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心寒 发表于 2014-12-24 21:23

转载经典散文原文及赏析——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

《公寓生活记趣》   谈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两句词,公寓房子上层的居民多半要感到毛骨悚然。屋子越高越冷。自从煤贵了之后,热水汀早成了纯粹的装饰品。构成浴室的图案美,热水龙头上的H字样自然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际上呢,如果你放冷水而开错了热水龙头,立刻便有一种空洞而凄怆的轰隆轰隆之声从九泉之下发出来,那是公寓里特别复杂、特别多心的热水管系统在那里发脾气了。即使你不去太岁头上动土,那雷神也随时地要显灵。无缘无故,只听见不怀好意的“嗡……”拉长了半晌之后接着“訇訇”两声,活像飞机在顶上盘旋了一会,掷了两枚炸弹。在战时香港吓细了胆子的我,,初回上海的时候,每每为之魂飞魄散。若是当初它认真工作的时候,艰辛地将热水运到六层楼上来,便是咕噜两声,也还情有可原。现在可是雷声大,雨点小,难得滴下两滴生锈的黄浆……然而也说不得了,失业的人向来是肝火旺的。
    梅雨时节,高房子因为压力过重,地基陷落的原故,门前积水最深。街道上完全干了,我们还得花钱雇黄包车渡过那白茫茫的护城河。雨下得太大的时候,屋子里便闹了水灾。我们轮流抢救,把旧毛巾、麻袋、褥单堵住了窗户缝;障碍物湿濡了,绞干,换上,污水折在脸盆里,脸盆里的水倒在抽水马桶里。忙了两昼夜,手心磨去了一层皮,墙根还是汪着水,糊墙的花纸还是染了斑斑点点的水痕与霉迹子。   风如果不朝这边吹的话,高楼上的雨倒是可爱的。有一天,下了一黄昏的雨,出去的时候忘了关窗户,回来一开门,一房的风声雨味,放眼望出去,是碧蓝的潇潇的夜,远处略有淡灯摇曳,多数的人家还没点灯。       常常觉得不可解,街道上的喧声,六楼上听得分外清楚,仿佛就在耳根底下,正如一个人年纪越高,距离童年渐渐远了,小时的琐屑的回忆反而渐渐亲切明晰起来。   我喜欢听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的。在香港山上,只有冬季里,北风彻夜吹着常青树,还有一点电车的韵味。长年住在闹市里的人大约非得出了城之后才知道他离不了一些什么。城里人的思想、背景是条纹布的幔子,淡淡的白条子便是行驰着的电车──平行的,匀净的,声响的河流,汩汩流入下意识里去。   我们的公寓靠近电车厂,可是我始终没弄清楚电车是几点钟回家。“电车回家”这句子仿佛不很合适──大家公认电车为没有灵魂的机械,而“回家”两个字有着无数的情感洋溢的联系。但是你没看见过电车进厂的特殊情形吧?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赖,克赖!”吵闹之中又带着一点由疲乏而生的驯服,是快上床的孩子,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车里的灯点得雪亮。专做下班的售票员的生意的小贩们曼声兜售着面包。有时候,电车全进了厂了,单剩下一辆,神秘地,像被遗弃了似的,停在街心。从上面望下去,只见它在半夜的月光中坦露着白肚皮。   这里的小贩所卖的吃食没有多少典雅的名色。我们也从来没有缒下篮子去买过东西。(想起《侬本痴情》里的顾兰君子。她用丝袜结了绳子,缚住了纸盒,吊下窗去买汤面。袜子如果不破,也不是丝袜了!在节省物资的现在,这是使人心惊肉跳的奢侈。)也许我们也该试着吊下篮子去。无论如何,听见门口卖臭豆腐干的过来了,便抓起一只碗来,蹬蹬奔下六层楼梯,跟踪前往,在远远的一条街上访到了臭豆腐干担子的下落,买到了之后,再乘电梯上来,似乎总有点可笑,我们的开电梯的是个人物,知书达理,有涵养,对于公寓里每一家的起居他都是一本清帐。他不赞成他儿子去做电车售票员──嫌那职业不很上等。再热的天,任凭人家将铃揿得震天响,他也得在汗衫背心上加上一件熨得溜平的纺绸小褂,方肯出现。他拒绝替不修边幅的客人开电梯。他的思想也许缙绅气太重,然而他究竟是个有思想的人。可是他离了自己那间小屋,就踏进了电梯的小屋──只怕这一辈子是跑不出这两间小屋了。电梯上升,人字图案的铜栅栏外面,一重重的黑暗往下移,棕色的黑暗,红棕色的黑暗,黑色的黑暗……衬着交替的黑暗,你看见司机人的花白的头。 没事的时候他在后天井烧个小风炉炒菜烙饼吃。他教我们怎.煮红米饭:烧开了,熄了火,停个十分钟再煮,又松,又透,又不塌皮烂骨,没有筋道。托他买豆腐浆,交给他一只旧的牛奶瓶。