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6|回复: 0

[玲珑讲义] 玲珑阁二期第十讲讲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5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班从第一节课讲词的起承转合,然后讲到了小令和中调的写法,

中间还讲了虚实和含蓄,

讲了鹧鸪天和浣溪沙的写法

后来又讲了一些词牌的写作方法,例如平韵和仄韵的平仄转韵的,平仄协韵的

上两节课又讲了四字句押韵不是密集的词牌

今天要来讲下情景相生

今天应该是第十讲 情景相生

古人写诗填词都离开不开写景和抒情的关系。用形象的景物描写来把抽象的情感进行具体化,形象化。这个是古人写作的技法之一。今天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下,情和景的关系。

我国第一位主席,毛主席古典诗歌的水平相当高的。他的词论豪放的话,苏辛都不是敌手。
毛主席也有他的诗友,就是十大元帅中的陈毅元帅。
毛主席当年与陈毅元帅的关于古典诗词写作交流方面的书信来往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主席说写诗要少采用逻辑思维,对采用形象思维。
这个形象思维就说的是用景物来抒发情感,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相生故有境界。

毛主席给陈毅元帅书信中提到的形象思维呢,是说情景的两种关系

  一般说来这个形象思维包括两种:
A:描写的景物和情感有必然的联系,王国唯在人间词话里也说了下,就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这时候呢情和景有必然的联系。
B:情和景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种就是在传统的写作形式中加入了象征主义的元素和印象派手法(当然这是无意识的),用具体可感的物象表达抽象的情感,情感和物象之间有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今天我们来主要讲解一下 A,关于B 呢如果有时间,我们会讲解的。因为使用频率不高。所以没在我们的讲义范围里。

古人处理情景问题的三种手法:
一种是情景分写,如上句侧重写景,下句侧重写情,或上联侧重写景,下联侧重写情,或上文侧重写景,下文侧重写情。第三情景交融。

我们来分别讲解下

一、上下句各有侧重的,如荆轲《易水歌》,上句“风萧萧兮易水寒”,侧重写风和水,也含有悲壮的情绪,下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决死的感情。情景结合,更见悲壮。
古诗“白杨多悲风”,侧重写景,也透出悲来;“萧萧愁杀人”,侧重写愁,反映的感情很深切。

上下联各有侧重的,像杜甫《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第二联写景,第三联抒情
这个时候第二联指出洞庭湖的浩渺无边,好像吴楚的东南部裂开了,天地在其中浮着,是写景。第三联说亲朋没有一个字的来信,自己老病只在孤舟中漂泊,是抒情。

又如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上文就是在写景,下文在抒情。这个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回头我们会重点介绍这个的,还有就是在填词里,上阙写景,下阕抒情。这个就是我们讲的词的章法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上景下情。

 情景的第二种方式:先抒情,后写景
这个时候,写景是为了把情感进一步深化。我们在律诗课就会讲到这个手法。运用在律诗中的写作。这里大家先了解下。
我们可以先看首例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诗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前四句写抒发了一段情感,
因为看到了雪地里的鸿爪印,而抒发的情感。
此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先抒发的情感,然后在颈联,笔落实处,也照应了题目。
颈联的作用就是把放飞了情感拉了回来。这是律诗写作的技法之一。在词的写作里,我们讲过上情下景,可以参照下。

这里多说一句,苏轼的诗前面是发了一通感叹,但是要把这感叹收拢到一个具体的景物上来,所以第三联“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就是收拢情感。让放飞的情感回到具体的景物上来。我们叫这个为笔落实处。

但是在填词里要注意,
因为词的写作和诗不一样

我们在讲上情下景的时候,讲过
例如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上情下景的运用要注意两点:
A、下片的写景,必须是情感的延续,或者说是使用点染的手法来深化主题情感;
B、注意结尾,最好用情语收尾。

以刚才的关河令为例子

上阙描写“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看似在写景,其实已经通过这些将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了。这个也是我们常说的,用景说话。
过片描写“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来衬托渲染情感。结语“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我这里多说一句,诗词里的写景不是单独的写景,一切景语均为情语。如果是单独的写景和抒情没关系的话,哪用现代的话来说,写景不如去拍照了哈

