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月枫影 发表于 2023-12-14 21:58

玲珑阁二期第十八讲讲义诗词写作二


今天是第十八讲诗词写作二

中调和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

这个是我们一直所讲的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讲过的情景相生、虚实和含蓄。都是围绕这个来讲的

所以在中调和小令里很少有用于叙事的。

很少不代表没有。我记得花间词里就有一首 ,描写唐代文人盯梢的故事

张泌的浣溪沙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这词大体意思是:傍晚时,我追逐着她的香车,一直跟随到京城里,一阵东风吹来,将绣帘斜斜地掀起。终于看到她回首相视的容貌,娇美的眸子闪着盈盈笑意。
  不知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对她倾诉衷肠?佯装作酒醉的狂徒,随着车行踉踉跄跄。隐约听得车中人的笑语,嗔骂“这生好轻狂”。

封建时代男女防闲甚严,而在车马杂沓,上女如云,男女界限有所混淆的游春场合,就难免有一见钟情式的恋爱、即兴的追求、一厢情愿苦恼发生,难免有“钉梢”一类风流韵事的出现,作为对封建禁锢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

在唐代礼教之妨,还不是很严的。所以有这样的事发生。

大家知道中国哪个朝代礼教最为严格么

中国礼教最严的朝代是宋代。

宋代也有类似张沁词里的事发生

还被正史记录了哈

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但是这首词不像刚才浣溪沙一样,以叙事为主,而是以叙事为辅,抒情为主的

这首词呢大多是借用前人的句子,为什么说好呢,因为他还有个故事

这词的作者是宋代的宋祁,和欧阳修修新唐书的那个宋祁

宋祁在朝廷做翰林学士的时候,有一天他走在京城的大道上,适逢皇家后宫的车仗回宫,其中有一辆车上坐着的宫女掀开车帘惊喜地叫了一声:啊,那是小宋!所谓"小宋",即指词人。词人有兄名宋庠,故当时有"大宋"、"小宋"之称。词人听到了宫女的叫声,可未及答话,车仗已走远了。词人回到家中,心中有所思念,便写下了这首词。

后来这首词传入了宫中,但是的皇帝便找到了这个宫女,把她许配了给宋祁。并调侃到“蓬山不远乎”?

宋祁所处的时代,当时是北宋初期,

当时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欧阳修也曾想着用小令来叙事,有一次想用小令来书写牛郎织女事

他连用了四首词牌来写同一事,发现原来这小令真的无法用来叙事。

所以我们在学习小令和中调的时候,多是学习如何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

说白了,就是如何做到以情韵来取胜。

那么我们来看下欧阳修的一首作品,来体会一下,他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沙行》)

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学词的心路历程,

同时也介绍一下,当代人的词风。

我记得这个是我在我们一青第一次聚会的时候,我在江苏沛县歌风书院里的一番讲话

我们写诗词有个心路历程:开始的时候我们用格律写诗词,说白了就是用规则来写诗词,那时候网络上懂格律的少,所以用格律写作品是第一个阶段,现在很多新手也都是经过或者停留在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呢,我们多是受韵律的束缚。有些句子,有些意思,总是难以表达清晰。当然也有不错的

我给大家看下,我当年的作品,初学时候的。这个讲课必须要发自己的作品,这时候要发别人的,准会惹麻烦的哈

浪淘沙
往事恨无穷,聚散匆匆,年年岁岁复西东。欲述闲愁幽恨事,今古相同。
把酒贺春风,其乐融融,一年花胜一年红。盛世风光无限好,蝶舞芳丛.

这是新手的作品,临摹的痕迹比较浓

虽然有自己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句子过于陈旧。

说明新手的句子,

这是我第一次认真按照词谱填词的。

我们初学填词,最大的束缚不仅仅是词的格律,还有例词的影响。

每个写手,学习诗词写作都会经过这个阶段的。

所以在第一个阶段(这阶段)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每一篇作品都要完整的意思在里面。第二韵律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写,第三、
要多注意词的语感。明白了词的节奏。

所以要大家多读,读的时候,多增加语感的感悟,词汇的运用。内容的完整表达

后来通过学习,通过大量的阅读,就会慢慢的就度过了这一阶段。

这里就可以看出无论是谁在学习古典诗词写作的时候,阅读是个基础哦。

第二阶段呢,我们用激情来写诗,通俗点就是有感而发。我们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凡是有感而发的作品,大家都写的不错,但是有些作品没感觉就写不好。

再给大家看一首词,是我当年看到了一对老夫妻的有感之作

唐多令 感一对老夫妻相守半生(今音新韵)
相恋古苏州,缘识燕子楼。数十年、风雨同舟。衣陋食蔬终不弃,既携手,愿白头。
岁月去悠悠,闲愁付水流。喜今朝、美景难收。明媚春光心亦醉,也学那,少年游。

没有比老夫妻携手看夕阳更亮丽的风景了.

