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26|回复: 1

华夏一青四期先锋班第五次讲义,讲师奉旨填词柳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般来说学诗词呢,就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学习的过程
先要学习诗歌的写作技法,然后学习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继而学习古典诗歌的章法,然后继续学习古典诗歌的句式句法,然后深入研究炼句炼字
最近临近年关,2014年就要过去了,本来今天想给大家点评作业的,但是考虑到每年年底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忙,这时候越到年底,越没时间听课,所以今天我们继续讲课
两节课后,我们专门开展点评课
我们讲过了古典诗歌的写作技法---赋比兴,讲过了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
上节课我记的还讲完了,古典诗歌绝句的章法
今天我们来讲解下起承转合,也就是绝句每一句的具体写法
一提这个起承转合呢,大家都熟悉,
说这个是写诗的诀窍
但是这个不是写诗的唯一手段
我们今天来具体的讲下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旧时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泛指文章作法。“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平直是说起句可以简单些,写的平实点。春容是说,承句要弥补起句的不足。把事件的过程描写充实转要变化是说,转句是诗的关键,如果说起句和承句是铺垫,那么转句是从铺垫进入到主题情感抒发的关键合要渊水,这是说结句要深远。也就是说结句要有韵味。不能结的太直接。
那么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起承转合的具体方式
首先我们来看下起句
起句分为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兴起
一:明起---开口即将题面说出,毫无些许做作。
如王勃的【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题为【九日】,而下笔即直接将题面写出,此法最便于初学。
起句直接点题,是常见的起句方式,
二:暗起—-不见题字,而题之本意固在焉。
如黄巢【菊】: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题为【菊】,然却不直接道出,只暗中点出题意。留与读者悬想之空间,而造成无穷之意味。
三:陪起—-借他事物引出本题,如王维【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首句不言【相思】,而言「红豆春发」由眼前之景况,而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陪起也。
四:反起—--不从题目正面,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如钱起【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题为「送归」,而作者却从来处着笔,以引出本题,此种起法,即称之为「反起」。
这类手法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例如明明是写落叶,但是偏偏以树叶盛开之景来写,然后通过写叶在枝头来反衬出叶落后的情感
五:引起—--不先说题目,由眼中所见景物,引出正意。
如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题为【客至】,却先以四周所见景物为衬托,以引出题面也,此法与陪起相类似。六:兴起—--心中怀想引出题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
如明高启【梅花】诗: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古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起句的方式很多,这六种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我们初学写诗必须了解的
这里还要说下,诗词的起句多是用这几种方式
不仅仅包括绝句,还包括律诗,甚至以后我们要学习的填词,起句都是相似的,
承句讲起来比较复杂。绝句和律诗的承句写法不同。
我们先来简单的看下承句该如何写
诗的承接,应注意与题目之关合,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之妙。
我们今天来讲下绝句的承句的几种方式
A、承句和起句并列。
例如,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个时候,起句和承句属于并列出现
这个是在写景中的并列,一般来说这样的手法,多运用对仗的形式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起句和承句以互文的形式出现插播:什么叫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例如: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起句和承句就是互文。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又例如
七绝 初春随感
塞北风寒雪未匀,江南水暖嫩芽新。
蓝桥折柳声声问,可忆深闺月下人?
起承句互文,点题初春
我们来看下承句和起句以并列形式出现,一种方式是使用互文的方式
第二种方式是 起承句都在描写同一类事物
例如都在写景,或者都在感叹
刚才的杜甫的绝句就是都在写景
那么我们来看下另一个例子
荣枯聚散有谁知?富贵繁华能几时? 花落皆因昔日好,春残莫怨燕归迟。
那么这个就是在感叹
承句的第二种写法 是承句弥补起句的不足
我们刚才说了,诗的承接,应注意与题目之关合,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之妙。
承句弥补起句的不足,也有两种方式
第一直接进行补充,要求承接要紧密
例如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个时候承句就是在起句的基础上继续描写
也就是弥补了起句的不足,因为诗句受字数限制,不可能一句中表达很多的意思
第二种方式呢是间接的进行补充,要求承句承接起句的时候舒缓。一般情况下,承句这个时候是在造境,为营造氛围而进行铺垫。
例如
且将情思寄瑶琴,花吐清香月拂襟。
一点诗心悄相问,当垆可愿效文君?
