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4|回复: 3

清风雅韵老师 第十三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7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三讲 对联修辞手法(三)
讲师:清风雅韵  时间:2012-07-16
二十七、换位
过去,宫廷门外或帝王陵寝之前,常立有许多威武的石人,名曰翁仲。有一次乾隆皇帝到十三陵游玩,见陵道石人,想考考随行人员,便问:“这叫什么?”有一翰林匆忙中脱口而出:“这叫仲翁。”乾隆见他将“翁仲”说成“仲翁”,立即借题发挥写了一首诗:“翁仲缘何作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工。从今不许房书走,去到江南作判通。”这位本为“上书房行走”的翰林,因此便被赶出宫廷,到外地做芝麻官去了。
乾隆在这首诗中,故意把“工夫”说成“夫工”,把“书房”说成“房书”,把“通判”说成“判通”,用的手法就是换位。
换位,就是把句中词语的位置加以对换以适应某种需要。在对联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例子。
例如: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
  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奋起,都学这秀才先生。
这是冯玉祥题于山东益都范公亭的对联,意在通过称道范仲淹对西夏的斗争,以鼓励人们起来抗日。联中的“范小老子”,本为“小范老子”,乃西夏人送给范仲淹的尊号。这里为避免“小”意过于突出,将其移于“范”字之后。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可国民党军队却一退再退,大吃大喝,当时有人写一副对联讽之:
  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
这副对联通俗、直白、语句精短。仅八个字,一个“前方”,一个“后方”;一个“吃紧”,一个“紧吃”,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两种势态。上联“吃紧”,指情况紧张。下联做了—下换位,则变
为大吃大喝,不可终日的意思。稍动一字,差之千里。从中不仅领会作者遣词之妙。同时,也悟到了中国汉字的神奇魔力。看来好联不在辞众,而在意法之妙。
换位有三种情况。
  一是一联单换,即两联中只有一联有换位。上面一副就是如此。再看下面一副:
  五风十雨梅黄节;
  二水三山李白诗。
这副对联下联没有换位。上联中的“梅黄”,既可作梅子黄时解,亦可作“黄梅”解。若作“黄梅”解则是为使“梅”同“李”相对,“黄”同“白”相对,才将“梅”字换到“黄”字之前。
二是各联自换,即上下联均有换位,但都只在本联内进行。例如: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这副对联是彭孙遹于1790年重九随乾隆巡行热河驻跸万松岭时,出给纪晓岚对的。此联很有深度,这年正是乾隆八十岁,而十八公喻指万松岭的松树,故将松字拆成“十八公”,与前面的八十正好颠倒换位。下联帝王所居之所称“九重”,时逢重阳节又称“重九”,也正好与“九重”换位。此对实属难得,非大家不能为之。
三是两联互换,即换位在上下两联之间进行。这种换位的特点是:上下两联都用了某几个词语。但在相同位置上,上联用甲的地方,下联用乙;上联用乙的地方,下联又用甲,刚好相反。尽管只是一联对另一联的换位,但看起来却像是两联互相换位。例如:
  子将父作马,
  父望子成龙。
这副对联相传是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儿时骑在父亲头上去上学,一日答塾师的戏词所作。下联的“父”与“子”就是上联的“子”与“父”的换位。
这种两联互换的对联,南岳祝融峰舍利塔也有一副。联曰:
  白云飞去青山在,
  青山常在白云中。
互换的词语为“白云”、“青山”。但联语对得不工,“在”字亦犯重。
一个词语的换位.有时可以多次进行:
  过苦年,苦年过,过年苦,苦过年,年去年来今变古;
  读好书,好书读,读书好,好读书,书田书舍子而孙。
这副对联乃钟耘舫所题。上联前四句,乃“过”、“苦”、“年”三个词语反复换位而成。下联前四句,乃“读”、“好”、“书”三个词语反复换位而成。每换位一次,就出一层新意。
换位,多半是为适应对仗的需要而进行的。前面讲到将“黄梅”换作“梅黄”、将“重九”换作“九重”是如此,下面将“上海”换作“海上”也是如此。
  艳色天下重,秋声海上来。
这副对联题于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由上海赴北京演出之时。艳秋,乃程砚秋原名。程以演青衣著称,青衣属旦角,故联中有“艳色”、“秋声”之语。将“上海”换位作“海上”,是为求与“天下”相对的缘故,亦与乘船走海路有关。
但是对联的换位也并非全为对仗。这从下面两副就可以看出来:
  吹吹打打,打打吹吹,虽隔壁邻居,一圈花轿十里远;
  笑笑啼啼,啼啼笑笑,本青梅竹马,片时装演众宾欢。
  这副喜联中的“吹吹”和“打打”、“笑笑”和“啼啼”的换位,就是为描写一种热闹而幽默的气氛。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坼益蹙,每逢万岁祝疆无。
这副对联传为章太炎先生在西太后庆祝七十寿辰时所题。据考证当为其时《中国
白话报》主编林白水作。林抓住西太后只顾个人享乐而不管国家存亡、百姓生死的罪恶行径,将寿词里常用的“一人有庆”、“万寿无疆”这句话中的“有庆”和“无疆”加以换位,使成“庆有”和“疆无”,对慈禧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十八、嵌名
嵌名,是对联常用的一种技巧。其特点,是把某些人名、地名、事物名等等,嵌入相关的地方,并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使上下联相互对应,以提高对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嵌名联在婚联及题赠联中运用较多,嵌法也因情况而多种多样。嵌字联大体分为整嵌和分嵌,分嵌中还可分为若干种。
所谓整嵌,就是一个名称在每联中只占一个位置,不拆开,完全保持其整体性。看四川剑阁姜伯约祠的一副:
  九伐竞无成,心师武侯,能继祁山六出志;
  三分不可恃,计诛邓艾,已复阴平一败仇。
武侯,乃诸葛亮谥号,连同邓艾为两个人名,祁山和阴平为两个地名,嵌入这副对联中,都没有拆开。
再看: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上联为明代大文学家李梦阳出句,对句是
一个与他同姓同名的穷儒生所对。李梦阳想出一个比较刁钻的联让他对,意在戏弄。谁知那个穷儒生顺利地对出对句,而且对得如此绝妙,使李梦阳敬佩不已。联中嵌入四个人名,后边又将名字运用转类的手法。
再如:
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祖孙三代,三代三生,衣钵真传,箕裘永绍
言菊朋、言少朋、言慧珠,艺成一家,一家一业,声名远播,技术高超
联中一连嵌入六位艺术家的名字,谭氏三杰对言家三杰,妙不可言。
所谓分嵌,就是把一个名称拆开,分别嵌入有关位置。分嵌中又分竖嵌、横嵌、递嵌、暗嵌、迭嵌、反嵌等。
  一个名称在一联内分别嵌完的,叫横嵌:
  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偏相左;
  藩臣多误国,进不能攻,退不能
守,问他经济又何曾?
