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回复: 0

[文心阁讲义] 文心阁二期第十六讲 含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2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心阁二期第十六讲  含蓄

今天是文心阁二期第十六讲 含蓄
含蓄呢,我们讲过了,今天再次加深讲下。我们经常说,写诗填词贵在含蓄,切忌直白,那么什么是含蓄呢?简单来说达得委婉,耐人寻味这个就叫含蓄。
“所谓含蓄,就是不要一泻无遗,不要节外生枝,不要累赘琐碎,要有剪裁,要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
我们以前的讲过含蓄九章,其实就是从立意上,从写景上,从炼句上,从这三方面讲的如何体现出含蓄,那么今天我们来进一步的讨论含蓄。
《楚吟》
唐李商隐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何焯枇:“长晷短景,但有梦雨,则贤者何时复近乎?此宋玉所以多愁也。”。

《瑶池》
唐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何焯批:“《诗》云:‘将子无死,尚复能来。’不来则死矣,讥求仙之无益也。”。这两首例子呢是说含蓄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

《楚吟》是抒写楚人的感情。《高唐赋》写楚襄王同宋玉登上高唐台上,所以说“山上离宫宫上楼”。
在台上谈到神女的事,说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楚天长短黄昏雨”,不论是日长日短只讲神女的事,这句暗指楚王只是追求声色享乐,不再接近贤人,
所以宋玉无愁也自愁。这是借楚王来指唐皇,他的用意借后两句来透露。
问大家一个问题,楚人指哪里的人呀

我们中国人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那么炎黄子孙指的是哪里
其实狭义上的炎黄子孙指是黄河中下游平原一带,也就是现在的郑州附近
楚人其实是指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大约是占了现代中国的三分之二的版图
当年的楚国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
也就是说我老家徐州呀,按照当时的说法来说就是西楚
所以项羽定都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号称西楚霸王
再多说一点,屈原呀也是楚国人,楚国人信奉的是火神,所以屈原的文风才有些浪漫主义的风格
他也是中国开浪漫主义先河的诗人哈
楚国人是谁的后代,是蚩尤。但是广义上的炎黄子孙是指中国人了。
回到课上来

《瑶池》首写周穆王和西王母的故事,《穆天子传》里讲周穆王用八匹骏马拉车,到瑶池去会见西王母。

西王母唱道:“将子无死,尚复能来。”周穆王答道:“比及三年,将复而(尔)野。”三年后再来。

《黄竹》歌是周穆王看到受冻的老百姓而作的歌。穆王约定三年再来,为什么不再来呢?说明他死了。
西王母是仙人,从“不重来”里含蓄求仙无益的意思,讥讽唐皇的迷信神仙。
这两首诗里各提出一个疑问,笫一首表面没有疑问,实际也有疑问,“无愁”同“自愁”矛盾,“宋玉无愁”何以“亦自愁”呢?
第二首更明显,“穆王何事不重来”呢?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作者的用意就明白了。
这个呢,和我们以前讲的含蓄九章里的用问句做结,类似。
我们来回顾下,含蓄九章中的用问句做结。

疑问作结,发人深省:问而不答,构设悬念,供人思索玩味,使诗具有含蓄不尽的韵致,是营造含蓄美的又一手法。

人说功夫从诗内读到诗外,然后又回到诗内。

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神往世外桃源,明知不可求而故问,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怅惘,令人叹息之、向往之。
诗词写作有个名词叫做“春秋笔法”。大家啥叫春秋笔法么?

诗中的“春秋”笔法即是含蓄的手法和讽刺相结合,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韩翃写的《寒食》一诗

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寒食》诗,指出皇帝宠爱太监,造成太监掌握大权,终于亡国。通过“轻烟散入五侯家”(指皇帝的恩泽只赐给太监)来进行讽刺。

李商隐写过一首诗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题目是龙池,为什么当时寿王清醒?因为寿王的父亲是唐明皇,而杨贵妃却是寿王的妻子
寿王就是杨贵妃的原配夫君。唐明皇的儿子,你想当时他如何敢多喝呢?
文笔比较曲折,没有直接对人和事物进行褒贬,但是这个要注意一点,含蓄不能隐晦、晦涩,含蓄同隐晦不同,诗里不明白说出的意思,人家看了自然懂得是含蓄,人家看不懂,要费很大劲去猜还猜不透,是隐晦。

这个是根据时人时事来说的

朱庆余  《宫中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原来这样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女子的痛苦,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前不敢说话,就是含蓄的说法。

朱庆余大家熟悉么?就是写了那首画眉深浅入时无的人。

含蓄的诗词要注意一点,不能使用冷僻的典故,用事要用大家都知道的,否则大家看了不明白,你要讲的是什么。这样就不成的。

大家知道宋代有个诗词流派叫江西诗派么,江西诗派里有个叫韩子仓的,有人问他该如何学诗。于是他举了一首诗作为例子,说你要读懂了这首诗,你就懂的做诗的诀窍了。

他举的这个诗例就是“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引出个话题:含蓄在抒情上的两种常见的方法

