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0|回复: 0

[文心阁公告] 文心阁第二十一讲 关于典故的下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3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心阁第二十一讲   关于典故的下篇
上节课我们讲了典故
主要讲了典故的好处,主要讲了四点好处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三、典故还可以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这个大家要熟悉哈
然后讲了典故的功用,典故的种类和来源,这些是需要大家了解的

今天是第二十一讲 关于典故的下篇

首先我们要先讲下典故的具体用法

第一、诗词中用典故的方法
A、把典故溶进诗中,化典无痕打个比方,说我们把盐放到水里,融化后,看不到盐,但可以品尝到。
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化典无痕

例如
昨夜
唐 李商隐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李商隐的诗“不辞鶗鴂妒年芳”,本于屈原《离骚》:“恐鶗鴂之先鸣兮,使百草为之不芳。”鶗鴂就是杜鹃,杜鹃鸟叫的时候,正是春尽花落,所以即使不知这句在用典,同样也可以体会,不嫌春尽花落,暗指不嫌自己的青春销逝,事业无成。“但惜流尘暗烛房”,但可惜流动的灰尘使点烛的房内暗了,这是指哀悼妻子的死去,暗用潘岳《悼亡诗》的“床空委清尘”,这已看不出用典。最后“桂花吹断月中香”,用月中有桂树的神话,但看作在月光中狂风吹折桂枝也可比喻悼亡。这首诗开头结尾两句不当作用典也可以理解,但还有用典的痕迹,只有第二句已经看不出用典痕迹,记的数年前曾题一七律结尾用“白发清囊须纵酒,豪情犹待再从头”有人质疑说“白发指人至暮年,清囊指一事无成,即使再次从头,只不过是一样的结局”说这句写的不够到位。其实这也是典故的使用方法之一,暗用曹操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即使不当做典故看也可以。

又如,《贺新郎》
宋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楼敬思云:“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辛弃疾的一首,“甚矣”句用《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白发”句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能令公喜”用《世说新语?宠礼》里讲的王恂、郗超两人做桓温的幕僚,“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能够使桓温或喜或怒,辛弃疾活用这句话,作能使我喜。“我见”句本于《新唐书?魏征传》太宗说魏征“我但见其妩媚耳”。“一尊”句本于陶渊明《停云》诗:“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江左”句本于苏轼《和陶》:“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岂识”句本于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不恨古人”两句,本于《南史?张融传》;“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这首词里典故用的多吧。

其实,除了“渊明《停云》诗就”和“江左”两处一看就知有出典外,其它各处几乎看不出在用典,把出典都融化在词里,即使不知道这些出典,同样可以理解,正如水中着盐了。盐融化在水里,虽看不到盐而有盐味。把典故融化在诗词里,虽痕迹不露而这些出典的用意有的也包含在词里。“能令公喜”,原句是指桓温对两位幕僚的赏识,这个意味带到词里,成了作者对青山的赏识,把原意变了,原意是赏识人才,这里变成赏识青山,难道没有人才可以赏识吗?因为“江左沉酣求名者”,只知求名求利,所以作者不赏识他们,只好去赏识青山,反过来,也只有青山能赏识他,这里含有很深的感慨。是不是当时没有人才呢?“想渊明《停云》诗就”,在想念亲友,说明当时的人才和作者都不在一起,因此除怀念亲友外,感叹只有二三子知我,见知我的人少。

“云飞风起”大概联系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就把出处的政治意味带到词里来了。在那样时代,自己本可为国效劳,虽古人也未敢多让,所以有不恨古人吾不见的气概。那末,把出典融化在词里,也把出典中的某些意味融化在词里,可以丰富词的意味,使词的意味更浓厚,可供体味。

B、用典还有一种,像用鸡汤煮菜,把浮在汤上的油腻取去,使它净化,这样煮的菜有鲜味而无油腻。
李白《宫中行乐词》: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纪昀批:“用巫山事无迹。”