这副对联乃曾国藩与左宗棠戏谑而作。上联为曾国藩所题,内嵌“左季高”二字。季高是左宗棠的字。下联为左宗棠所题,内嵌“曾国藩”三字。两联都是横嵌。一个名称分嵌于上下联,叫竖嵌。竖嵌又有首嵌、腹嵌、尾嵌和插嵌之分。
  只嵌在两联开头的,叫首嵌。例如:
  杨妃春色,西子秋波,妆成媚态娇容,看今世有几双醒眼;
  林下樵歌,溪边渔唱,弹到高山流水,想古来无二个知音。
  这副题在湖南湘阴县杨林寺的对联,“杨林”二字就嵌在两联的开头。
首嵌又称藏头或丹顶,类似律诗里的藏头诗。称藏头者,是谓所嵌之名藏于两联的开头,不注意就看不出它们自成系统。称丹顶者,是取其与全身洁白、仅头顶上现一块红色的丹顶鹤颇为相似这一点。由于首嵌可以把一个名称显示出来又别具一格,所以,许多建筑物或店铺的门联常常采用。
  只嵌在两联中间的,叫腹嵌。例如:
  无风烟焰直,
  有月竹荫寒。
  这副题于某地“风月亭”的对联,“风月”二字就嵌在两联中间。
只嵌在两联末尾的,叫尾嵌,亦称藏尾或脱靴。例如:聪明会艺双星巧,
  珍重应量十斛珠。
  这副称赞一个名叫巧珠的女子的对联,“巧珠”的名字就嵌于联尾。
分别有规则地插入联中的,叫插嵌。例如:
  元后亶聪明,二百载继继承承,顺天心,康民物,雍和其德,乾健其身,嘉惠普群生,道统昭羲农尧舜;
  维皇臻福寿,亿万年绵绵翼翼,治功懋,熙绩勋,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辉五色,光华联日月星辰。
这副寿联是1844年朝臣送给道光皇帝的。内容当然是歌功颂德,可以不必管它。但从第三句起,将上下两联每句的头一个字连读,正好是清朝自开国到道光的六个皇帝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的年号。也就是说,作者在写这副对联时,就有意将这六个年号有规则地插入其中。这就是插嵌。像这样一连插入这么多名称,还要充分地表达联意,是很不容易写好的。
一个名称,上联横嵌一部分,下联又横嵌一部分,两联横嵌之名合起来才成系统者,叫递嵌。例如:民犹是也,国犹是也;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
  这副对联系湘人王闿运1914年应召到北京任文史馆长时,题赠袁世凯的。上联嵌“民国”二字,下联嵌“总统”二字,合起来称袁世凯为“民国总统”,就用的这种手法,其联意,有人说是恭维,有人说是讽刺袁世凯挂民国之名而行清朝之实。王闿运又在这副对联后面分别添上“无分南北”和“不是东西”八个字,对袁世凯的鞭挞就十分明显了。
嵌名还有省嵌、迭嵌和暗嵌。
  省嵌,就是一个名称只嵌入其主要部分。例如:
  天下名山僧占多,还须留一二奇峰,赠吾道友;
  世间好话佛说尽,又谁知五千道德,出我尊师。
  这是清戏剧家李渔为保护庐山简寂观而题于该处的一副对联,后又移于武昌老子祠。下联的“五千道德”,就是“五千言《道德经》”之省。
迭嵌,是一联中重迭嵌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例如: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这副对联见于《痂留编》。上联嵌入“春”、“夏”、“秋”、“冬”四季和书名《春秋传》,“春”、“秋”二字,两名共用。下联嵌入“东”、“南”、“西”、“北”四方和书名《北西厢》,“北”、“西”二字,两名共用。
暗嵌,即所嵌之名是在改头换面的情况下出现的。例如一考生讽学政、主考官吴省钦营私舞弊联::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休想望功名。
  这副对联也用了“拆字”的方法。联中本来嵌的是“省钦”二字,但“省”字拆成了“少”和“目”,“钦”字拆成了“欠”和“金”,“省钦”二字的面目就完全变了。以拆开之词义组联又意思贯通,直戳其痛。
嵌名可以对嵌,也可以单嵌。两联都嵌名的谓之对嵌。前面所举的例子,都是对嵌的。只一联嵌名的,谓之单嵌。下面一副对联就是单嵌:
  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驰,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
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以往,缅怀忠义拂残碑。
  这副称颂诸葛亮的对联,就只下联嵌入了“陈强”和“古冶子”两个人名。
有时候,几种嵌法可以综合使用。看下面一副: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这副对联题于广州陶陶居茶楼。“陶潜”、“易牙”与“陶侃”、“夏禹”,都是人名整嵌。但联首两字竖读,恰好是楼名“陶陶”,这又是分嵌中的竖嵌了。
  陶陶居茶楼这副对联的嵌法,亦可以视为一种纵横连环嵌。
这样的例子台北县接云寺还有一副:
  开是一是二之慧门,南海普陀,北淡摆接;登累万累千于觉岸,东垂法雨,西极慈云。
  联中“摆接”是地名,嵌于上联;“接云”为寺名,嵌于上下两联。“接”字既属“摆接”,又属“接云”,纵横连环的特点,非常明显。
递嵌先横后递,看起来好像也是一种综合使用,其实不然。在递嵌中,没有横就没有递,横和递只是一种手法的两个步骤而已。综合却是两种或多种手法的套用,彼此之间同有依存关系。就拿上面一副来说,“陶潜”、“易牙”和“陶侃”、“夏禹”,彼此互不依赖,横竖都不能连起来像“民国总统”那样自成系统;“陶”和“陶”虽可自成系统,但每个“陶”字又都只占一个名称的一部分,这就只是两种手法的套用。若不限于“陶”和“陶”而是“陶潜”、“易牙”和“陶侃”、“夏禹”横竖都能连起来自成系统,彼此不可分割,那就应当作递嵌看待了。
一副对联到底按哪种方式嵌名,嵌在什么地方好,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不能单纯搞文字游戏。而且,字光嵌入还不够,要化入。也就是要同前后文水乳交融,浑成一体。为嵌而嵌,只嵌不化,就会显得生硬,这一点应当十分注意。七字联的嵌法格式问题,因所嵌位置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各种格式可以结合起来运用,不足七言的嵌字格式以此类推,多句联嵌字以短句为基础类推。这些名称是:
  将所需要镶嵌的字,列在上下联的第一字者,叫鹤顶格,又称冠头格、凤顶格、丹顶格、顶头格、藏头格等。运用鹤顶格能使所镶嵌的文字突出显眼,故极为常用。
如:
  明月有情常照我;
  清风无事乱翻书。
