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9|回复: 0

三期导读《唐诗鉴赏大辞典》(下)绝句篇--白居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鉴赏了白居易和张仲素的三首绝句
今天接着鉴赏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居易谪江州,自长安经商州这一段,与元稹西归的道路是一致的。在蓝桥驿既然看到元诗,后此沿途驿亭很多,还可能留有元稹的题咏,所以三、四句接着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下的万顷波涛。元稹于元和五年自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经历了五年屈辱生涯。到元和十年春奉召还京,他是满心喜悦、满怀希望的。题在蓝桥驿的那首七律的结句说:“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那种得意的心情,简直呼之欲出。可是,好景不常,他正月刚回长安,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
       所以,白诗第一句“蓝桥春雪君归日”,显然在欢笑中含着眼泪。更难堪的是:正当他为元稹再一次远谪而难过的时候,现在,自己又被贬江州。那么,被秦岭秋风吹得飘零摇落的,又岂只是白氏一人而已,实际上,这秋风吹撼的,正是两位诗人共同的命运。
春雪、秋风,西归、东去,道路往来,风尘仆仆,这道路,乃是一条悲剧的人生道路!“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诗人处处留心,循墙绕柱寻觅的,岂只是元稹的诗句,简直是元稹的心,是两人共同的悲剧道路的轨迹!友情可贵,题咏可歌,共同的遭际,更是可泣。
而这许多可歌可泣之事,诗中一句不说,只写了春去秋来,雪飞风紧,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升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极尽风人之能事。
一首诗总共才二十八个字,却容纳如许丰富的感情,这是不容易的。
班长:深海无波(2386544244)  16:28:04
关键在于遣词用字。如,写元稹当日奉召还京,着一“春”字、“归”字,喜悦自明;写自己今日远谪江州,着一“秋”字、“去”字,悲戚立见。“春”字含着希望,“归”字藏着温暖,“秋”字透出悲凉,“去”字暗含斥逐。这几个字,既显得对仗工稳,见纪时叙事之妙用;又显得感情色彩鲜明,尽抒情写意之能事。
班长:深海无波(2386544244)  16:29:12
尤其可贵者,结处别开生面,以人物行动收篇,用细节刻划形象,取得了七言绝句往往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这种细节传神,主要表现在“循、绕、觅”三个字上。墙言“循”,则见寸寸搜寻;柱言“绕”,则见面面俱到;诗言“觅”,则见片言只字,无所遁形。
班长:深海无波(2386544244)  16:30:25
三个动词连在一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本来不大的驿亭里转来转去,摩挲拂试,仔细辨认的动人情景。
且七言中三用动词,构成三个意群,吟诵起来,就显得节奏短而迫促,如繁弦急管并发,更衬出诗人匆遽的行动和急切的心情。
通过这种传神的细节描绘和音乐旋律的烘托,诗人的形象和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深深为他怀友思故的真情挚意所感动,激起我们对他遭逢贬谪、天涯沦落的无限同情。
一个结句获得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更是这首小诗的特色。
 
                (赖汉屏)
班长:深海无波(2386544244)  16:31:39
谁都发财,就我欠账。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Y8OSM1NHC$]3CFH@G11Q%25I.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S0CFY12DN%7BCJ$UE0_AU3R6E.gif
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在这寂寞的谪戌旅途中,他想念那早五个月远谪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的好朋友元稹。在漫长水途中,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伴着荧荧灯火,细读微之的诗卷,写下了这首《舟中读元九诗》。
班长:深海无波(2386544244)  16:33:23
 这首小诗,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
。“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为什么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呢?
读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
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风巨浪;心头眼底,象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悲中见愤,溶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班长:深海无波(2386544244)  16:34:29
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
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
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的程度。
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象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的耳里、心中。
班长:深海无波(2386544244)  16:35:35
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象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
诗的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最强烈的音乐效果。
如果你反复吟哦,还会发现这首小诗在音律上的另一个特点。
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
班长:深海无波(2386544244)  16:36:55
但是,我们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原来,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
音节蝉连,委蛇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赖汉屏)
F25优雅(865666070)  16:37:36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S0CFY12DN%7BCJ$UE0_AU3R6E.gif
班长:深海无波(2386544244)  16:37:51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S0CFY12DN%7BCJ$UE0_AU3R6E.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Y8OSM1NHC$]3CFH@G11Q%25I.gif优雅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班长:深海无波(2386544244)  16:39:16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班长:深海无波(2386544244)  16:40:25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班长:深海无波(2386544244)  16:41:35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褚斌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2 02:46 , Processed in 0.0704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