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7|回复: 2

[诗堂讲义] 第十一讲 浅谈绝句写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柳三讲诗堂八期律绝班开学第一课
——第十一讲 浅谈绝句写作

这次自我隔离时期呀,我闲着没事,加了好多群。无意中竟然跑了一个大学生诗词群里去了。这群里好多诗词爱好者,年龄好小,有的才十四岁,我在里面算年龄最大的一个.
进群呢,需要考试的,当时我就问了咋考呢是不是像诗词大会一样,做选择题。他们说不是,需要现场回答问题,于是就发了我一份试卷试卷中,好多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记得其中有一条问题:简述一下,什么是诗?
当时我也是胡扯了几句,我说诗是寸土之言,都说诗言志,其实不过具体,具体说就是寸土之言。何为寸土之言呢,寸是指诗歌的体裁短小,土呢,是指诗歌要接近生活。既然诗的体裁短小,又要表达出完整的意蕴。所以就要有细节的描写。而这细节描写呢,就是我们写诗时候,或者是我们讲评课上的具象的描写. 寸呢就是指这个,不管你是写离情别怨,还是伤春悲秋,都要有一定的具象描写,也是我们曾经讲过的实写。土呢,其实是告诉大家,要表达情怀,一定要贴近生活。诗歌来自生活,如果脱离了生活,那么这样的诗不会是好诗,最多是文字的堆凑。
放假期间呢,云朵比较勤奋,写了不少诗,冰岛呢也比较勤奋,也写了不少诗词。写诗呢,一天不写,自己知道,会发现手生了,一月不写呢,朋友们就会知道,原来你懒了,要是一年都不写诗呢,估计全世界都知道你不会写诗了哦。
按照我们的课程进度安排,今天应该是第十一讲浅谈绝句写作,这讲作为是我们绝句学习的结束篇,但我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事,当时公布课程大纲的时候,我打错了字,竟然是奇谈绝句写作。
我记得有一年,我去北京出差,遇到了一个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唱了一段青衣。当时说必须写一首诗,于是 我当时就写了一首
远观山上一峰青,近看水清如画屏。
满目春光赏不足,几多美好是曾经。
古人的诗词呢,分两种。一种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我们称为文人作品。另一种呢,随着明清时期的章回体小说的流行,好多作品呢,都属于章回体小说里的作品。例如这首呢,如果是放在章回体小说里,前面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铺垫,那么这首诗是不错的。但是单独来看这诗,总觉的少了点什么,不知道大家发现了么?
我们从小接触的诗词书籍,例如唐诗三百首。现在小孩子从小学,就要求背诵的70首古典诗词,可以这样说,都是流传下来的千古佳作。如果以此为标准的话,那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古典诗歌咋就这么难写,我们怎么就永远都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呢?
例如,我们所接触过的绝句: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别
唐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样的作品都是流传千古的作品,我们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是古代任何一个诗人,他的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达到这一的高度么?都同样达不到。这个时候呢,就给我们引出了一个话题,那么我们写古典诗歌应该以什么为标准,以什么样的作品为参照物,我们往这个目标前进。这个呢,下节课会讲到。我们今天讲的只是一个铺垫。
所以要求大家课下阅读古人作品的时候,不要只阅读那些流传下来的佳作。应该扩大视野,读诗不局限于唐宋作品,
我们先来看首作品
道过赞善庵元
夕阳欲下少行人,绿遍苔茵路不分。
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这首诗大家觉的如何呢?这首诗就是萨都刺的作品:
前两句写的是一总景:在夕阳快下山的时候,路上只有很少人的行人,就是因为行人少了,才会发现翠绿的绿苔,铺满了路面,发现远望过去,已经分不清道路了。
这个写景虽然是总景,但是确是从近写到远。后两句呢,写的是一个特写镜头:山风拂过,使那些高大的竹松影子映在了,近处人家的窗户上,好像天上的云彩一样流动。
我们在接触一篇作品的时候,首先要静下心去分析先看对方的优点,也就是这诗到底好在哪里,然后结合我们讲过的章法问题,一起来分析,先看对方的优点,也就是这诗到底好在哪里。这样呢,既可以对讲义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还学习到讲义之外的东东。
庵是什么,在古代呢,这个是出家人居住地,只指女尼所居住的场所。出家人所居住的地方,不可能会有过于喧嚣的场景。所以呢,作者选景是比较幽静的说景。这个时候,写景呢,要体现出景幽,古人写景体现的情感是他当时看到这样景的情,或者是他把自己的情感加到了景物之上,这首诗明显是前者。
古人的作品,不会是每一首诗都要有一定的寄托,一定的寓意。大家知道全唐诗,总共收录了唐代多少位诗人么,多少篇作品么?总共收录了唐代2200位诗人,约5万首作品,二千二百余人。唐诗三百首,这里就收录了三百首作品。但是这三百首作品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传播,我们认为还是名作的有多少首?所以呀,我们拿古人的作品去和这些千古流传的名作来比较,那惨了。我们别学了,有的诗人一生中未必会有一篇作品。
我们再来看首作品,同样是元代萨都剌的作品。
赠弹筝者
元 萨都剌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
大家读这首诗,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诗不咋样。前两句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后面写的是虚景。扬子江头月满船。这句是虚景。虚实结合,产生了意境。可能有人会问,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写诗,这个不急,我们后面会讲到的。
我们再来看首作品
绝笔诗
近代王诗徐
高炉万丈倘相邀,一缕青烟上九霄。
不使皮囊污大地,天风卷我化狂飙。
王诗徐是我们徐州诗坛的名宿,现在好多徐州诗坛著名诗人都是出自他和苏辛洁先生当年共同办的诗词培训班。例如,我们第一次聚会的主持人,徐州诗词的常务副会长,李敏老师,副会长程建安老师,都是出自他的门下。我们琴馆开业的时候,邀请来的一个嘉宾我结拜大哥王敏先生,就是王诗徐老师的小公子。
我们不说这个诗是好是坏。我们不说这个诗是好是坏。任何一个人,一篇作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要多关注他们作品的优点。同样我们在现实里交往朋友也是如此,多关注他们的优点。这样呢,你会发现朋友越来越多,会发现这世界越来越好。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

