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联话] 《千年对联佳话》马书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78.翁状元巧对叶阁老
   
  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叶向高有一次路过福州,到新状元翁正春家里去串 门。俩人聊到天晚了,叶向高说:“今天晚上恐怕我回不去了。”翁正春一 听,知道叶阁老要住在自己家里,就半开玩笑地说: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翁正春的意思是说,您这位皇上顶喜欢的大丞相,要住我这个穷家,恐 怕要觉得冷清、闷得慌。有意思的是,这个上联的九个字,全是“宝盖儿头 “[“宀”]。
  叶向高一听,吓了一跳,翁状元出了这么个“宝盖儿联”,这不是打算 考考我吗,可不能让年轻的状元难住自己。他琢磨了一下,就说:
   客官寓宦宫,富室宽容。
  下联是说,我住你这个当官的家,挺宽绰的,我不会觉得寂寞,挺高兴。 而且,九个字也全是“宝盖儿头”。这么着,叶向高就住了一宿[xiǔ]。
  第二天一早,翁正春送叶首辅上路。半道上,他俩路过一个池塘,叶向 高看着在水面上游来游去的鸭子,心里有了词,就对翁状元说:“翁兄,你 看——
   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
  这个上联怪有意思的,是个数字对儿。七只鸭子浮在池塘里游水,数一 数正好是三对零一只——七只。
   翁状元被“将”了“一军”,使劲盯着池塘看,他瞅见水里的大鱼“砰”
   地窜出了水面,打了个水花,又跳进了水里。翁正春也有了词儿,他说:
   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是说,一尺长的鱼儿跳出了水面,量一量是九寸零十分[“十分”等于 “一寸”]——正好是一尺。对得多巧!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79.写联大骂妖僧恶道、贪官污吏
   
  明朝末年,苏州一带闹了大旱灾,连着几个月没下雨,田地全裂成了大 口子,庄稼也全打了蔫。
  地方官不想法抗旱,倒找了一帮和尚、老道,整天装模作样地在龙王庙 里磕头念经,求老天爷下点雨。可这帮人闹腾了好多天,“老天爷”连一个 点儿也没下。
  有个书生看这伙人一个劲瞎折腾,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就写了一副对子 贴到了龙王庙的门前:
   妖道恶僧,念退风云雷雨; 贪官污吏,拜出日月斗星。
  是说,你们这群妖道士恶和尚,念了好多经,倒把风云雷雨全给念跑了; 你们这伙贪官污吏,磕头求雨,倒把云彩全给磕没了,光剩下大晴天了。这 些天老不下雨,全是你们给闹的!
  这副对子把这伙弄神弄鬼的骗子,骂了一通,真解气。对子一下就传开 了。第二天,僧道们又到庙里“演戏”,看热闹的人里头,有人大声念着这 副对子,把那些家伙气得要死。
   
   据清·褚人获《坚瓠五集》卷一《祈雨》。


国庆制作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80.一副最难认的“无书”对联
   
  陕西周至县的终南山有个楼观台。传说周代的尹喜曾在这里研究天文, 观星望气,所以人们把这儿叫做“楼观台”。后来,老子由楚入秦,也来过 这里。到了东汉,张陵创立道教[张陵又叫张道陵],尊奉老子为“太上老 君”,有好些道士来到这里修道。楼观台成了我国道教最早的宫观。道士们 把这里赞为“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
  这里有个老子说经台,台上有一副石刻对联。对联的十四个字,像是“天 书”,谁也不认识,在一般的辞典里也查不到——据说是“太上老君”写的。 这副难认的对联写的是:
   軉■■■■■■■; 靕■■臹■■■。
  亲爱的少年读者,你能想法儿认出这副联来吗?你的父母长辈能帮你认 出来吗?
   
