊到何处?离魂:指离别之人的魂魄,与“别魂”意相同。江淹《别赋》:“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析】 这首词也是写女子伤别的。 上片开头二句,刻画了她伤别时的特殊环境:西陵孤庙、风雨潇潇、寒流无尽,中间着一“对”字,言其地别无他物,显示出环境空旷、寂寥、冷落,渲染出一种愁苦的气氛。“谢娘”二句具体刻画女主人公倚舟怀人的伤痛之情。泪流千条,极言其凄怆。 过片二句写女子所闻、所见、所感:所闻为杜鹃思归之鸣,愈增离人日暮愁思:所见早梅已放,香满山郭,好景已不为己所留,以乐景写离愁,倍觉伤怀,且“早梅”又暗与前面“寒”字合;所感则为离恨而已。未二句双起单承,用“萧索”突出思者与被思者的情状,十分痛惜。这是她的推想:是不是因为离别后,音信难通,而使情感冷淡了呢?心上的人如今又飘泊到何处了呢?末尾以问语出现,推进一层,表现了思念之切,也突出了女主人公此刻茫然无依的心绪。 其三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离别橹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注】 铜鼓二句——铜鼓敲响,赛会迎神来了;满庭院的旌旗羽盖来回飘扬。 铜鼓:古代南边少数民族的乐器,如坐墩,中空,满鼓皆有细花纹,四角有小蟾蜍,两人抬着走,击之声如奢鼓。《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在交趾(今越南一带)得骆越铜鼓。赛神:赛神会,又称“赛会”。唐代风俗,在神诞生之日,具备仪仗、金鼓、杂戏等,迎神出庙,周游街巷。幡(fan番):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盖:荷盖,像伞一样的仪仗器物。这两句写赛会的热闹场面。 水村二句——水村里、江边上,好像风行雷过,楚山烟雾消散,清丽如画。 浦:水滨。风雷:形容迎神之车马声如凤雷震荡。 橹声——离别时船桨击水的声音。橹(lu 鲁):大船桨,用人摇动而拨水,使船前进。 青麦两句——麦色青绿,燕子自由地飞来飞去,女主人公在珠阁之上,卷起帘幕,愁对春景。青麦:麦青时节,约夏历三月。落落:形容燕子飞行悠然自在的样子。珠阁:华丽的楼阁。“卷帘愁对珠阁”应理解为在珠楼中卷帘愁对帘外春色。 【析】 这首词是写别易会难的怨艾。 上片初看是写赛神会的盛况:山村江浦,铜鼓声声,幡盖阵阵,车驰风雪,何等热闹。赛会一过,烟开云散,楚山历历,何等空寂。这虽只是就题写来,而却别有深意:以赛会的两个场面,喻神之来去自由,反衬出人别易会难,去而不归。可以说这几句是从旁以横笔铺写的。 下片则是中锋纵笔,抒写人情。“离别”句是追忆兰舟送别的苦况:橹声似也因惜别而萧索,衬托别情难耐;“玉容”句写女主人公因离别而惆怅消瘦。末二句写她深感聚首不易,后会难期,怀远之时,卷帘只有空阁相对!而暮春三月,麦草青青,紫燕双飞,更使她触景伤怀,倍增其怨。《栩庄漫记》评道:“上半阕颇有《楚辞·九歌》风味,‘楚山’一语最妙。” 女冠子 其一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注】 含娇二句——带着娇态,含着微笑,隔夜的翠眉已薄,脸上的胭脂已淡,而仍然显得美丽。宿翠残红:指脸面上的残妆,未重新打扮。窈窕(yǎotiǎo 咬挑):形容女子文静而美丽。《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有形容少年美貌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寒玉二句——晶莹的玉簪寒如秋水,帷幕的轻纱如卷碧烟。“簪”、“卷”,都是动词。 雪胸句——在鸾镜中,微露如雪的胸脯。鸾镜:见温词《菩萨蛮》“其十”注。 琪树句——女主人如亭亭玉立的琪树,在凤楼之前。琪树:仙家的玉树。李绅《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一年绿,二年碧,三年红。”《竹林诗评》:“邱迟之作,如琪树玲珑,金枝布护。”凤楼:泛指华丽的楼阁。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这里是指仙家所居之楼。 寄语句——指女方寄言给自己的伴侣,劝之早日求道成仙。寄语:传信。青娥:扬雄《方言》:“秦谓好曰娥。”“青娥”指美丽的少女。江淹《水上神女赋》:“青娥羞艳。” 【析】 这首词完全只着意于女道士的容貌刻画,结尾二句写其心愿,都无深意。 其二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注】 霞帔三句——彩霞般的披肩,云一般的鬓发,镶金的镜子里,出现了她如雪洁净的容貌,她对镜正画着略带愁意的蛾眉。霞披:彩色的披肩。钿镜:用金片妆饰的镜子。 遮语二句——写女主人含羞的姿态,回转轻扇遮着面说话,含着羞涩放下锦绣帷幕。 玉楼二句——写女主人望女伴早日来到。花洞:百花遍开的仙洞。意思是站在玉楼上盼女伴已久,恨女伴来迟。 早晚二句——写女主人的愿望:自己迟早总要乘鸾而去,希望女友不要遗弃。鸾:仙人所乘坐的鸾凤之类。据《集仙录》载,天使降时,鸾鹤千万,众仙毕集,高者乘鸾,次乘麒麟,次乘龙。 【析】 这一首与前一首一样,也是写女道士的,全是铺陈外貌妆束,无可取之处。 玉蝴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注】 秋风二句——秋风飒飒,景物凄凉,使人感伤离别,想到远去的亲人还未回返。 塞外二句——边塞的草木早已枯黄,而鸿雁南飞,为何到迟?雁到迟:语意双关,有“雁书”到迟之意。 芙蓉二句——如荷花一样美丽的面容已显凋谢之意,如柳叶一样的黛眉已枯萎斜坠。芙蓉:荷花。堕:下落。这里指眉色淡如枯柳。 【析】 这首词写闺人秋日怀远。 上片开头二句,一写往日离别,一写今日望归,双起单承。而秋风则是共同的典型环境,由“伤离”而“未归”,其间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出语看似平淡,而词情酸楚,韵调悲凄,后二句全由“未归时”展开,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塞外”句一笔宕开,设想远人所在的地域状貌,“江南”句由远及近,由“塞外”而“雁”,由“雁”而连及远人的书信,线条明晰,思远情致描摹深透,一种细腻之情洋溢字里行间。“草先衰”,“雁到迟”,足见地远天遥。上片在时间与空间上回环跳跃,把殷切怀人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过片句写女主人公的形象:嫩脸憔悴,如荷花凋落,愁眉懒画,皆因行客未归,结尾二句,总揽全章,纵笔写情:草木凋落的秋天,本来就使人悲凉,在思妇看来则更增愁情,而这种伤心的境况又有谁知道呢?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哀思无限。《白雨斋词话》评:“塞外十字,抵多少《秋声赋》。”又评:“飞卿词‘此情谁得知’、‘梦长君不知’、‘断肠谁得知’,三押‘知’字,皆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