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呢,是我们玲珑阁二期的第三讲
嗯嗯
主要讲下古典诗词里的虚实和词的起结以及过片
或许大家很奇怪,我们没有和第一期的讲课顺序一样
其实不用奇怪,讲课嘛,是根据不同的学员,合理的采用方法
我们这是先熟悉写作,还没有到学习写作的顺序呢。
古典诗歌写作,离不开情景虚实。情景我们讲过了,今天我们来讲下虚实。
一般讲虚实呢,我总会用一首诗来讲解。我们先来看下这首诗: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无题诗,所以我总是拿它当例子。这是李商隐无题诗的第四首,相信大家都看过这诗,也看过这诗的解释。但是一般书上的解释、网络上的解释是错误的。我们先来看下网络上的解释。
【诗文解释】
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这是从诗文字上来解释的。这是网络上的解释,也是绝大多数赏析书上的解释。
说他错误呢,是有原因的。我昔日曾和朋友交流诗词写作,说要避开把诗歌写成大白话,首先就要学会,在诗中使用情景,用景语来传情;或者是诗中体现虚实;又或者是情景和虚实结合使用。
我们来看李商隐的这诗,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哪些又是虚实结合的。这诗是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
这里的刘郎是说东汉时刘晨,他和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这是实写“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这两句前一句是虚写,后一句是实写。
需要解释一下,墨未浓是啥意思。古人书写文字都用毛笔,先将墨倒入砚台中,以松香磨匀。墨未浓是因为作者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未磨浓。
第三联”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其实就是虚实结合的体现。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所以说第三联不能只是认为是梦醒后的现实描写。
大家是不是很奇怪呢,我们是填词学堂,咋会举诗的例子呢?其实诗词归根到底,写作的技法是一致的。我们学完了填词,说实话,有悟性的诗友呢,就会发现原来诗也进步了,同样我们格律诗班呢也是如此。
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这么一点写作经验“好的诗词贵在虚实结合”
那么我们下面要介绍两点虚实在写作上的运用。
(一)化虚为实
这个我们以前讲过,其实就是诗词写作技法中的比的方法。也叫以实写虚。
要表达的情感是抽象的,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出来。这个就叫做化虚为实。化虚为实,就是作者把心绪﹑情感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
如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东流”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
愁呢是虚无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词里呢用东去的一江春水,使这抽象的“愁”变的具体可感了。
又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形容汪伦的深情厚谊,形象而生动。
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古人要想自己千百年后还能被人记起来,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诗文的流传
如果没有李白的这首赠汪伦,后世的人谁还会记得汪伦是何许人呢?没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这首诗,后世的人谁还会记得刘十九是谁?
诗人还可以通过景物描写形容内心的思想情感,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中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喻愁之深广,以“梅子黄时雨”喻愁之绵绵不绝,用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限“闲愁”。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写作时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些都是,一首是李易安的武陵春,一首是欧阳修的踏莎行。
刘禹锡有首绝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由虚而实,突出了诗人对秋的独到见解。尤其一“胜”字,笔力千钧,堪称诗眼。
第三句描写辽阔的晴空下一鹤排云而上的壮景,更是将诗歌引入高潮。这既是实景,也是不甘沉沦,昂然不屈的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谓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而“诗情”本是抽象的,诗人用一“引”字,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 。
(二)化实为虚
(1)什么是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西上莲花山)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韦庄有首诗我比较喜欢,题目是伤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从第二句一直到第六句,全是描写过去的场景,都是虚写。就是因为有这些句子的铺垫,那么结尾实写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才更有韵味。
3、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杜甫《月夜》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这词的下片更是设想,设想分别后的情景。
又如: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持帆席,枫叶落纷纷。
诗里的设想的场景,未来的场景都是虚写。
(2)什么是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那么我们来讲下,化实为虚。
刚才我们讲的是化虚为实,这个别搞混了哦。
化实为虚,就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描写,把情思藏在景物的描写里。看是在写景,其实是在抒情。
例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
