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45|回复: 4

华青四期第6次讲义—柳三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4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青四期第6次讲义—柳三老师                                        上周我们讲了起承转合
今天我们要将这起承转合结合我们讲过的绝句的章法结构,一起来讲解
简单的介绍了如何起句,如何承接,如何转折,如何来收尾的几种方式。那么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具体运用是什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先看几首例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个就是典型的将起承转合全部运用到了诗里。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承接起句,第三句转入抒情,第四句合句点睛。
    那么我们都知道,承句是弥补起句的不足,因为起句只是描写了一个大概,然后承句进一步描写进行补充。转句、合句呢使用了一设问的手法。自问自答,彰显情趣。结合我们以往讲过的绝句的布局章法。这诗使用的是什么章法呢。写景+议论的章法。我们再来看一首例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个时候呢,我们把绝句的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三句为转,四句为结。那么要求起,可平一点;承,要紧一点;转,要奇一点;合,要新一点。 我们来看下这首凉州词,起句在写景,承句在补充写景,使起承两句描写出一个完整的景色。转句,根据前面景物的描写进行转入抒情。转不可以脱节,意思是说转句不能和起承句脱节。起承句是转合的铺垫。合要点睛。这个就是说,绝句的结尾很重要。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说诗不怕起的不好,就怕尾结不好。结的要新奇。
再看个例子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整篇一句一句地看,并无好句,但却是一好篇。  
采用了倒叙手法,后一句是前一句的原因。  
为什么要打?因为它在啼。为什么不让它啼?因为它惊醒了我的梦。惊醒梦有什么要紧的?因为它中断了我的美梦!
噢,原来是梦境中有可能到辽西会见征战的丈夫,连梦也不让我做完,你说不该打吗?
儿,唐韵有发仄声的。平水韵是后来的。唐韵跟平水韵已经有不少差别了。
律、绝是唐慢慢成熟的。所以要注重谋篇,提笔写时,先要有个构思。这就是起承转合运用在绝句中的第一个方式---起承转合
我们来看下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运用第二种方式==起承承合
我们上周讲过了,说绝句可以没有转句的,那么转句位置的句子继续承接承句,弥补承句的不足
【贫者】:
不羡邻墙屋宇轩,庭前自爱小桃园。
枝头一日看三遍,唯恐春风不过门。
    在绝句中承句接起句,转句补充承句的不足,不转,这个也是一种长见的方法 。
所以很多人喜欢写诗就用一个起承转合,看到绝句中第三句没有转折的,就喜欢说,没有转句就没有章法。这是不对的。绝句的第三句不转的,可以补充承句的不足。有些绝句在承接的基础上,需要更进一步地发挥,也可以不转,仍然继续承接。
我们下面来看下,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运用第三种方式---只有起句,不见承转合句。这个有人叫做并列方法。
一首绝句中的四句,分别写四个事物或分别写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而使用这个方法最好是兼用对仗,以示工整、优美。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诗看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画,而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当我们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选取的题材基本上没有主次之分,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又如   又如老杜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第四种运用方式---前两句起承,后两句并列。
    这种方法上看不到转句和合句。 承接法时,有的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有的在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等;用并列法时,一般要用一组对仗句。
韦应物的《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其第一句,说现在不能一起登楼而恨,第二句说因为两地相隔之远,这用的是承接法;末两句写登楼之所见,用的是并列法。全诗采用了先承接,后并列的布局法。我们再来看个例子
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此诗的前两句,从江山两个方面写来,用的是对仗句:“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这也是并列法。   从眼前见到的想到的写来,感情激越,气势阔大。    第三句写离别的地点与时间:“津亭秋月夜”;    第四句写离别时之悲泣:“谁见泣离群?” 这个就是我们要讲的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第五种运用方法---前两句并列,起承关系不明显,后两句转合、
我曾经也写过类似的绝句
偶感
荣枯聚散有谁知? 富贵繁华能几时?
