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70|回复: 0

【转】原创历史小说:忆江南(拟沈祖棻先生一段心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历史小说:忆江南(拟沈祖棻先生一段心境) 【沈祖棻吧】 http://tieba.baidu.com/p/257263128?share=9105 (分享自 @百度贴吧)
忆 江 南
前 言
余屡读沈祖棻教授,《上汪方湖、汪寄庵先生书》,必怅然无语,沉思良久。所思者,盖因余四顾此生之所求,一如先生生平之所求也。故不肖私拟先生之思、之悲、之叹,遂成此文。
引子
家国残破,人民流离,生命草芥,原不足道。惟平生几人师友,数卷书帙,一束词稿,不能忘情耳。 ——沈祖棻《上汪方湖、汪寄庵先生书》
这样的日子,若在江南,该是草长莺飞了。这样的日子,我不知道一旦自己从手术台上醒来,还能不能读得懂。
雅安是个很好的地名,自抗战打响以来,谁不怀雅?谁不求安?可是,就连这样一个小小的、宁静的名字也将不属于我了。我就要去成都、做手术。
儿时蹒跚学步的样子,我早已经模糊了。祖父去世以后,母亲总会提起小时侯,当我在地上跌跌撞撞学走路时,祖父那满脸慈爱的笑。他老人家会捋起雪白的胡须,跟身边的人说:“这孩子——这孩子能走多远噢?”
现在,祖父坟头的草已经青了一茬又一茬了。其实,我是感谢上苍收回祖父的生命的。这样,他便看不到他最钟爱的孙女是如何地 在战火中流离、飘泊。当我走过长长的地图,从苏州到上海,从上海到南京,从南京到雅安,从雅安到成都,这样的路途走过来,祖父若在,会心痛。
会昌刚刚回嘉州了,我们不在一处教书。会昌是个善良的人,他总是笑着对我说:“你的气色又见好啊!”我很清楚他这是在安慰我。患难夫妻,我是能看出他笑痕里的泪光的。我想来想去,有些话,我实在不忍对他说,也不能对他说。或许,我该给寄庵先生写封信,晚了,怕就来不及了。
寄庵先生是我的恩师。初初受业,是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江南。我今天之所以向着词人的路径走下去,多半缘于先生的勉励。记得那次在课堂上,先生命填《浣溪沙》,当时,距“九·一八”日本侵我国土已有半年了。我望着六朝古都阴郁的天空,不禁哀叹,这哪里是白居易的江南呵!“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颦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我一气呵成。先生击掌,“风格高华,声韵沉咽。余女弟子能词者,海盐沈祖棻第一!”
话音刚落,我们已是泪光点点。为着这不知何日才能“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为着这多灾多难的古国,全班一片饮泣。
如今,九年了,依旧是国破家残。若是我死在手术台上,所遗恨的,一是但悲不见九州同,再者就是从寄庵师学词未成了。入蜀以来,我每日除去教书,就是与空袭、警报、防空洞为伴。避难时,我是须臾都把词稿放在身上的。
那日,会昌来雅安团聚,我刚从防空洞回来不久。我指着词稿问他:“如果我与这些稿子分在两处,而其中必有一处遭劫,你猜,是我死还是词亡?”他望着我,眼中尽是哀痛。我自顾说下去,“起初,我也说不上来,后来我想通了,我要留住这些词。人终归一死,可词是人的灵魂之所在,我不能留躯壳而损精神!”会昌拥住我,把头轻轻抵在我的肩头,不语。不过,我明白,如若让他来选择,他的答案会和我的一样。
寄庵先生是了解会昌的。当会昌与我相约终老时,先生称我们这是“相得益彰”,并说我们的结合,在他,是“平生第一快心之事”。会昌平日以道德自励,行动言谈、一丝不苟,孤介自好,刻苦自勉。虽然我有时会取笑他,说他固执而迂腐,心底却是十分敬重他的。我们结缡已有三年了,读书人的日子,一点也不宽裕,何况又是在这战乱时期。钱,我不是没有,祖父曾遗我丰厚的嫁妆,但会昌从不取其中一丝一粟,他说我们要靠自己的汗水来养活自己。
现下时局动荡不安、教育腐败,述其原由,在于士大夫不讲气节。我们无力要求别人,只能独善其身,以不负师长教导的苦心。我与会昌,是夫妻更是良友,每当夜深人静,各自在灯下把卷,一文之会心,一字之推敲,其中乐趣,比之古人画眉,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因如此,我才担心,万一我遭遇不幸,会昌将情何以堪?我必须秉明先生,届时对他晓以大义,不能让他因为我,而忘记事业学问、忘记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我早就能够冷静地回顾我这一生了。我不怕死,但又希望病不致即死,我不过只才三十一岁。寄庵师待我如同子侄,我又怎么忍心让他挥抹老泪为我招魂呢?我还那样答应过先生,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我们定要泊舟秦淮,填词高歌。
会昌说我的词集应该叫“涉江”,因为文人的血中都该跳动着屈大夫的脉息。死生一诺,我当恳请先生为我撰序。当后人翻开《涉江词》,我要让他们知道,在江南,“风景旧曾谙”,而我们,无论身在何方,都不会忘记江南,不会丢弃我们的家园。
待写完给先生的书信,我要安然入眠。今晚,我想“悠悠寻梦到江南”。
后 记
沈祖棻教授于一九四0年前后,饱受病痛磨折,九死一生。解放后,执教于武汉大学。期间,与丈夫程千帆(会昌)教授历尽坎坷。一九七七年,沈先生因车祸,不幸罹难,辞别人世。后,程千帆先生将其生平词作,汇成《涉江词》,刻印传世,上有汪东(寄庵)先生所书词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4-28 09:34 , Processed in 0.0522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