  这是清初的一副楹联,当时反清复明的思潮非常普遍。作者有意在这副对联之首镶嵌“明”、“清”两字,一褒一贬,显而易见。
将所需要镶嵌的字,列在上下联的第二字者,叫燕颔格。
  如:安徽九华山华严祠联:
  清华真佛地;
  庄严古洞天。
这里的内容,又涉及到诗钟。关于诗钟,到高级班会学习到的,这里就不展开了
二十九、串组
把一些本来没有逻辑联系的事物名称,按对联的规则连接起来,表示一定的意思,就叫串组。串组有两类。
  一类是事物名称之间不加其他词语,彼此直接连接。例如: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这副对联乃名许宾衢者某年七夕于广州所撰。“帝女”、“合欢”、“水仙”、“含笑”、“牵牛”、“迎辇”、“翠雀”、“凌霄”都是花名,是八个花名分别直接连接起来的。“合欢”、“含笑”、“迎辇”、“凌霄”作动宾词组用。
再如: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这副对联乃成都一人题于抗战胜利之时。上联由三个国名直接连接而成,“捷克”作战胜解。下联由三个城市名直接连接而成,“重庆”作重新庆祝解,“成都”作为成为首都解。
这类串组有两个特点:一、它只是零散名称而不完整句子的结合,这就可以同“集句”区分开来。二、它单独成联而不是只作联中的一部分,这又可以同“列品”区分开来。
  另一类,也是最常见的一类,是在事物间的适当位置上加进个别或少数词语进行连接。例如:
  金线吊灯笼,老照四方八角;
  玉带缠如意,连升一步三台。
  这副对联由湖南长沙一些比较古老的地名和街道名连接而成。上联的“金线(街)”、“灯笼(街)”、“老照(壁)”、“四方 (塘)”、“八角(亭)”之间,仅加进一“吊”字。下联的“玉带 (街)”、“如意(街)”、“连升(街)”、“一步(两搭桥)”、“三台(凤凰台、定王台、百善台)”之间,仅加进一“缠”字。
再如: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这副对联由一些中药材名连接而成。上联的“白头翁”、“大戟”、“海马”、“木贼”、“草寇”、“百合”、“旋复”、“将军”、 “国老”之间,加进了“持”、“跨”、“与”、“战”、“回朝”、“不愧”等几个词语。下联的“红娘子”、“金簪”、“银花”、“牡丹”、“芍药”、“五倍”、“从容(即苁蓉)”、“云母”、“天仙”之间,加进了“插”、“戴”、“比”、“胜”、“出阁”、“宛若”等几个词语。
再看由词曲牌组串的一副巧联:
  水仙子持碧玉箫,风前吹出声声慢;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行来步步娇。
  联中串出六个词、曲牌名《水仙子》、《碧玉箫》、《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描绘出了一幅美人轻移莲步,观月赏景的画图。
  这类串组的特点是:连接的名称,必须多于乃至大大多于加进的其他词语,否则就不是串组而只是“嵌名”了。
  串组所成的对联,自然也必须表达一定的意思。如果词语连接起来不表达一定的意思,那就完全没有意义,成为对联也谈不上了。
三十、分总对联中对某些事物既有分述,又有总述,就叫分总。使用分总法,必须集三个以上的物品并列排列,而且中间不用其它词语混杂间隔。
雪月梅花三白夜;
  酒灯人面一红时。
  这副对联,上联“雪”、“月”、“梅花”是分述,“三白”是总述;下联“酒”、“灯”、“人面”是分述,“一红”是总述:是先分后总。
邓琰的自题碧山书屋联也属此类。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作者在这副联中,上下分别用九种事物排列,这种对法在对联中是不多见的。在这种联中应当注意上、下联所排列的事物、结构必须一样。比如上联是偏正结构,下联亦同。
我们看下面的一副对联: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这副对联是清代郑板桥题写的。上联“三绝”是总述,“诗”、“书”、“画”是分述:这是先总后分。
再看北宋文学家刘邠对王安石联:
  三代夏商周;
  四诗风雅颂。
  刘邠才华出众,王安石有意以此联难他,然刘稍思片刻便对出了下联,此联难度在于解决下联总括数目与列品数目字、义与上联的矛盾,或多或少都很难成对,刘以巧致胜,别开洞天,从《诗经》中独僻蹊径。风、雅、颂为《诗经》的四个组成部分,其中雅分大雅和小雅。历史上通称为四诗。以“四诗”对“三代”,以“风雅颂”对“夏商周”。妙语惊人,被称为传世绝对。
分总的总述部分常用数字来概括,前面两副都是如此。有时数字不好用,就用一些隐含数量的词语来概括。
  孔门传道诸贤:曾子,子思,孟子;
  周室开基列圣:太王,王季,文王。这副对联中的“诸”和“列”,就隐含着一定的数量。
完全用与数无关的词语来概括的情形,也很常见。具体有:总述的部分有时为分述词语的直接相加。例如:
  四水江第一,四季夏第二,先生居江夏,是第二还是第一?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游士本儒人,不在后也不在前。
  这副对联,或谓为梁启超所题,联文亦有异,是非姑且小论,以写作技巧而言,上联的“江夏”,就是“江”和“夏”的直接相加;下联的“儒人”,就是“儒”和“人”的直接相加。
总述部分有时为某些迭用词语。例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东林党首领顾宪成题在无锡东林书院的这副对联,就是用“声声”和“事事”两个迭用词语来进行总述的。
总述部分有时为对分述部分有包括关系的词语。例如: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这副邓石如题于碧山书屋的对联就是如此。“合宇宙奇观”一语为上联的总述,“合”字表明“沧海日,赤城霞,……”都属“宇宙奇观”一类。“收古今绝艺”一语为下联的总述,“收”字表明“少陵诗,摩诘画,……”都属“古今绝艺”一类。
总述部分有时有指代性词语。例如:
  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纯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
  霸业销烟,禅心似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月,山青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概更何之。