  [注]可以从《康熙字典》及增补中,台湾出的《中文大字典》中查一 查。这副最难认对联的答案,附在书末《关于对联的几种练习》后边。对一 对,看看跟你们查找的一样不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81.东林党人的一副名联
   
  现在在苏州的苏家弄这条街里,有一座小学校,叫“东林小学”。这里 原来是明朝末年东林党人讲学的地方——东林书院。东林书院过去贴着一副 特别出名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对联是东林党的领袖顾宪成写的。东林党是怎么回事呐?明朝末年,无 锡人顾宪成、高攀龙在朝廷里做官。他俩都挺正直,看不惯朝廷里的坏事, 就站出来批评。这就得罪了权力顶大的“九千岁”、大太监魏忠贤,末了都 被罢了官。他俩回到了家乡,就在东林书院里讲学。
  虽说不当官了,可他们还挺关心国家大事,常常在书院里批评朝廷里的 坏人坏事,特别对魏忠贤更是点着名的骂。顾宪成还特意写了上面那副对联, 贴在书院里,告诉到这儿学习的人:不单要读书,更要关心国家大事。这么 着,东林书院的名气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广。他们还跟朝廷里的好些正 直大臣,特别要好。这些大官也都同情他们、支持他们。人们就把这些人叫 做“东林党”。
   时候不长,东林党的活动就被魏忠贤一伙知道了。魏忠贤恨得咬牙切齿,就找了个碴儿,向东林党人开刀了。顾宪成在前几年已经死了,其他的一些 东林党领袖象杨涟[lián]、左光斗、高攀龙这些人,全被害死了。东林书 院也给拆了。书院里的那副对子,却到处流传。人们都敬佩东林党人爱国家、 敢斗争,不怕邪、不怕死的献身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82.有关魏忠贤的对联
   
  魏忠贤是明朝末年的太监。他串通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妈客氏,抢到了朝 廷大权,把朝里的正直大臣赶走了一些,剩下的杀了个一干二净。从朝廷到 地方的文武大臣,全换上了他的狐群狗党。一帮不要脸的坏官,自愿拜倒在 魏忠贤的脚下,给他当干儿子、干孙子。顶有名的有“五虎”、“五彪”、 “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这伙人肉麻地叫他“九千岁”、“九千九百岁”,还给他盖祠堂。有的 祠堂里,魏忠贤的像,是用顶好的沉香木雕成的,脑袋上戴的是金帽子,拿 顶大个的珍珠当眼珠,肚子里的心、肝、肺什么的,全是用金子、珍珠、宝 石做的!有个巡抚还亲自写了一副楹联,挂在祠堂里的柱子上:
   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 允文允武,并日月而常新。
  楹联是说,魏忠贤是天地之间顶神圣的人物,能文能武就跟太阳、月亮 一样,永放光芒。“允”当“确实”讲。
  顶可笑的是,他吹棒的这个“大圣人”,倒实实在在是一个不认识字的 文盲!有人把这副楹联抄下来,交给了魏忠贤。“魏圣人”不认识,就叫人 念给他听。等念完了,他挺纳闷儿,说:“这家伙都说了些什么呀?他转[zhu ǎi]什么文呐?提黄阁老干吗呀?”原来,这位“圣人”把“立极”当成人 名了,当时有个阁臣叫“黄立极”。旁边的人一听,直想笑,可又不敢笑, 只好憋着,对魏忠贤说:“这是一个巡抚给您作对呐。”魏忠贤马上变了脸, 大喊起来:“什么?他有多大胆子敢跟我作对?马上给我逮来!”身边的随 从赶紧跟他解释,“作对”不是跟您过不去,是写对子、对联;再说他写的 全是顶好的词,都是夸您的。这伙人就一个词一个词地给“大圣人”讲。完 了,说得魏忠贤呲着牙哈哈大笑:“这小子挺不错,往后我得好好重用他。” 魏忠贤不但杀害大臣,对老百姓也同样残酷镇压。他手下的走狗特务, 多如牛毛,到处抓人杀人,无恶不作。有一天晚上,京郊的一家小酒馆里来 了四个人喝酒。里边有一位喝多了,不由得张口大骂东厂特务可恶[“东厂” 是皇家特务机关],越骂越气恨,竟指名道姓地骂起魏忠贤来。另外三个人 吓得赶紧捂[wǔ]着他的嘴,怕让人听见。可这位还不停嘴,大声说:“我 就骂魏忠贤,他还能扒了我的皮?”工夫不大,门外就闯进来一帮特务,把 四个人抓进了东厂。大堂上边坐着的正是魏忠贤,魏忠贤狞笑着说:“好小 子!你敢骂我!你不是说,我不能扒你的皮吗?这会儿扒给你看看!”说完, 魏忠贤下令把这人钉在了墙上,活活地扒了皮!魏忠贤真是杀人不眨眼的恶
   鬼!
   魏、客二人再恶,人民也要反抗。当时有人就编了一副对联:
   委鬼当头立; 茄花遍地生。
  上句的“委”、“鬼”拼到一块,就是个“魏”字;下句的“茄”字跟 “客”谐音。有些北方人把“客”这个姓,读成 qiě,跟“茄”的音差不多 了。上句在骂魏忠贤是个恶鬼,下句骂客氏是个烂茄花。这副对子很快就流 传开了。
   朱由校当了七年皇帝就死了,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就是崇祯皇帝。崇
   