巫山事就是用宋玉《高唐赋》里讲楚王梦见神女,神女愿荐枕席,临去时说“旦为行云,暮为行雨。”后来“云雨”往往连用,含有指男女之事的意味。
李白在这里,去掉“雨”字,只取“云”字,又把它改为“化作彩云飞”,把这个典故净化了,把它本身所带有的男女之事的油腻去掉了,这比水中着盐的用典显得更高明了。
以上两种是关于“暗典”的使用方法。

C、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
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
林和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虽说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孪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李义山咏《贾生》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马子才咏《文帝》云:“可怜一觉登天梦,不梦商岩梦棹郎。”虽同一律,皆有新意
马子才:宋诗人马存字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这里借来指汉武帝。司马相如病死后,汉武帝派人到他家里去找遗稿,家里说有一篇《封禅书》。古代天子到泰山上去祭天地,告成功,称封禅。《封禅书》劝汉武帝去封禅,有迎合汉武帝好大喜功的意思。

商岩:商朝的贤人傅说,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商朝的高宗知道了,推说他梦里看到一位贤人,形状怎样的,便把傅说找来,立为国相,国家大治。棹郎:培皇家划船的黄头郎。相传汉文帝在梦里要上天,上不去,有一个黄头郎把他推了上去。汉文帝回头看到他的衣带后有个洞。后来汉文帝在黄头郎中看到一人,衣带后有个洞,问他姓名叫邓通,汉文帝认为邓就是登天的登,便非常宠爱他。
诗人用故事,往往借古喻今,有寄托,这样才有意义。李商隐用了贾谊的故事。贾谊是汉初的政治家,受到大臣的排挤,放逐在外。
汉文帝想到他的才能,召他回来,在夜半让出前面的座位来接待他,问他鬼神之事。要是直接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正面说;这诗却从这件事发感慨,感叹汉文帝不向贾生问百姓的事却问鬼神的事,感叹汉文帝明知贾生的才能却不能用他,这就是反用故事。
林逋用了司马相如的故事,司马相如退职家居,临死前还写《封禅书》来讨好汉武帝,迎合他好大喜功的心理,林逋反用这个故事,说要是皇帝他日来求遗稿,他自喜没有封禅书,说明他不想讨好皇帝,表示他的高洁的品格。
这里也引了马存的诗,它同李商隐的诗写法一样,也是反用,不过他不光是反用,还有反衬作用,就是把反用和反衬结合起来。

汉文帝梦见棹郎邓通,诗里不是直用其事,是反其意而用之,含有他不该梦见邓通的意思。再写商朝高宗的梦见傅说来做反衬,这就见得汉文帝不如商朝高宗。
因为邓通是个小人,汉文帝宠爱他,赐给他铜山,允许他自己可以铸钱,这对国家和人民在经济上都会带来损害,商朝高宗任用贤人傅说,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利。马存运用了反用和反衬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汉文帝的批判,是有力的。
第二、用典故的要领
a、事如己出,浑然无迹
这个是我们刚才讲过的,化典无痕,【西清诗话】引杜少陵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之秘藏。
b、纯用易见事、易识事--这个是说,用典故少用冷僻的典故。
【随园诗话】云:“用僻典如请生客入座,必须问名探姓,令人生厌。
C、引用典故须加剪裁,期能切中题。
典故不能完全拿过来就用,适当的进行剪裁,就好象我们刚讲过的,去掉“鸡汤的油腻,保留鸡汤的鲜美”
【蜀先主庙】
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诗中“三足鼎”与“五铢钱”乃是两则故实,“三足鼎”系指诸葛亮隐居于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分析当时形势,策划“蜀、魏、吴三足鼎立”事。“五铢钱”乃是汉武帝所铸之钱,所谓“业复五铢钱”,即寓有“复汉”之意也。

又如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诗中,“客心洗流水”一句,乃是引用“高山流水”之成语剪裁而成。
语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故后世称乐曲高妙曰“高山流水”。

D、典故有涉及讽刺讥笑或过于恭维者,皆不宜引用--盖以典讥人有失温柔敦厚之旨;反之若恭维过当,则有失作者之身分与人格。这个哈,通俗点是说,典故用来写时事之作,不能过于奉承,讽喻之作也不能过于挖苦。这个是说的是中国的中庸之道。