花落皆因昔日好, 春残莫怨燕归迟。
    前两句并列的形式出现,后两句转合,一般来说,前两句使用互文的方式,也是这样的手法。
例如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蓬君。”
    也是前两句先并列,后两句转合。
以上五种方式,就是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具体运用。
学诗呢,其实要面面俱到,但是写诗就未必了
你想呀,我们写一首绝句最多也就是28个字,但是我们从学绝句,今天是第六讲了,大家数下,这六讲的讲义多少个字哈
所以曾有人在过这样一个问题
“那我们写的时候遵循哪一种章法呢?感觉古人怎么写都有章法”
我们炼笔的时候,要每种运用的方法都要练习。等我们熟悉掌握这些运用的手法之后,写的时候,无需去考虑运用哪种手法,而是考虑如何能把主题情感刻画的更到位。
我们炼笔的时候,要每种运用的方法都要练习。等我们熟悉掌握这些运用的手法之后,写的时候,无需去考虑运用哪种手法,而是考虑如何能把主题情感刻画的更到位。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而不是去了解,如果只了解的话,永远学不会掌握哦,看人挑水不吃力,自己挑水压断肩哦。我们试想下,我们小时候学习写作的时候,是不是记叙文,议论文都要学。但是考试的时候未必都要考哦。是不是这样呢?
练习的时候,肯定要每种方式都要掌握下,当我们掌握熟悉后,在以后的写作中才能熟练运用。写作是在不断的练习当中才能进步,而不是不断的听课中才能进步的哦。我们虽然讲了那么多的章法结构。但是我们写一首绝句的时候,不可能同时运用16种章法哦。这个也是学习写诗的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学习阶段,要面面俱到,但是写作的过程中,却不可能把所有学过的东西全部运用上去。所以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化简为繁的过程。从不知道,到初步了解,然后再逐步锻炼。但是写作的过程却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那是因为写作的时候只需要考虑如何能把要表达的东西,更好的表达出来,而不去考虑运用哪种章法,哪种修辞手法了。
下面我们来总结下,总结下最近讲过的讲义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旧时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泛指文章作法。“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平直是说起句可以简单些,写的平实点。春容是说,承句要弥补起句的不足。把事件的过程描写充实
转要变化是说,转句是诗的关键,如果说起句和承句是铺垫,那么转句是从铺垫进入到主题情感抒发的关键
合要渊水,这是说结句要深远。也就是说结句要有韵味。不能结的太直接
下面我们来讲下谋篇
主讲-柳三老师(414125121)  下午 20:53:42
古人写诗一般是两种情况比较多见,第一是一挥而就。第二呢就是先有句,后有诗。说灵感一来,偶然间想到一个好的句子,然后再把这个句子融入诗中。古代诗人故事中的李贺的诗袋,梅尧臣的诗囊,这些故事就说明的古人写诗的这种情况不管是哪种方式,都会存在一个现象,说古人写诗灵感一动,就会有一首好诗出现。说古人写诗的经验只有四个字“妙手偶得”这四个字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太难了。那么进入我们第一个话题,诗的谋篇到底是什么,我们在点评课上曾经简单的讲过------------谋篇说白了就是把我们构思的好句子,使用在合适的位置上。我们在点评过去三期班上绝句课的时候,当时点评过这样一首作品梦笔生花 重阳
限韵七阳   
院里菊花半露黄,金秋时令话重阳。
登高远望秋风劲,异地思亲泪成行。我们不看这首诗的格律,因为这诗第一句孤平了,我们抛开格律来看,我们讲过绝句呢,要写好,首先要做到三点。明确要表达的情感主题,采用合理的章法结构,然后就是写好结句。那么这首诗表达的是重阳思念亲人的情感,主题情感明确了,那么就要看下采用什么样的章法和如何写好结句。关键是我们要知道结句的作用是什么。结句好比是电影里的高潮部分。诗中最感人的部分。
这诗结局太平常。前面的描写并没有为泪成行进行有效的铺垫。我们要学会用意象来说话,那么该如何利用景物去表达情思呢,其实这诗简单的调整语句顺序会更好些。我们来试着调整下:异地思亲泪几行,又逢佳节近重阳。
登高远望(秋风劲),故宅菊花几许黄?这个就是正常构思绝句的手法,把景物描写寄托情感。当然这诗还需要在改,刚只是简单的调整下语序。在重阳时节快来临之际,登高远望故乡,不晓得家里的菊花是否已经盛开?大体是表达这个意思。思路提供好了,关键的修改还是要这诗的原来作者去修改了哦