   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收买人心,下令把魏忠贤赶出了北京。魏鬼走 到半道,听说皇上要处死他,就自个儿找了根绳子上了吊。他到底做“鬼” 去了。客氏也被赶到浣[huàn,洗]衣局,成了洗衣妇。没几天,崇祯让人 一顿乱选钡墓靼阉?虺闪巳饨础?褪弦舱娉闪烁隼谩扒鸦ā保*
   
  据《明史》卷三十《五行志三》, 明·吕毖《明朝小史》, 清·褚人获《坚瓠七集》卷四《作对》。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83.李自成立志改换“旧江山”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十六岁的时候,在家乡跟一位老先生读书学 习。夏天的一个晚上,他跟老师正在屋里念书。忽然,屋外“哗哗”地下起 了大雨。一会儿,又刮起了一阵大风,风一过去,雨就停了。
  老师带李自成走出屋外,雨过天晴,空气特别清爽。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满天的星星也一闪闪地眨着眼睛。老师看着这么好看的夜景,忽然来了兴致, 想了个对句儿让李自成来对。老师说的上句是: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这句是说,雨过天睛,月光明朗,一下变成了另一种天地。 李自成可没心思欣赏夜景。他望着月亮,心想着国家大事:如今朝廷腐败,又赶上闹灾荒,饿死的人数都数不过来了。老百姓被逼得没活路,接二 连三地起来造反。这乱糟糟的世道也该换个样儿了!想到这儿,李自成马上 对了一句:
   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年轻的李自成这会儿就立下了志向,得把“天昏云暗”的明王朝翻个底 儿朝天!后来,李自成投奔了农民起义军,成了农民军的领袖,就是有名的 “李闯王”。后来,他带兵攻进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的“旧江山”。
   
   据清·梁恭辰《巧对续录》卷上。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84.李岩题联给崇祯皇帝“画像”
   
  一六四四年四月,李自成带着农民起义军打进了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 走投无路,跑到景山吊死了。
  李自成的大将李岩带人清理皇宫,他看到被崇祯砍伤的大公主躺在地上 直哼哼,赶紧叫人给她治伤。想到刚才看见的被崇祯砍死的几个妃子,横躺 竖卧的死得真惨,李岩心里不由地冒出了一股怒气,提笔写了一副对子,贴 在崇祯卧室门口。李岩写的是:
  学骑坠地杖龙驹,试剑杀妃伤长女, 君王神武似何帝?
  命相年达十余辈,理财饷添千万两, 政府昏横过暴秦!
  这副对联在嘲笑崇祯干的几件事。他学骑马,没骑好,摔到地下,他爬 起来,不说自己不行,却让人把马狠狠打了一顿。死到临头时,只会拿自己 的妃子、女儿出气,向这些没一点反抗能力的人开刀。就凭这些“本事”, 你算个什么“神武”皇帝?真丢人!
  下联是说,朱由检对谁也不相信,一年里头,走马灯似地换了十几个丞 相。他借口打仗,搜刮了老百姓几千万两银子,逼得老百姓没法活,就接二 连三地起来造反。崇祯朝的腐败、残暴,超过了秦二世!
   崇祯皇帝临死的时候,说什么“我不是亡国之君,都赖大臣们不争气,
   个个全是亡国之臣。”他把国家败亡的责任,一股脑儿推给了手下人。 李岩的对联写得真是一针见血——你朱由检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亡国之
   君!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85.嵌字联痛骂洪承畴
   
