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心阁第二十二讲 咏物诗词的写法
今晚是讲咏物诗词的写法
一般我们讲解这个,会先从两首词讲起
《水龙吟•杨花》
宋 章楶(jié节)(即章质夫是也)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两首作品到底是哪首好呢
历代呢,对这两首词的评价不一。有人说章楶的词好,也有人说苏轼的词好。其实这就是咏物诗词的两种见解。
这里讲到咏物词的高下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章楶的词写得好,一种认为苏轼的词写得好。说章词写得好的,理由是曲尽杨花妙处;说苏词写得好的,理由是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就是借咏物来言情。
章词从各个方面来写杨花,开头写春末飘杨花;次写杨花飞到各处,飞到青林、深院、珠帘,粘上春衣、绣床;看到蜂儿、鱼儿,和在楼头远望的女人,写得很细致。就描绘杨花说,做到曲尽妙处。
苏词在写杨花也在写人。开头写杨花飘堕在路上,“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是写人在思量,也在写杨花,本于杜甫“落絮游丝亦有情”。从有思联系到女子的梦中寻郎,是写人;而随风万里也在写杨花。恨落花难留是写人,“一池萍碎”又是写杨花,本于杨花落水化为浮萍的传说。最后“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把杨花和泪水结合起来,又写杨花又写人。
这首词就咏物说,写杨花很有情似的,所以随着梦境去万里寻郎,最后化为浮萍,成为离人泪,所以是很细致的咏物。就写人说,这词描写思妇愁情,梦里寻郎既不成,春又无法留住,写出思妇的愁苦,是很好的抒情的词。
咏物诗词要是停留在咏物上,无论写得怎样曲尽妙处,总是意义不大,境界不高,在曲尽事物妙处的基础上来写人物的情思,不停留在物上,这样咏物就有含义。所以说苏词高于章词的写法,是正确的。这也道出了咏物词的写法:就是“不即不离”,不要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
于是我们得出了咏物诗词的两种写法:
第一:将物体的各个方面都描写细致,做到曲尽其妙
第二:咏物要和物体不离不弃,托物言志
这里要说明一点,大家别误解。刚是说苏轼的写法比章的写法好,并不是说苏轼的词比章的好。
写法好不代表作品就好哦
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两首作品是并驾齐驱的
章的词也很生动,只不过他名气比苏轼要弱很多
所以我们潜意识里就认为他不如苏,他的词也不如苏轼了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咏物诗词的写法,一般是咏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一种情感或者是一种寄托。
咏物不是咏的物体,而是一种情怀,最好是有寄托的
这个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通常是咏物不能完全和物体脱离,而又不能过于咏物体的表面。我们也先来看首词:
双双燕•咏燕
南宋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这个是史达祖《双双燕》。史达祖咏燕,正面写燕子,写它飞入人家时,度帘幕,入旧巢;写它筑窠时,相雕梁,呢喃软语商量;写它衔泥时,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贴地争飞;写它归来后,栖香正稳。描绘燕子的动作、形态、声音,极为工细。不但写出燕子的形态,也写出它的神情。神情表现在描绘燕子的风度上,像飞时的飘然,快拂,动作的轻俊;又表现在拟人化手法,好像燕子很有感情似的,写它的软语商量,写它的爱什么和夸什么。最后,用高楼女子的孤独愁苦来反衬燕子的双栖和自由自在地飞行。
咏蟋蟀
南宋 姜夔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夜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舆,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姜夔咏蟋蟀,不从正面写,而从侧面写,通过愁人的听蟋蟀来写。写声音像私语,像哀诉;写出听到这种哀音的感觉。又写出一种气氛来做烘托,如暗雨,捣衣声,候馆离宫的秋月,用来烘托哀音。最后用儿女之乐来反衬有心人之苦。
咏物诗词的两种写法:
一、形神俱似,运用正面描写和反衬手法
二、运用侧面烘托和反衬手法
但是这两种咏物诗词的写法却不是最好的写法。
咏物咏的仅仅是物体的表面,那么这样的作品格调不高;如果咏的仅仅是一些情怀,那么这样的作品,仍不是最佳的作品。那么什么是最好的咏物诗词呢?最好的咏物词,既刻划了物,也把作者的人格写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进去。
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咏物诗词干嘛总举词的例子,是不是诗就不能用来咏物呢
其实不然
说起咏物诗,我们不得不说下红楼梦里的咏物诗,白海棠和菊花诗会,这些作品都是咏物作品。
我们知道了咏物作品的写法,然后再对照具体例子,就更好理解。
我们先来看咏白海棠的诗,当时是限韵的。依次是门盆魂痕昏字韵,大家还记得白海棠诗会里第一和第二分别是谁写的么。
红楼梦里的海棠诗会第一是宝钗,第二是林黛玉。
她们的诗大家都看过,但未必都看懂了哈。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讲解一下
宝钗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这诗估计大家都看过,也估计大家都未必真的看懂,因为好多的红楼梦诗词赏析的书籍里都没有对这些作品,做过客观的评价。只不过是根据诗句的意思来讲解这诗的