陆续买了两个礼拜,他很简单地报告道:“瓶没有了。”是砸了还是失窃了,也不得而知。再隔了些时,他拿了一只小一号的牛奶瓶装了豆腐浆来,我们问道:“咦?瓶又有了?”他答道“有了。”新的瓶是赔给我们的呢还是借给我们的,也不得而知。这一类的举动是颇有点社会主义风的。   我们的《新闻报》每天早上他要循例过目一下方才给我们送来。小报他读得更为仔细些,因此要到十一二点钟才轮得到我们看。英文、日文、德文、俄文的报他是不看的,因此大清早便卷成一卷插在人家弯曲的门钮里。     报纸没有人偷,电铃上的钢板却被撬去了。看门的巡警倒有两个,虽不是双生子,一样都是翻领里面竖起了木渣渣的黄脸,短裤与长统袜之间露出木渣渣的黄膝盖;上班的时候,一般都是横 ’在一张藤椅上睡觉,挡住了信箱。每次你去看看信箱的时候总得殷勤地凑到他面颊前面,仿佛要询问:“酒刺好了些吧?”恐怕只有女人能够充分了解公寓生活的特殊优点:佣人问题不那么严重。生活程度这么高,即使雇得起人,也得准备着受气。在公寓里“居家过日子”是比较简单的事。找个清洁公司每隔两星期来大扫除一下,也就用不着打杂的了。没有佣人,也是人生一快,抛开一切平等的原则不讲,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个还没吃过饭的人立在一边眼睁睁望着,等着为你添饭,虽不至于使人食不下咽,多少有些讨厌。许多身边杂事自有它们的愉快性质。看不到田园里的茄子,到菜场上去看看也好──那么复杂的,油润的紫色;新绿的豌豆,熟艳的辣椒,金黄的面筋,像太阳里的肥皂泡。把菠菜洗过了,倒在油锅里,每每有一两片碎叶子粘在蔑篓底上,抖也抖不下来;迎着亮,翠生生的枝叶在竹片编成的方格子上招展着,使人联想到篱上的扁豆花。其实又何必“联想”呢?蔑篓子的本身的美不就够了么?我这并不是效忠于国社党,劝诱女人回到厨房里去。不劝便罢,若是劝,一样的得劝男人到厨房里去走—遭。当然,家里有厨子而主人不时地下厨房,是会引起厨子最强烈的反感的。这些地方我们得寸步留心,不能太不识眉眼高低。   有时候也感到没有佣人的苦处。米缸里出虫,所以掺了些胡椒在米里──据说米虫不大喜欢那刺激性的气味,淘米之前先得把胡椒拣出来。我捏了一只肥白的肉虫的头当做胡椒,发现了这错误之后,不禁大叫起来,丢下饭锅便走。在香港遇见了蛇,也不过如此罢了。那条蛇我只见到它的上半截,它钻出洞来矗立着,约有二尺来长,我抱了一叠书匆匆忙忙下山来。正和它打了个照面。它静静地望着我,我也静静地望着它,望了半晌,方才哇呀呀叫出声来,翻身便跑。提起虫豸之类,六楼上苍蝇几乎绝迹,蚊子少许有两个。如果它们富于想象力的话,飞到窗口往下一看,便会晕倒了罢?不幸它们是像英国人一般地淡漠与自足──英国人住在非洲的森林里也照常穿上了燕尾服进晚餐。      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然而一年一度,日常生活的秘密总得公布一下。夏天家家户户都大敞着门,搬一把藤椅坐在风口里。这边的人在打电话,对过一家的仆欧一面熨衣裳,一面便将电话上的对白译成了德文说给他的小主人听。楼底下有个俄国人在那里响亮地教日文。二楼的 那位 太太和贝多芬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一捶十八敲,咬牙切齿打了他一上午;钢琴上倚着一辆脚踏车。不知道哪一家在煨牛肉汤,又有哪一家泡了焦三仙。  人类天生的是爱管闲事。为什么我们不向彼此的私生活里偷偷的看一眼呢,既然被看者没有多大损失而看的人显然得到了片刻的愉悦?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计较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屋顶花园里常常有孩子们溜冰,兴致高的时候,从早到晚在我们头上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像瓷器的摩擦,又像睡熟的人在那里磨牙,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如同青石榴的子,剔一剔便会掉下来。隔壁一个异国绅士气势汹汹上楼去干涉。他的太太提醒他道:“人家不懂你的话,去也是白去。”他揎拳撸袖道:“不要紧,我会使他们懂得的!”隔了几分钟他偃旗息鼓嗒然下来了。上面的孩子年纪都不小了,而且是女性,而且是美丽的。       谈到公德心,我们也不见得比人强。阳台上的灰尘我们直截了当地扫到楼下的阳台上去。“啊,人家栏杆上晾着地毯呢──怪不过意的,等他们把地毯收了进去再扫吧!”一念之慈,顶上生出了灿烂圆光。这就是我们的不甚彻底的道德观念。

