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填词柳三 发表于 2014-12-29 21:08

行酒令与刻画人物

《红楼梦》取材于封建贵族大家庭的日常生活,经常写到宴饮情景,于是自然也就写到了酒令。
在《红楼梦》中,写到饮酒行令的场面,包括后四十回,据统计大概约有三十七次,其中有九次,行了酒令,共有近百的人次参与其中,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罕见的。
《红楼梦》中的酒令形式多样,五彩斑斓。有连诗、题句、有射覆、拇战,有猜枚、掷骰,也有击鼓传花、说牙牌、讲笑话,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不可胜举。
《红楼梦》中的酒令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作品内通过酒令反映出了人物的修养、身份、际遇,预示了人物的命运、归宿,表示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第四十回曾专门描写了贾府家宴上行牙牌令的情景。牙牌令就是用牙牌也即骨牌所用具所行的酒令。其中共有贾母、薛姨妈、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刘姥姥等七人行了酒令。这些酒令都是作者为了表现人物而精心创作的。史湘云和薛宝钗二人的酒令对的是唐诗,显得特别文雅,这与二人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如薛宝钗对的酒令是:

左边是“长三”。
——双双燕子语梁间。
右边是“三长”。
——水荇牵风翠带长。
当中“三六”九点在。
——三山羊落青天外。
凑成“铁琐练孤舟”。
——处处风波处处愁。

这是一副由两张“长三”、一长“三六”组成的牙牌。“长三”是为了押韵而把“长三”倒过来的说法。薛宝钗分别以“双双燕子语梁间”和“水荇牵风翠带长”来形容“三长”牌,既显得形象逼真,又很有雅趣。“双双燕子语梁间”一句是改宋代诗人刘李孙《题饶洲酒务厅屏》中的“呢喃燕子语梁间”而成,用“双双燕子”代指“长三”分两行平行斜排的绿色六点。“水荇牵风翠带长”,引自杜甫的《曲江对雨》,用形似绿色飘带的荇来秧蔓来比喻“长三”的牌形和颜色。“三六”牌上三下六,共九点,都是绿色,所以薛宝钗用“三山羊落青天外”来形容。“三山羊落青天外”,来自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用“三山”代指“三六”牌上方斜排的三点,用“青天”代指此牌下方相当于“天牌”一半的六点,比喻得尤其精妙。由于这副牌共有五个三点,一个六点,就像一节节铁链和一叶孤舟,所以鸳鸯说“凑成‘铁琐练孤舟’”。宝钗由此进一步联想,便说出了“处处风波处处愁”来,这一句系由唐代薛莹《秋日湖上》中的“烟波江山使人愁”来,让人想到这个酒令中所隐含的淡淡哀愁。整个酒令,描绘形象,用语典雅,风格庄重,与薛宝钗的才气、博学的特点完全吻合,也反映出了她的稳重和平、温柔敦厚的性格特征。
    同是以文雅优美见长,同是显示出了人物的才气和诗情,林黛玉的牙牌令又和薛宝钗的很不一样,富于鲜明的个性。

左边一个“天”。
——良辰美景奈何天。
中间“锦屏”颜色俏。
——纱窗也没红娘报。
剩了“二六”把点齐。
——双瞻玉座引朝仪。
凑成“篮子”好采花。
——仙杖香桃芍药花。