我这里来解释一下
首联是说,作者比较珍爱这个白海棠,亲自打理,首联只是说作者喜爱这个白海棠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第二联是赞美海棠的洁白素雅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这联是说,正因为淡雅至极,所以才显的它娇艳。如果多愁善感,便难免留下斑痕这联名是写花,实际上是写人写人的性格,因为这诗是小说里的诗,所以写出的正是宝钗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最后一联是说,白海棠预报答秋神使它这样雅洁,才会默默无语站在那里直到日落黄昏这诗写的含蓄别致,明是写花,实际是写人,写出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们来分析下这诗的章法从叙述起,写出自己比较珍爱海棠,然后承以海棠的洁白素雅,也是作者为什么喜爱它的原因。然后颈联颈联是律诗的关键,因为起承都是在写花,那么转联必须写出人物的性格,因为咏物诗不管怎么去写,托物言志是必须的。否则这诗就流于表面了。尾联呢,也很见功底,以一特写镜头来收尾。将人与花二者合一来表达。大家看下二联是写花,三联实际是写人,那么结尾一句将人和花融合在一起。这样的章法是古人最为常用的。也很见功底的一首咏物律诗的章法。
我们来看林黛玉的律诗: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这里要说两点第一,同样的章法,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两人章法一样,但是表现手法完全不同,这样的诗才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特点。其实这些都是曹雪芹写的。也体现了曹的艺术功底。
我们来仔细的讲一下,这首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首联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潇洒不羁的性格,同时也把作者的奇思妙想表达出来了。“碾冰为土玉为盆”更关键的是表达出白海棠的冰清玉洁的品格,同时明是写花,实际上是写人的品格。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承联承接首联,将这个奇思妙想继续深化。以梨花的洁白和梅花的清香---高古。来继续刻画白海棠的冰清的品格。“偷来”和“借得”,这个很见炼字功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颈联是律诗的关键,同样这首律诗颈联,实际上是描写的是人物的性格,也是黛玉这个角色的自我咏叹。“月窟仙人”,“秋闺怨女”。这些都符合黛玉的性格特点。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尾联,和宝钗的表现手法一致,将写花和写人溶在一起不同的是,黛玉以情语结尾,宝钗呢是以景语收尾。
第二: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红楼梦里会让宝钗夺冠?明明这两首诗不分伯仲,工力悉敌。大家觉的呢?
古代人对诗词的判定呢,是重含蓄风流别致的作品,例如这个奇思妙想一般他们那个时代说是别致,现在我们的评判标准和古人是不一样的,以当时的眼光来看,宝钗第一,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历史脚步的前进,人的思想也在进步。所以我们现在的审美观点也和前人不同了哦。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说法,说古人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就是说的这个。
我们再来看两首菊花诗,林黛玉的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这也是一首咏物诗但是这个构思的好。看似重点写“咏”实际上是写作者的情怀。这诗所写的是如何写菊花诗的情景把要咏的情怀融入到了这个情景里了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首联呢是说作者为了写菊花诗,如同着了魔似的,从早到晚的构思,绕篱欹石的推敲。颔联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这联是借鉴林和靖的咏梅诗的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也只有那些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绣口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颈联呢,其实是在写人的情怀。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那些平素的哀怨,又有谁能理解这些呢?这个是写出黛玉的孤芳自赏。也符合人物的特点。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尾联是借陶渊明爱菊花的典故,来煞尾。
我们再来看首: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那么我们来看下,咏菊,那么着重点在于“咏”字,问菊,重点就在问字上下功夫了。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首联是说,想要知道秋天的情况,谁都说不清楚,只有菊花才晓得。因为菊花盛开在秋季,对秋特别衷情。
颔联和颈联都以问句,颔联是问,百花早已经开过,为什么菊花会开的那么迟?
颈联是在问,园亭结霜,草木凋零,唯有菊花在绽放,这是何等的寂寞,大雁已南飞,蟋蟀在呻吟,你可曾因此而相思?