  康有为题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这副对联,“如此园林”中的“如此”,就是指代性的。通过这么一指代,就把前面的岛、湖、桥、堤、柳、花、食、菜都集拢来了。
有些对联,其总述部分本身又是用分总的方式来表达的:东牌楼,西牌楼,红牌楼,木牌楼,东西红木四牌楼,楼前走马;
  南正街,北正街,县正街,府正街,南北县府都正街,街上登龙。
  这副对联中的东牌楼、西牌楼、红牌楼、木牌楼、走马楼和南正街、北正街、县正街、府正街、都正街、登龙街,都是长沙街道名。两联表总述部分的“东西红木四牌楼”和“南北县府都正街”又都是分总。“东西红木”与“南北县府”是分,“四牌楼”和“都正街”是总,是借一街名作总。这样的对联也如一座牌楼,由大到小,层层相似,给人以结构精巧的感觉。
三十一、缺如
  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缺如”这个名称,即取于此。原意本为“保留”。也称隐语,歇后,在楹联中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故意将尾字或联句中的一字隐去,并以联中展现之字句向读者暗示所缺之字,而该联的意思又正是在空缺的字上,联句仍能形成很规矩的对仗。细心的人从展现的字面上不难看出联中所藏之意。这种联用工巧,或戏谑,或嘲讽,很好地显示了其巧对的艺术魅力。
缺如的位置,一般都在一联的末尾。例如: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相传有一个叫“吉生”的庸医,水平低下,却爱自吹,有人便在其门上贴了这副楹联予以嘲讽。在上下联镶嵌的成语中,每个成语都故意漏写了一个字,所漏写的字合起来恰是他的名字。“逢凶化吉”是一个成语,上联末仅“逢凶化”三字,一看便知所缺为“吉”。“起死回生”也是一个成语,下联末仅有“起死回”三字,一看便知所缺为“生”。这样的漏字法作的楹联,艺术效果比不漏“吉生”二字更佳。
明代江进之的《雪涛山书·诙史》中有这样一副联:
  醉翁之意不在;君子之交淡如。
  联中隐藏着一个故事。相传一贫士送友人寿礼,无钱买酒,便以两坛水代之。友人打开酒坛斟饮,贫士便吟对句以自解嘲。友人尝了一口后,遂对出句以宽慰之。不难看出,出句隐去了一个“酒”字,对句隐去了一个“水”字。二人心境,不说自破。再这上、下两句都是借用脍炙人口的成句,可谓食古而化,表达了作者幽默、委婉、乐观的情趣。
也有缺在中间和开头的。缺中的如:
  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风味几番?
  这副喜联所缺的字,就在‘有”和“风味”之间。意思是说,到底有什么风味还不知道,还要吃喜糖喜酒的人来回答。
缺头的仅辑得如下一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这副对联是北宋吕蒙正所题。吕蒙正在太宗、真宗时三任宰相,以敢于直言著称。但早年生活十分贫困。有年除夕,见家中空无一物,一气之下,便写了这副对联。从字面看,读者便知作者在做文字游戏。上联缺“一”字,下联缺“十”字。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还要从谐音上理解。“
一”与“衣”谐音,“十”与“食”谐音,这样作者的意图就不言而喻了,是在发牢骚说自己缺衣少食。据说横联只写了两个字“南北”,显而易见,也是没有东西的意思。此联立意奇巧,不但是一篇缺如联,还是一副数字联,若把它视为诙谐联也是可以的。
凡缺头或缺尾的缺如联,都没有特意标出,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所缺的字不是成语,就是俗语或者熟语的一部分,这也不是完全没有线索可寻的。
  车马桥,桥上马,马行无力皆因;
  仙人市,市间人,人不风流只为。
  车马桥和仙人市,在长沙榔梨长冲地区。这副对联就是以这两个地名为题来写的。上联缺“瘦”字,下联缺“贫”字。“马行无力皆因瘦”和“人不风流只为贫”,都是俗语。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对联出现于明代。清初一侠士题挂在洪承畴府第的梁柱上。上联末缺“八”,下联末缺“耻”,意在骂洪承畴降清是“王八”、“无耻”。这一点,单上联看不出,把下联“礼义廉耻”
一配齐,就一目了然了。“礼义廉耻”也是个熟语。
只有一联有缺字的叫单缺,两联都有缺字的叫双缺。缺中的对联,虽然单缺双缺都有,但例子都不多。缺尾的,一般都是双缺;单缺也有一点,但不多见,而且也比较奇特。
  童子六七人,独汝狡;
员外二千石,唯公□。
  这副对联讲的是明天顺年间进士、“茶陵诗派”首领李东阳的故事。故事说,李东阳儿时有一天与一群小孩放风筝玩。一小孩的风筝断线,掉进了某员外的花园里,李东阳翻墙进去,代为讨取。员外说:对上我的对子,就还给你。李东阳点头同意。员外见几个孩子只有他敢翻墙进来,便出了上联,不缺字。李东阳见员外是个大豪绅,便答道:“‘员外二千石,惟公,惟公……,你还不还风筝?还,就‘惟公廉’;不还,就‘惟公贪’。”这“惟公”后面就先暂缺一字,看员外的
态度再填。最后到底选了哪一个字作结,没有下文,但员外终于把风筝还给了他,看来是选了“廉”字的。
有的对联,上下两联字数不等,从形式上看,字数较少的一联,当有所缺,但从内容上看,又不缺什么,因而定不出所缺成分和位置。作为一种技巧,可视为“缺如”的一种更特殊的方式,与标语口号的分写,有本质区别。例如:
  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年。
  这是民国初某名士送袁世凯的一副挽联。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乍看根本不成对,但两联内容却十分完整。据说作者的意思是:“千古”对得上“万年”,就是“袁世凯”却对不上“中华民国”。作者正是利用上下两联字数上的差异来表达意思袁世凯对不起民国的意思。这样的构思更是巧妙之极。
三十二、重言
  重言,就是在一联中多次使用某个或某些词语,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
有以一个字为单位进行重言的。例如: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毋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这副对联题于湖北当阳玉泉山关帝庙。上联重言“赤”字,下联重言“青”字,皆为单字重言。