化实为虚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 利用谓词。——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炼字。写诗填词要炼字,这个大家都常听说到。那么炼字炼哪些字?一般是炼动词和形容词。
例如: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除了“咽”和“冷”两个谓词外,别的都是具体的词,都是景物。靠了这两个谓词把幽静深僻的境界写出来了。“咽”是吞咽,声音比较低沉,在热闹场合这种低沉的声音不容易引起注意,所以从咽里显出幽静来。“冷”指阳光的微弱,因为山的深僻,才显出日色的“冷”来。连接名词之间的动词或者形容词,通过炼这样的词,来体现诗的内涵。
刘长卿《新年作》,“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说从早到晚同我作伴的只有猴子,和我领略江上风光烟雾的,只有柳树;这就具体,并从中透露出生活的单调寂寞来,用“同”和“共”两个谓词,化实为虚。要是说生活很单调很简陋,显得抽象;说成醒来听见猿声才知道后半夜,看见花开才知道又是春天。
2、集锦的方法
这里讲化景物为情思,是靠适用谓词,这是指一般情况说的。也有光堆砌景物而不用谓词,同样能化最物为情思,----这个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种化实为虚的方式,也是古典诗歌修辞手法中的集锦。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把六样事物排在一起,中间不用谓词,那就靠事物的排列来显示情思,要是排乱了一样事物就不行。鸡声是天亮前的鸡叫,鸡一叫,客店里的旅客就要起来赶路,这时候,太阳还没出来,天上只有月亮。赶路人的脚迹,印在板桥上的霜上。显得霜浓,天已冷。这六样事物靠着恰当的排列帮助我们理解它的含义,从而透露出旅客赶路辛苦的用意。这就从景物中见情思。
还有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我记得毛主席老人家曾写过一首词如梦令。毛主席的《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
如梦令《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五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那么什么是集锦,列锦又叫集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的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一般来说最常用的化实为虚的方式就是结合景物,运用谓词来表达作者的情思。典型代表有诗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飞花和梦之间用轻似,思雨和愁之间用细如。一个轻一个细,体现出了全词的内涵。
(三)“虚”与“实”的关系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最出名的一首绝句,就是人面桃花。
最出名的一首绝句,就是人面桃花。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两句虚写,写的过去的场景。后两句实写,虚实结合。突出主题。两者正好场景相反,一个场景中有人面,一个场景里人面已经不知何处去了。
这首诗后来被网上的一个才女给演绎的不错,她出了本集子,空花集。名字好像叫发初覆眉。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姑娘
奉旨填词柳三 20:28:44
忆王孙 那年春
一 崔护
重来我亦为行人,长忘曾经过此门。
去岁相思见在身,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
二 桃花女
落花时节不逢君,空捻空枝空倚门。
空著眉间淡淡痕,那年春,记得儿家字阿莼。
三 桃花
等闲烟雨送黄昏,谁是飞红旧主人?
也作悠扬陌上尘,那年春,我与春风错一门。
这里给大家看下这个人面桃花的诗,直到2000年的时候还能让我们神往哦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雨霖铃》《月夜》《踏莎行》。
讲解下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我们这课呢开头用了一首律诗来讲解虚实,那么结束的时候,我们再来看首律诗。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第一联是实写,苏武遇到来接他回去的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第二联是虚写,用两个场景来概括了,他十九年在匈奴那度过的岁月。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第三联呢,则是虚实结合。看到回朝时候的楼台依旧,但甲帐全无,想起了自己出使的时候,正直壮年,回来后却人到暮年。
最后一联,发出感叹。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时光不还。
下面我们来简单的讲解下词的过片
过片又叫换头,又称为过变,“一首词分两段或三段,每段叫做一阕、或一片,下一段的开头叫做过片”。尤其是双片的词,过片具有承上启下以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 写好过片,是作词的重要关键。
虽然我们还没有正式进入到双片词的写作学习,但是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过片。
过片,在双阙词全篇来看尤为重要,第一如果过片弱的话,那么上片的铺垫就全部浪费了,第二过片要注意不能和上片完全脱节。
那么关于过片换头的几种方式:
A、上片写景或者叙事,下片抒情或者议论。过片首重抒情或者议论。
B、过片,利用时空的转移,比如说过片回到过去,或者未来。
C、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过片重在写景,做到情景交融。
D、上片如果回到过去,那么下片换头必须回到现在。落笔要实。
E、换头不一定在下片的开头,也可以在下片的中间或者将近结尾处。
F、换头也可以和上片紧密结合在一起。
我们来简单的讲下以上几种方式,但无法讲完。因为暂时我们还没学到这个阶段。但是无妨,我们会在以后的讲课中或者是讲评中,继续补充完整。同时我们还会在词的章法结构课程中,重点会讲解下过片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过片的几种方式,并不是说一首词里只能用一种方式去写,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可以几种方式同时使用。这个要看各自的笔力了。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A、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过片首重抒情。
