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34|回复: 9

[呱呱班讲义] 呱班讲义第八讲.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学习传统诗歌的写作,首先要了解传统诗歌的写作技法,我们讲过了赋比兴;讲了写绝句的几点基本要求
然后我们又讲解了绝句的起承转合,讲了绝句的16种常见的章法结构
那么我们今天来讲下,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法古典诗歌的诗法千变万化,但是常用的诗法就只有四种
1、以点带面,以局部彰显整体。(适用与记事、写景、咏物)我们来看下几首例诗
七绝  小女
莫是精灵天外来,娇憨顽劣总难猜。
泪飞一霎倾盆雨,忽又浮莲水上开
泪飞一霎倾盆雨,忽又浮莲水上开
这个就是局部一个描写,用来彰显整体的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个是刘禹锡的绝句,
晴空一鹤排云上,一个局部特写,
这个也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个也是。
以点带面,以局部彰显整体。这种诗法运用的最为普遍,不仅仅适合在绝句中在律诗和词里也可以使用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也是运用的这种手法
试看 词中描写过去的场景中,只写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描写现在的场景中,只用了一句泪满春衫袖把情感抒发的很到位
其实写诗要做到,话说七分,切忌话说十分
要给读者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在描写上要做到,以点带面。重点落笔在局部,因为诗歌受字数篇幅的限制,不能像文章一样可以叙述完整我们在描写上尤其是写景上,要注意运用这样一个手法
叫 同时反衬现象
同时反衬现象,原是心理学中的名词,意思是说    在十分寂静的情况下忽然有一点声音反衬,在反衬之下,场景更显得幽静。    “同时反衬现象”还可以用在描写旷远荒凉的景色时,用动景反衬。例如,鲍照《芜城赋》里边写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王维《使至塞上》诗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清代刘熙载《艺概 诗概》中说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说的就是这个同时反衬现象
其实这个现象还可以运用在其他方面
例如用乐景写哀愁,那么更容易感染人古典诗歌的诗法最常用的方法除了刚才我们讲的以小见大,还有化静为动
2、化静为动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一联其实描写的是一个静态的场景,但是却是用动态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心依流水不沾尘,写罢新诗佐酒醇。一枕松风鼾入梦,此生胜做武陵人。
    
这首绝句是我昔日写的一个小诗,一枕松风鼾入梦。这个描写的一个静态场景,说一个人在松树下睡着了。但是鼾入梦,却体现了一个动态的场景
宋朝诗人曾公亮在《宿甘露寺僧舍》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我们来欣赏下这首诗歌
诗的一、二句采取了一种以近推远、远近结合的写法,即由“枕中”、“床底”推至千峰、万壑,同时又将千峰、万壑纳入胸怀,而诗的三、四句则采取以小写大、大小结合的写法,即以一扇小窗的开启写出长江的宏伟气势,同时又以“放入”一词将大江的排山倒海之势(大)与一窗的涛声顿起(小)巧妙结合起来,这一开窗赏江听涛的行为在“放入”的主体意志熔铸中转化为一种主动拥抱长江的豪情壮举。此时的“开窗”实际上是诗人的开怀,因为只有具备装得下大江大海的豪迈胸襟与浩然心胸的人才会有如许宏大气魄的诗情。“开窗放入”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咫尺而有万里之势”的艺术构思法,诗人以小窗写大江,从小处着笔而直探大江的真容貌。在化静为动这个诗法中,我们还要讲解一个名词
叫移情
    “移情”是西方美学理论,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从而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后两句历来被认为是“移情”的代表句。
    这两句诗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把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高度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寂静”的境界,所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古人使用移情的作品很多,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
  书 事
  王 维
    轻阴阁小雨, 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欲上人衣来”这一神来之笔,是诗人通过移情作用和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从而巧妙地表达出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也使这首小诗变得神韵天成,意趣横生。其他还有  戴喻让有句云:“夜气压山低一尺。”周蓉衣有句云:“山影压船春梦重。”皆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人人共有之意,共见之景,一经说出,便妙。(袁枚《随园诗话》)3、化虚为实
这个是我们要讲的第三种诗法
没讲前,我们要简单的讲解下虚实的问题
    何谓虚实?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寻隐者不遇
贾 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要表达的内容,其实并没有直接的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实景表现出来了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化虚为实第二种用法,就是我们讲过的写作技法赋比兴中的比,把抽象的情感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出来
宫 怨
李 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个也是
我们试讲解一个
李白把王伦对他的情谊,这个情谊是抽象的情感,但是用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出来,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化虚为实的第三种表现手法,就是运用移觉的手法
移觉又称通感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所写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琵琶行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以具体描摹抽象。视、听、触觉的“通感”运用。
第四种诗法 4、携禅入诗这个禅是说理,说写一些人生的感悟,写一些平实无华的人生道理。而不是写佛理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唐代不少山水诗都是禅诗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人与自然化而为一,亦儒亦佛亦道。《唐贤三昧集笺注》云:“幽迥之思,使人神气爽然。”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从表面看,所写的多是“空山”、“日色”、“翠竹”、“鸟啼”等,实际上所表现的是一个圆满自在、和谐空灵的“真如”境界。其中的禅意与山水之灵秀融为一体。从而产生含蓄隽永、神韵超然、平淡自然的艺术效果。
我们现代人写禅诗,首先要有禅意,也就是有生活的感悟
用平常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来体现出一个人生的道理,这个就是禅我们文人笔下的禅
而不是佛教中的禅红袍包裹黑心肠,星火燃来势便狂。

可惜片时喧闹景,终归破碎作尘扬。
这个是现代人写的一首绝句,题目是炮竹,
这也属于禅诗的范畴
诗法最常用的四种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了下布置作业  七绝 不限制韵部和题目,写生活中的一些平常事物,来彰显一些朴实无华的道理。这期的作业练习写禅诗
发表于 2013-9-1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14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呱班辅导孤鹜(286338947)  16:52:43
                   【 七绝·蜜蜂】
            山坳田垅君行早,裊窕微躯恣所如。
            唤醒百花沾露笑,更教墨客意踌躇。
发表于 2013-9-15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儿 发表于 2013-9-14 21:51

真香,谢谢水儿。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荷香一缕 发表于 2013-9-15 19:41
真香,谢谢水儿。

欢迎荷香常来
发表于 2013-9-15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儿 发表于 2013-9-15 20:02
欢迎荷香常来

一定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荷香一缕 发表于 2013-9-15 20:42
一定

发表于 2013-9-16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儿 发表于 2013-9-16 09:09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荷香一缕 发表于 2013-9-16 10:41

谢谢荷香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7:05 , Processed in 0.0634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