  洪承畴[chóu]是明末的大臣,当过总督、兵部尚书。他率领明朝军队 在辽东跟清军作战,打了败仗,被清军抓住了。洪承畴贪生怕死,投降了清 军。
  洪承畴投降以前,老爱跟别人吹,他对皇上怎么忠心耿耿。他还亲手写 过一副对子挂在客厅里。对子写的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他投降了清军以后,有人在他写的对子后面,又添上了俩字,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矣[yǐ],是文言助词,在这儿当“啊”讲,表示感叹;乎,文言助词, 当“吗”讲,表示疑问。这一添字,意思可就变了,成了:皇上对你的恩德 跟海一样的深啊!可你的气节真像山那么重吗?
   改了的对联,在挖苦这个可耻的怕死鬼。 洪承畴投降清朝以后,帮着清军杀害了好些抗清的明朝大臣和将领,还
   杀死了明朝的五个亲王。凭着这些“大功劳”,清朝皇帝让他当了大官。
  洪承畴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好多人来给他祝寿。不料,最后又来了一个 披麻戴孝的人,是洪承畴过去的学生,穿着孝给“老师”送寿联来啦!管事 人把寿联送进去,洪承畴打开一看,脸一下变得又黄又绿。原来,这个学生 写的是: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鉴,在这里当镜子讲,法,在这里是动词,当“效法”讲。这副对联字 面上的意思是,有人光明磊落,在历史这面镜子里,光彩夺目,流传百世, 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可也有人没报答朝廷的大恩,倒对朝廷恩将仇报,投 降敌人,当了可耻的帮凶。这副对子还是嵌字联。上联嵌上了“史可法”仨 字。史可法是南明大臣、抗清名将。他率领扬州军民坚守孤城,宁死不投降。 城被攻破后,史可法被俘,英勇牺牲了。下联嵌上了“洪成仇”仨字;“成 仇”是“承畴”的谐音,就是指洪承畴。这副对子嵌上这两个人名,一忠一 奸,成了强烈对比:一个是宁死不屈的爱国者,一个是贪生怕死的卖国贼; 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
   
   据徐珂《清稗类钞》第四册。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86.“万事不如杯在手”的昏君
   
  清军占领北京以后,在南京的官员们准备立一个新皇帝。当时逃到南京 的有潞王和福王。正派大臣像史可法等人,主张立比较好的潞王为帝。可奸 臣马士英、阮大铖都主张立光会吃喝玩乐的福王为帝。他们打算立个糊涂皇 帝,好把大权抓在自己手里。马士英串通了一些掌握军队的总兵,硬把福王 朱由崧[sōng]立为帝,定年号为“弘光”。
  朱由崧是个光会吃喝玩乐的家伙,大敌当前,他还下令四处找美女,闹 得老百姓连夜嫁闺女娶媳妇,人人心慌,家家不宁。马士英一伙就借机会卖 官搂钱,只要给钱、不学无术的无赖也能当官。这一下,南京城里的大官小 官满街都是。老百姓恨透了这伙昏君奸臣,就编了歌谣骂他们:
   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 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
   职方,是兵部的中等武官;相公,就是丞相,指奸臣马士英一伙。 朱由崧又盖了个新宫殿——兴宁宫。新宫盖成了,他让大臣们每人写副
   楹联。大臣们写好了,朱由崧在里面左挑右选,挑了一副顶满意的,马上让 人挂在宫里。福王看上眼的这副“好联”,到底写了些什么呐?原来,上面 写的是——
   万事不如杯在手! 人生几见月当头?
  闹了半天,朱由崧顶喜欢的就是“万事不如杯在手”!好一个酒鬼皇帝! 这伙昏君奸臣当权,南京朝廷还长的了?不久,史可法被排挤走了,在扬州 战死。史可法一死,清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南京城下。
   福王听了,一点也不着急,让人把所有的城门都紧紧关上,然后叫来一帮唱戏的,让他们痛痛快快地唱戏喝酒。一直折腾到半夜,朱由崧一挥手, 把他们打发走了,自个儿也带着十几个亲信太监,开城门跑了。可福王没跑 多远,就让清军给追上逮住。这位“万事不如杯在手”的福王,被清军押到 了北京,砍了脑袋。不到一年的弘光政权就灭亡了。
   
