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6|回复: 0

《金瓶梅》详解-笔法及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8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法及文字
《金瓶梅》不是一部普通的仅仅用毫无情节的淫秽描写来吸引读者的书。书中虽然有大量的详细的性交描写,但是整部书实际上说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西门庆等人为主要人物和西门庆的作为为主线的这部书的场景虽然主要局限于西门庆的家中,但在必要的时候仍然有大场面的描写,比如正月十五看灯,西门庆两次进京,李瓶儿丧礼,西门庆接待蔡御史和四黄太尉等场景都是精彩宏大的描写。
整部书主要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来讲故事,几乎所有的重要情节都是以对话的方式介绍给读者的。这样处理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读者在读这些故事时候犹如身临其境,似乎自己是当时场景中的一个旁观者。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被牵着鼻子走。而读者再稍微仔细想一下就能体会到这些人的油滑和狡诈。除了在西门庆死后的描写中有一些第三人称的叙述之外,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用对话和对行为的描写来推进的。
全书步伐紧凑,毫不拖沓。虽然说的是五年多的事,但是篇篇有故事,回回有情节。令读者读起来恨不得一口气把全书读完。作者的描写详尽合理,人物事件安排得有条有理。虽然对话很多,但是都没有什么废话,读者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到说话人的性格和脾气,也看到了故事的发展。
情节起伏,错落有致。虽然主要的故事一个接一个,但是这些故事的发展并不是直线进行的,而是充满了跌宕起伏。西门庆获取潘金莲、李瓶儿是书的前半部的主要情节。但是作者并没有把娶潘金莲的故事一路直下一下子全部交待出来。就在西门庆眼看就要把潘金莲弄到手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引入孟玉楼。西门庆竟然娶了孟玉楼,还顺便娶了孙雪娥。故事发展至此,不仅潘金莲怀疑西门庆是否真的要娶自己,就是读者也会感到纳闷。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作者把故事又推向了更高潮。西门庆不但没有忘记潘金莲,而且还干掉了武大。
娶李瓶儿的写法也是如此。作者细致的描写了西门庆和李瓶儿如何勾搭成奸之后,与潘金莲不同的是,西门庆获取李瓶儿需要外来事件的帮助。多余的花子虚死了,为西门庆娶李瓶儿扫除了最后障碍。但是就在一切都要成功的时候,风云突变,西门庆不得不收敛起来。蒋竹山趁虚而人,似乎故事又进了一个死胡同。但是西门庆毕竟是西门庆,他有的是钱,有钱就能办事。因此风口一过,西门庆轻易的就干掉了将竹山。至此,李瓶儿的故事才算圆满结束。
西门庆娶足了六个老婆,满足了自己的身份象征之一。在此之后,他获取女人的习惯不改,但是目标则不一样了。他需要不同的女人,并不是完全为了完成性的享乐,也不是为了为自己生个儿子。潘金莲一个人就可以满足西门庆的所有性欲,李瓶儿也为西门庆养了个儿子。西门庆要别的女人就是因为他能够为所欲为,而且有为所欲为的本钱。无论任何女人,只要有点姿色,西门庆一定要弄到手。为了弄到这些女人,西门庆可以不惜杀人。前面有武大和将竹山的先例,后面的来旺和宋蕙莲没有汲取教训,还企图和西门庆对抗,结果是来旺几乎没命,侥幸逃过一劫。而宋蕙莲则被逼死。在此之后,后来被西门庆看上了的女人们,都变得聪明了。她们不去抗争,而是顺势借西门庆来谋取自己的福利。而男人们也聪明了,韩道国和王六二知道,她们如果生存,就只能顺势借力,而不能硬顶。在这个钱是一切的世界里,女人们对性交的态度的开放程度令现代的妓女们都会感到自愧不如。王六儿、林太太、章如意等人在满足西门庆的性欲上一个赛过一个。
作者没有花一笔一墨去写这些人们的行为变化。前人的结局就是后人的榜样和警钟。因此,当西门庆的最后一个目标贲四老婆叶五儿被西门庆看上之后,她毫不犹豫不假思索的就把自己奉献给了西门庆。在这里,无论是男人们或者女人们都很聪明,当他们可以用几次性交就能换得许多其他的利益的时候,他们都知道怎么做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可以想象,如果贲四发现了奸情,贲四肯定会如同韩道国一样,不仅不会制止,甚至会鼓励。《金瓶梅》中的性描写所揭示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性和婚姻完全是两回事。尽管宋蕙莲,王六儿等人与西门庆保持着性关系,而她们的心仍然是在自己的丈夫身上。
用书中人的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来向读者展示作者的意图,是作者的最重要的手法。作者虽然在书中有自己的评论,但是那些都是局限于对某个细节的描写,或者是某些很显然的结论。
除了大量的吸引人眼球的露骨的性交场面的描写之外,书中其他许多故事的描写其实更精彩。王婆与西门庆谋划潘金莲一段的描写非常精彩。王婆的“潘驴邓小闲”之计不仅勾画出了未来的故事进展,而且让故事充满了悬念。西门庆和潘金莲二人互不相知,而又必须密切合作才能保证一切成功。
在获取潘金莲之后,西门庆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李瓶儿。虽然情况类似,而在手法上,获取李瓶儿则与潘金莲大不相同。类似的是潘金莲和李瓶儿都是有夫之妇。西门庆对武松必须忍让,获取潘金莲采用的是乘虚而入。而在李瓶儿身上,西门庆需要有点运气。