“诗言情”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
一是说言情,这个情是心境。
可以写在某种状态下的心境,多是以景来体现或者呢是心里有所想,将这所想呢,寄托在景物上。这样的诗呢,就是有寄托的。
二是说言志,抒发理想抱负类的
抒发对某种事迹事件的批判、赞美抒发心志我们还的回到诗上来。我们举的这几篇作品,甚至还有那些千古流传的佳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比较容易看懂,都比较流畅自然。
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看古人的作品会有一些注释,那是因为古人和我们有一定的差距,大家所处的背景文化不同,在当时这些是不需要加注释的,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去看了,就要去加注释。因为我们和古人离的太远了,有很多的差异,所以要加注释。
大家想过么,一首七绝28个字,我们的诗要加上7个注释,你想呀,七个注释要有多少个字来解释呀。要远远超过28个字。那么这诗是我们现代人写的,就太失败了。同时即使是古人的作品,也是失败的。
古人的作品有几个是比较晦涩的,如李商隐,但是抛开他的寓意,我们只看作品,如无题诗,也是可以看懂的,也能领略到诗的美。流畅是说,诗歌要有一定的节奏美,不流畅的作品,读起来比较生硬。那么这诗也不好。诗歌毕竟还保留着音乐的特性。自然呢,是指不做作,自然而然。我们不刻意的表达什么,不做作,好的诗词不在于辞藻多么华美。关键是我们要把心里想表达的,完美的表达出来。
那么这样的话,我们该如何做到呢?前面都是铺垫,下面进入正题了。

在先掌握我们讲过的初学写作的三个要点
第一、我们要知道要写的是什么?这个就是说先要明确主题情——我们不要无的放矢。
第二、要采用合理的章法结构。这个就是谋篇的第一步,我们要知道该如何将心里所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出——我们以往讲过的绝句的十六种章法,是我们初步谋篇的依据
第三、我们要写好绝句的第三四句,尤其是第四句。这个是说,我们要将诗中最能体现我们要表达的内容的句子,放在第三四句或者是第四句。这个是谋篇的最后一步。用流畅的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可能大家觉这个是新手要掌握的三点,我们有很多人已经在一青呆了好多年,完全可以抛开这三点来写了,现在我告诉大家,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咱们一青的“学诗九点”是咱们学院的讲义精华,这九点是不分先后的。咱们的讲义是一个圆。不是直线,老学员都知道,大家每期学习这九点先后顺序是不一样的。那是我根据每期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讲解。
所以要求大家要先掌握我们刚见过的那三点。然后再进一步做到“易懂,流畅,自然、情感真实”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了解了一青的讲义,但是还写不好诗呢?这个估计是很多学员都要问的。
首先我们抛开个别的现象。一是比较有天赋的,二是比较没有天赋的。我见过好多天赋极高的人,一点就透,闻一知十。但是这样的学员呢,在诗词写作这个道路上很难坚持的。我也见过很多没有天赋的人,他们闻十知一,怎么讲解都不明白,这样的学员呢,未必写不好诗词。
咱们一青有个老学员,第一文化程度低,第二接触诗词比较晚,是退休之后才接触的。她也在很多学院学习过,甚至被很多学院认为她不适合写诗,也写不好诗词。但是她很勤快,勤能补拙。是我们一青最早一个,学出来的。她就是我们一期的晚秋大姐。后来她的作品,好多人看了都认为,晚秋大姐一定是毕生都在研究诗词。