一:从一件小事物引起,这件小事物好像和主题并无关系,经过转折,婉转地透露正意。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诗我们举过好多次例子了,这里在重复下,
儿,在古代读音是“泥”,
在唐韵里是平仄两用的,在平水韵里是平声字,这首诗的作者叫金昌绪,唐代人。
平水韵是哪个时代的韵书呢。这里要说下韵书的发展了
中国第一部韵书是《切韵》,隋代陆法言而著,后来唐代取缔了隋代,
李世民时期,有个大臣叫许敬宗的上奏说,近来出现了一种新诗体,叫格律诗。
由于切韵把韵部划分的太细,不利于文人创作。于是提出了合并切韵,成了唐代的韵书叫《唐韵》。又规定了,格律诗限压平声韵,一韵到底。
这也是为什么仄韵的格律诗不是主流的缘故
切韵206个韵合并到了唐韵,大概是196个韵
后来唐代灭亡,宋太祖定都开封。
北宋初期的韵书叫广韵,又慢慢的恢复到了切韵的韵部了
后来宋代南迁,民族矛盾的加巨,成就了南宋。所以广韵没有使用多久
我们说的平水韵,是成书于南宋末
其实平水韵106个韵部,我们真的看过平水韵
我们用的是佩文诗韵,平水韵早就没了。
后来满清统治了中原。清康熙年间,康熙有个儿子,我忘记是第几个儿子了
他组织了一帮人,搜集并整理了平水韵,形成了一个新的韵书,叫佩文诗韵
所以现在我们看的平水韵有106韵部,也有107个韵部的
后来根据平水韵,合并了相近的韵部,成了词林正韵,也有叫晚翠轩词韵的
这个是韵书的演变史。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演变呢,第一是历史原因,朝代更替。
清代特殊些,他们是现代的东北一带的人统治了中原,要满汉交融,
第二是官话的演变
例如唐代的官话是咸阳一带的方言为官话,宋代是以开封地区的话为官话,也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全国以说这个方言为荣。
我们回到课上来
一:从一件小事物引起,这件小事物好像和主题并无关系,经过转折,婉转地透露正意。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诗我们举过好多次例子了,这里在重复下,儿,在古代读音是“泥”,在唐韵里是平仄两用的,在平水韵里是平声字,这首诗的作者叫金昌绪,唐代人。

这首诗写的是封建社会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对外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可是它不从正面写,却从一件小事讲起,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枝上啼叫,从而引出怕它啼叫时把梦惊醒,使她在梦里到不了辽西。
这样表达出她迫切地想梦到辽西的心情。这样写是婉转曲折的,也是含蓄的,所以耐人寻味,比明白说出更有味,会给人更深的印象。
刚说的韩子仓就举的这首诗为例,能会使用这种手法,就已经得了诗中的三昧了。古代人写诗,很多是用的这样的手法

怨词
唐 崔国辅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写宫女对秦王的忠贞,不从正面写,却从一件好像没有关系的罗衣讲起,说这件罗衣是秦王生前替她作的,因为在春风中舞得多了,在秋天里不能著了。
说明在秦王生前,这个宫女好像生活在春风里那样,
到秦王死后,她过的是萧瑟凄凉的生活。不再著秦王给她制的罗衣,也表示她对秦王的怀念,从而表达出她对秦王的忠贞来。
这种表达方法也是含蓄的表达手法

二、含蓄在抒情上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想象来曲折表达”由一意转出另一意,所谓愈转愈深,这种转折也是凭想象来的。

辛弃疾《祝英台近  晚春》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这里写的也是诗人的想象,想象她用花卜归期,说梦话。一结春不解带将愁去,从春带愁来转出。

张炎《高阳台  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这是写春末景象,东风句要东风伴着蔷薇住下来,也就是希望春光能留下来,但到蔷薇花开时春光已快消逝,因而深一层地转出“到蔷薇,春已堪怜”,用来表达惜春的感情。。
举词作的意思呢,很简单,虽然咱们教的是诗,但是诗词归根到底是一样的,
关于含蓄的一些内容绝对不是只针对诗的哦。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
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悬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
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
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
全诗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后面的诗词里的抒情三种方法,以及委婉和直率和直率的两种方式,
我们留在下节课来讲
所以,这次的练笔,时间是两周哈
练笔要求以“霜降”为题,来写一首律诗,不限韵,练笔时间两周,要求在11月4日周二前提交。暂时写律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写一首绝句。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的节气
今天的课到这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0-23 14:08 , Processed in 0.0382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