   据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卷一《故事》。


国庆制作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87.一副痛骂马、阮二奸的对联
   
  南明时期,江南人民恨透了祸国殃民的奸臣马士英、阮大铖。有人在马 士英的府门外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闯贼无门,匹马横行天下; 元凶有耳,一兀直捣中原。
  表面看,好象在骂李自成。李自成号称“李闯王”,人们编了这样的歌 谣来欢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 了不纳粮。“不纳粮”就是不用向官府和地主交纳粮食、租税了。可统治者 却恨透了李自成,恶狠狠地骂他是“闯贼”。那些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也常 跟着这样说。
  实际上,对联里有更深的一层含义。“闯贼无门”,“闯”字无有“门”, 就剩了“马”——这是骂马士英是个大国贼!“元凶有耳”,“元凶”的意 思就是“祸首”。“元”字旁有个“耳”,就是“阮”——这是骂阮大铖是 个祸国殃民的元凶!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88.阎应元写联表忠心
   
  江苏省江阴县有座阎典史祠堂。这是老百姓专为纪念明末抗清各将阎应 元修建的。祠堂的大门两边,写着一副对联: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赴义,存大明一百里江山。
  阎应元是明朝末年的北京人,在江苏江阴县当典史。清军向江南进攻的 时候,有二十多万清军包围了小小的江阴城。江阴城里的明朝官兵只有几千 人。面对几十倍的敌人,阎应元挺身而出,把全城的官兵百姓组织起来,英 勇抗敌。这副对联就是他在这个时候写下的。
  上联中的“带发”,指的是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下了“剃发令”, 命令汉族人要按满族人的习惯,剃掉脑门上边的头发,要是不服从,就砍掉 脑袋。他们把这叫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江阴人民忠于明朝决不 投降,决不剃发,“带发”坚守江阴“八十日”,显示了明王朝还有宁死不 屈的人物。这就叫“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明太祖建立的 明朝,到崇祯皇帝,共有十六朝]。
  下联“十万人同心赴义,存大明一百里江山”,是说十万江阴军民生死 与共,守住了明朝方圆一百里的土地[江阴城方圆不过百里]。这是何等的 英雄气魄!
   阎应元的这副对联极大地鼓舞了江阴军民。大家坚守城池,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打死清军七万多人,包括三个亲王和十八个将军。后来,城被 攻破,江阴人民又在大街小巷、房前屋后进行巷战。江阴城被攻破的那一天, 阎应元跳河自杀未成,被清军抓住,英勇就义了。
   
   据明·许重熙《江阴守城记》,《后记》, 清·韩涛《江阴城守记》卷上, 清·沈涛《江上遗闻》,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四《庙记下》。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89.台湾郑成功庙的一副对联
   
  在台湾一共有五六十座郑成功庙,其中要数台南市的郑成功庙最有名 了。这座庙里的大殿中,有高大的郑成功塑像,庙里的一棵古树,传说是郑 成功当年收复台湾以后,亲手种的。庙里有一副有名的对联:
   由秀才封王,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 驱异族出境,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他是明末人。当时清军已经占了北京, 打下了大半个中国。秀才出身的郑成功,坚决参加了抗清斗争。他曾经亲自 率领十五万大军北伐,可惜没有成功,又退回了厦门。但他的反清活动,极 大地振奋了人心,也为读书人作了榜样。这就是上联说的意思。
  郑成功在一六六一年率领部队二万五千人,坐着大小战舰几百艘,洁浩 荡荡,向台湾进发。经过九个多月的激烈战斗,打败了荷兰侵略者,台湾岛 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中国的大统一立下了丰功伟绩。
  这副对联是清末台湾布政使唐景崧[sōng]写的。唐景崧非常佩服郑成 功,在对联里只用“由秀才封王”和“驱异族出境”短短十个字,就概括了 郑成功的经历和历史功绩。联中还号召“读书人”和“有志者”,以郑成功 为榜样,打击侵略者,保卫祖国,“再鼓雄风”!
   在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被日本军队打败。第二年,
   清政府跟日本签订了卖国的《马关条约》,其中有一项条款,是把台湾割让 给日本。台湾人民满腔怒火,坚决反对。后来,台湾人民组织了民主国,推 选唐景崧当总统。可不久,日本强盗攻入了台湾,唐景崧被迫逃离台湾,回 到了大陆。
   
