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73|回复: 0

楹联班第十四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讲对联的格调和风格。对联的格调直接影响对联的好坏。作者使用哪种格调,第一取决于题材,第二是作者的情性。有人偏重短联,重在一气呵成;有人喜用长句,意在缠绵反恻;有人喜好宛转,巧于花心悟语;有人倾于豪放,旨在铁琶高歌,不一而足。其实对联作品即是格调、艺术特色的综合表现,它包括作品的格律声调、作者风格、作品体裁等诸多因素。总得来说能做到“谐不伤雅”,“既雅且谐”,格调才算高尚。  
从体裁的角度来看,对联的格调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
1.律诗格调:
最初的对联多以五、七言为多,它也是对联格调的主流,这种诗歌式的对联,现在仍占大多数。
如苏小妹联: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杭州藕香居茶室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2.词格调: 到了宋朝,宋词逐渐兴盛,同时也丰富了对联艺术。于是便出现了词格调的对联。
词别称长短句,词格者即联句长短参差不一,有的音律也近于词曲,这种体式分明是受了宋词、元曲之影响。
如顾复初题成都濯景楼联: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望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3.民歌格调:
有的对联很像民歌,语言通俗朴素,形式生动活泼,很有民歌情调。  
如解缙所写一联: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4. 散文格调:
有的对联却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其语式随便,如娓娓而谈。以文入联,有人说自曾国藩始。
如清末文人俞樾的自挽联: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书,流传人间,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荡荡历半生三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再如秋瑾墓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情调特似古代散文。  
5.戏文格调:
有的联从断句、叠词上看,很有戏文的味道。  
如:
  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再如:
  莺莺燕燕,翠翠绿绿,处处融融洽洽;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6.曲格调:
曲的格调表现在语言质朴自然,新鲜泼辣,形象生动、诙谐。此类对联具有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风格。 如某棺材铺联:
  这买卖稀奇,人人怕照顾我,要照顾我;
  那东西古怪,个个见不得它,离不得它。
7.成语格调:  
有的对联为成语嵌成。 如林则徐撰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8.绕口格调:有的联很像绕口令。如: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9.谜面格调:
有的联像一则谜面。
如: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这里打两物!
上联喻油灯,下联喻秤。
10.骈文格调:
用骈体写成的文章称为骈文,骈文讲究词句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美。
对联同样受其影响。
骈文格调的对联在清代的长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如李联芳写的武汉黄鹤楼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风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山残水,极目今古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此联不仅用了大量的骈名,
而且用词典雅、清丽、极富文采,边叙边议,
甚至可以当作一篇极美的骈文来看!
下面我们再讲一下对联的风格。
正像宋词有婉约、豪放之分一样,由于作者的气质、修养与爱好的不同,写作对联在风格上也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大致可分为雄奇、谨深、新雅、谐趣、精警、质朴、绮丽、悱恻、婉曲等九类。
上联喻油灯,下联喻秤。用骈体写成的文章称为骈文,骈文讲究词句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美。骈文格调的对联在清代的长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这些不同的风格是由作者内在的“情性”,天生的“才”、 “气”和后天的“学”、“习”的不同而形成的。
各种风格虽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有规律可寻。
不过就一个作者而言,它还是有一种主要的风格的。
有人提倡“因性以练才”,此说有一定的道理。
这里仅就对联的语言风格简要举例说明。
1.雄奇,即磅礴奇伟。
如山东泰山联:
  地到无边天作界;
山登绝顶我为峰。
雄奇必须有真实感,不浮夸,否则就会流于滑稽。
我们看下面这样一个例子: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馀拜相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若单看上述文字,这副对联把几千年来的人物说得一钱不值,表面上看来很有气魄,实际却是一种虚无主义和无端孤傲的表现。
要说这也算“雄奇”,那么这样的“雄奇”并不足取。其实这副对联是过去圆明
园戏台旁边的一副对子。
如果我们在上联首句加上:“千秋事业付梨园”一句,下联首句加上:“绝代文章供院本”一句。则全联给人的感觉全然不同。
千秋事业付梨园。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馀拜相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绝代文章供院本。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这样看起来上下联的中心意思,均概括为一句,放在联首。如果去掉首句,就与“圆明园戏台”不沾边,难知全联命意之所在。
也就是说作者的本意是把“千秋事业”放在戏中,“绝代文章”拿去装潢戏本来说的。
而戏台又在天子座下,所以才有这种口气。
如果把这篇横扫六合,睥睨宇内的对联贴在某王府戏台,就难免有狂妄、僭越之嫌,而遭来非议。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首句是至关重要的。
首句大多是全段的中心所在,是立片言以居要,是一篇纲领性的文字,如全军之帅,少了它就不能统意。
2.新雅,即清新淡雅。
如长沙荷花池远香亭联:
  亭前皆净植,更饶竹雨风涛,疑是引来仙境;
池外接闲园,无数豆棚瓜架,宛然绘出豳风。
再如清孙星衍联: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这些对联所以新雅,在于它们“天然去雕饰”,且有一种田园山野的风味。
3.谐趣,即诙谐幽默。
清康熙时,广东一诗僧住珠海寺,在弥勒佛周围塑金刚巨像,并题联云:
  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
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
这些对联所以谐趣,在于它们总是嘻笑中寄托着深刻的想象,让人于幽默中受到教育。
4.精警,即深刻启人。
如清代朱经禽题官署联曰:
  才能济变何须位;
  学不宜民枉有官。
这类对联类似格言!