我们回到情景上来

  情景的第三种方式:情景互藏,(情景交融)
从写景中抒情,情包含在景中,如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这里就透露出诗人喜悦的感情。
又像张协《杂诗》:“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诗人在到边城去时,想到当时正是南园蝴蝶飞的季节,唤起一种美好的回想。

谢灵运《岁暮》:“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侧重写景,只有一个“哀”字写情,用雪月寒风来抒发诗人的悲哀。

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是水边的原野,是妇人捣衣处,陇首即陇头,是妇人的丈夫远去的边远地区。从原野的叶落联想到陇头的云飞,从中透露出思妇望远怀人的感情。情景互藏的有很多,大家熟悉的还有,眼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写景的句子里可以不带表感情的字,或喜或忧就藏在景物里面,让下面的情话来透漏出来。不过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个特点就是同样的景物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不管你采用以上哪种手法,都必须做到一点那就是,把景语写的富有诗意、富有情味。

  写景诗有的写得很用力,极工巧,却是诗味不够,有的写得很自然,好像并不费力,却写得很有诗味:这两者的分别在哪里?前者是由于诗人的感情不够真挚,所以虽用力刻划景物,还是诗味不足;后者是由于有了真挚的感情,所以好像并不用力刻划景物,却能在景物中透露作者的情思,这样的写景句就有诗味。
  以上就是古人在使用情景的三种手法。

我们学习诗词格律是从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或者是诗词格律概要书中学来的。大家知道王力和王国维的关系么?

王力先生和王国维是师生关系

下面我们来讲下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王国维是王力的老师

有我之境,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加到描写的景物里面。作者高兴时候,描写的所有景物都是高兴的。如果相同的景物,作者悲哀的时候,那么描写出来的景物也就是悲哀的了。这个时候写景抒情,作者是把自己的感情强加在了景物里面。

例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就是这样,霜叶本身是不带任何感情的,只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加到了描写的景物中去了。
我们写诗也经常会如此,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时候景物呢本身是没有情感的。它所表达的其实是作者的情感。

无我之境,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触景生情。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突然触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这个就是触景生情。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自暇”诗人眼观寒波淡淡,白鸟悠悠,不禁由此悠闲物态联想到正在归途之人的急迫心情,闲暇与焦急形成鲜明对比,令人为之心动。这个就是触景生情。
陶潜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就是触景生情,通过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无我之境就是描写的直觉中的境界。

奉旨填词柳三 21:05:45
还有刚才我们举过的杜甫的诗例。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前四句的写景,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触发了杜甫内心中的情感波动。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以上是介绍有我和无我之境。

下面我们来介绍下缘情写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个名词“缘情写景”,我们先来看下什么叫缘情写景。
缘情写景景随情移。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可以说都是抒情作品的主要写法。
何为借景抒情?即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由此得出,作者的写景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与作者当时的感情有关系,即缘情写景;同时,景色也会随着人的情感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这里借抒情作品的一段解释,来讲下缘情写景。其实,缘情写景,就是王国维先生提出的“有我之境”
奉旨填词柳三 21:09:53
缘情写景常见的三种手法:
1.选取适于抒情的景物来写
2.对那不适于抒情的景物,把它改造一下,使它适合抒情
3.用拟人化的手法,化无情为有情
我们来逐一的介绍下缘情写景常见的有三种手法。
下面我们来逐一讲解下

1、选取适于抒情的景物来写;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如这句,要表达愁苦的心情,就选择使人感到愁苦的景物来写。