如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
唐 杜甫
谏官非不达,诗义早知名。
破的由来事,先锋孰敢争。
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
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野人宁得所,天意薄浮生。
多病休儒服,冥搜信客旌。
筑居仙缥缈,旅食岁峥嵘。
使者求颜阖,诸公厌祢衡。
将期一诺重,欻使寸心倾。
君见穷途哭,宜忧阮步兵。
诗中只赞郑之诗词而不及其谏诤,方不至过分恭维而失作者身份。

用典故的禁忌(九种)
忌用冷僻的典故
这个大家要注意,如果使用冷僻的典故,那就要在诗后,添上注释。试问,如果一首七绝28个字,注释却用了一百多个字。那这样的诗在现代来说,是不成功的。
网络上很多写手都有这样的毛病,喜用僻典,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典故,大家不知道啥意思,用这个来体现他的水平高,文采好。其实这个是错误的。
不该用典处用典,有抛书袋的毛病
诗人在写景的事情一般不用典,抒情的时候使用典故,那很少直接用典,一般来说,在描写景物为情感做铺垫的时候,或者说单纯写景物的时候,尽量不能用典的。因为确实不合时宜。
如果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典,是一种“掉书袋”的毛病,记的我曾在某群里,一个诗友发了一首七律,确实写的不错,但偏偏在关键地方用了典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清纯的少女,脸上偏偏有几个大的青春痘。
大家说,这个典故要是起到了青春痘的作用,这样的诗还能算写的成功么?

忌典故和抒情关联不大。典在东来,情在西。
这个是说,使用的典故用的不对。典故也要是为情感主线服务的。不能偏离主题。
忌过多的使用典故,而缺少情感主线
我记早年在网络上一个诗友,写了首七律,自认为才欺李商隐,技压苏东坡。这个人是我一朋友,他这八句诗用了16个典故,我当时也只看出七八个典故。
56个字的诗,竟然用了两千多字的注释。让我看完注释后,不明白写的啥意思,这就是学西昆体的弊端。古代也有这样的现象,网络上还有一种现象是,用意识流来写古典诗,这个是允许的,但是不容易把握。搞不好,写出来还是和我那朋友一样,这个是说用典故不能过于晦涩。
用典过生硬,给人的感觉是典故可有可无
这样用典是强行用典,其实用不用都可以的。一般来说新手过多犯这样的毛病
忌过多的借用前人成句
过多的借用古人的句子,也是用典人易犯的毛病。引用成辞-是典故的来源之一。但是不能过多的引用。这个是考验大家化用的技巧。

忌使用典故,如在怀古作品里,降低主题立意
或者说反用典故的不成功。典故使用不能降低主题的立意。即使是现代人用现代的思维来考虑古代的事情,也不能如此。例如,大家贬低秦桧。结果你使用典故后,怎么看都象在贬低岳飞,那你这诗完了。

忌牵强用典故
最喜欢这样的是乾隆大帝,不过现代写手也有不少喜欢这样的,乾隆的诗多是如此,一字多意,非要说是引用的典故。这样的作品也是不成功的。
忌用典故不尊重事实,一些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
可以反用典故,但是必须要不能把一些已经发生的事实改变。

以上关于典故的课程就讲完了

剩下的时间,我们加讲一些内容。
加点内容 “从西游记里浅析律诗”
话说这日,唐僧师徒一行四人,过了祭赛国,过了荆棘岭,唐僧又被抓到了一个去处,只看那:
岩前古庙枕寒流,落目荒烟锁废丘。
白鹤丛中深岁月,绿芜台下自春秋。
竹摇青珮疑闻语,鸟弄余音似诉愁。
鸡犬不通人迹少,闲花野蔓绕墙头。

这诗的主题就是描写荒芜人烟稀少,景色幽奇。我们来看他的布局
开头先描写了一个整体景色“岩前古庙枕寒流,落目荒烟锁废丘。”然后颔联“白鹤丛中深岁月,绿芜台下自春秋。”用一处近景来承接起……这样写整体的氛围就营造出来了。
但是这些呢,只是静态的画面,所以为了使诗的韵味提升,颈联“竹摇青珮疑闻语,鸟弄余音似诉愁。”增加了点声音。然后,尾联以“鸡犬不通人迹少,闲花野蔓绕墙头。”收尾。