3
平白的描写,不能放在最后两句,要放在前面两句,景物的描写不能是简单的描写,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这个就是简单的谋篇构思。那么刚才我们说了,谋篇就是把好的句子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去,绝句中合适的位置是哪里,就是三四句。这个大家要记住我们下面举一些实际的例子,也是我个人的一些诗路历程作为例子给大家分享下

实例一、故乡月胜异乡圆。
那年我在徐州开的现实诗教班,在给大家点评作业的时候。遇到了学员,写了一个小诗。意思是问远游的朋友什么时候回来。当时我说了,用这首诗作为范例,给大家讲解下如何去构思。第一我们构思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诗词忌讳直白的表达。要把你想表达的情绪通过景物的描写或者转个弯表达出来。这个就是我们以往讲解过的要学会用意象说话。
所以我当时想了一句诗“故乡月胜异乡圆”这句是化自“宁爱本乡一捻土、莫恋他乡万两金”当时给大家示范了一首诗
心随明月照天山,君去南疆何日还?
莫恋异乡明月好,故乡月胜异乡圆。
起句可平,承句补充起句的不足。转句突起,引出结句抒情。这个就是典型的起承转合。
结合我们讲解过的绝句的十六种章法,这个就是前两句叙事,后两句议论。但是这个议论呢,不单单是简单的 议论,还隐含着抒情。所以我们说了,绝句后两句以议论或者叙事为主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间接抒情的表现。实例2:昔日娇憨今有无
   七绝 美人醉
宴罢芳辰兴不孤,芙蓉暖帐卧流苏.
朦胧醉眼问夫婿,昔日娇憨今有无?这首是写给一个朋友过生日的贺诗。我当时是这样构思的,我先偶的一句“昔日娇憨今有无”,当时感觉这句诗内藏着人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是否还保留着过分的那份童真。加上大家都给我哪朋友写了很多贺词贺诗,我当时想了下,不如把这句融入一首绝句中,写其生日结束后的一个场景。前三句写,宴会已经结束,现在已经卧在床上,女主角已经微醉,这时候引出结句“昔日娇憨今有无”
这时候,我们分析下这首诗的章法结构是叙事加叙事的写法,起承转合在里面只体现出了起承承合。转句该转没转,补充承句的不足。
这绝句还有一个故事,那就是我当时躺床上构思的时候,睡着了,梦里写出来的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我们在讲的是起承转合在诗里的运用,在给大家讲解谋篇构思的例子,那么总是在讲完例子后,在总结下这诗的章法是什么什么。例如是叙事和议论结合,还是叙事和叙事结合。那么我们写诗的时候,考虑章法结构多点呢,还是考虑起承转合多些。也就是说我们讲了那么多种章法结构,讲解六种起句,四种转句的方式,讲解了三四种承句的方式,同时还讲解了五种结尾的方式。那么在具体写作的时候,该如何去谋篇呢?我们绝句班的讲义加上今天总共12讲,每讲的讲义约一千字,那么我们写一首绝句不过是20字或者28字,写不到三十字的一首诗,要考虑一万多字的讲义么?我前几天也有过梦里写的,不过醒了只记得两句了这个就是学习和应用的问题了。学习古典诗歌写作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呢,是由简到繁的过程。我由不知道开始学习,学习的时候呢要面面俱到。我们首先学习了古典诗歌的写作技法---我们讲了赋比兴,然后学习了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接着呢,我们学习了古典诗歌--绝句的布局章法、起承转合还有修辞手法再接着呢我们讲解了含蓄的表现手法,讲解了如何从情景虚实上体现出诗家语的方法,这个就是如何提升诗的内涵。我们刚才说了,学习呢是一个过程,要面面俱到。写作呢又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繁到简的过程。那么写诗呢,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我们只需要知道,如何把主题情感用意象来表达出来。知道诗的内容,不过是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知道写作时如何运用起承转合在诗里。这就可以了。
再简单就是写诗呢,只要考虑好,我们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该如何表达就可以了。
实例3:   七绝  偶感
荣枯聚散有谁知?