其实颔联颈联所提出的两个问题,应该是体现作者(林黛玉)的一些主观思想。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尾联呢,则是说,黛玉除了宝玉外,无知音了。与菊花一样,孤标傲世的性格。
可能大家会说,这红楼梦里的诗是清代人写的,属于小说里的诗。下面我们再来看下唐宋时期的咏物诗。在唐代,唐明皇时期张九龄为相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故事。
张九龄在相,有謇谔匪躬之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阴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张九龄作《归燕诗》贻林甫,林甫知其必退,恚怒稍解。
我们先来看下张九龄的归燕诗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践,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归燕诗》从海燕微眇说起,实际是说自己是从民间来的,不像李林甫的出身贵族。“泥滓贱”从燕子衔泥作窠来的,在玉堂的画梁上作窠,实指自己从民间来到朝廷作相。“暂来”表示只是暂时作相,不会久留朝廷的。最后点明“无心与物竞’,并不想和李林甫争权,希望他不要猜忌,不要中伤他。这是有寄托的诗,当时唐明皇追求声色,怠于政事,大权已经落到李林甫手里,张九龄已经看到自己不可能有所作为,所以写了这首表示退让的诗,透露他无可奈何的心情。
咏物不仅仅是抒发情感,还可以借此言彼
下面我们来看个袁白燕的故事:袁凯谒杨廉夫,见几上有杨廉夫的《咏白燕诗》,谓廉夫曰:“此诗殆未尽体物之妙。”廉夫不以为然。海叟归作诗,翌日呈廉夫云:“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春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廉夫得诗叹赏,连书数纸,尽散坐客,一时呼为袁白燕。
我们来看这两首白燕诗
白燕
元 杨维祯(杨廉夫)
春社年年带雪归,海棠庭院月争辉。
珠帘十二中间卷,玉剪一双高下飞。
天下公侯夸紫颔,国中俦侣尚乌衣。
江湖多少闲鸥鹭,宜与同盟伴钓矶。
白燕
元 袁凯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春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这里引了两首《咏白燕》的诗,袁凯认为杨维祯的一首“未尽体物之妙”,杨维祯不以为然。所谓“体物之妙”,就是咏物诗要不即不离,不离于物,又不要太粘着物上。杨维祯时大本的一首,太粘着物上。如“玉剪一双”,专写白燕的形状,紫颔、乌衣专指燕子,用来反衬白燕,这些就不免粘着物上。杨维祯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大,这首诗还是写得工的。袁凯因此自写一首,他的一首,既是写白燕,又不粘着白燕。他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联系到“故国飘零”,这就点明是燕子。再联系到月明无影,雪满未归,用来衬出“白”字;柳絮、梨花也是衬出“白”字,暗指白燕。最后两句有些寓意。
赵家姊妹是飞燕合德,飞燕啄王孙?
这两首有同有异,相同的如杨维祯的“春社归”同袁的“旧时王谢”都点燕子,杨维祯的“带雪”“院月”同袁的“月明”“雪满”都点白,时的“鸥鹭”也点白。时的在江湖与袁的不向昭阳都指在野。这是相同的。相异的,如上面指出的时比较粘着的写法,袁没有。这两首诗都追求“体物之妙”,比起苏轼的《水龙吟》,咏物而抒情的显得不如,也没有寄托,更不如张九龄的《归燕诗》。
所以说咏物诗托物言情或者言志,一定要有感而发,有一定的寄托才是上乘的作品。情感雷同是可以,但是要做到情感真实才对,如果能有寄托会更好。
重要的内容再多说一遍“咏物诗托物言情或者言志,一定要有感而发,有一定的寄托才是上乘的作品。情感雷同是可以,但是要做到情感真实才对,如果能有寄托会更好。
大家听过孤山梅庄么,或者在笑傲江湖里看过这地方,据说金庸将这个地方给了令狐冲和任盈盈,作为两人隐居之所。
其实这里确实有个名人,就是林和靖。他被世人称为梅妻鹤子。世人都说咏物诗梅花最难咏,
结果林和靖就有三首比较有名,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一般说是一首七律。大家如果看过全宋词的话,就会发现,全宋词里也收录了这首。瑞鹧鸪山园小梅。我们今天不讨论这是诗还是词,也不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今天只讲咏物诗词的写法。林和靖呢,写过三首咏梅的诗。
《梅花》
宋林逋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
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
又例如
《梅花》
宋林逋
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
