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94|回复: 10

转载经典散文原文及赏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8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 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 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 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 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 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 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 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 ,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 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 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 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 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 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 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 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 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 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 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 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 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 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 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 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 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 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 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 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 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 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 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 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 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 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 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 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 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 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 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 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 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 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 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 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 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 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 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 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九月十八日。从“乐园”到“乐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 1926年9月18日 ,当时鲁迅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 鲁迅 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里。 主题:本文通过记叙童年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地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 “三味书屋” 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结构:散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由此把握全文的结构就较为容易了。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变换顺序是一致的。在两部分内容之间,作者安排了一个过渡段,即第九自然段。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9)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 百草园:作者未上学前,常在“百草园”中独自一人玩耍、嬉戏。对野草树木的热爱,还有花鸟虫兽的活动无一不被他描绘得栩栩动人;他还非常天真地听信别人的玩笑与谣言,如相传在长草中有一条大赤练蛇,还有长妈妈给他讲的可怕的故事,这些都充满趣味,表现鲁迅儿时的童趣。他也喜欢下雪时捕些“张飞鸟”,很有趣。这些说明鲁迅儿时是多么地喜爱百草园,难怪称它为 鲁迅 先生小时候的“乐园”呢!在充满生趣稚气的句中,也有幽默的话:如“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看似有趣,其实也包含了他不想离去的痛楚与对百草园深切的热爱之情。??
??三味书屋:长期以来,人们在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主流的看法是认为二者形成了对比的关系。认为百草园的清新、亮丽、神奇与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森严、无味之间形成了对比关系,前后分别包含了作者强烈的褒贬之情。但实际上文章前后是和谐统一的。贯穿全文的,是中年的 鲁迅 先生对儿时快乐生活的甜美回忆,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对于同年的鲁迅而言也同样是新鲜而充满快乐的。我们从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中,也不难发现自立行间洋溢着快乐的情趣。从“黑油的竹门”、大匾等陈设,从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仪式,从同窗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溜到三味书屋后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到人声鼎沸的课堂,自得其 乐的老 先生,颇有些成绩的绣像,飞速进步的“对课”,处处洋溢着一种成年人回顾往事的乐趣,时时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乐的情趣。 艺术特点: 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回忆性散文,以记叙为主,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相结合,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 ② 在描绘的时代社会图景上,塑造了富有社会意义的人物形象。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先生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理中的开明思想,在鲁迅眼里,先生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当然,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私塾教育管理方法的落后性。 ③ 语言,简洁清新,生动自然,文字优美,轻松流畅,寓庄于谐,饶有风趣,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 ④ 文体意义:散文体小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发表于 2014-8-10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读得在小学读过,现在重温,感觉以不同了。谢谢雪峰妹妹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读,与现在再读,感觉迥然不同了。都一样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寶 发表于 2014-8-10 23:0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读得在小学读过,现在重温,感觉以不同了。谢谢雪峰妹妹分享


那时候读,与现在再读,感觉迥然不同了。都一样的感觉。
发表于 2014-8-1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峰心寒 发表于 2014-8-11 09:52
那时候读,与现在再读,感觉迥然不同了。都一样的感觉。

是啊,怀念童年时光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寶 发表于 2014-8-13 13:27
是啊,怀念童年时光

发表于 2014-8-13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峰心寒 发表于 2014-8-11 09:51
那时候读,与现在再读,感觉迥然不同了。都一样的感觉。

是呀
发表于 2014-8-13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哈,雪峰,谢谢哦。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旨填词柳三 发表于 2014-8-13 23:03
辛苦了哈,雪峰,谢谢哦。

老师,本来一直未敢把这些散文在论坛发帖,咱这里是诗词群,怕不合时宜,这次也只是试试,看大家是否接受,您若是觉得合适的话,我可以多发发一些,若是和诗词有冲突,即刻停止。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7:12 , Processed in 0.0724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