  也有以几个字为单位重言的,例如:
  慕汉宋两完人,文章绝世,书法绝世;
  称巴蜀一胜境,琵琶有声,铜锣有声。
  这副对联题于四川云阳张飞庙,下联重的“绝世”,下联重的“有声”,都是以两字为单位的。
有的仅首尾重言: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金圣叹临死前才想出下联的这副对联,“半”和“中”均置一联首尾。
  有的隔一定的距离重言一次,非常整齐。例如:
  日亲日近,日疏日远;
  自轻自贱,自重自尊。
  “日”和“自”本身有实在意义,颇有强调作用。又如: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也”和“之”在联中作语气助词用,使联语迭宕起伏。
上面几副对联,每联都只重言一个词语。而一联重言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的情形也很常见。其重言词语的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甲甲乙乙式。例如:
  栽竹栽松,竹隐凰凰松隐鸡;
  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这副对联题于四川灌县青城山。上联就先重“栽”字后重“隐”字,下联就先重“培”字后重“藏”字。
二是甲乙甲乙式。例如: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这副对联传为古时候某家两兄妹所题,讲的是十五和除夕,就是接这种顺序排列的。
  三是甲乙甚至甲乙丙丁互相交错,没有一定的格式。例如: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这副对联乃民国初年蜀人刘师亮所题。上联重言“公”、“说”、“有理”、“婆”,下联重言“你”、“过”、“的年”、“我”,就是交错排列的。
一般说来,以一个字为单位进行重言的,重哪个字,就突出了哪个字:
  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1930年,国民党行政院长谭延闿死,有人以“解组”的名义在上海一家小报上发了这副挽联,谭延闿曾说过,人生活在世上无非是“混”,又表白自己不嫖赌,只讲究吃喝。此人由于十分圆滑,遂有“水晶球”的雅号。这副挽联,上联重言“大”字,就突出了“大”字;下联重言“滚”字,就突出了“滚”字。
但如果所重之字应读轻声,那就使其前面的成分得到了强调:
  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这副对联,也属于拆字联。联中的“点”和“头”都读轻声,本身无法突出,它们前面的“一、两、三”和“百、千、万”便相应地被强调了。
以几个字为单位进行重言的,被突出和强调的一般也是重言的部分,只是有强弱不同而已。
  无怪倏焉而秦,倏焉而汉,但与君谈笑,移时便成旦暮;
  看来何必有洞,何必有花,得此地栖迟,毕世即是神仙。
  这副题于湖南桃花源的对联,被突出和强调的就只是“倏焉而”与“何必有”,只是前者没有后者明显,“而”字也不如“倏然”读得重。
三十三、两兼
  一个字既属前词,又可同后面的字组词连讲,在读时可读成两种组合句式,两种效果。就谓之两兼。
李东阳气暖,
  柳下惠风和。这副对联传为李东阳儿时与人应答而作。上联为他人所出,故意用李东阳名字中的“阳”同后而的“气”组成“阳气”(即春光),使联意变为:李树东边春光暖。下联为李东阳所对,也借春秋时鲁国大夫柳下惠名宁中的“惠”同后面的“风”组成“惠风”(即和风,这里亦可解作微风),使联意变为:柳林下面微风和。这“阳”、“惠”二字,都是两兼。此联巧在以不同句式的读法读出不同的效果,不管以何种句式读,对仗、结构都很工整。其一,“李东阳”对“柳下惠”,人名相对,“气暖”对“风和”,主谓语词组相对。其二,“李”对“柳”是植物对,“东”对“下”是方位对,“阳气”对“惠风”偏正词组对,“暖”对“和”形容词相对。
易君左闲话扬州,引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
  林子超主席国府,连任国府主席,林子超然。
  湘人易君左,写过一篇《扬州闲话》,大谈扬州姑娘,引起扬州地方人士的不满,上联即指此事。“易君左矣”中的“左”,本“易君左”名字的一部分,这里同后面的“矣”结合,单独作形容词用,在联中作“偏邪”解。林子超即林森,国民党西山会议派成员,1932年起任国民政府主席。为避免同蒋介石发生冲突,他不住重庆,而住峨眉山洪春坪和青城山建福宫,像“隐士”一样过山林生活。因资格老,蒋介石也乐于利用他这块牌,竞得连任,下联即指此事。“林子超然”中的“超”本“林子超”名字的一部分,这里同后面的“然”结合,表示置身事外,与人无争。“左”、“超”二字,也是两兼。
三十四、层进
  层进,就是对联用语层层推进。层进在对联中主要有两种情形,即逐层递增与逐层递减。
  石成金《笑得好·风雨对》说,有一个教书先生喜欢饮酒,但常常发酒疯。一天,这位先生偶出一字给学生对:
  雨。
  学生对曰:
  风。
又曰:
  催花雨。
又对曰:
  撒酒风。
  又曰:
  园中阵阵催花雨。
  又对曰:席上常常撒酒风。
先生说:“对虽对得好,只不该说我先生的短处。”学生说:“若再不改过,我就是先生的先生了。”联中“风”谐“疯”,字数由一而三而七,直推进到先生自感有愧,无从再对下去。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此联说是清代郑板桥去寺院游玩时所撰。作者以方丈的言语入联,对仗十分工整,别开生面,确是一副很难得的佳联。讽刺意义极强!
逐层递减,与逐层递增相反,按理意思应随字数的减少而递减。但现在所发现的,只是字数减少而意思并不连贯的例子。
  《嘻谈续录·不改父业》说,过去有个衙门差役,骤然发了财。他让自己儿子读书,想改换门楣。可他的儿子已学了差役那一套,怎么也改不过来。有一天,差役之兄手拿羽扇而来,教书先生便以此为题出个对子给差役之子对。句曰:
  大伯手中摇羽扇。
  对曰:家君头上戴鹅毛。
又曰:
  读书作文临帖。
  又对曰:
  传呈放告排衙。
  又曰:
  读书宜朗诵。
  又对曰:
  喝道要高声。
  又曰:
  七篇古文。
  又对曰:
四十大板。
先生生气,说:
  打胡说!
  对曰:
  往下站!
  又曰:
  放屁!
  又对曰:
  退堂!