   据民国·吴恭亨《对联话》卷二《题署》。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90.“一枪戳出穷鬼去”
   
  归庄,字玄恭,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文学家。明朝末年,清军打到了他的 家乡。归玄恭就跟好朋友顾炎武一道,参加了家乡的抗清斗争。失败后,归 玄恭化装成和尚逃走了。
  归玄恭的书法和绘画都挺出色,他写的诗、文也不错。归玄恭写过一首 俗曲叫《万古愁》,有两千多字,非常有名。归玄恭有一肚子学问,可他不 想给清朝统治者干事。有时候心里憋闷得慌,他就装疯卖傻地胡说八道。别 人都叫他“归半疯儿”。归玄恭听了,还嘻嘻哈哈地傻笑。
  归玄恭家里穷极了,椅子坏得没法挪窝——一动就散架,他就拿绳子拴 绑起来凑合用。屋门破得关不上,他从来就没修过,也是拿绳子拴拴了事。 反正小偷决不会算计他:屋里有什么可偷呐?归玄恭苦中取乐,还写了一条 横幅,贴在屋里正中。横幅写的是:
   结绳而治
  意思是,屋里的桌子、椅子,还有大门什么的,甭管多破,我拿绳子一 系[jì],就齐了,全“治”好了。
   归玄恭还在自己的屋门两边,贴过这样一副楹联: 两口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 四境接幽冥之地,人何寥落、鬼何多!
   幽冥,是迷信里说的所谓“阴间”。这副联意思是说,我们老两口住在
   “安乐窝”里,妻子太聪明,丈夫太古怪。周围可真够荒凉的,大概是挨着 “阴间”的边儿上了。要不,怎么人这么少,“鬼”这么多!
   归玄恭说的“人少鬼多”,其实是在骂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了,好人少,吃人的恶鬼多! 有一次大年初一,他在外院的破门上贴了这么一副春联:
   入其室,空空如也; 问其人,嚣嚣然曰。
  “嚣嚣”在这儿读 áo áo,意思是得意洋洋的样子。归玄恭的对联是说: 走进我这个家,屋里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要是打听一下屋里的主人,我 就洋洋得意地笑着跟你聊聊。对联写出了归玄恭以穷为乐,坚决不跟统治者 同流合污的气节。
   又有一年过春节,归玄恭在大门外贴了这么一副对子:
   一枪戳出穷鬼去; 双钩搭进富神来!
  戳,当“刺出去”讲。归玄恭用这种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乐观的精神。 第二天一大早,人们看见了这副春联,都笑得前仰后合。
   
   据清·龚炜《巢林笔谈》卷三,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91.嵌字联智骂叶县官
   
  清朝初年,广东有个县官叫叶初春,是个“搂钱榨油”的老手,把老百 姓坑害苦了。百姓们恨透了这个叶县官。
  这一年,灯节快到了。叶初春在县衙门的大门口搭了个大席棚,上面挂 了好些灯笼,打算着到时候得好好乐一乐。
  百姓们看姓叶的这么臭美,都恨得牙根直痒痒。有几个小伙子合计了一 下,写了一副长长的对子,偷偷贴在了席棚的两边。这副对子写的是:
   霜降遭风,四野难容老叶; 元宵遇雨,万民皆怨初春。
  上联写的是,到了“霜降这个季节,田野里的菜叶儿都会被冻死,活不 了啦。下联写的是,过元宵节,正赶上天下雨雪,冻得人们浑身哆嗦,都埋 怨初春[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这会儿算是“初春”]碰上了倒霉的坏天气。 上面说的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实这是一副嵌字联,在对联里塞进了“叶初春” 三个字。实际的意思就成了:全县几十万老百姓[“四野”的“万民”]“难 容”、“皆怨”你叶初春!老天要是有限,赶快让你这个“叶寒霜”滚蛋吧! 第二天,人们看见了这副对联,一个个拍手叫好,甭提有多解气了。
   