我们抛开有天赋的和没天赋的这两种个例来看解释下大家为什么进步这么慢的原因,有三种情况,影响了大家:
第一、过耳不闻
这些并不是个案,而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因为网络学校的学员来自网络上其他学院、或者是本身有一定的对诗词写作的见解。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呢,很难放下以往的这些见解。所以呢,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始终不能再进一步,有的干脆就放弃了诗词。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建议先要保持一个空杯的心态。
先要认可讲师的讲义,然后通过阅读古人的诗歌,然后慢慢的学会质疑,然后再思索,再通过炼笔,然后会发现,原来讲义是对的。这样经过几个来回,就会有明显的进步。咱们一青的远黛,还有翠袖西风。他们是最早的一批学员,她们不算是天赋极高的人,也不算是没天赋的人。他们现在的作品已经超越了我,有时候我都对她们两羡慕嫉妒恨。
第二、很多人带着结果学习
大家知道什么叫带着结果学习么?这个带着结果学习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没学前,就给要学的内容,脑海里给下了一个定义。因为有了这个提前下的定义,所以对要学习的知识呢,很难理解全面。我曾和台湾那边的一个老先生交流过这个问题,他说现在年轻人学诗都不懂的用真感情。然后专门就真感情写了一篇文字。我和他交流的时候,我们就拿着我们学诗九点之一的情感真实,和他交流……我说不是大家不理解,而是大家在看到标题的时候,就把正文想象了一遍,没用心去看完全部文字。这个就是带着结果学习,而这个所谓的结果会束缚着大家。
所以正确的学习心态是空杯心态。
第三、大家被生活所累,很难有时间去认真的思考网络中的学习问题。

下面的时间,我们重点来讲解一下绝句的结句的写法:
写绝句有三个要点,第一要明确主题情感,第二要采用合理的章法,第三要写好结。有人说,一首诗词,起不怕起不好,就怕尾收不好,因为很多时候,诗词的结句很重要,我曾把诗词的结句比作电影里的高潮部分,这个是不可或缺的,一首诗好坏在于结句是否结的漂亮,尤其是绝句,绝句的结尾更为重要,如果绝句的结句写失败了,那么这诗就整体失败了。可见结句在诗里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唐代是诗歌的巅峰时期,有人说唐诗的精华是绝句。我们来看下唐代绝句写的好几个著名诗人的作品。

绝句结句方式一:具体细节场景作结
很多时候,诗写作的时候,前两句总写,后两句描写一个特写镜头。而耐人寻味的就是这个特写镜头,这特写镜头其实就是具象描写,具体细节的描写,如: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个结句,是以情语结句的,但是他是体现了诗的一个特写镜头。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虽然以叙述结尾,但是这个叙述就是一种间接的抒情。这个是以一个特写的镜头:描写的是心里活动近乡情怯,不敢问来人。
以上所举的例子,具体细节描写,多是用情语的。
也有用景语的
如:
绝句二首其一。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前面总写,后面局部特写,
这个是古人常用的方式。这里还要注意,转结之间是有联系的,杜甫的这首是一种并列联系两句勾勒出一副局部特写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个结句也是有联系的,结是转的后续说明。个时候一定的注意,第三句和第四句不可以脱节,必须是一个整体,否则这诗就写的失败……这个也是我们强调的,绝句三个要点的第三点,要写好第三四句,尤其是第四句。
我们就这结句的方式再看一首作品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湖水和波是有联系的,这个就是我们在讲评中经常提到的,要有关联性。如果两者不相关,没有任何的关联,那么这诗就写的莫名所以了。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情感抒发到位这个手法,是我们讲过的比的手法。诗词写作技法归根到底就三种:“赋比兴”这个“比”是说写作技法中的“比”。我们要抒发的情感是抽象的,借助一个形象的比喻,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来将这个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这个写作手法就叫比。赋比兴的比哈。赋比兴是写诗填词的基本技法。