5.质如一副我们很熟悉的古联:
  岂能尽如人意;
但愿无愧我心。朴,即不加文饰。
6.绮丽,即文词华丽。
如南京明中山王故邸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处有舜日尧天。
这副对联,首句即借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句,“楼外”、“山外”句又由宋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一语化出,且用顶针手法,“唐宫汉阙”也用以借指明以前的朝代,上联的艺术手法就用了好几种;
下联“小苑”、“莺”、“佳丽”、“池”、“绿树”、“红雨”等,又描绘出一副美丽的画图,文词十分华丽。
下联“小苑”、“莺”、“佳丽”、“池”、“绿树”、“红雨”等,又描绘出一副美丽的画图,文词十分华丽。
7.悱恻,即哀郁苍凉。
如蔡东藩挽妻联:
无父母,无兄弟,无姐妹。卿似我,我亦似卿。十七年苦况齐尝,方谓同命相依,合当偕老;
多患难,多险阻,多疾厄。死复生,生而复死。四百里征夫闻讣,更悔临歧忍别,有负深情。
蔡东藩妻子王氏病故于萧山,蔡临死也未曾见上一面。这副挽联就表达了蔡这种心情。
8.婉曲,即婉转含蓄。
如某地鸡鸭店联:
  五夜早期声入梦;
一江春水暖先知。
这副对联,上联从报晓的角度写鸡,下联借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
先知”句写鸭,皆婉转而又含蓄。
9.谨深,即严肃深沉。
如明洪承畴降清后,又劝黄石斋降清,黄作如下一副对联回绝: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上联内嵌“史可法”名,下联内嵌“洪承畴“(“成仇”谐“承畴”)名。
作者表明他宁愿学史可法而死也绝不降清,对洪承畴表示了极大的蔑视。
这副对联之所以谨深,就在于它们给人一言不苟、如骨如崖的感觉。
古今对联作者,大凡写得多的,往往都有自己的风格。
卢希裴在《六家联语合钞》中这样评论清末楹联家:
湘乡(曾国藩)气盛,言独来独往,不暇修饰,自擅胜场
湘绮(王闿运)体格高尚,气息深稳,渊美朴茂,神与古今
天影(李篁仙)词艳意新,境界似春花秋月
绮霞(吴劭之)抽秘驰妍,情韵不匮
寅清(姜济寰)邺华(曹秩庸),晚出之秀,格律伯仲李吴,跂望曾王。
这些评价是否中肯,还可以研究
但曾、王、李、吴等所作对联,都已有自己的风格,这一点可以肯定的。
作者风格一旦形成,那就不管写什么内容的对联,都可以表现出来。
郑板桥送给金山寺和尚的那副“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的对联,尽管对和尚的势利讽刺得十分辛辣,其清新淡雅就仍然保持着,他给自己题
的60岁自寿联,什么“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之类,亦心中自然流露,令人读来很轻松。
当然,也不是说任何作者都只能写一种风格的对联。
不过,要形成一种风格尚且不容易,要形成多种风格,那就更难了。
此外对联作品格调的高低,并不取决于风格,不能说豪放格调比婉约高。
作品格调的高低是由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决定的
只有作者具有高尚的思想和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方能写出格调较高的作品来。
作业:
木落秋山瘦=
雪下枝堆玉=
久伴冬梅添傲骨=
风柔柳岸添春色=
月傍枫林读子夜 =今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4-29 15:53 , Processed in 0.0563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