富贵繁华能几时?
花落皆因昔日好,
春残莫怨燕归迟。写这诗的时候,是和几个朋友在一个婆婆的软件里玩,咱输了,罚唱歌的时候,由于不会唱。临屏写首诗抵唱歌。由于听到一首抒情歌曲,受到了感染。想到很多,今天的 泪水是由于昨天的欢笑太多,我想起到了盛极必衰,想到了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个时候信手写来的
其实诗歌来自生活,再说具体点就是来自你对生活的感悟
我曾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的感悟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我不主张去硬写,去强写。要学会感悟生活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说这诗对题了,写起来顺手,其实不是诗对题,是因为你有这样的感悟,才会写起来顺手。
可能有人要提出异议了,说我没有真实的经历,就不能写这样的题材的作品了么?其实不是。我说的感悟并非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是由我们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扑捉到的感悟。我们不可能经历这世界上所有的热闹,但是我们可用眼睛去看,去脑去思考,用心去感悟
写题图诗,首先要知道,不是用诗来翻译图片,而是写出看到这图的感受。或者由这图产生的联想。不可和图过于连接密切,也不可以完全抛开图。                               这是一幅古画,叫独乐图
那么关于这个图的题图作品,我写了四首。曾引起很多争论。
心依流水不沾尘,写罢新诗佐酒醇。
一枕松风鼾入梦,此生胜做武陵人。 浑浑噩噩一孤身,百态人生看未真。
过眼云烟如逝水,淡观风雨度晨昏。 红尘幻若指间沙,老去情怀似落花。
梦里春风无限好,一声轻叹日西斜。笑看红尘痴语频,上苍多弄有情人!
繁华过眼皆虚幻,留得心头一点真.
曾有人说这四首代表人生四个年龄段,第四首是少年,第一首是青壮年,第二首是中年,第三首是暮年说呀,除了第一首勉强能算题图的作品,其他都和图关联不大,图中很多景物没写进去。还有的说,人不可能同时经历四个年龄段。这诗写的虚、、、、、、、、、、
我们不过多的讲解这几首绝句。给大家讲另一个问题。我们描写的景物,到底是写的是景物的情感,还是我们要表达的情感呢?
同样 的景物,不同心境的人写出来的情感是不同的。其实景物和情感没有必然关系,景物只是体现情感的工具。
同样 的景物,不同心境的人写出来的情感是不同的。其实景物和情感没有必然关系,景物只是体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有形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无形的情感。这个手法就是写作技法中的比。那么不同的人心境的人看同样的图,写出来的情绪也是不同的例如古人写梅花,都是写一味道么,古人那么多梅花诗都是一个风格么,都体现的是一种情感么?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鸡蛋。我们要记住“写题图诗,首先要知道,不是用诗来翻译图片,而是写出看到这图的感受。或者由这图产生的联想。不可和图过于连接密切,也不可以完全抛开图。
至少这诗写出来后,可以不用看图。
这样才是一首成功的诗
实例五  戏咏荷叶
这是我写第一首类似游戏的诗
青青荷叶不沾尘,也学登徒逗美人。玉茎擎来一樽酒,偷偷吻上美人唇。
六月底,柳三与诸位诗友云龙湖畔雅聚,席间睿心飞雪采来一荷叶,梅卿女士用其作酒杯。后来约定以这个荷叶为题,赋诗填词。今日无聊,一时兴起涂鸦。
其实写诗未必都要体现出多少深刻的人生道理,有些时候,适当的体现些情韵来,也是可以的
我们讲过了,写绝句要有三点要求
第一要首先确定下来主题情感,第二采用合适的章法,第三写好结句
下面我们来在增加三点要求
我们写诗,首先要知道诗贵真实。
宋代李清照曾写过一首醉花阴。重阳。寄给远方的丈夫赵明诚。
赵明诚看到后,赞赏不己。但又不服气。于是闭门谢客三天写了十五首词,连同李清照的词一起,让朋友来品评
结果朋友说了,还是李清照的词技高一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诗贵真实写诗要符合一些自然规律,要符合逻辑符合一些客观规律。
历史上写诗最多的就是乾隆大帝,但是乾隆的诗作水平如何?
