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7|回复: 0

[玲珑公告] 玲珑阁第十九讲作业讲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3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玲珑阁第十九讲作业讲评
其实我们上节课,简单的复习了下。
总的说来,我们从小令学习,然后过渡到了中调,又慢慢的接触了长调
其实我们现在是属于是长调初探,所以我在假前留了个八六子的练习,因为八六子的字数88字,按照字数来说属于中调,但是大家填起来,如果是没有抛开中调的写作思维
很难写好的

长调,我们讲了铺叙,讲了铺叙的最常用的手法,在写景或者是叙事句中掺杂一句两句的不当紧的句子,使我们写景或者是叙事,呈现出层次感来

但这时候,还没有脱离我们以前所讲过的章法

后来又初步的学习了苏轼的词。

那么这时候我们学习到了苏轼的“行气”的方法

说白了就是我们在填词中,不会写成韵文,而是有一定节奏的词牌。

这个或许大家暂时不理解
就拿 长调来说,好多人以为会填莺啼序,就是做到了最高境界。其实不然。好多人以为莺啼序就是会叙事,那么写出来的词,就是符合词牌规定的韵律要求。

所以这时候,我们会发现长调,其实不难。只要有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再长的都不是问题。反而认为长调没啥。认为诗词也没啥

给大家说个笑话,有次和协会里的诗有聊天,他们说绝句太简单了,因为第一字少,第二稍微有些文字功底的,都能凑出来,第三写诗不是难事,反而认为字多的难写。

这个就是现实里人对传统诗歌的误区、

其实不是这样的。字少的未必好写,字多的也未必容易写。每个体裁都有它的精彩之处

词发展到了南宋时期,由于南宋的偏安一隅,造成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巨,从而一批爱国的文人在词上有所突破。

所以说宋词分两块来看,第一北宋时期的小令中调,以情韵取胜,第二南宋时期的长调,

所以近代的词研究家们都这样认为,认为词到了南宋才算是巅峰

这个是站在民族矛盾的角度上来说的。

我们词还没有完全的讲到南宋。现在还只是讲到了北宋

所以这句话没有说完

我们近期呢要学习新的内容,还要不断的复习下学习过的内容。这样才能衔接上哈

放假前,我们留了个练笔。词牌八六子

六子,词牌名,又名"感黄鹂"。以杜牧《八六子·洞房深》为正体,双调九十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双调八十八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等变体。
好像没有规定是哪体哈。

我们来看下大家的练笔

八六子 夏季赏荷
文/清逸。
木兰舟。碧波轻滑,田田翠盖消忧。正酒引千杯兴起,眼前荷朵娉婷,自然一流。
湖光添色娇羞。映日绿房红蕊,多情恰似春眸。有风漾青衫,暗香盈鼻,接天莲梦,忘怀尘事,若寻净土无妨此处,行歌声里何求。最相酬,蜻蜓又来逗留。

清逸的作品,不得不说,清逸一直很优秀。能坚持到长调,真的很难得哦

我记得我说过,如果这个班只有清逸一人坚持,我就会坚持讲下去的

我的感谢你的坚持哦

木兰舟。碧波轻滑,田田翠盖消忧。正酒引千杯兴起,眼前荷朵娉婷,自然一流。

上阙词写到此处,感觉不错。尤其是眼前自然一流。这句就将上阙的意思写尽了

第四句应该是用领字,这个清逸处理的很好。

上阙写的不错

但是在下阙,

湖光添色娇羞。映日绿房红蕊,多情恰似春眸。

这个是换头处

长调由于字多,所以节奏感不如中调,因此才会有慢词之说

节奏舒缓,是长调的特点

所以说在上阙节奏不能是用中调的节奏,

要全篇舒缓,节奏不能太快。

我记得有个朋友就喜欢如此,他的长调比较舒缓

我给大家找来看下
一萼红;断桥
醉悠悠。唤人将醒未,迟也上高楼。十里堤前,千堆云外,一萼红了桥头。梦卿又、香寒深处,寒深处、和梦总难留。负了卿卿,卿卿还负,真个添愁。
不省人间聚散,向莺莺燕燕,争抱箜篌。笑我年华,共谁谁共,风流依旧风流。画堂月、无心犹照,西湖雪、何日到蓬洲?都似浮烟流水,叹几时休。