   据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92.龚炜十岁对佳句
   
  龚炜[wěi]是清初的文人。他小时候的私塾老师是位姓。王的先生。龚 炜十岁那年学习对课,王先生出了个上句让他对:
   燕语微风日;
  上句是说,在和暖的微风里,燕子们在喃喃细语。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 春景。这里还用了拟人手法,把燕子人格化了,写得挺有趣味。
   龚炜对的下句是:
   莺啼细雨春。
  是说,黄莺在春天的蒙蒙细雨中婉转欢唱。龚炜对的也是一幅春天的美 景。两句对仗也十分工整,不单每个词都两两相对,而且声调对得也很工整:
   燕雨微风日 仄仄平平仄 莺啼细雨春 平平仄仄平
  王先生听了,十分高兴,连连夸他对得好。可不,十岁的小龚炜能对出 这样的佳句,确实不简单。
   
   据清·龚炜《巢林笔谈》卷四。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93.偏旁巧对儿
   
  清朝的乾隆皇帝特别喜欢写诗作对子。有一天,他跟几个文官聊天儿, 出了个上联。让他们对:
   水冷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
  是说“水”[就是“冰”字]、“冷”、“酒”三个字的偏旁,分别是 一点、两点、三点。
   大臣彭元瑞听了,张嘴就对出了下联:
   丁香花,百人头,千人头,萬人头。
  “丁”、“香”、“花”三个字的字头“一”、“一”、“艹”,正是 “百”、“千”、“万”[“万”的繁体字]的字头。一”、“艹”,正是 “百”、“千”“萬”[“万”的繁体字]的字头。
   
   据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对语敏捷》。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94.乾隆皇帝的算术对儿
   
   乾隆皇帝二十五岁开始当皇帝,当了六十年把皇位让给了儿子颙琰[yǒng yǎn,就是嘉庆皇帝],自己当“太上皇”。他,正是活了八十八岁,是 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命皇帝”。
   
  乾隆帝七十五岁的时候,他当皇上整整五十个年头了。这年正月,他在 皇宫里的乾清宫搞了个“千叟宴”[叟 shǒu,就是上了岁数的男人]。他把 全国活到六七十岁的大臣、官员、将领,还有老兵、老百姓,总共有四五千 人,都请到皇宫的乾清宫里,开了个盛大的酒会。乾隆搞这么个隆重的“千 叟宴”,主要为了显摆[xiǎn baì]自个儿是个“仁君”,治国有方,当时是个 “太平盛世”。
  乾隆帝宴请的老人里边,有个顶老的“寿星”,已经活了一百四十一个 年头了。乾隆帝见了这位“老寿星”,高兴极了。他猛地灵机一动,就拿“老 寿星”的岁数,想了个上联,让大臣们来对下联。乾隆帝出的是个算术联, 挺有意思: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人满六十岁叫一个“花甲”。“重”[chóng],在这儿是“双”的意思。 “花甲重开”就是两个“花甲”:60 岁×2=120 岁。“三七岁月”,“三七” 是二十一岁。“外加三七岁月”,120 岁+21 岁=141 岁。正好是“老寿星” 的岁数。乾隆帝用中国算岁数的方法,凑成了一百四十一岁,还真不简单。 乾隆身边的好多大臣听了,是猴吃芥末[jiè mo]——干*眨巴眼,对
   不上来。这会儿,一个叫纪晓岚的说话了:
   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
  人活到七十岁叫“古稀之年”。“古稀双庆”,就是两个“古稀”:70 岁×2=140 岁。“春秋”,指一年。“还多一个春秋”,就是 140 岁+1 岁
   =141 岁,也恰好是“老寿星”的岁数。
  乾隆帝的算术对儿出得妙,纪晓岚的下句也对得巧,真算得上是一副算 术趣对儿。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95.纪晓岚续联气先生
   
