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春节.杂谈 龙年将临,中国又迎来了她每年一次的周期性人口大迁徙——春运。央视报道说,为期40天的2012年全国春运正式启动,预测客流量将达到31.58亿人次,其中铁路承担约百分之八,发送旅客2.4亿,再创历史新高。在短短的四十天内,相当于全国人口整体迁移两次,相当于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出行。外媒习惯性地以惊奇的目光关注着这个他们难以理解的大迁徙和他们的国家无法完成的任务,惊叹这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地表迁移运动”。
其实隐藏在春运难题背后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据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不下两亿,在校大学生多少我不清楚, 1998年我儿子高考,当年全国录取新生140万。以后年年扩招,到了2010年当年录取新生600万,在校四届学生也得有个2000万吧。大量的学子和外出打工的农民以及在异地工作的人都要在同一个时间段回家过年,那么多人,势如洪流,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解决。只有在中国,由政府出面调动一切交通运力,即便如此也是如坐针毡,难受。
春运是由春节引发的。原以为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过春节的传统观念可能逐渐淡化,岂不知民俗色彩越来越浓。“回家过年”在这个国度根深蒂固。春节引发了春运,春运拉动了经济,刺激了消费,又成了好事,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风景独好。三十亿人流动要买车票、购物、送礼、消费,这个市场太大了。据徐州新闻报道,全市各大酒店宾馆年夜饭涨价两成且已订满。
回想三十多年前过春节又叫过年关。在那个物资馈乏的年代,各级政府部门提前半年就要为年关做准备,可辛苦了蔬菜公司、水产公司、副食品公司等部门的采购员。虽然物资少可有关部门却做得井井有条,庞大的计划经济体系有条不紊,把各种票证发到每一个家庭。厚厚的一沓购物证劵中预留了不同颜色的备用卷,节前菜场门口的黑板上写着凭三号备用卷供应鲜带鱼半斤、四号卷供应鸡蛋一斤,五号卷猪肉一斤,十号卷豆制品一斤…。政府言而有信,保证有票就能买到,确实不容易。老百姓亦好满足,大家都一样,基本平等,心安理得。不满意的就是买东西得排大队。前不久才去世的朝鲜小金,据说生前最后批阅的一个文件是批准对全体人民供应一份海鲜。可怜老金小金父子两代提出的让人民吃米饭,喝肉汤的目标没能实现,怎不叫朝鲜人失声痛哭呢?
现在的政府官员不愁过年关了,物资极大丰富,市场应有尽有,他们发愁的是如何抵住节前各种公关送礼的诱惑,如何维稳别出大事。商家使出各种促销手段,抓住春节这个卖点。虽然中纪委严令公款买购物卡,可超市拥挤的人群中用购物卡的比比皆是。半年不开张的古董商赚钱就在这几天,这些玩意昂贵平时少有人买,全指望一年两个节出货,尤其是春节。给上面送礼也不容易,真金白银不敢收,太扎眼,古董字画即有含金量还有收藏升值空间,礼尚往来高雅。朋友开家奇石店,半年来硬撑着门面没有生意,进入腊月才十天,进账二十万,都在五位数出手,买者都是为送礼。听人说园无石不幽,室无石不雅。送块奇石给领导的豪宅添彩,节后办事更好通融。就连书画名家节前也忙碌不休,亲戚朋友引荐到家里买字画,一万五一尺,交现钱拿画时只有一个条件,与画家在作品前合影留念,已证真伪,目的还是为了送礼炫耀,真正收藏的何必这时买。
再谈春运中的铁路。一票难求,百姓将怨气全洒在铁路身上。铁路超负荷运转,搞得焦头烂额,人困马乏,两头受气。2001年,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达1.34亿人次,铁道部在春运前正式确定了在部分运输能力紧张方向的部分列车、部分时段,实行票价上浮的方案。2002年1月27日,原国家计委发文授权铁道部在一定幅度内可以上涨票价。2003年春运,铁路客票价有较大幅度上浮,其中硬座票涨价15%,卧铺票涨价20%。此次铁路春运涨价没有召开听证会,引来社会上很多质疑的声音。2006年春运结束后,据统计当年春运铁路共运送旅客1.4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铁道部希望涨价能缓解铁路春运客流高峰压力的愿望并未实现。
2006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纪尽善说:春运涨价6年了,客流怎么还没被限制住?当初听证时,铁路部门提出的“限客分流”、“削峰平谷”之说,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是垄断的“幌子”。 2007年1月10日,铁道部对外宣布,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制度。
春运难题似乎是一成不变的:年年春运挤 岁岁票难求。
在不变中我们看到了变化:火车票全线实名制并可以通过网络购票了;回家的工具也从绿皮车换成动车、飞机,环境改善了速度提高了;回家的观念也在转变,归途的行李不再大包小包,很多人留在了工作的城市。
在变化中仍旧保持着不变,回家团圆不怕苦不怕难,春节花钱钱不当钱。春运和春节的变化,见证和折射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2012.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