其实好的诗词不仅仅在我们看到的诗词书籍中,明清时期的章回体小说里也有不少,

但是小说家的诗词要么是借用前人的作品,要么是写的庸俗不堪的,尤其是在冯梦龙的三言里,对男女情事过于热衷。抛开这些还有不少优美的作品的。
我们回到西游记里的这诗来
岩前古庙枕寒流,落目荒烟锁废丘。
白鹤丛中深岁月,绿芜台下自春秋。
竹摇青珮疑闻语,鸟弄余音似诉愁。
鸡犬不通人迹少,闲花野蔓绕墙头。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学习到写景的一些手法:要有听觉视觉,要有层次。这样写出的景物,才有真实感。
我们在以往的课中,讲过同时反衬现象,大家还记的么:在极度幽静的场景下,增加一点声音,则更能体现幽静。例如,“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我们再来说下唐僧
唐僧听说这些妖怪多不是坏人,只是邀请他过来谈诗论道,逐渐的胆子大了起来,偷偷观察了四周的景色
漠漠烟云去所,清清仙境人家。
正好洁身修炼,堪宜种竹栽花。
每见翠岩来鹤,时闻青沼鸣蛙。
更赛天台丹灶,仍期华岳明霞。
说甚耕云钓月,此间隐逸堪夸。
坐久幽怀如海,朦胧月上窗纱。

虽然这个不是律诗,但是即使是古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人在写景上的手法,有声有景,有情,尤其是在结句上“坐久幽怀如海,朦胧月上窗纱。”结的多漂亮。这点大家要记住,古典诗歌不怕头起的不好,就怕尾结的不好。这个虽然是用景结句,但是景中蕴藏着情感,并且结句是这首诗的神来之笔。

孤直公是什么树成精了呀。大家知道么,古柏树。

古典诗歌诗句的内容,无外乎情景叙议四种方式。写诗的时候,避免单调,增加意境,一般都会使用情景的方式
例如,上面孤直公这首。典型的二联写景,三联抒情的方式
香枝郁郁龙蛇状,碎影重重霜雪身。
自幼坚刚能耐老,从今正直喜修真。
第二联是描写柏树的身影,这个写出了他的高古,因为柏树耐寒耐旱,树龄一般都在400多年。所以第三联,直接以抒情的方式写出了他的特点:自幼坚刚能耐老,从今正直喜修真。

凌空子诗
吾年千载傲风霜,高干灵枝力自刚。
夜静有声如雨滴,秋晴荫影似云张。
盘根已得长生诀,受命尤宜不老方。
留鹤化龙非俗辈,苍苍爽爽近仙乡。

凌空子是什么树成的精啊
桧树
这首诗的布局和上一首雷同

拂云叟

岁寒虚度有千秋,老景潇然清更幽。
不杂嚣尘终冷淡,饱经霜雪自风流。
七贤作侣同谈道,六逸为朋共唱酬。
戛玉敲金非琐琐,天然情性与仙游。
这三首章法结构是一样的:

起句说明自己的“寿几何”,然后二联写景,描写各自的神态,三联抒发情怀或者心志,然后尾联情怀显露。
拂云叟是竹子。竹林七贤,这个应该可以猜到的

劲节十八公
我亦千年约有余,苍然贞秀自如如。
堪怜雨露生成力,借得乾坤造化机。
万壑风烟惟我盛,四时洒落让吾疏。
盖张翠影留仙客,博弈调琴讲道书。

这个是松树
十八公,加起来就是个松字

古人好这样拆字:例如黄字,可以拆成二十八亩田
又如,八牛合起来是什么?朱字
又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心上放一秋字,那不就是愁字么
我曾遇到一个网友,叫苗十二。看到这个名字我大惊哈,知道为什么么?因为十二加起来是一个王字,这个人的网名竟然是苗王。扯远了哈。
扯远了,我们回到松树的诗上来
松树精
我亦千年约有余,苍然贞秀自如如。
堪怜雨露生成力,借得乾坤造化机。
万壑风烟惟我盛,四时洒落让吾疏。
盖张翠影留仙客,博弈调琴讲道书。

前面几首的二三联,多是二联写景,三联抒情。那么这首诗的第二三联都在叙事,那么应该注意什么,大家还记的么?二三联都是在叙事的时候,要注意递进,层层递——二三联,如果是写景,抒情呢,也是如此。

当时唐僧听了几位的自报家门的诗,大赞曰:阳春白雪,浩气冲天
什么是阳春白雪呢?