这里要说下,上片不仅仅是写景,叙事也可以,下片也可以是抒情,也可以是议论。但是不管上片是在写景还是在叙事,过片必须是抒情或者是议论。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或者议论,是词的最常见的结构之一。
以一首满庭芳为例,也是我过去的作品。
梦断廊桥,沈园风恶。溯回往事如烟。梦中犹记,相伴理云鬟。俏目流连顾盼,对瑶月、锦瑟同弹。梦醒后,千般万种,历历映心田。
韶华随水去,潇潇暮雨,尽洒胸前。漫留得,黄昏孑影春残。犹恨归鸿又过,未替我、书信频传。佳期杳,倚栏望月,月白水连天。
韶华随水去,从这开始算是过片。大家看,上片是在描写景物(梦里梦外),下片就直接抒情。因为上片过多的描写了梦里的景物,所以下片在继续写梦景物的篇幅就不必要了,这样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不然也会给人以失调的感觉。如果从梦醒后,千般万种,历历映心田。 这里算过片的话,那锦瑟同弹来结束上片就显的韵味不够了。
这里要说一下,词里必须要有细节描写,
例如 这首词里上阙写梦中的场景,就是细节描写:梦中犹记,相伴理云鬟。俏目流连顾盼,对瑶月、锦瑟同弹。
B、过片,利用时空的转移,比如说过片回到过去,或者未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从这里过片,第一承接了上片的“一时多少豪杰,”同时也利用时空的变换使词的立体感更强了。
我们再看首例词:
千秋岁
天清雁远,落叶随风转。人去后,珠帘卷。对斜阳晚树,流水轻烟软。追旧梦,梦回月下流萤扇。
脂粉融香汗,水殿清歌满。都去也,唯遗叹。念年年燕过,岁岁春光短。鱼沉水,何时春去韶光返。
这个千秋岁也是这样的过片手法,这个手法和苏轼的那首一样过片承接了上片,回到了过去哈,也是在利用这个时空的转换,增加词的立体感。
C、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过片重在写景,做到情景交融。
例子:
晏几道 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又如 周邦彦的关河令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过片都是在写景,但这时候写景呢,要注意“过片的写景,必须是情感的延续,或者说是使用点染的手法来深化主题情感”,这个我们以后会重点讲解。
D、上片如果回到过去,那么下片换头必须回到现在。落笔要实。
我过去曾写过一首临江仙,以这词为例子
倦倚纱窗闻竹韵,惊回往事朦胧。依稀去岁赏春浓。拈花听絮语,踏月沐清风。数十年来如一梦,此身犹似飘蓬。当时月色已无踪。刘郎今又至,还识旧桃红?
大家看下,这词,首先以听到风过竹林的声音想起了过去种种,然后回到了过去。上片的结尾仍在过去里。拈花听絮语,踏月沐清风。这个是写过去的片段,大家看下过片“如一梦”这就把情感从过去拉回到了现在。
那么有人问了,如果过片仍在写过去是否可以,就这个词牌来说不可以。因为过多的描写过去,那么受篇幅的限制,抒发主题情感的空间就小了,给人以篇幅失调的感觉,如果这个词牌是个长调,可以。关键是词牌的篇幅问题。
这里要强调第二种过片的方法,过片回到过去,或者未来。要尽快的在下阙拉回到现在时刻。如果一直在过去或者未来流连,也会使词的篇幅出现失调的情况。
过片方法里的EF两种方法呢,多是表现在以文入词里,等我们讲到辛弃疾的时候,再讲解。
下面我们要来介绍下,词的起和收,也就是如何开头,和如何结尾。
要求词的起收要做到 起的自然要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结的深远,要做到“言尽意不尽”
记的学棋的时候,老师常说“开局成功,一路雄风”那么诗和词的起句一样,起句很重要。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下词的起句,起句不一定是词的第一句,或许是词的前一两句。
起句方式A、以景起,B、以事起,C、以典起,D、就题目起,E、反起。
我们简单的介绍下前三种,
A、用景语的比较常用,
我们来看下例子。
欧阳永叔的几首蝶恋花,都是用景语来起句的,如 “越女采莲秋水畔”
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又如纳兰词的南乡子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再如,冯延巳的醉花间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这里要讲下,景起不能随便选景,因为这个时候,词里要表达的基本情绪就已经定位了,无法改变了.词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用景语起句,一般就要奠定好这个主题的基本情绪。
B、以事起如,泪咽却无声
泪咽却无声, 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
以事起,也叫用情语起句
这是一首纳兰词的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全词如下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又如“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个是韦庄的菩萨蛮。
C、以典起,就是开头先用典故来起句,这个我们以后会在专门的讲评课上来具体介绍。同时其他起句的方式,也是如此。
但是不管用哪种起句方式,都要做到一点那就是 “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在开头奠定下来全词的情感基调。
词的收尾方式最常见的是两种方式,
第一、以景语结句
此类手法,是古人用的最多的,也是我们现在网络写手用的比较多的手法之一。 这类手法,容易做到 结的深远且回味无穷。
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又如,冯延巳的蝶恋花词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些都是以景语结尾的例子,南宋也有一首词,以景语结句,最为出名。
姜白石的踏莎行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第二种就是以情语结尾的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这是冯延巳的醉花间,刚才举过的例子
我们再来看下,韦庄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周邦彦的关河令
秋阴里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李后主的“人生长恨水长东,”也是典型的用情语结尾的例子。
总结: 景语结尾要做到境界开阔,结的深远,情语结尾,要做到言浅意深,结的余味无穷。
这里要解释一下情语结句的言浅,是说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直接看懂,千万别在使用这个方法结句的时候,出现冷僻的字,生硬的典故。
其实这也是我们文心阁讲义里,诗的结句。
我们这节课要留个练笔。写一首仄韵的词牌
归自谣
这个不限韵,不限题了。但是下节课就要增加难度了,限题,然后慢慢的就要限韵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