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第一章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失言。曰:“吾怀纴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诗》曰:“宜尔子孙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第二章 由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诫,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由子愧惭走出,造期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第三章 孔子出,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鎌,哭于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好学,周游诸侯,以殁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简吾事,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第四章 子路曰:“有人于斯,夙兴夜寐,手足胼胝而面目黧黑,树艺五谷以事其亲,而无孝子之名者,何也?”孔子曰:“意者身未敬邪?色不顺邪?辞不逊邪?古人有言曰:‘衣欤醪欤,曾不尔聊。’子劳以事其亲,无此三者,何为无孝之名?意者所友非仁人邪?坐,吾语汝。非无力也,势不便也。是以君子入则笃孝,出则友贤,何为其无孝子之名?”《诗》曰:“父母孔迩。” 第五章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莫景之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为世无足与鼓琴也。非独鼓琴如此,贤者亦有之。茍非其时,则贤者将奚由得遂其功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