“阳春白雪”是指格调高雅,不通俗、高深的文学艺术。和阳春白雪同意的词汇是曲高寡合,反意的是雅俗共赏,现在还有个词汇是下里巴人。
人家都做了自我介绍,这个唐和尚也的自我介绍下,我们来看下他的介绍
三藏
四十年前出母胎,未产之时命已灾。
逃生落水随波滚,幸遇金山脱本骸。
养性看经无懈怠,诚心拜佛敢俄捱?
今蒙皇上差西去,路遇仙翁下爱来。
这个是应景的写法,虽然说是言语朴实,但这种写法呢,一般不属于文人诗词,而属于章回体小说里的诗词这首诗第一二四联都是在叙事,但是在第三联确实议论,这样的写法符合律诗的法度。大家想下,如果四句都是在叙事,那这七律写的就太平庸了哈。要记住,我们常说的第三联,为腰。第三联是律诗的关键。哪怕是朴实无华的作品,简单的叙事,也要在第三联写好,增加议论或者抒情。或者是在第二联增加写景。

大家都做了自我介绍,那么下面就该是把酒言欢了。
唐僧修的是佛道,而这些树精呢,是道教。所以他们后面对修行的见解就是对这两派的解释
这个不属于我们讲课的内容,我们继续来讲下这个三藏谈诗的故事。
那四老一齐享用,三藏却才吃了两块,各饮香汤收去。三藏留心偷看,只见那里玲珑光彩,如月下一般:“水自石边流出,香从花里飘来。满座清虚雅致,全无半点尘埃。多么清雅的描写,如此情景,怎么能不让着唐和尚诗兴大发呢?于是唐僧,情乐怀开,十分欢喜,忍不住念了一句道:“禅心似月迥无尘。”这些联句,不再我们讲律诗的范畴,我发上来大家看下:

劲节老笑而即联道:“诗兴如天青更新。”孤直公道:“好句漫裁抟锦绣。”凌空
子道:“佳文不点唾奇珍。”拂云叟道:“六朝一洗繁华尽,四始重删雅颂分。”
三藏道:“弟子一时失口,胡谈几字,诚所谓班门弄斧。适闻列仙之言,清新飘逸,真诗翁也。”劲节老道:“圣僧不必闲叙,出家人全始全终。既有起句,何无结句?望卒成之。”三藏道:“弟子不能,烦十八公结而成篇为妙。”劲节道:“你好心肠!你起的句,如何不肯结果?悭吝珠玑,非道理也。”三藏只得续后二句。云:“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我给大家整理下,这诗是:
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青更新。
好句漫裁抟锦绣,佳文不点唾奇珍。
六朝一洗繁华尽,四始重删雅颂分。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然后后面是一些顶针格的联句,这些虽然是游戏成分大了,但是确实是古代文人最好玩的游——联句过了,下面就是开始了步韵
所以唐和尚先起了一篇,然后诸位树精步起了韵,这些妖精哈,虽然法力不大,但是论文采确实是西游记里文采最好的妖怪哈

古人写诗喜好唱——唱和大家晓得么?最早始于谁?
古人唱和诗词,一般有四种方式:第一:唱和,内容相关,韵字可以不同这个最早始于汉朝李陵和苏武。李陵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和匈奴作战,被掳,于是投降了。苏武是被扣在北海,二人皆为汉人,所以用诗词唱和的方式,互诉衷肠,论坛上有他们两当时唱和的作品

但是李陵苏武的唱和作品,多是五言诗,正史没有记载,加上汉武帝时期五言诗在文人圈里都没有完全流行来,更何况是两个武将呢。所以疑是清人伪作

第二:步韵,也叫次韵
是说和原作用的韵字顺序一样。
第三依韵,
那么用的韵字相同,顺序不一样的呢,叫依韵
第四用韵。用的韵字不同,但都属于一个韵部的,叫用韵。用的韵字不同,但都属于一个韵部的,叫依韵