黛玉所对的这副牌是由“长六”、“四六”、“二六”组成的。“长六”又名天牌,上下两个六点,点色红绿各半,相互岔开。黛玉便巧对“良辰美景奈何天”。“四六”上红下绿,又叫“锦屏”,黛玉便用“纱窗也没红娘报”为对,“纱窗”比的是绿色六点,“红娘”用来比作四点红。“二六”牌点的排列是上下六,两行排列齐整,黛玉便用“双瞻玉做引朝仪”去比。这句话出自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户下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黛玉引来以上方两点比昭容,以下方六点比两排朝见皇帝的官员。从中可见黛玉对杜诗是很熟悉的,可谓信手拈来,用得恰到好处。这也使人联想起黛玉给香菱开“阅读书目”重点列杜甫七言诗的情景来。着三张牌恰好组成一只花篮,所以鸳鸯说“凑成‘篮子’好采花”,于是黛玉便对以“仙杖香桃芍药花”,把三张牌的形象描绘得非常美丽,尤见黛玉诗的慧眼。如果就刻画人物而言,这个酒令里他两处分别来自《牡丹亭》和《西厢记》,表现出了黛玉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心地纯洁,活泼直爽的性格特点。而这和她与宝玉一起共读《西厢》的心情是一致的。但是,在这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黛玉竟然把被视为淫书的《牡丹亭》、《西厢记》中的词句引来行酒令,这在宝钗这样的封建社会的淑女看来,她是很不检点的,于是引起了宝钗的注意,便“回头看着他”,但是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事后宝钗便把黛玉叫来,对她进行了一番说教:“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是那里来。”从中可以看出,宝钗、黛玉二人在思想性格上的不同。
    贾母、刘姥姥同是年迈之人,他们的酒令以通俗为特点,但由于出身、地位、经历、修养等的不同,他们所行的酒令必然有着很大的不同。刘姥姥曾说,贾母生来就是享福的,而自己生来就是受苦的,她们的酒令也反映出了这一点。

左边是张“天”。
——头上有青天。
当中是个五与六。
——六桥梅花香彻骨。
剩得一张“六与幺”。
——一轮红日出云霄。
凑成便是个“蓬头鬼。”
——这鬼抱住钟馗腿。

这是贾府太上皇贾母的酒令。她这副牌是由“长六”、“五六”和“幺六”组成的。“长六”夜叫天牌,贾母便对一句“头上有青天”,用的是一句俗谚,意谓青天在上,善恶终有报应。“五与六”,是指十一点各点皆绿色的牌,贾母对以“六桥梅花香彻骨”,“梅花”比牌上方五点,“六桥”比牌下方六点。“红日”比红色的“幺”,以“云”比绿色的六点。这三张牌构成了一幅“蓬头鬼”,贾母便对了“这鬼抱住钟馗腿”。从这个酒令可以看出,贾母出言幽默风趣,善用俗热闹、热情开朗的性格。而酒令中的形象也带有大家贵族气象。