  又曰:
  哼!
  又对曰:
  喝!
此例每两句一个意思,每个意思间没有联系,就不可能只在一个意思的基础上递减了。
三十五、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种相同或者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使彼此都显得更加明显突出。例如:
  知斯巾帼女儿,有志复仇能动石;
  多少须眉男子,无人倡议敢排金。
  有一年,清末女革命家秋瑾经过天姥山动石走人庙,听一位老僧人讲,金兵南侵时,麾军来到山下,夫人显灵,驱动大小石头,打退了金兵。秋瑾深深感动,于是写下了这副对联。联中把动石夫人的抗金事迹与清末许多男子不敢排满的事加以对比,使前者更加令人崇敬,而后者更加显得可怜。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受到“褫去黄马褂”的处分。后奉命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受到国民声讨。其时,苏州名丑杨鸣玉在演《白蛇传》“水斗”一场时,故意穿着黄马褂上场,与鳖精打诨说:“娘娘有旨,攻打金山寺,如有退缩者,定将尔黄马褂剥去!”观众心知骂
李鸿章,满堂哄笑。不久,杨鸣玉即被李鸿章迫害而死。这副挽联乃时人所送。杨三、李二,即二人排行。上联说“无苏丑”,表示对杨死的一种惋惜。下联“先生”二字是借对,既表称谓,又以“先出生”之意与“已死”对,目的在鞭挞李鸿章。两联一褒一贬,感情色彩十分鲜明。
对比与衬托有所不同。对比的两部分是平列的,互相突出的;衬托的两部分则一主一次,通过一个去突出另一个。
  对比与对反也有所不同。对比只是互相突出,并无矛盾统一现象;对反则只有矛盾统一现象,而没有互相突出的作用。
在正对、反对和串对中,对比一般都是反对。
三十六、同出
过去曾听人说过“荷叶莲花藕”一语,并未觉得它有何特色。今仔细想来,“荷叶”与“莲花”与“藕”,都是同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东西,不过是同一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形态而已。语言中,也有这种反映虽表现为不同形态却出自同一根源的事物的词语,将这种词语连接在一起,表达一定的意思,就叫同出。即将出于同一事物的几个词语巧妙地组合到联中,使上、下联各表其意而又互相对应。同出在对联中也有运用,只是用得还不多。
如:
  荷叶莲花藕 真丝蛹茧蚕
  荷叶、莲花、藕为同一根上长出来的东西。真丝、蛹、茧、蚕也是同一动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变化的不同形态,只是“真”对“荷”有些不妥。
  下联也属同出手法,比上联显得更准确、工稳。
三十七、连珠
  用上一个语言单位的末尾来作下一个语言单位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语言单位上递下接,前后蝉联,就叫连珠。连珠又叫顶真或联珠。用连珠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连珠与叠字形式相仿但本质却不同,顶真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一个复词或词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
。请看下联:
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宝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
     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喜得富翁眉开眼笑。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即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连珠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
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连珠对,既有句内连珠,又有分句之间的连珠。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对联的连珠,有句与句和词与词两类。
  句与句连珠,又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部分句子连珠: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缎匹;
  兔生毫,毫作笔,写出锦绣文章。
  这副对联乃吴文同客人应答而作。两联各二个分句,都只前两句连珠。
二是句句连珠。前面第一副就是一例。再看下面一例: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清代进步思想家魏源11岁时,曾揭露过当地一个举人把抄袭来的作品作为自己的作品进行炫耀的可耻行为。那举人恼羞成怒,指着一个灯笼中的蜡烛借题发挥,题了“油醮蜡烛”这个上联。魏源即以灯笼为题作了“纸糊灯笼”这个下联回答。这两联用的都是句句连珠。
几种连珠可同时用于一联内。相传明代韩毅雍巡抚江南,一日审讯死囚得句,久不能对,句曰: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死囚请对。韩云:“能对,免死。”因对曰: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中见日。这个下联,既同上联对得很工,又表达了死囚对巡抚的希望。两联中的“冰冰”与“雾雾”是词词连珠,“雪,雪”与“云,云”又是句句连珠。
连珠若连续进行多次,可以产生较强的艺术效果。下面一副对联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
  截嶰竹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
  这副对联传为明人夏贵溪为皇家世宿斋醮所撰,与“长联”一节所举袁文荣联大同小异,可能本为一人手笔,歧异乃改易所致。内容自是对嘉靖皇帝的阿谀之词。上联“五,五——数,数——道,道——尊,尊”,与下联“六,六——声,声——天,天——帝,帝”,均分别连珠四次,句与句间一环套一环,一环向一环推进,两联就如两条铁链,读起来铿锵有声。
三十八、越递
  在对联中,如果若干个字,都分别跨过数量相同的字,并一环一环地传递下去,就叫越递,亦称连环。清光绪年间,翁延年曾任铜山、阳湖知县,有人为之撰联曰:
  铜山县,山阳县,阳湖县,湖南从九,做过四五年知县;
铁宝臣,宝瑞臣,瑞鼎臣,鼎足而三,皆是一二品大臣。
在这副对联中,上联“山”是“铜山”一词的末一字,跨过“县”去作“山阳”一词的开头;“阳”是“山阳”一词的末一字,跨过“县”去作“阳湖”一词的开头;“湖”亦如此。这是越递。下联“宝”、“瑞”,“鼎”也是越递。翁延年乃湖南人,字从九,故云“湖南从九”。此人未作过山阳知县,联以“山阳”言之,纯为配套合辙所致。铁良,字宝臣。宝熙,号瑞臣。瑞良,字鼎臣。三人皆光绪、宣统间大臣。“四五”暗扣“九”之数,“一二”暗扣“三”之数,则为用数之巧。
越递的风味,有点像体育竞技项目中的跨栏接力。
三十九、虚字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虚字法是指一联中较巧炒地使用虚词(非衬字)成联的情形。
例如:翁之乐者山林也,
  客亦知夫水月乎?