醉悠悠。唤人将醒未,迟也上高楼。十里堤前,千堆云外,一萼红了桥头。梦卿又、香寒深处,寒深处、和梦总难留。负了卿卿,卿卿还负,真个添愁。

我们看他上阙的节奏,

然后在舒缓的节奏中,他的过片

不省人间聚散,向莺莺燕燕,争抱箜篌。

只是节奏稍微的加快了。

我们用平时的唱歌来说,所谓过片其实就是唱第二段,如果第一段结尾的时候,唱出了高潮。那么过片要适当的舒缓。如果第一段一直很舒缓,那么第二段的时候,我们唱这个歌的时候要稍微的改变下节奏

不然这通篇都舒缓,就无法让人读下去了

这个比喻未必对,因为我不会唱歌,

有风漾青衫,暗香盈鼻,接天莲梦,忘怀尘事,若寻净土无妨此处,行歌声里何求。最相酬,蜻蜓又来逗留。

有字是领字,领字的时候,尽量考虑用去声字,或许更好些

清逸的词,整体不错

大家是不是觉的少了什么

八六子 夏季赏荷
文/清逸。
木兰舟。碧波轻滑,田田翠盖消忧。正酒引千杯兴起,眼前荷朵娉婷,自然一流。
湖光添色娇羞。映日绿房红蕊,多情恰似春眸。有风漾青衫,暗香盈鼻,接天莲梦,忘怀尘事,若寻净土无妨此处,行歌声里何求。最相酬,蜻蜓又来逗留。

@D09:清逸。 感觉少了些什么

少了人,

画一副山水,如果这画里没人的话就显的不足

写赏荷,主要是写赏荷的情怀

如果只是在描写荷花的情态,稍感不足

我们讲过咏物诗,不管是写物的曲尽其妙,还是借物抒怀。都要写出人的情怀。

我们诗词所写的其实就是人的情感。而不是文字

@D09:清逸。 这点是失误哈

是的,通俗的说我们用诗词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而这点点滴滴,要想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它要来自生活,高于生活。

不然我们填词干嘛,写诗又干嘛呢

八六子●夏末赏荷
文/渔舟唱晚
       夏将阑。问荷湖畔,幽香缕缕萦旋。望十里芙蓉冉冉,四围青盖田田。朵姿万般。
       容颜天与婵娟。带露倚风摇曳,含情对客缠绵。念花拥高操,出泥无染;貌如西子,使鱼沉潜,猝然恐却阴秋渐至,长忧霜雪摧残。久流连。归来月牙落山。

  夏将阑。问荷湖畔,幽香缕缕萦旋。望十里芙蓉冉冉,四围青盖田田。朵姿万般。

问荷,这里感觉是赏荷才对。朵姿万般,朵姿,感觉不如用风情万般等更合适

朵姿这词稍显生造了些

嗯嗯,可以换的词汇多了呢

仄平仄平

容颜天与婵娟。带露倚风摇曳,含情对客缠绵。
不错。感觉这荷花过于妖娆了哈

感觉和清逸一样,都忘记了写荷花,其实是写人的情怀

填长调不是写文章哦。要体现的是情怀

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这词的情怀。

我们还没讲到李清照的长调,

我们可以读下李清照的长调

八六子  夏荷
绕衡皋,惹人花气,凉风夕霁难描。
看碧叶凝珠点缀,绛英含露迷离,怅如玉娇。

寻来波上兰桡。
采藕钓鱼当昼,凌波待月何宵。
记鸳侣来时,并舟归晚,蒂连分后,雪丝难断,任凭黑夜烟笼水殿,银蟾波映红绡。
向风摇。
推篷叶翻绿潮。

猫兄的词

猫兄写的是赏荷,

写赏荷,要写出赏的心情。

八六子上阙,由于只有六句,这六句写出了荷花的一些场景

下片大约十一句吧。这时候,要写出咏或者赏的情怀来

上阙实写,下阙抒情可以作为虚写,但是这个时候要注意适当的在抒情的时候,插入一些实写的句子,使抒情更有层次感,更具体

这个是写八六子这个词牌的关键点

这个是大家平时对长调的写作少的缘故。我们要组建的增加些练笔了哈

八六子
文/荷月枫影
趁晴阳,霁风和爽,应邀乐探荷塘。执手倚舷分碧荡,一船幽浅清香,漫行画廊。
天于凡世仙乡,眼底百花照水,云间万盏流觞。料今后难逢,再无其境,坐芙蓉畔,有相知伴,管他夕下归音又唤,缠绵皆转言长。夜何妨,还斟几杯月光。