这点说明下。古典诗词里的一些意象,也就是我们说的景物所带的感情色彩是固定的。有些是具有延续性的。

例如,古人常以折柳比作分离,又多以草来喻离别。柳谐音留,既然分别就喜欢被送别的人不要离开,以草喻离别呢,出自楚辞里的一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个就要求大家多读前人的诗歌,不可以生造词汇。
又例如,我们形容春意怏然,绝对不能用松柏森森来形容,为什么呢,因为松柏不适合用来表达春意。
同样杜鹃就是杜宇,它的叫声就是凄苦的。
杜宇、化鹃、子规是一种鸟,俗称杜鹃。也就是布谷鸟。相传这种鸟是上古时代蜀地的一个帝王变的。这个帝王人称望帝,名叫杜宇。他做皇帝之后励精图治,非常有德能。后来蜀地发大水,他的丞相巫山治水有功,他自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巫山,于是退位将皇位让给了巫山,独自离去。死后他化作了一只小鸟,由于思念故土,这只小鸟整天叫着“不如归去”,以至于嘴上都啼出血来。人们便称它为“子规”。地上有一种跟他同名的花叫做杜鹃花,据说就是他啼出的鲜血滴在地上变成的。
这个就是意象的延续。
后人在用杜鹃或者杜宇的时候,就不会写喜悦之情。

2、对那不适于抒情的景物,把它改造一下,使它适合抒情
如,把枫叶说成“点滴是离人泪”。经过这样改造,就把它改得适于抒情了。这个要展开作者的联想,而不能是单一的改造。这句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不?

出自王实甫的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一段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种改造呢,其实是作者发挥的想象力。
这也说明,写诗呢,就是体现想象力的时候。

西厢记大家都熟悉,但是不知道还有董西厢和王西厢之分吧

这两区别我认为是在结局上,董解元的西厢记结局是张生抛弃了莺莺,王西厢呢结局是张生最终娶到了莺莺

其实张生的原型人物是唐代才子元稹,莺莺的原型是薛涛

据说年方而立的元稹遇到了不惑的薛涛,于是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后来元稹抛弃了薛涛,

于是在他的笔记里写下了这个段往事

唐代是没有小说的,因为当时没有这种题材的出现,

但是有文人笔记

这个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看下鲁迅先生的对小说的论文

3、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化无情为有情,感情的色彩就更强烈了。
这个例子最多了,个人觉的最有名的就是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个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词中。
其实这个拟人化就是将人的情感移植到了景物当中去了,使景物富有生命力了,所以这样写出来的诗句也有了生命力。
这样看来,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不同,但也有类似处。触景生情,情是由景引起的;缘情写景,情不是由景引起的,这是两者的不同处。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会唤起类似的情;情不是由景引起,不同的情会给景物著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其实我们发现了诗人笔下的景物描写,都是不真实的

说白了,都是诗人经过再加工后的景物描写,

这个我们称为造景

我们要知道造景的两个原则

也是两种手法

造景有两种手法
第一种描写的景物虽然不一定存在,但符合客观逻辑。
如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又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两首绝句,我们在讨论绝句章法结构的时候,把这种章法布局叫做并列式。并且,当时还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般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尽量要使用对仗,景物的安排不能很随意,一定要注意先后的安排。还有就是要把营造出来的景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杜甫所写的景是假景,因为杜甫当时住在成都的杜甫草堂中。他写的景呢虽然是假的,但是写的很美。这诗也不错。

第二种手法呢就是景物描写是不符合逻辑的,但又确在情理之中。
例如
宋诗人欧阳修的《梦中作》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这首四句描写彼此并列,中间没有呼应关系的词,只靠这些景物的安排构成一种境界。通过一组画面的描写,但这组画面的描写出的景物是不符合逻辑的,一般是跟着作者的情感而变换的。或者有着某种寓意的。现代人把这种写法叫作意识流。

例如,我曾在一首满庭芳词里,在下片中连续换了三个场景,而这三个场景并不是发生在同一时刻的,只不过这三个场景分别代表人生的三个际遇。这个时候的写景其实跟着作者的情感而变换的。