雪峰心寒 发表于 2014-12-24 21:24

情、趣、理的完美结合旧上海租界生活的写真                                             ——《公寓生活记趣》赏析   张爱玲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审美方式,传递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艺术追求,借助深刻的生活体验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成功地将感性与理性,具体的当下的人生体验与深刻的哲理思考融于一体,一方面,她的散文相当讲究世俗情趣,实实在在而又心怀憧憬地透视现实人生,谈都市生活,男女饮食,生活起居等,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形成了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的美学气质,有着自己独特的从容散淡的风韵,这种成功的艺术实践是张爱玲对现代散文的一种独特贡献。《公寓生活记趣》是其散文创作的代表作,收入散文集《流言》之中。作品分析: 创作背景:张爱玲是善写旧中国租界生活的高手,她的家庭出身、从小就陷于其中的紧张敌对的人伦关系、纷扰的生活环境影响、再加上亲身经历了香港陷落的炮火和上海的沦陷,使她深切感受到世情淡薄和命运的不测,促成了她对生和死、自我和世界、男人和女人的独特理解。一方面,无论她写多么热烈的场面,总是透出“永远不再”的“苍凉”,另一方面,和“文明的末世感”紧相连的是她对凡俗生活无限热切的世俗性,对女性琐细的日常生活的发现与肯定,指出去掉一切浮文,剩下的只有饮食与男女两项。张爱玲的世俗是人生安稳的底子,是惘惘的威胁之下的坚持与固守,忠于战争给予她的“甚么都是模糊、瑟缩、靠不住”的感觉,使她拒绝了一切乌托邦彼岸的幻想;普通市民在战争中攀住了一点踏实的东西就能真实地活下去的事实,更启示她抓住了人生此岸,拥有了其对于世俗人生的审美的、人性的、生命的体验与观照。作者所写的散文,也常常是她在这一背景下的所思所感。 主题:《公寓生活记趣》是作者由沦陷的香港逃回上海后,寄住在上海公寓时写下的真实感受,将寄居在上海租界高层公寓房子上层普通居民的特殊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令读者如临其境。不管是浴室水龙头轰隆轰隆的空洞而凄怆的怪叫声,还是大雨后人们抢救屋里的水灾的忙乱情形,不管是在六楼上观看那一辆衔接一辆“电车回家”嘈杂而有趣的情景,还是描述在公寓里居家过日子、去料理那“自有它们的愉快”的身边杂事的情形,写得都是“穷形而尽相”,生动而逼真。此外,作者还善于通过对具体事件的素描刻画生活在上海滩上高层公寓里的各色人等:知书识礼而缙绅气十足的电梯工,“翻领里面竖起了木渣渣的黄脸”的看门的巡警,“和贝多芬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的女太太,想管闲事又尊重美丽女性的洋绅士等,虽然只是寥寥几笔,这些生活在特殊情况下的人物心态却跃然纸上。总之,这篇“记趣”,写得有情、有景、有人物、有氛围,可以说是旧上海租界一隅的活写真。 艺术成就:首先,在对世俗人生的描写中体现了情、趣、理之美。张爱玲喜爱世俗的安稳的生活,在她看来,“安稳的人生”是人生最基本的底色,具有永恒的意味,因此,她在作品中一任自己的笔端流泻出充满生机的盎然的世俗人间生活和平凡快乐的人生:喜欢听市声,非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从都市菜市中感受到明媚鲜活的五颜六色的生命的快乐。她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地描写人间生活的琐琐碎碎的人生体验,点点滴滴的人间快乐,是因为这一切具体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安稳的本质,使生活显得更为真实,使人更为安心。张爱玲清醒地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所以她把世俗的生活写得这样情趣盎然。其次,在文体上,采用了议论小品文的文体。中西杂糅的文化教养,使张爱玲在总体上确立了自己以论说为主的散文文体,一方面,吸取了一些中国古代小品文的精华,另一方面,英国小品文的非正式的、随意的、幽默的、论说的特点也深刻影响了她的散文创作,但她并未因此而落入严肃说理等议论性文章的窠臼,而是从日常生活中随手拈来某个平常琐碎的题材后,从容漫笔,娓娓而谈,古今中外与之相关的意象都网罗其中,挥洒自如,机智幽默。这篇散文以公寓为题,谈生活,论人性,写人物,形散神凝,妙趣横生。第三,在语言的运用上,形象的叙事语言和精警的议论语言交替使用。张爱玲有着极高的悟性和艺术感觉,常采用一些物化的意象将人物、景物活心情传达得精致细腻,形象可爱,充满艺术气息,也常常不经意的使用一些精警机智的格言警句。如“城里人的思想,背景是条纹布幔子,淡淡得白条子便是行驰着的电车——平行的,匀净的,声响的河流,汩汩流入下意识里去”,“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较量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这类新鲜的、富有情韵的句子以及锐利新颖的警句给她的文体平添了许多灵秀和深刻,蕴意丰厚。

溪上青青草 发表于 2014-12-28 15:54

{:1_24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经典散文原文及赏析——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