这个大家了解下,万一有人问起这个你不知道,就难看了哈

大家了解下就成,我们来看下这些步韵诗。三藏无已,只得笑吟一律曰:
杖锡西来拜法王,愿求妙典远传扬。
金芝三秀诗坛瑞,宝树千花莲蕊香。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
修成玉象庄严体,极乐门前是道场。

三臧的两首诗有个共同点:属于应制诗,注重的是立意。这类诗的特点,多是以立意为主,语句朴实。多是突出立意。在生活中,或者古代的一些作品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古代的我们就不说了,生活中有很多题材,不适合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优美的句子,一般多采用应制诗的方法来写。写不好,现在很容易写成老干体。


下面是诸位树精的步韵诗
十八公道:“老拙无能,大胆搀越,也勉和一首。”云:
劲节孤高笑木王,灵椿不似我名扬。
山空百丈龙蛇影。泉泌千年琥珀香。
解与乾坤生气概,喜因风雨化行藏。
衰残自愧无仙骨,惟有苓膏结寿场。

这首要说明下,此诗起句豪雄,承转有力,这时候结句不能再这样了。否则会犯“喊口号”的毛病。试想下,如果四联都是比较雄奇有力的,那么这诗就容易节奏上,就是口号式的毛病了哈。所以结句要自谦

孤直公的和诗
霜姿常喜宿禽王,四绝堂前大器扬。
露重珠缨蒙翠盖,风轻石齿碎寒香。
长廊夜静吟声细,古殿秋阴淡影藏。
元日迎春曾献寿,老来寄傲在山场。
凌空子和诗
梁栋之材近帝王,太清宫外有声扬。
晴轩恍若来青气,暗壁寻常度翠香。
壮节凛然千古秀,深根结矣九泉藏。
凌云势盖婆娑影,不在群芳艳丽场。
以上三首,高雅清淡。


拂云叟
和诗
淇澳园中乐圣王,渭川千亩任分扬。
翠筠不染湘娥泪,班箨堪传汉史香。
霜叶自来颜不改,烟梢从此色何藏?
子猷去世知音少,亘古留名翰墨场。

这时候,来了个妖精是个女的,杏仙
杏仙遂朗吟道:
上盖留名汉武王,周时孔子立坛场。
董仙爱我成林积,孙楚曾怜寒食香。
雨润红姿娇且嫩,烟蒸翠色显还藏。
自知过熟微酸意,落处年年伴麦场。

这里要说明下一点哈:古代写对诗词的评价是这样的,一般多认为含蓄浑厚的作品是优秀的作品,对一些风流别致的就感觉次之
我们以红楼梦里宝钗,黛玉二人的白海棠诗为例子
作者:红楼梦.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作者:红楼梦.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当时这两首诗势均力敌。但是最终结果是宝钗的作品含蓄有致,黛玉的作品,风流别致。但是李莞就说了,宝钗冠之,黛玉次之。

这两首诗,等我们讲到咏物诗词的写法的时候,会重点讲的
律诗的三点结论
我们从以上律诗中得出如下三点结论
1、初学写律,首重在中间两联的写作,写好了,全诗增色不少
2、律诗的第三联很重要,第三联不能弱,一弱全篇都弱
学会多用形象思维,少用逻辑思维。诗胜在意境,我们用一首西游记里在乌鸡国里,猪八戒的咏月诗来结束今晚的课吧而不是在于使用的辞藻是否华丽。
我们用一首西游记里在乌鸡国里,猪八戒的咏月诗来结束今晚的课吧
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
吃饭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说有黏涎。
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
取经还满三途业,摆尾摇头直上天。

这个就是真假唐僧那一集
也是西游记最早播出的一集
今天主要是讲典故,
留个练笔作业:要求 写一首绝句,1、首句入韵,起承句要对仗。2、不限题和韵
下周讲评哈。然后我们就开始慢慢的进入到写作课中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4 01:09 , Processed in 0.1805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