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7|回复: 0

[文心阁公告] 文心阁第十七讲 律诗的章法结构(中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3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心阁第十七讲    律诗的章法结构(中篇)
今天是我们第十七讲  律诗的章法结构
上节课说是中篇,其实没讲完。今天也是中篇哈

我们说过古典诗词的写作有三个要点:第一要确定下来诗词的主题情感,这个是说我们要写的是什么?第二,要使用合理的章法结构,这个是说古典诗词的行文方式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其他文体如散文记叙文等文体不同。第三呢,要写好关键句,关键句呢,是指,绝句的结句,律诗的中间的对仗句,词的中心句。
那么律诗的写作首先要写好对仗联,说白了就是承转联之间的关系。这就说明我们要想写好律诗,首先就要了解这个。

一、律诗中间两联的写法

1、承联写景,转联抒情
一般三四句要承接一二句,要做到和缓,一般多是描写景物为主五六句以抒情为主。我们讲解了如何写景的问题,我们讲了移步换景的运用。

这个是我们讲过的,不再复述。

2、承联叙事,转联抒情
这个和承写景,转抒情,类似。也是上节课讲过的哈。这里也不复述了哦

3、承联叙事、抒情,转联写景

这种方式和前面两种正好相反。大家要多体会在颈联在写景的时候的作用
这种方式使用最多,所以大家要多理解这种方式。

我们先来看个例子
曲江 一  唐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前面四句是说“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 “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没有说明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的原因,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
然后作者再第三联,突然写了一组景物——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这一联,不仅仅是叙述凄凉的景象。还有其他作用。

一般律律诗第二联抒情或者叙事,第三联再写景。有三种作用
第一:把前面的抒情,用景物具体形象化。这个就是点染的一种使用手法
第二:有所指代或者寓意,为结尾抒发的主题情感,做一个铺垫
第三:由于前面过多的叙事,中间写景的话,可以使诗韵味更足,意境更足。

杜甫的这首显然是,有所指代并为结尾做一个铺垫。
江上小堂巢翡翠,是指快乐自由的豪放之士。苑边高冢卧麒麟,则是指人生易老,都会走向衰亡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也不可避免。由苑边高冢即足以见得。结合此联总体,就是说人生苦短,而面对这些则需像翡翠一样好好快乐一番,即说了前边愁思在徘徊于不徘徊之间的纠结情绪,又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这两句意思是:在这个世界快乐是一个人毕生所追求的,那为什么不去痛快的了一次呢。

我们接着看曲江第二首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一对仗是借对的典型例子,我们讲过的。
这是前面两联是在叙事。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
第三联是缘情写景,其实就是把前面叙事中蕴含的情感,用景物描写给释放出来了。然后引出结联。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

我们接着看杜甫的另一首诗
九日蓝田会饮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这首章法和前面两首一样,第三联写景,其实是一种移情的手法。将作者的情感,移到景物的描写上。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按照一般写法,颈联多半是顺承前二联而下,那此诗就仍应写叹老悲秋。诗人却不同凡响,猛然推开一层,笔势陡起,以壮语唤起一篇精神。这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山高水险,令诗人只能仰视,让他感到振奋。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

前面一气呵成,情感抒发如滔滔江水一样,那么结尾的时候要学会收拢情感,不然的话,诗的节奏上就太直了,结尾无论怎么写也处理不好。适当的收拢停顿,会更有效的抒发情感。

我们来看下白居易的成名作——当时以这一首诗,博得了“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这个是顾况看到年仅16岁的白居易的一篇作品后给与的评价。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里要说下,不这个字,只有在当做韵字的情况下,才能做平声用,其他时候都必须是仄声。
第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不字拗了,本来该用平声的,所以对句第三字用一个平声字补救了下,中仄中仄仄,对句是平平平仄平,这个是拗救的例子。

大家要记住,不字在韵字的时候,才有用平声的。其他都是仄声。

这首诗前面是在描写草,第二联的描写承接的是一岁一枯容,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一联是写一个大景,一个关于草的全景。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古人使用以草喻离别,源自《楚辞》。
李后主有首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王维有首绝句,说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些都是用草表达离别之情。白居易的律诗在第三联写景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有所寓意,为结尾抒发主题情感,做一个铺垫。

我们来一首温庭筠的怀古诗。

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怀古之作呢,多是以古喻今,以古讽今,或者是根据古之事情,抒发感叹。再或者就是凭吊古人,抒发自己的身世遭遇之感。这些都是怀古作品的常见写法。我们以后会和大家详细交流咏物的作品如何写,怀古的作品如何写的。今天呢先来看下这诗。

