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6|回复: 2

楹联班讲义 清风雅韵老师第一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9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青三期楹联二班第一讲
2012.04.09 讲师:清风雅韵(544973658)
一、前言
对联和诗歌、散文、小说一样同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起源自五代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如果说“诗言志,画寄情”,那么对联则是寓情志于其中,它运用对偶的表现手法,把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中丰富的内容加以锻炼、浓缩、概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对联,俗称对子。又称为联语,联句,联对。
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是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有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相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同时,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对联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剥削阶级往往把对联作为他们歌功颂德、炫耀富贵的手段,内容陈腐者居多。劳动人民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则常用对联作为武器来抨击剥削者和封建制度,或者抒发自己的理想和豪情。解放后对联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表达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文学形式,其内容呈现出万紫千红、璀璨夺目的奇观。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
由于上个世纪末网络的普及,互联网聊天室为对联爱好者提供了早期交流平台。由于对联短小精悍类似于“灵光一现”式的文学表达,正好符合聊天室即时交流的要求,其音韵和谐、可吟可诵,使爱好和追随者越来越多。 二、对联的特点及分类
这里有个歌诀正好诠释了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
“上下联句须相同,字词失对理不通。联句有机成一体,最忌孤立各西东。杂乱冗长生大错,意象完美见句工。节奏轻重分扬抑,一吟三叹韵无穷。 ”
我们来总结下这四个基本特点:形式对称、内容相关、文字精练、节奏鲜明。
其一是形式对称。
这个大家都知道,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上下联,字数一样;结构一致。
其二是内容相关。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就不能叫做对联。例如,上联写春天的景色,下联写秋天的景色。上下联毫不相关,这样的不叫对联。
给大家说一个笑话,这个笑话出自野史。说乾隆殿试三甲,出了一个联,“一行征雁向南飞” ,结果一个考生对之曰“两只烤鸭朝北走”, 这就上下联毫不相关了。
其三是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其四是节奏鲜明。对联上下联的平仄相反,节奏对称。
这个就是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
我们再来看下对联的分类。
从内容上分,我们可以看出对联的题材范围。根据内容来分:
A、流风遗韵 包括故事、传说、轶事
B、立身出世 包括格言、自勉、互勉
C、妙语解颐 包括幽默、讽刺、机智
D、寄慨抒怀 包括风景、名胜、祠墓
E、悼亡悲逝 包括 挽联
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即对对子,是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组练习,要求是词类相对,结构一致。和对联的区别是,对联必须上下联相关,而对课则无妨,上下联相关也成,不相关也无妨。 三、学习对联,应该掌握的三个基本要素
辨四声、知平仄;晓联律,明对仗;意境幽,情趣雅;
A、辨四声、知平仄
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古汉语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也有人可能听说过 汉五声  
因为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所以,加上当时翻译佛经,使人们懂得了清浊音。出现了汉五声。 这个,谁知道“因缘、缘分”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么?又有谁知道谁把佛教引到了中国?
是汉代蔡恒。佛教是汉代传到中国的。现在洛阳白马寺,就是当时翻译佛经的地方。三藏翻译佛经的地方在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四声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高起高收),上声高呼猛烈强(低起高收),
去声分明哀远道(高低适中),入声短促急收藏(一发即收)。
讲到这,不得不说下我国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方言等四个次方言。
吴方言:分布在上海、江苏东南部,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
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客家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粤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中部、西南部、北部,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闽方言: 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部和浙江省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这个大家了解下就成,无须深究。
我们经常会听到“平仄”这个词。那么到底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呢。 我们来讲解下。
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也就是说,第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那么古代汉语呢,平声就是指阴平和阳平。仄呢就是指上、去、入声。   
我们来对比下  
普通话: 平 第一声 第二声     古代五声  平 阴平 阳平   
普通话仄 :第三声 第四声      古音  仄 :上去入   
由于普通话里没有了入声发音,以前的入声字,现在已经分别派入了“平、上、去”三声里了。只需要把现在发音为平,古代发音为入声的字记忆下来就可以。即今平古仄。
现代发音为平,古代发音为入声的字,一共一百多个。 例如,数字一七八十,都是入声字。如,菊、福、觉、约、等字,都是入声字。另外还有曲、铁、歇也是入声字。这个很关键,尤其是入声字,虽然有一百多个,但还是需要大家记的。
回头,我会把入声字记忆的歌诀发到咱学院的讲义组里,大家可以去看。
我这里还有今平古仄表,我会发给班长和班副,需要的同学,可以找她们索要。这里不再讲了。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如何分辨四声和平仄。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吧,谢谢大家。
作业:请标出下列对联的平仄并找出其中的入声字。
(1)梅醉一身雪            
(2)有酒杜康醉               
(3)草舍春常驻   
(4)秋风应解意   
(7)夜路多斜影   
(8)江天孤棹远  
(9)指染书香气   
(10)丰年飞瑞雪  
(11)一两三花酒   
(12)徒弟若天女  
(13)落笔风雷动  
(14)夕照柳梢头  
(15)香梦不知雨   
发表于 2012-6-4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梦蝶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月投影 发表于 2012-6-4 10:53
谢谢梦蝶

花月,不用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5 07:23 , Processed in 0.0623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