韶华随水去,潇潇暮雨,尽洒胸前。漫留得,黄昏孑影春残。犹恨归鸿又过,未替我、书信频传。
暮雨洒胸前,和黄昏孑影春残以及鸿雁未传书,是三个不相关的场景。

这里我把这首词发上来,大家看下

满庭芳

记梦
  
梦断廊桥,沈园风恶。溯回往事如烟。梦中犹记,相伴理云鬟。俏目流连顾盼,对瑶月、锦瑟同弹。梦醒后,千般万种,历历映心田。  
  
韶华随水去,潇潇暮雨,尽洒胸前。漫留得,黄昏孑影春残。犹恨归鸿又过,未替我、书信频传。佳期杳,倚栏望月,月白水连天。

这词还给我招来了一段埋怨哈

这里给大家讲下,这个故事

当年我填完这词后,遇到了一个新手,他当时问我最近可有新作,我就发了这首词

他看了后非常气愤,于是狠狠的批了我一顿。我当时没感觉到气愤,但是感觉到了好笑。就没搭理他

后来他还不解气,于是跑到了我们一群朋友弄的坛子里,去砸帖子

谁知道这下,他就是捅了马蜂窝哈

于是一帮人就去修理他。搞的他无论跑到哪里,这帮人就追到哪里

后来他说了,柳三这家伙不地道,人太小气。干嘛总是和他过不去

我也冤呢,明明是你看了我的词,感觉不对,非常气愤,还专门到了我们的论坛里去显摆,去砸大家的帖子

他是新手,不知道我们这帮人中,有一些就是以这个为乐的人。他们每天的去找这样的新手的麻烦为乐子

但是我不知道哈,最后有些矛盾都落我头上了,都认为是我指使的

网上当年流行了一段时间的葬花派
一群小女生们,以黛玉葬花的意境为自己的写作追求。当年看到了我这词也非常气愤

正赶上我被人冤了后,也气愤。于是一生气就挑了这葬花派。一群女孩子哈

种桃的徒弟苏青就是葬花派的领军人物

没,我很温柔的,就是奚落加修理。

后来和他们闹了好多年,

最后反而是不打不成交

现在余姚的四明山人,衢州的兔秀才。反而成了哥们。

有点跑题了,我们会到讲课上来

使用情景相生需要注意的三点:
1、写景不是随便写的,而是把情藏在了景里。抒情也不要单一的抒情,最好把景藏在情里。这个我们叫作情景互藏。
2、情景相生一般要虚实结合。情和景要互为虚实。
3、情景相生的目的是要把情感升华到一定的境界。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写诗填词的工具来使用。或者公式来使用。

关于这第三点,把情景相生到做公式来,我举个例子

下面给大家看一首蝶恋花:
蝶恋花
梦里欢歌容易醒,绿绮谁弹,曲曲都无凭。往事匆匆空记省,落红几片飘枯井。
萧瑟西风身又冷,逝水流年,情似孤萍梗。浊酒一杯消夜永,荷塘月拂庭花影。

 这是我过去临屏所写,看似不错,但是问题很多。看似不错是因为有几句写的确实很好,但是全篇缺很失败。
大家看,从内容上来看,内容上非常空洞。从情感上来看,情感不真实。只能看出是充满惆怅的一首小词,到底是什么样的惆怅呢,都不知道。从手法上来看,前面是实写,后面是用景物来衬托情感,比如荷塘月拂庭花影。单看句子是不错的,但是结合整首词来读的话,就不行了。

过去呢,都是这样,所谓临屏就是即兴,不管好坏,比的是速度

当然临屏也有好的作品,但是大都是不好的。

因为这个只是把情景相生的手法当做公式来用,也就说斧凿的痕迹太重了。这个是一个通病,往往是用好的句子来点缀全篇,用情景相生的手法来套用。忽略了,不论是诗还是词,首先内容要丰满,情感要真实。
  梦里欢歌容易醒  往事匆匆空记省  浊酒一杯消夜永  需要改下,不然影响内容的丰满落红几片飘枯井。 这句由于上句多余,所以它也跟着多余了,就显的生造了.这词前片该有伤昔的情感才对,下片过度到现在,整体脉络该是如此。不过由于 下片第四句,不协调,下片的不协调,上片的情与景没能结合到一起,导致全篇的失败。

为什么举这词为例子呢,是想告诉大家,情景相生是为了更好的营造主题情感的,如果当做公式来看,最多可以写好某一句,无法写好全篇的。
  同时也告诉大家,诗词如何谋篇,首先要做到三点,第一要有明确的主题情感,第二采用合理的章法,第三写好诗词的关键句。词里是中心句,往往是靠近结句或者就是结句。这个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三点,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所以我们要不断的练笔,从练习中逐渐进步。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大家晚安。下周我们评眼儿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1 20:19 , Processed in 0.0585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