左边“四四”是个人。
——是个庄家人罢。
中间“三四”绿配红。
——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幺四”真好看。
——一个萝    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
——话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这是乡村老妪刘姥姥的酒令,同贾母酒令相比,刘姥姥则更通俗,更生动了。她是纯用农民的本色语言来描述牙牌的,不仅非常形象生动,而且更滑稽可笑。“四四”,上下各四共把点,借为红色,又叫“长四”、“人牌”,刘姥姥一听说“是个人”,想了半天,便说:“是个庄家人罢”。这一出言,便引人发笑,因为在贾府这样大家的酒宴上,还没有人提起什么“庄家人”,而这位“庄家人”当听说“是个人”,便想到“庄家人”,这便为后面的行酒令奠定了诙谐活泼的基调。在得到了贾母的肯定和鼓励后,刘姥姥便对答如流了。当鸳鸯说“中间‘三四’绿配红”时,她马上接上“大火烧了毛毛虫”,她以“大火”代指“三四”牌下方红色的四点,用“毛毛虫”代指上方绿色斜牌的三点,形象感更强,又引得大家笑起来。鸳鸯又说:“右边‘幺四’真好看”,她便说道:“一个萝   一头蒜”。“幺四”牌是上一下四,共五点,都是红色,“一个萝”代指上方的一点红,“一头蒜”代指下方的红四点。红色的萝卜,紫皮多瓣的大蒜,这样的事物都是来自农家生活。不仅说得形象逼真,而且让人似乎嗅到了泥土的芳香,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似看到了农家劳动的情景。由贾府宴会的奢侈挥霍,由他们的贵族享乐生活,人们也自然联想到刘姥姥这样的“庄家人”生活的简朴,度日的艰辛来。最后鸳鸯说:“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便用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大倭瓜。”于是大家哄堂大笑起来。这最后一句最为精妙,把这喜剧效果,烘染得淋漓尽致,读来确有身临其境,目睹其景,耳听其声之感。并且这个“特写镜头”,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清末民初的野鹤在《读红楼梦札记》中曾把刘姥姥行酒令的场面同第二十八回薛蟠行酒令的情景相提并论,说什么:“薛蟠行令,与刘姥姥牙牌令也算先后辉映。”其实他只是看到了二者外表的相似,而没有看到二者本质的不同。薛蟠所行“女儿”酒令粗野下流,庸俗不堪,不仅刻画了他的呆头呆脑、粗俗愚鲁的性格,而且暴露了这个纨   子弟、贵族花少的卑鄙无赖、下流无耻的丑恶面目。所以众人听他的酒令,都说:“该死!该死!”作家批判的态度从中完全可以看出来。而刘姥姥的酒令,全是来自农村生活,内容又出自一个“庄家人”之口,都是本色的语言,虽俚俗但不粗鄙,带着泥土的气息,读来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为之喷饭,为之开心!她这次到贾府,带来了自己亲手种的水灵灵、脆生生的新鲜瓜果,使贾府里整日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人们,终于尝到鲜儿;而她这里所行的酒令,也和她带来的新鲜瓜果一样,使贾府的贵族们也领略到了乡村本色语言的清新自然,鲜活生动。所以富于艺术眼光和审美情趣的贾母对刘姥姥说:“说的好,就是这样说。”足以表明作者对这种村言俗语的肯定。
第二十八回的“女儿”酒令,与这次牙牌酒令一样,也都准确地反映了人物的个性,前述薛蟠行令即是。此外,宝玉的酒令隐含着他牵挂着黛玉的心事,表明了对“女儿”的同情,也刻画了他一定程度的女性化的性格特点。冯紫英的酒令体现出了他的武将家风,语言俗而不恶。云儿的酒令符合她的妓女身分,也道出了她的苦衷。
第六十二回,大观园红香圃内诸姐妹为宝玉等四人庆贺生辰,摆席设宴,行令饮酒,林黛玉、史湘云行酒令,也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特别是史湘云的酒令活现出了她的性格:

    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琐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从中足以可以看出她疏俊洒脱,开朗外向,心直口快,活泼聪明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她由宴席上的“鸭头”,联想到周围的“丫头”,谐音成趣,更把她的联想丰富,思维敏捷,语言爽快,善于雅谑的特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甚至于她醉眠犹作睡语说酒令:“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她的豪爽多智、诙谐风趣、娇憨直率的性格透纸传出,使她的艺术形象栩燃如生。这一回还写了她不喜行“射覆”酒令,竟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这也是很见性格的一笔,使人联想起她的“英豪阔大宽宏量”来。第六十三回,小说还利用花名签酒令来刻画人物,以唐宋诗词名句来揭示人物的性格,预示人物的,也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任是无情也动人”以牡丹来比喻薛宝钗,“日边红杏倚云栽”以杏花来比喻探春,“只恐夜深花睡去”以海棠来比喻史湘云,“开到荼花事了”以荼来比喻麝月,“莫怨东风当自嗟”以芙蓉来比喻林黛玉,“桃红又是一年春”以桃花来比喻袭人,都刻画出了各位签主的性格,预示了她们的命运和归宿,这种以花喻人的高妙之处是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以花喻人,在中外文史上都是屡见不鲜的,甚至有人还编出故事,专门去讽刺以花喻人的做法,遂有“天才”、“庸才”、“蠢材”的说法。我们说,曹雪芹肯定不是第一个以花喻人的作家,甚至连第二个、第三个都远不可能,但是他以花来比喻上述这样多的女子,并且比喻得这样富于深广的内涵,直至今日仍让后人赞叹不已,这说明他既不是“蠢材”,也不是“庸才”,而是一位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天才”。
    饮酒行令,古往今来,司空见惯,但能把酒令写得这样富有个性特征、生活情趣和艺术魅力,在中外文学史上能有几人?我们怎能不为他艺术才华而绝倒呢!

南山客 发表于 2014-12-31 20:12

越读越觉其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酒令与刻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