绝句结句方式二:直接抒情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柳三
孤红一剪笑东风,枯树花开春正浓。
到此人生方得意,纵然飘落亦从容。
作者:柳三
一曲阳关唱断肠,横空雁阵两三行
愁情更入东流水,寄字犹怜月下霜
这些作品都是直接在结尾处抒情的。
直接抒情,绝句的前两句不管是叙事还是写景,都必须是和抒发的情感有关系的,这种结句的手法要注意转句,要转的自然,转的到位。

绝句结句方式三:虚写。前两句写实景,后两句根据眼前之景展开的想象
如: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前两句是实写,眼前之景,后两句是根据眼前之景展开的想象。
清平调三首其一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后两句是虚写,所以说写诗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想象力。
我们经常说写诗有时候比的就是想象力,有好的想象力再有好的表现力,写不好诗,才怪呢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也是,借问一句就开始了虚写,这里的杏花村具考证,这里要给大家讲下杏花村,在现在徐州到丰县的城外收费站处。
想象是指合理的想象,想的内容都是虚写,我们讲过虚实,借问开始,就是一个虚写,第四句遥指,看似实写,但第四句重点在杏花村呀,如果是可以看到的,就不用问了,看到的为实,看不到的为虚。眼前为实,过去或者未来为虚,这是说,写诗要多运用虚实结合。如果前两句是虚写,写过去的景象。那么后两句要实写。

绝句结句方式四、实写。前两句是虚写,写过去的景象,后两句实写现代之景。如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两种结句的方法呢,其实就是虚实在诗里的运用。好的诗要虚实结合。

绝句结句方式五:议论,设问等方法结尾。
议论的例如: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阳关曲。中秋月
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五无吟六首之一
唐 如元
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
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
赴广西别甥彭郎
清 解缙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
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用问结尾的
美人醉
柳三
宴罢芳辰兴不孤,芙蓉暖帐卧流苏。
朦胧醉眼问夫婿,昔日娇憨今有无?
说起这个绝句,还有个故事呢。记得是当年,我一个朋友过生日,非要整一组诗词,那几天天天的琢磨诗词,于是这首绝句呢,是在睡梦中写出的。醒来后,觉的有趣,就记录下来了。

总结下,关于诗如何结句,一般是不能单独来看的,要结合这诗的章法来看,这样理解的更透彻。总的说来,不管是哪种结句的方式,其实无外乎是用景语或者是情语。景语呢要注意结的深远,情语呢要注意,言浅情真意远。言浅是说可以让读者看明白,不能过于晦涩。情真呢是说要有真情实感,意远呢,同样要求结的深远。

最后我们用一组诗来结尾。我记得有一年书法家沈鹏先生征稿,他写了一首诗,要求大家步韵,用书法的形式写出来,然后结集成册。
后来呢,由于 书法写的好的,不会诗词,诗词写的好的,未必又会书法。于是这书呢,稿件一直都不是多满意。
沈鹏呢是指江阴的沈鹏,中国著名书法家。当代老资格的书法家,还可以拿的动笔的老前辈了哈。沈鹏先生1931年出生,诗文具佳。
沈鹏先生原玉
醒来一觉已庚寅,异地春寒讶此身。
断续涛声催我早,荡胸今与海涯亲。
说这个呢是因为我们徐州也有个书法家叫沈鹏,怕弄混了。

作者:一青学员:
但凭辛卯换庚寅,岂有红尘自在身?
抛却浮生千万种,青山对坐始相亲。
作者:一青学员:
诗书半卷已庚寅,杨柳梢头蟾半身,
渐觉胸中无俗味,一庭风月两相亲。

作者:柳三
兔走乌飞丑复寅,年来落得病愁身。
窗前忽见疏梅影,不似儿时亦觉亲。

作者:徐州夏海燕
时光荏苒到庚寅,岁岁飘零落寞身。
回首前尘思绪起,隔山远望一枝亲。

当时我组稿的这四首

说这个呢是想告诉大家,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叫偷拳。讲的是杨露禅学艺的故事。对里面一句台词印象比较深:要学好拳,要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一个好的老师,第二自己本身要有一定的物质,第三要有耐心,有时间。这个老拳师说的对,这三点也是咱们学诗词的三点,我未必算是一个好老师,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差的。那么其他两点都在于诸位了。所以我相信大家会学好的哦!

留个练笔:写一首关于赞美疫情中逆行人的七绝,不限韵。下周同一时间讲评
发表于 2020-2-2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翾辛苦哈
发表于 2020-2-21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翾妹妹辛苦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4 09:02 , Processed in 0.0647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