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填词柳三 发表于 2014-12-28 18:19

包公“对联择婿”捉元凶

说是在北宋仁宗皇祐元年,京城开封府西郊张庄村有一名聪明伶俐的女子,名叫张雪凤,年方二十有八,才貌双全,这天被东郊溪西村的徐家迎去成亲。新婚之夜,闹洞房的人们散去已是半夜,雄鸡齐鸣,新娘见景生情,出一上联试探公子才学,并带有开玩笑地说:“对不出来,可不准上床哟!”
说完,新娘子开口说出上联:“溪西鸡齐啼”。这上联除了叠韵之外,兼有“嫁鸡随鸡”、“白头偕老”之意,徐公子一时对不上来,竟真的离开洞房。    第二天,新郎在家背手踱步,一副愁眉不展之状,新娘抿嘴笑问道:“公子有什么心事如此不悦?”新郎无精打采回答:“还不是因为对不出你那个怪联?”新娘禁不住“扑哧”一笑:“你昨晚不是已对出‘屋北鹿独宿’了吗?有这一联足够了,无需再二再三呀!”
徐公子听毕,吃惊地说:“娘子话从何说起?昨晚我在书房过夜,并不曾对出下联呀!”“啊!怪不得口音和你……”新娘惊叹一声,情知昨晚被人钻了空子失去贞操,顿感悲愤交加,竟投井自尽了。
出了人命,张家不肯罢休,便向官府控告徐公子逼死新妇。城郊地方官糊涂判案,对徐公子施以重刑,屈打成招,被押入死牢,待秋后问斩。徐公子的父母闻讯,绝望至极,双双投河自尽。
奇案传到开封府尹包公耳中,包公感到案中必有冤情,决定过问此案。一天,包大人独自一人来到东郊溪西村,象是无意中向行人问及此事,越问越觉得内中还真有文章。于是,他到死牢私会公子,知道了事发当晚徐公子在书房过宿,给一位同窗讲了此事。包公心想:欲破此案,必须从对联入手,便与女儿包春芳商量,按照上联“溪西鸡齐啼”的格式,拟出了一个“岸南船伴还”的并蒂联。包公推测,元凶不仅奸滑巧诈,还擅长对联,和徐公子有旧,且是色中饿鬼,所以定下一个“对联择婿”之计,引元凶上钩。
包大人虽然是出了名的“包黑子”,但他的女儿包春芳却生得冰肌玉貌,美丽异常,且知书识礼聪慧过人,因而芳名远扬,早有人对她朝思暮想,垂涎三尺了。
包大人要“对联择婿”的消息传出后,立即轰动了京城内外,十里八乡的才子跃跃欲试。
“对联择婿”的地点设在包府大厅,包大人亲自主考,候选才子足有一百五六十人。这些人都是“十年寒窗苦,满腹多诗书”的角色,吟诗做对均不在话下。不过这天大家都不敢大意,因为对联是包小姐亲自拟定,而且要凭一联订终身,因而到场的人都是大气不敢出,静候时辰的到来。
良辰一到,鼓乐齐鸣,绣帘后传出一只金漆小盘,盘中红绸系金笺一卷,包公信手打开,洪钟般声音读出上联:“岸南船伴还”。
在场应对的书生一听,个个摇头搔耳,不时传出阵阵叹息之声。偶有书生对出,但也过于牵强,小姐摇头表示不满。正当人们失望、吁叹之时,一个清瘦书生从人群中走出,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干咳一声后,得意地对众人说出下联:“屋北鹿独宿”。
这下联与上联对仗相当工整,静对静,动对动,“独”与“伴”这两个字虽不是数词,却表达了“单”、“双”之意,“独宿”对“伴还”与择偶之意又十分巧合,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佳联,众人不免齐声叫好。正当大厅中闹哄哄之时,只听“啪”的一声惊堂木脆响,包青天站起身大喝一声:“来人,给我绑了!”
张龙、赵虎应声而起,把瘦书生绑个严实,一百多个才子和围观百姓见此情景,一个个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奇怪的是被绑书生居然不叫一声冤,只是浑身打哆嗦。
原来,张雪凤生前有言:“怪不得口音……”包大人一听瘦书生讲吴地方言,与中原话音大不相同,便初步断定他就是凶犯。经过一番审讯,瘦书生交待了罪行——他祖籍吴中,两年前随姑父来汴梁就读。由于在京都寻花问柳,前不久被送到郊区乡间求学。那天晚上,徐公子因未对上新娘子的对联,便跑到书房与这位同窗讲了。瘦书生兽性大发,乘黑潜往新娘洞房应对。张雪凤黑夜不辨真伪失去贞操,一时气急投井自尽,造成千古恨事。
自以为得计的瘦书生,万万没有想到中了包大人的“对联缉凶”之计,受到应有惩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包公“对联择婿”捉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