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颔联紧承次句,“君”、“我”对举夹写,是全篇托寓的重笔。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腹联分承三、四句,从“墓”字生意。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

由于缅怀陈琳,便进而联想到重用陈琳的曹操,想象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这不仅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的时代的消逝。而诗人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想到这里,怎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呢?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

温庭筠的律诗第二联是在抒情,第三联写景,起到的作用是把前面的抒情,用景物具化。有时候第二联抒情了,但是情感是抽象的,必须有景来把情感具象化。所以多采用情后写景这样的方式。
既然看了温庭筠的诗,我们再来看和他齐名的李商隐的律诗

其实温庭筠的律诗功底要逊与李商隐的,当时人称他们为温李。是因为温庭筠有八叉手的雅称。说八句律诗,温庭筠只需要手交叉八次,即可写出。说明温庭筠是有急才的。

我们来看下李商隐的诗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是千古流传的抒情名句。第二联在抒情,第三联落笔在一个特写镜头上。
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这个是晓镜但愁云鬓改。

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这个是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解释。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要讲下,第二联抒情或者叙事,第三联写景的,第五种表现方法,第三联在第二联抒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了主题情感。利用景物的描写来升华前面抒发的情感。不仅仅是前面情感做一个补充,关键是升华。

我们再来看一首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题》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
这个第三联写景呢,其实就是抒情。用景物抒情。利用真实可感的事物,来抒发主题情感。这个是点染的又一种使用的例子。

我们来再看三首:一首是杜荀鹤,一首是张九龄,还有一首是苏轼的律诗。

我们先来看杜荀鹤的
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第二联是感叹,抒发感叹也是一种抒情。第二联抒情了,第三联突然笔风一转,描写了一个景物画面。
前两句是发端。“婵娟”,是说容貌美好。

宫女之被选入宫,就因为长得好看,入宫以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个“误”字,慨叹“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如流水直泻,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思想活动。“若为容”是“怎样打扮”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
五、六句忽然荡开,诗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这两句写景,似乎与前面描写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仍然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游目窗外,见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
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这个写景也是在对前面的抒情,进行一个补充和升华,用的是反衬的手法。

我们来看张九龄的诗。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第三联和刚才的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可以对比下。

我们来看下最后一首。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雪泥鸿爪的典故就出自这里。这时候的写景,其实就是收拢情思的作用。前面抒发了很强烈的主观情感,那么下面的写景就要从抒情拉回到现实里来。这个是第三联写景的第六种作用。
情感抒发的再好,也要归结到现实的景物中来。这样的情感才有根基。前面四句是由于苏轼看到了雪泥上的鸿爪痕迹,产生了感叹。如果全诗都在抒发这样的感叹,那诗就形象单薄了。所以这时候描写一个景物把抒发的情感,收拢回来。

顺便说下这律诗的特点。大家看了么,全诗就只有第三联使用了对仗。和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登凤凰台歌,使用技巧是一样的。纪晓岚评价这诗是——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

承联叙事或者抒情,颈联写景。我们讲了几种情况呀。

六种

好吧,我们来总结一下
奉旨填词柳三 20:55:08
顺便说下这律诗的特点。大家看了么,全诗就只有第三联使用了对仗。和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登凤凰台歌,使用技巧是一样的。纪晓岚评价这诗是——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

我们来总结下,律诗承联抒情或者叙事,转联再写景,写景起到六种作用:
第一,把前面的抒情,用景物具体形象化。这个就是点染的一种使用手法
第二,有所指代或者寓意,为结尾抒发的主题情感,做一个铺垫
第三,由于前面过多的叙事,中间写景的话,可以使诗韵味更足,意境更足。
第四,移情。将作者要抒发的情感,用景物表达出来。让读者从景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第五,第三联在第二联抒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了主题情感。可用正面描写也可以用反衬的手法。这首,第三的联的写景要描写出真实可感的效果。
第六,收拢情思的作用。前面抒发了很强烈的主观情感,那么下面的写景就要从抒情拉回到现实里来,使全篇真实可感。

前三种开始我们就讲了,后来随着讲解,又讲了其他三种哦

这讲的内容是其他学校里没有的,也是我们文心阁的精华内容之一

今天留个练笔:以第二联抒情或者叙事,第三联写景,这种章法。写一首律诗。不限题和韵了。不符合要求的不给点评哈。

这个下周我们来讲评,等下次课的时候,我们会来收尾,主要讲下律诗承转联的写法和律诗的起承转合。

今天的可就到这里。大家晚安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4 01:13 , Processed in 0.1133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