后人曾说乾隆的词过于生造,惯用冷僻的典故,所以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说他到处作践山水, 他的作品是古人中最多的,但是其作品却是好的不多,用词过于生造,毫无真实可言。诗贵真实主要说三点:第一要符合逻辑,遵循一些客观规律第二要有真情实感第三就是,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是具有延续性的,不能随意更改。例如,形容春光怏然,我们绝对不能使用松柏森森   。例如,古人多以折柳喻离别,这个是具有特殊意象的,绝不能用折柳来写人的欢聚。
这个就是我们要讲的诗贵真实。
下面我们来看下诗之体察   曾有人问过我,说“柳三你的诗词都有真情实感的么,你表达的情感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么”
这个问题是说,我们所写的所有作品都必须有亲身体会么?情感真实的作品是否都必须有亲身体会,否则就不叫情感真实么?
我当时并没有回答她这个问题,只是反问了下
我反问她“琼瑶女士”的言情小说,影响了一代人,那么她说描写的感情故事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么?
同时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也影响了一代人,那么金大侠绝对不可能有亲身经历的?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作家呢 都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景物可以做到细致的观察,抓住其特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而这个独特的感受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人不能经历这世界上所有的热闹,但可以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
顺便说一句 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好的作品并不是非的用华丽的辞藻。这个需要大家注意,因为网络上甚至古人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就是用词用句过于精巧。过于精巧的诗,不值得提倡。
我们写诗一定要首先做到自然 ,然后通过锻炼做到天然工巧而不见斧凿的痕迹。记的03年的时候,那时候在聊天室,一个朋友问我,说“写诗词先要注意什么”
我说你先要把诗词写的自然点,易懂点。别老是花前月下,所有的情感都是这样的,也别老是使用冷僻的典故。
所以这里也要求大家,做到三点。自然,易懂,流畅。
我们简单的说了下诗的体察,那么我们再来说下诗的立意
诗的立意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以前写文章时候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主题。
你的立意不成功那么即使你有再好的修辞手法,再华丽的字句也不是一首好诗。要有正确的立意,才成。例如,在抗战时期,如果有个人写了一首好诗,但是立意是反对抗日。那么这样的作品再好也没用
写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精警的句子都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 红楼梦里,薛宝钗的一番言论也是这个意思,她先主张诗的立意,如果立意不好的话,诗再好也只能算二品。古人的作品有很多是同一题材的,那么流传下来的也都是些立意好的作品,绝对不是一些文字华美立意低俗的作品。
         这里我们要牢记五点A、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鸡蛋,所以古人写过的我们也可以来写.不要认为古诗已经被前人写完了。
  
B、   写诗首重成篇,不要只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精美的句子.要知道词汇在华美,句子在精美也只是句子,不是诗 。古典诗词贵在成篇,先成篇然后才能去谈其他的,例如修辞,炼字等。所以说成篇是基础。关于成篇的问题,我们来打个比方。
比如我们画一棵树,无论你画的是枝繁叶茂,还是了了几笔只画出了树的轮廓,必须让人知道你画的是一棵树。这个就是成篇。
一首诗的即使里面有一两句句子相当精美,如果诗不成篇的话,这首诗也不能算一篇成功的诗,更不会是好诗。在成篇的基础上,我们才考虑如何的去谴词造句,如何的锻炼字句,如何的去发挥我们的思维,去完善诗的内涵。
C、   今月亦曾照古人.不管我们离古人有多远,时间跨度有多大.有某些情感是雷同的.所以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出新 。
这里需要讲三点。