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画工空向闲时看,诗客休征故事题。
惭愧黄鹂与蝴蝶,只知春色在桃蹊。
孤山梅庄,我都没去过,因为没在西湖这景点处见过。
欧阳修曾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不如“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也有人认为“‘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这一联写的最好。其实各有各的特点,怎么说呢,有句话说的好,叫各花入各眼。
我们举林和靖诗的用意,不是要说哪首好,哪首不好,而是要说明一点,咏物要描写出物体的神态,但是也要注意,要描写物象的神态和用合适的背景。
这些咏梅诗。一首写梅花的风格高,给它安排一个背景,雪后园林,水边篱落,用雪来衬托,显得梅花耐冷,在百花凋谢时开放;用水边来衬托,显出梅枝横斜的倒影,跟一般花不同,这些都从梅花的风格着眼的。一首写梅花的神情,疏影暗香是写花,用水和月来陪衬,因为写出了花的神态,所以更为人所爱好。
下面我们来讲咏物诗的格调:
咏物诗最好的写法是:咏物要有寄托,有寄托的作品高调才高。寄托要做到天衣无缝,不能过于拼凑。
这个是咏物诗格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点,咏物诗的格调。咏物诗要写出物的神态。
《白莲》
唐皮日休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住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用月晓风清做背景来衬托,也是要写白莲花的神情,它的写法,同用月和水来衬托梅花的写法一样。这里说的是描写物象的神态和用合适的背景的。咏物也有寄托的,是另一种写法。有寄托呢,就要有格调。
最好的咏物词,既刻划了物,也把作者的人格写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进去。
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写梅,也写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样毛主席也写过一首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反用陆游同调同题词意而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全词运用逆向思维来立意,融合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手法,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后来臧克家读到毛主席的词后,写出了这么一段赞赏的文字
毛主席所咏的梅花,格调完全不同。在风雪连天、冷冰百丈的环境中;她花枝俏丽,十分精神,最先向人间报告春天的消息。等到大地春回,百花齐发,她在花从中发笑,欢乐地和大家一道共同享受这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咏梅,是梅花的赞歌。梅花的形象和风格,可以使我们想象到坚持真理、英勇卓绝的革命者的高贵品质。这首词,写得很蕴藉,句子极俏丽,使人一读再读,越咀嚼,越有味。
现代文艺评论家田秉锷《毛泽东诗词鉴赏》:毛泽东这句咏梅短章,妙在“反其意”。这么一“反”,跳出了寂寞、无奈与无为,变为“送”春(去岁之春)、“迎”春(今岁之春)、“俏”春、“报”春、“笑”春。梅花,成了结束一个季节、一种气候,开始一个季节、一种气候的标识性存在。辞旧迎新,其功大焉。
我们用毛主席的一首词结束咏物诗词里的格调问题。
臧克家先生2004年离世了,但是田秉锷还在哈,他就生活在我们江苏徐州市内。听朋友说 我和他或许一起喝过几次酒。可惜我这人记性不是多好,没有一点印象了。
我们回到我们的咏物诗词上来
同时也想给大家举一些当代人的咏物律诗的例子
十几年前我曾在风云论坛里和大家一起搞过一次笔会,其中就有一题:七律 咏雪。限支韵。
当时呢有两篇作品不错的。一是情僧的作品,二是我的。我发给大家看下
七律.咏雪
情僧/文
飘如柳絮落凝脂,高洁吟风片片诗。
岂为山寒遮素帽?愿陪梅冷斗清姿。
流云不系他乡梦,庾岭还留昨夜痴。
忽报春归零喜泪,纷纷化雨润青枝。
七律.咏雪
文/柳三
雪似人生易别离,人生似雪苦参差。
时随风袂舞千里,偶借梅梢栖一枝。
淡泊情怀倚天远,清高傲骨倩谁知?
都云自古春来晚,不道春归多路歧。
这两首诗呢,不相伯仲。
课后呢,大家利用今天所讲到的内容,好好的来理解一下这两首诗。
五月榴花红似火
今天我们就留个关于咏物的练笔,要求以七律的形式写一首咏石榴或者石榴花的作品,不限韵。下周五我们讲评。
这次咏物的课,我好多没讲的,因为好多例子,没来及讲,但是整体的课还是完整的
因为牵扯到好多的词例子,不适合在诗班的课程里讲解。
大家每人最多一首,写多了不评
咏物和抒情一样的
咏物大家写好了,
下面我们就会增加咏史
咏人和咏时事的讲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