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45|回复: 1

[其他] 转--楹联获奖之路(卜用可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获奖之路-卜用可篇于稳切中求变化  向平实处觅新奇●卜用可  蒙《对联》杂志社北京编辑部青眼,邀约我写篇获奖之路的文章,有点受宠若惊,又有点惶恐。想自己虽也获过几次奖,但运气成分居多,又才参加征联几个月而已,能有多少创作经验嘛,想想就和朋友们交流下写联时的感受吧,希望能获得朋友们的指点。  刚参加征联那个月,就获得了三门峡的市联一等奖,当时真叫一个激动,主要是这个奖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又是处女奖,至今印象深刻,那我先说说写这个联的一些思路吧。我写联的第一步是先查资料,这点估计大家都这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于是“百度”三门峡,把资料反反复复地看,心中对它的历史地况包括特产等等都有了个大致的了解。现在材料在手,如何组装呢?总要有所取舍,取什么,舍什么,这就在各人了。我想一个城市如一大厦一样,它的高度和外延以及稳固性,往往取决于它的根基的深度和广度。而这所谓的根基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地质、地貌以及政策、法规,这些都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前景。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决定从两方面来写,先写它隐形的“根基”,再写在此“根基”上矗立起来的“大厦”的现状。于是有了起句:“数千年地脉雄浑”,先从时间上引出它的深远,然后铺陈它的独特的地理位置:“看近领长安之盛,毗接洛阳之伟,遥承华岳之奇”。当然这些拉来陪衬的其他城市或者山水,也要有讲究,最好也是著名和有厚重人文的,这样才起到烘托作用。接着就引出它历史上的著名的事件和历史人物,于是有了后面的轩辕、老子等等。下联就自然要回到当下,方方面面太多,一联不可能详尽叙述,所以只能概括了写。我用三句话,总括了它的工商、农林、科教的现状,顺势引出它的市容市貌。大致的框架搭起来,剩下的就是语言的组织了,这些大家各有手段,我只说说我对于结句的安排。其实在起初看资料的时候,当我看到黄河绕城而过,又看到每年有白天鹅来该地栖息时,我就决定,把黄河和白天鹅拿来对仗,一来颜色词可以相对,二来一厚重一轻灵。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经过三门峡,三门峡也一直对她引以为傲。所以起初就决定把黄河放在上联压轴,让这座城市,在黄河的滔滔壮阔中厚重而雄壮;下联相对地,就让这座城市,在白天鹅的翩翩起舞中,优雅而美丽。其间也有一些小细节的打磨,比如写它的各行各业时,几个词的选取,“鹏翼,虎势,鸿图”这些在恰切表达意境的同时,会让句子变得更工整。最后整联的定稿是这样的:数千年地脉雄浑,看近领长安之盛,毗接洛阳之伟,遥承华岳之奇,浩浩煌煌,引轩辕行祭,达摩说法,老子著书,更几多墨客骚人,逸兴遄飞,击节瞰黄河滚滚抱城至;  两万里春风鼓荡,喜工商鹏翼正舒,农林虎势正添,科教鸿图正展,隆隆郁郁,伴园圃花红,楼阁月明,山川水碧,迎遐迩高朋胜友,金杯频举,醉心听白鸟翩翩绕膝吟。同样地,另一副写山西孝义的联,也获得了一等奖,不同于写三门峡的是,这联不长,只三个分
句:问古邑人文何厚?将史书缓缓翻开,孝为注脚;叹今时事业之兴,循大道悠悠探去,义是源头。孝义市就是因历史上的孝子之孝,猛虎之义而得名,这两点成了这个城市的灵魂,它对于一座城市和城市人民的陶钧,也渐渐脱离了单纯的孝和义,而赋予了更多更广的内涵。很自然地,我想到了人文,想到了事业,这就和一个人的内在和外表一样,一个城市也要内外兼修,方能有持久的魅力。而这联,我引以为傲的是结句两词的对仗,“注脚”和“源头”。注脚,往往用于文字注解、解释。为了让这个词用得更合理,于是有了中间分句的“史书”,而史书也恰好侧面地反映了“孝”之一德,在这座城市的源远流长。同样地,下联为了引出“源头”一词,而用了“大道”,在用大道这个词时,还是斟酌了一番的,一要考虑到和“史书”的对仗,二要照应前面的“事业”和后面的“源头”,最后决定用了“大道”这个词,因为“义”本身就是人间正道。另有一联,虽只获得二等奖,但却是我自己喜欢的对联之一,也拿来说两句吧。这是写湖北钟祥市的长寿之乡的。看资料钟祥历史上曾有某朝皇帝立都于此(具体哪个皇帝记不清了),并留有陵寝。资料分析,其地山水天然、清秀,无污染,含特殊矿物质,这些是长寿的外因;又因傍山水而居,远离喧嚣,故而其地人多淳朴无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怡然自得,这些是长寿的内因。而事实上,那儿人的确长寿,百岁以上人不足为奇,且过了百岁依然精神矍铄的也不在少数,实令人惊诧。有了这些资料,写作角度也有了,就从内外两个因入笔,本来这两因对于长寿,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联最后成形是这样的:聚帝王之气,钟山水之灵,卜宝地而居,祥也!瑞也!得仁爱之风,享逍遥之乐,指寿眉以问,人乎?仙乎?我自己所以喜欢,是喜欢这联的句式,同时应主办方要求,在其中暗嵌了“钟祥”二字。参加征联到现在差不多快一年了,开始时的确很懵懂。没参加征联前,也写对联,但那些都是信手之作,自己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为了新奇,经常会剑走偏锋,选一些很窄的点入笔。语言也偏好古朴,时不时地弄点典故。参加征联后,留意那些获奖对联,发觉征联的确有不同于我们平时的写法。立意稳切,用语精准,行文大方,这些是很多获奖联的共性。同时要在大量的参赛联中脱颖而出,还得有自己的亮点,或发别人未发之机,或通过多变的句式,出众的文采来吸引别人。当然说着容易,做着很难,这需要学力和才力,而我深知自己这些都差很远,惟有静下心来,继续学习,尽量缩短和真正大家之间的差距,也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指点和帮助,好使自己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最后再次感谢《对联》杂志社北京编辑部的厚爱,也祝所有的朋友联艺精进,获奖多多。
发表于 2014-12-16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19:39 , Processed in 0.0602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