西门庆知道,家里有一大堆女人,他必须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因此。对潘金莲和李瓶儿,以及李娇儿,孙雪娥,甚至吴月娘,西门庆都点教过。潘金莲刚一进门,西门庆就给她一个下马威。立刻就煞住了潘金莲的气焰。对李瓶儿,西门庆也是如此,李瓶儿刚刚进门,西门庆就连续三天不见,让李瓶儿知道谁是老大。对吴月娘,西门庆有好几个月不理睬。后来没办法,吴月娘只能演戏,而西门庆虽然知道是演戏,也就顺着台阶下了。但是此后,双方都知道,任何人都不能与西门庆作对。
作者写这些故事的时候,都是以第三者中立的立场来叙述的,作者通过这些叙述以及大量的对话让读者领会到了故事中所有人的内心活动。这种手法与某些现代小说和许多西方小说有许多不同。比《安娜·卡列尼娜》中作者用大量的文字来描写人物的内心想法。作者企图让读者钻进故事中人物的脑袋里去体会和观察人物的想法和作为。这样做虽然直接并且能够把作者的意图毫无保留的百分之百的输送给读者,但是却给读者没有留下任何想象空间。读者的阅读完全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相反,《金瓶梅》的手法给读者予以最大的自由来揣测故事中人物的想法。通篇著作中作者几乎没有做任何心理描写。人物的想法完全是靠对话和人们的行为来表达出来的。西门庆对自己的几个老婆的做法没有做出什么解释,但是旁观者清,读者自然就知道了西门庆为什么这样做。
对书中许多人的其他行为作者也都是做的同样的处理,作者不去替读者钻入人的脑袋里,而是简简单单的讲故事,当故事讲完之后,读者自然就会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行为。
当一个人企图把一个故事告诉别人的事后,讲故事的人应该假设读者是聪明的人,读者是会思考的人,而不应该把自己对人物的揭示强加于读者。如果大部分读者在读了故事之后都得到类似的结论的话,作者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有些读者不能理解或者的到不同的理解,那么作者不应该失望。用人的实际作为来体现人的内心想法,《金瓶梅》的手法远胜于《安娜·卡列尼娜》等书所用的手法。
《金瓶梅》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作者注重的是故事,而不是具体的某些人。当然,这些故事多数是围绕着西门庆的,但是当需要的时候,作者会引进其他人物来丰富故事。比如,在西门庆获取王六儿的过程中,作者就引入了一些“群众演员”来让故事变得更丰满。作者给这些“群众演员”取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名字来强化这些人在故事中的作用,因此“扯淡”,“管事宽”,以及“游手好闲”等人是什么样的人作者就不用多解释了,也利于让读者理解故事的情节。
但是故事都是发生在人群中的,有人才会有故事。因此,《金瓶梅》引入了众多人物。有名有姓的人将近600人。作者虽然引入了许多人,但是并不是随便让这些人只是出现于某个故事中,然后就彻底消失了。比如吴典恩、云理守等人,并不经常出现,可是在需要的时候,作者用这些形象来让多个故事连贯起来。能够有条有序的安排如此众多的人物而不出现差错,如果作者没有实际的原型人物,很难把这些人物和故事安排的如此合理而且没有错误。对人物的前后引用,书中除了少有的几处不太清楚的地方之外,没有其他的错误。我能发现的只有两处,一个是清河知县的名字不一致。有时是‘李达天’,有时又是‘李拱极’,虽然两个名字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作者没有像其他人物一样给与完整的交待。类似的混乱还有清河县丞、主薄、典史等人的姓名。另外一个不太清楚的地方就是第五十五回的苗员外的身份。这个苗员外应该是谋杀了苗天秀的苗青。但是书中没有前后一致的交待。
瑕不掩瑜,全书如此多的人物,不可能个个身世都前后天衣无缝。况且《金瓶梅》的特色之一就是书中主要人物都有出生日期。多数人都有年龄。这些数字在保证故事的完整性上都有意义。西门庆的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庆祝某些特殊日子。重要的节日是正月十五的灯节和五月端午节。然后就是个个老婆和自己的生日。书中的主要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些日子发生的。除了生人之外,作者对每个出场的主要人物都有年龄介绍。特别是当故事与婚姻有关的时候,年龄当然重要。而媒婆们对年龄的篡改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作者运用故事的描写写出了当时人们的处事态度。作者在书中用大量文字写了两个重要的丧礼。李瓶儿的葬礼可以说是隆重辉煌。除了西门庆自己花大钱之外,各级高官以及西门庆的狐朋狗友都来吊孝。而西门庆自己的葬礼则冷冷清清,只有吴月娘的几个近亲出席。那些昔日的朋友同党等人都不见了。人走茶凉,这就是当时所有人的处事哲学。书中的人们知道这个道理,因此除了吴月娘感叹一下之外,没有人对此感到任何奇怪。
《金瓶梅》全书诗词连篇累牍,正文用口语的白话文写成。即使是诗词,大部分也都是白话。
总之,作者的精明和伟大之处在于,把黑事当作白事写。人间最无耻最下流最荒唐的行为在《金瓶梅》中似乎都变成了理所当然的。在这部书中,几乎没有一个好人。西门庆的女人个个都是一个赛过一个的荡妇。每个人在床上似乎都是心甘情愿的给西门庆提供最好的性享受。不仅如此,周围的人对西门庆通奸视尔不闻。谁都知道韩道国的老婆与西门庆的关系,然而韩道国等人与西门庆坐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众人没有一个对韩道国显示出任何的鄙视。当人们自己难以保证自身的清白的时候,就没有底气去指责别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1 04:00 , Processed in 0.07392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