花吐清香月拂襟。这句就是在造境
这两大类承句的写法是绝句中最为常见的方式
关于起句,网络上讲义多的是,但是不管从哪方面来讲,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承句的讲义没有。这个是我们一青讲义的一个特色。
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地位,也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须如疾雷破山,使观者惊愕。且要灵活,而又不可离题太远,互相照应。转的技法有四种
一:进一层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者于起、承二句正写题面,故第三句即从「潜入夜」进一层着笔,转为以不觉中感知,谓之进一层转法。
二:退一步转法——就题目本意退一步叙说。如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却下」二字既能呼应上文之「生白露、侵罗袜」,又能照顾下文「玲珑望秋月」句,此退一步转法之例。
三:反转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如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题目本意为喜会故人,而于「欢笑情如旧」中,却感叹年华老去,鬓发斑白,由喜转悲矣
又如贾至【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起承「草青柳黄,有色有香」,乐趣丛生。而转句忽言有愁,是全反上文之意,即为反转法。
四: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范围之转法。如杜甫之【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本诗题旨在一「忆」字。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兄弟,即为扩转法。
以上是绝句和律诗常用的转句的写法。
转句是在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但是绝句和律诗不同的是,绝句的转句可以不转,
绝句的转句可以不转,继续承接承句,对承句补充起句的不足进行再次补充
例如【贫者】:
不羡邻墙屋宇轩,庭前自爱小桃园。
枝头一日看三遍,唯恐春风不过门。
在绝句中承句接起句,转句补充承句的不足,不转,这个也是一种长见的方法 。
绝句的第三句不转的,可以补充承句的不足。有些绝句在承接的基础上,需要更进一步地发挥,也可以不转,仍然继续承接。
下面我们来看下结句
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在绝诗为第四句,于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即为收束结句。要不着迹,或就题作结、或题外作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张说【幽州夜饮】: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就『夜饮』收住;
又如王维【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君问…,…入浦深』,从解带弹琴,宕出远神也;
1、用景语结句
如,乌衣巷
乌衣巷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又如,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用景语结句,要注意的就是溶情与景,才能做到结的深远。
这个结句方式不仅仅适用与绝句,律诗词都一样的
第二种方式。用情语结句
这个在绝句中体现的就更多了
例如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又如,花落皆因昔日好,春残莫怨燕归迟
又如寄人
心随明月照天山,君去南疆何日还?
莫恋异乡明月好,故乡月胜异乡圆。
莫恋异乡明月好,故乡月胜异乡圆。
这个也是用情语结句,
用情语结句呢,要注意三点,那就是言浅情真意深
言浅是说,言语要容易看懂,看不懂或者是文辞晦涩,那么再好的情语也没用
情真是说情真意切,感人。
意深是说意思要深远,让人读后余味无穷
3、第三种收尾方法 是 根据题目收尾
根据题目收尾一般也有三个方式A、就题目收尾根据我们诗的题目来收尾,一般是指命题诗的扣题
B、从题收尾  也就说根据题目我们写出的某些情感或思想来收尾。
C、就题目用虚笔来收尾,比如老杜的画鹰结尾是“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意思是说鹰从画上下来去搏击凡鸟,来衬托画鹰的人的高超画艺
诗词的起承转合,不能拘泥于少数的几种形式,容易呆板滞重;应一气呵成,不就羁缚,开合动荡,首尾一线贯注,生动圆润,自然从容,方称佳作
下节课,我们将讲解起承转合在我们讲过的十六种章法结构里的具体运用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

发表于 2014-11-17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翠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0:59 , Processed in 0.0737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