第一点,       关于近体诗的格律。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格律是工整,但也不能一味的强调放弃格律。我们要学习格律,驾御格律。格律只是诗的要求,并不是符合格律的诗才是好诗,不符合格律的诗就不是好诗。第二点,       关于出新。出新并不是把古人没写过的词汇运用到诗词的写作上,也不是完全的背离一切。出新指的是构思,取材上异与古人,而又能营造出超越或者雷同与古人的境界,或者是把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特色,比如我们对待同一件事物异于古人的思想表现在诗词的写作中。
一代人有一代文,就是这个意思。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而每个时代的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不同的。第三、虽然我们和古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不同,但是某些情感是雷同的。我们所写的一些题材,虽然是古人写过的,我们也可以来写。但是也写出这雷同的情感里,我们异于古人的感受,或者是从考虑问题的角度上,我们和古人的区别差异。
例如,古人宦游在外,逢中秋都会思念家里的亲人,
那么我们现代人出差在外,在外过中秋难道就不可以想念年里的亲人了么?
所以有些情感是雷同的
雷同的情感,表达的角度不同。
这样才可以。
古人可以悲秋伤春,
难道现代人就不可以悲秋伤春了么?D、  古典诗歌里的意象具有延续性的,所以说一味的生造词汇是错误的,不可以叫出新。
比如我们用折柳或者草来表达离情别绪,这个意象就是我们延续古人的。
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诗就是写离别的作品。以草而喻离别,源自《楚辞 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我们学习写古典诗歌,首先考虑的是继承,然后再考虑发展。
不能完全抛开古人,任意发挥的
源流,是说有源才有流
这个说明了哈,古典诗歌的写作首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E、   诗贵浑涵。
这个不多讲,只用一段文字来说明。但是要大家自行领悟
诗的特点就是“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
诗叙事说理都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
这个就是唐诗的特点:
唐诗是以韵胜,故浑雅而酝籍空灵
我们以前要求大家写绝句有三个要点。确定下来主题情感,合理的布局以及要写好结句。
那么今天我们在以上三点要求再增加三点要求
刚才只是铺垫哈,以下三点才是增加的要求哈A、注意语感的自然,不过于强调使用优美的句子B、要用真情实感去写,不要以文造情C、要注意体现生活情趣。A、自然,流畅
我们初学写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然流畅,且条理清晰。这个要求大家做到几点,第一用词不要过于生造,第二 用的典故或者词汇不要过于冷僻,第三、要注意诗的语感节奏
B、情感真实
不写一些虚无的情感,不过多的写一些老干体即歌功颂德,要注意用景物的描写来抒情。 诗的特点就是“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 要学会用景物的描写去体现情感的表达。即用意象来“说话”、传情。尽量不要直接表达出来(直白地说出来)。
C、要注意体现生活中的情趣。
    诗歌来自生活,适当的体现生活的情趣,或者体现一些理趣,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我们写诗,未必篇篇都是可以传诵的名作,我们做不到,古人也做不到。 这个呢我们以后会详细的讲解。但是现在需要大家考虑的是如何发挥想象力。
这是今天的课,
我们下周开始点评大家的作业
从下周一直到年底的时候,我们都要上点评课
今天留作业
题图 诗  要求绝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  题图,不限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4-11-1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我本来想自己凑时间来弄的,晕死,怎么让老师给整理好了,老师不好意思哦
发表于 2014-11-1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束蓝色妖姬,送给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2 21:35 , Processed in 0.0622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