  这副对联,一联七言,其中就有三个虚词。赵曾望认为,上联“强改《醉翁亭记》以合《前赤壁赋》,殊觉无谓”。这个评价有点偏激,因为上联同下联,不管内容还是形式,都没有什么地方配合得不好。
又八大山人(明画家朱耷)一副:
  禄以天下弗顾也,
  取诸宫中而用之。
  这副对联为七言三虚。
  又椒山先生(明人杨继盛)一副:
  则惮孔子也,
  无若宋人然。
  这副对联为五言两虚。
  如果说前三例的作用还只在时虚时实中产生起伏迭宕的效果,那么下面两例又进了一层。“借代”一节曾经说过,宋人洪平斋每作一联,都喜欢在末尾用“而已”二字,在批评当朝宰相时其中也用了这个“而已”,因此十年不得升迁,于是作了“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间”一联。此联用“之乎”代学问,用“而已”,指不得升迁之由,虚词在这里不仅被赋予了极实在的内容,而且也使所给他的不公正待遇,带上了滑稽的色彩。
四十、拆词
  在同一联中,若将一个词作词用之后又作词组用,就叫拆词。例如: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这副对联据说是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与无锡一理发师所题。上联中的“无锡”,前一个表地名,是个名词;后一个意为“没有锡”,是个动宾词组。下联中的“平湖”也是如此。前一个表地名,是个名词;后一个意为“与湖平”,是个动宾词组。这就是拆词。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康有为亡命日本。听到谭嗣同等“六君子”遇难,极其悲痛和惋惜,于是写下了这副对联。上联中的“复生”,前一个乃谭嗣同的字,名词;后一个意为“再活过来”,是偏正词组。下联中的“有为”,前一个乃康有为自称,名词;后一个意为“有所作为”,是动宾词组。这也是拆词。
四十一、回文
  回文亦称卷帘,是楹联中的特殊手法。它利用词序进行上下联的回环往复,也就是可正读也可倒读。回文法楹联写作极不容易,写好就更不容易,不过一旦写好了,就能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
  对联中的回文,又有自己的特色。
有在两联之间往复的。某家碑帖店门前就有一副:
  中华传妙墨,
  妙墨焕中华。
  这副对联中一“传”一“焕”,表达了“中华”和“妙墨”之间的有机联系,下联与上联首尾衔接,就是上联往复的结果。本部分“换位”中的“两联互换”,“重言”中的“首尾重言”,与此有些相似。但“两联互换”的词语并不使联语首尾衔接,“首尾重言”虽可首尾衔接,但联内其他词语又不相干,因而都无法往复,其与回文的不同,就在这里。
有在一联之内往复的。这又有不同的情况:
  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
  开井中开井,井底有天。这副对联乃明人王洪与一客人的应答。每联的两句中间都是联珠,第一句的头一字与第二句的末一字都是重言,两联均可分别往复。
或者局部倒语。例如: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这副对联题于杭州西泠印社。“山抱水”,就是“水抱山”倒读的结果;“地传人”,也是“人传地”倒读的结果。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据说这个下联乃清乾隆进士纪晓岚所对,后句也是前句的逐字反读,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讲同一事物,对得非常贴切。
或者反顺一体。这样的对联,每联只有一句,但像一个对称轴,凡对称位置上的字都相同。因此,读起来不像“客上天然居”反读为“居然天上客”等那样有意思上的变化,而是顺读反读意思都一样。看厦门鼓浪屿鱼腹浦的一副: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副对联,上联以“头”为中心,“山”、“山”对称,“锁”、“锁”对称,“雾”、“雾”对称;下联以“尾”为中心,“水”、“水”对称,“连”、“连”对称,“天”、“天”对称。上联顺读反读都是“雾锁山头山锁雾”,下联顺读反读都是“天连水尾水连天”。这也可视为全句逐字反读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广东湛江德邻里一副“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对联也是这一类。这类对联,反读虽无新意,但颠来倒去,对联意也有强调作用。
回文只在同一联内进行,而且完全写出来了的,词与词或句与句间无不表现为连珠。如前面“水抱山山抱水”中的“山山”,“人传地地传人”中的“地地”,都是如此。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称回文中,还有一种谐音回文,其文字虽不能倒排,但字音倒读却与顺读一样。谐音回文中,最有名的首推传说为唐寅所作的一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四十二、列品
  列品法有点类似于修辞手法中的排比,要求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类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成联,所列举的事物之间不掺杂任何间隔词语。使用列品方法,可以强化对联所吟咏的事物,收到其它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请看下联:
  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只将几种事物和谐地列举出来,不加任何渲染,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悠远的艺术空间。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这副对联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作并题于上海育才学校。上联列举“马、牛、羊、鸡、犬、豕”六种家畜家禽,下联列举“稻、粱、菽、麦、黍、稷”六种粮食作物,表现学生“交朋友”和“下功大”的对象的广泛性,用的就是列品。
浙江旅游胜地莫干山,新辟了一个十二生肖公园。进门处的石牌坊上两边刻有这样一副既点主题又便于查对生肖的对联: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上联列十二地支,下联列十二种动物,此外不加一字一语,干净利索,自然出奇,也是列品。
再看清代窦垿所撰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列举杜、范、滕、吕四人史事,“五言绝唱”,指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两字关情”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乐”二字,“百废俱兴”是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今岳阳)时的政绩,“三过必醉”指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岳阳醉酒的轶事;下联列洞庭湖等四处风景特征应对,上下数百年,纵横上千里,使读者对岳阳楼这一千古名楼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堪称联中佳对。
列品,可以用比较具体的事物,也可以用比较抽象的事物。例如: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成承厥训;
  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
  这副对联题于山东嘉祥曾氏祠。上联列举的“格致(格物致知)”、“诚正(诚意正心)”、“修齐(修身齐家)”、“治平(治国平天下)”,乃《大学》一书中提出的思想。下联列举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皆孔子所授科目。这些事物给人的感觉就比较抽象一些。
四十三、互文
  互文也称互参,它的手法是把本应该合起来的话分做两句说,使两者互相补充、渗透。两句话只有互相参合才能正确理解,就叫互文。
  比如: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人生处事,要谦虚谨慎,小事要通融马虎,大事要坚持原则。联语借用了两个古人为典,从两个方面去写,说明的却是一个道理,这也是互文的一种。
再请看:宁为玉碎;
  不作瓦全。
  此联写做人之道,应刚直不阿、无私无畏、一身正气。不奴颜婢膝、苟且偷生。作者在上联以“玉”自誉,下联以“瓦”点化。两个角度,一种精神,闻声见物,令人叹止。乃精妙之笔。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这副对联是挽周恩来同志的。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不是说生就为国家,死才为人民,而是说生死都为国家为人民。下联“功同山岳,德同湖海”,也不是说只有功才同山岳一样高,只有德才同湖海一样大,而是说功德都同山岳一样高,同湖海一样大。这就是互文。这同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只能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的情形一样。
四十四、绘态
  绘态也称摹状。即是描绘人们对客观事物情状的感觉的方法。它直观地临摹事物的情状、声音和色彩等。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多用于讽刺、诙谐联中。
  冯梦龙《古今谭概·戏吴主事》云:明孝宗年间,吴江任刑部主事,差还复命,主掌朝廷礼仪的鸿胪寺官员告诉他说:“现在正是挑选一省行政长官之时,朝见皇帝声音要洪大,起身不能背对着皇帝走。”次日上朝,吴江果然尽力提高嗓门,且无抑扬顿挫,又横着从御街西边走下去。皇帝
看了忍不住发笑。同僚杨茂云于是戏作如下一联,以况其景:
  高叫一声,惊动两班文武;
  横行几步,笑回万乘君王。
鸿胪寺官员的意思,是嘱咐吴江朝见皇帝时不要失礼,吴江却把声音要洪大,理解为努力提高嗓门,把不能背对着皇帝走,变为横着前进,于是才有这一番表现。而杨茂云这副对联,绘声绘色,也很好地把吴江在朝廷上不得要领的情态表达出来了。
清代,有某知府老爷骄下谀上,见钱眼开。人们为之书联,曰:
  见州县则吐气,见藩臬则低眉,见督抚大人茶话须臾,只解得说几个“是!是!是!”