荷月的作品

趁晴阳,霁风和爽,应邀乐探荷塘。执手倚舷分碧荡,一船幽浅清香,漫行画廊。

分碧荡?
问啥不用分碧浪呢

还有幽浅清香,幽浅不妥哦

浓淡如何

天于凡世仙乡,眼底百花照水,云间万盏流觞。照水?

百花这时候,应该都蔫了吧。不然这夏季的荷花,要和百花一样,就不和时宜了

照水的照字,感觉是出了哈

你看,前面是那么多仄声字,这句不协调哈

夜月一帘幽梦,对应你这句的平仄

幽字和照字对应的哈

料今后难逢,再无其境,坐芙蓉畔,有相知伴,管他夕下归音又唤,缠绵皆转言长。夜何妨,还斟几杯月光。

不过荷月到写出了情怀来。这点是值得表扬的

但是这词稍显粗糙了些

我们加点时间,来带着大家读一首词

我记得神雕侠侣中有一词,问世间,情为何物。

这个是李莫愁临死前还唱的一首,感人至深哈

有谁知道这词的出处么

这是元代元好问的一首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其实这只是上阙

上阙被人都熟悉了,但很少有人知道下阙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此词是词人为大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而作的,上片以拟人手法叙述大雁之间的故事,下片悲叹人世的兴衰,痛悼大雁的殉情。全词围绕着开头的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

这个和神雕侠侣没关系的哈

这词是作者泰和五年,到太原参加考试,路上碰到一个捕雁的人,他说:“今天早上捕到一只雁,我就把它杀掉了。另一只漏网的雁苦苦地叫个不停,不肯离开,最终碰死在地上。”于是从捕雁的人手中将雁买下,把这对死雁葬在汾河岸边,堆些石块作为标记,叫作“雁丘”。当时同行的人多为此赋诗,作者也有一首《雁丘辞》。
这词上阙是因这大雁的事而产生了一段感叹

怀着遗恨对人间问道: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使双方生死相随。南飞北归都比翼双飞的大雁,渐渐老去的双翅经过了多少个寒暑?在漫漫长路中经历过团聚的欢乐,以及离别的苦楚,其中还有像像人间痴情儿女一样殉情的悲剧。孤雁应该想诉说:面对万里之遥的层层白云,在重山阻隔的夜里,该形孤影单地为谁奔波呢?

上阙既然发出了一段议论或者是感叹

下阙就回到了现实中来,

横渡汾水的路上,当初汉武帝巡幸时繁华热闹的地方如今却萧鼓绝响,只留下荒烟笼罩着平林。吟诵《招魂》已无济于事,山鬼也只能在风雨中枉自悲啼。但双雁生死相随的深情使上天也嫉妒,不相信殉情的大雁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只有一抔尘土。所以我把它安葬在此,留待千秋万代的文人骚客狂歌痛饮来到雁丘凭吊。

但是回到现实中来也会插入一些关于大雁的事

不然这上下阙就没有关系了,

下片开头三句借对历史胜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前一句暗含汉武帝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时的煊赫,后二句则写汉武帝巡幸处如今的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二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之后二句写殉情大雁不会与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强调殉情大雁忠于爱情的精神不朽,反衬出大雁殉情的崇高价值,为下文的“来访雁丘”作出铺垫。最后四句从正面称赞殉情大雁,寄寓了词人对殉情大雁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其中,“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殉情大雁给人的感动之深。

全词围绕着开头的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上下勾连,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寓缠绵之情于蒙宕之中,寄人生哲理于情语之外,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

说这词呢,是想让大家阅读一下古人的名篇,看下古人如何驾驭长调的

今晚的课就到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4 01:09 , Processed in 0.0562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