  纪晓岚本名叫纪昀[yún],是清朝有名的学者、目录学家。他当过乾隆 皇帝的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主编了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 书》。这部大丛书收各种书有三千五百多种,一共七万九千多卷,装订成书 有三万六千册,总共九亿九千七百万字!他还主编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一百卷,这本书到现在还特别有用,解放后印了好多次。
  纪晓岚是个大学问家,他作的对子也挺有名,不少好对联流传到今天。 纪晓岚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做完了功课就跑到后院去玩。有一次,他 在院里的砖墙上掏了一个窟窿,里边养了只小家雀儿[就是麻雀],他怕鸟 飞了,就在洞口堵上了一块砖头。往后,纪晓岚每次喂鸟,招得好多学生都
   跑来玩。 没几天,这个秘密就让老师石先生知道了。石先生挺生气,就偷偷把洞里的家雀儿掏出来摔死,然后把死鸟又塞进了窟窿里,再拿砖头堵上。石先 生还在洞边的墙上写了这么一句:
   细羽家禽砖后死;
  等到纪晓岚再去喂鸟的时候,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挺纳闷儿,猛一抬 头,瞅见了先生写的句子。纪晓岚才知道小鸟被石先生摔死了。他又心疼又 生气,想了想,就在那句话的旁边,添上个下句:
   粗毛野兽石先生!
  第二天,石先生看见了这个下句,气得要死。他把纪晓岚喊来,说他不 该骂老师是“粗毛野兽”。纪晓岚笑着对石先生说:“我没骂您呀,我不过 是给您写的上句对了个下句。您看,‘粗毛’对‘细羽’、‘野兽’对“家 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不是都挺合适吗? 您说哪个词对得不工整?要不,您重新写个下句,让我们看看。”
   石先生皱着眉头,捻[nìǎn]着胡子使劲地对下句,可半天也没想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96.有趣的回文联
   
  有一种对联,利用汉字的特点——每个方快字[在这儿是词]都有自己 独立的意思,有时候正着念和反着念全能讲通。这种对联就叫“回文联”。
   乾隆皇帝作过一副有名的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上联是说,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天然居”是当时北京一家 饭馆的名字]。下联是上联倒着念,意思是,没想到居然象是到了天上的客 人。正念、倒念全讲得通,上下联的意思也有联系。
  乾隆皇帝想出了这副回文联,心里挺得意。他就把这副联,当成是一个 上联,说给了大臣们,让他们按格式对个回文下联。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 看你,没人言声。还是纪晓岚有本事,说出了自己的下联: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大佛寺”是北京东城的一座有名的大庙。这个回文下联正念、倒念也 都讲得通,前后句的意思也有联系。前半句是说,人们路过大佛寺这座庙。 后半句是说,庙里的佛像大极了,大得超过了人。纪学士的下联,想得真不 错。
   这副回文联放到一块就是: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97.摇手掌答对下联
   
  纪晓岚是河北人。有一次,他到南方的杭州去办事。杭州的一个朋友准 备了好酒好菜来招待他。吃饱喝足了,俩人坐着闲聊。朋友对纪晓岚说:“你 们北方人是不是不太会对对子?头年我到北京去,给北方朋友出了这么个上 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可他们听了,一个个光摇手,不言声。” 纪晓岚听了,哈哈大笑,说:“其实,他们摇晃手就是回答你了。”看这位朋友还不大明白,纪晓岚也伸出一个手巴掌,跟着说出了这个哑谜下联: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孤掌,一个手巴掌;五个手指有三个长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两个 短的:大拇指和小拇指,这就叫“五指三长两短”。
  对句的“三长两短”跟出句的“四面八方”还都是带数字的成语,对得 挺巧。那个朋友这才明白了摇手的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3 10:19 , Processed in 0.0750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