  有差役为爪牙,有书吏为羽翼,有地方绅董袖金贿赠,不觉的笑一声“呵!呵!呵!”
  州县,州官、县官,乃知府下属。吐气,扬眉,傲慢之态。藩,藩台,明清时对布政使的俗称,主管一省钱粮、人事。臬,臬台,明清时对按察使的俗称,主管一省司法。督抚,总督与巡抚,总督主管一至三省,巡抚初为总督之副,后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联中“是!是!是!”表示俯首听命,“呵!呵!呵!”表现得意神情,就是绘态之词。
四十五、歧义
  利用文句不打标点而全凭人们自行意会这一点,故意使一句话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或不完
全相同的意思,这就叫歧义。
歧义的故事,民问流传很多。记得儿时就听人讲过这么一个:从前有个财主对教书先生十分刻薄,只管饭,不给钱,因此无人去他家设馆。一天,有个秀才却主动登门,财主重申他的条件以后,二人立文约如下: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注意一下,这句话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时候是没有标点的。这个文约,财主理解为: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所以,他每餐只给秀寸一碟青菜、几片豆腐。而秀才的本意是: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所以,他对财主的亏待,理直气壮地提出了抗议。后来闹到官府,秀才得到县官支持,财主终于被治住了。
  这种利用断句的不同,故意使话产生岐义的情形,对联中也常有。
看下面一例: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这副对联传为明人祝枝山所题。由于停顿的地方不同,就有两种理解: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这是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意思是不好的。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这又是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意思完全是好的。
类似的对联,祝枝山不只写过一副。下面一副也很著名。那是受一商家之托写的一副春联,原文是这样的: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据说那商家乍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他是这样断句的:
  明日连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商家由吃惊而生气,便去质问祝枝山为什么给他写这样一副很不吉利的对联。祝枝山笑着说:“怎么不吉利呢?那是你读得不对。”于是读道: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写这副对联,当然是祝枝山对那商家的捉弄。在对联中运用歧义这种手法,可算是十分高妙的了。
  歧义除了利用停顿的不同而产生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产生。杭州“西湖天下景”亭的对联中,有这样一副: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这副对联,通常断作: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这样停顿,则联语纯粹是对景色的客观描写。有人断怍: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明秀秀,显出秀中之秀;好奇奇,好在奇中有奇。这样停顿,意思又进了一层。
四十六、巧辞
  巧辞,是对联的写作技巧之一,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写作技巧。它运用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使联意达到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但就字面来说,是找不出什么特殊标志来的。巧辞常见的手法有两种
借助某种特殊的逻辑推理以求其巧者,此其一。下面一例属于此类。
  三国时关羽的夫人为何许人也,谁也不知道。但过去某地爱屋及乌,居然给她也建起庙来。祠庙建好后,得写副对联在大门上,请了许多人,都无从下笔。最后有人挖空心思想了这么一联:
  生何氏,殁何年,盖弗可考矣;
  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乎!
  作者在上联中,承认对关夫人的情况实在是一无所知,于是下联就只好这样说:她丈夫那么好,儿子也那么好,自己还能不好吗?这个推理,要仔细想来,也恐怕未必;但是,世人既敬重关氏父子,对关夫人自然不会往坏处想,这样一来,本来成问题的逻辑也就不成问题了。
玩弄诡辩的把戏以显其巧者,此其二。下面一例属于此类。
  明代,福建莆田有个戴大宾,幼年即以才气著名。13岁时有位客人找他父亲,见他在庭院中玩
耍,想试试他到底如何,便以对子考他。出句曰:
  月圆。
  对曰:
  风扁。
  客问何以风是扁的,答云:风见缝就钻,不扁怎行?客认为有理,于是又出曰:
  凤鸣。
  对曰:
  牛舞。
  客问牛何能舞,答云:《尚书》言“百兽率舞”,牛亦兽,自在其中。客人大加赞赏。
  戴大宾的两个对句,说是亦是,说非亦非,于似是而非之间令其似非而是,非高手也不能为。
运用巧辞这种技巧的对联,文辞一般都比较朴实,但其别出心裁,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正是它高出一般对联的地方。
关于对联里的修辞我们就暂时讲到这里。其实还有很多修辞手法我们还没有讲到,比如玻璃对,同划对,落帘对等等。当然还有我们以前讲过的无情对。这些都是对联的修辞手法。其实这些修辞手法叫什么名字并不是我们讲授的重点。指出这些名称的目的,更主要的是指导我们理解和学习对联的创造方法。
同时还要强调一点的是:学习修辞不是要我们只注意文字的应用技巧,我们更要注意的是联意的连贯和自然。如果把对联当作文字游戏,那就不是今天讲课的本意了!
今天的作业就是读讲义。
建议第二讲,第六讲尤其要细读。
发表于 2012-7-1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了,版主辛苦了
发表于 2012-7-22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老师了
发表于 2012-7-23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4 01:19 , Processed in 0.1563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