但是这是有感而发,有感觉写出来的作品。

当然也有对这个题材没感觉的作品

我们来看下一首

浣溪沙
一阵香风悄掩门,雨声滴碎梦中痕。深秋思绪易消魂。

闻笛依然前日恨,看花不见去年人。画帘半卷雨黄昏。

这个阶段我们通过阅读,积累了一些词汇。但是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就是为写而写,

只注意整首词的辞藻是否华丽了,

往往会忘记一首作品,要有它的情感。它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用情感来驾驭文字,但往往都是在文字上下功夫

这首词呢,说白了,就是没感觉而写的。

虽然句子不错,但是主题情感表达的不清晰,只能让人感觉出是写愁的作品。到底这愁是什么愁呢,不知道。

这阶段呢,还不算是诗词上的初窥门径。

这两阶段,都不算是入门。只算是学习阶段

那么诗词写作,是否入门了,关键在第三阶段。是否到达了这个阶段

所以还要学习

来慢慢的通过学习,才知道原来诗词要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做到这点,才算是初窥门径。

这就是第三阶段。用情感来写诗填词

这个阶段我们知道了要表达情感真实,这样的作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这阶段我们对写诗的一些基本技巧都已经熟练掌握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作品题材范围很窄,并且在第二三阶段的有不少写手,喜欢用华美的辞藻,喜欢流连于花前月下般的情怀。

我曾和林正三先生交流过,

当年我生病时期,有一段时间是在家养病,几乎没有外出。哪时候我道路溜达,在网上。偶然间进入到了一个瀛社的论坛。

偶然间在里面遇到了林正三先生

林正三,大家可能不了解

台湾人,国学大师。生于民国三十二年,

也就是1943年,

我记得二十年前吧,网上突然流行过一段时间啊。他的诗学概要,一书

要说王力先生普及了诗词格律。我们现在学习的格律都是王力先生普及后的结果。

林正三先生呢,他的书,在网上关于律绝的写作,有过普及。

我们在这阶段所写的诗词,

是知道了要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了,

但是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一下就挡住了大批的写手

我身边有不少诗友。有的都写了几千首作品,还停留在一二阶段。

当然好多人都以大家自居了。

但是这个只是一种现象,好多人错误以为懂了诗词的格律就会写诗了。加上现在出书,又花不了多少。所以几年后他们都会出一本书

好多人就是以出书,来证明自己的

说句好玩的话,我书房里的书柜,曾经被诗友的书占据了整整一书柜的空间

后来,都被我给卖了。实在放不下了,于是就在我家孩子高三毕业后,连同孩子的书一起给卖了

这阶段的写手呢,作品写的不错了,但是题材太窄。

当年我就被我朋友经常批评,说我的词过于单一了。写来写去就是儿女情长,相思笔调的。这个阶段我们还需要继续学习,首先要广泛的阅读

就学词而说,首先要阅读花间词,敦煌词,南唐词,两宋词,元明清的词

度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就会进入第四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呢,我们用学识来写诗填词,大家在网络上呆久了,经常写的题材范围呢,都想着扩大下,并且从写作的风格和技巧上,都想突变下,不能老是一味的重复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再进一步学习了,以前我们对唐诗宋词那是读的多,但是唐宋之前或者之后的作品了解的不多,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的去学习,由单一的实践,转变到了理论的研究,从而增加自己的学识,再写出来的作品,就笔力老道,意蕴深含了。

这阶段是经过了第三阶段,不断的学习,才达到的。

这个时候,各种题材写起来就很得心应手了。

浪淘沙

绿柳倚桃芳,莺唱新簧。门前溪水伴斜阳。细数平生多少事,点滴堪尝。

把酒叹流光,品味炎凉。镜中双鬓渐成霜。逝去情怀皆已是 ,淡淡沉香。

这是我08年元月份,所写的一首词。为一个朋友文集写了篇序,同时顺手给她的照片,题的一首词

我是在05年的时候,突然静下心来,开始不写了,三年间由于当时是客居昆明,空闲的时候,就开始大批量的阅读了

巧合的是我在云南图书馆里,有个朋友给我办了张借书卡。

经过了几年的沉默,
大概三五年的时间吧,我哪时候很少动笔,就是闷头思考。想一下自己作品上的不足
当然期间也不是一首不写,而是减少了写作的数量

我记得在05年的时候,还写过几首呢

西江月   
酒后戏填词

锦帐合欢鸳枕,洞房桂蕊香飘。夫郎低语美妻娇。“窗外人声悄悄”。
檀口樱唇轻启,朱鬟玉首频摇。“莫忙携手度春宵,先数彩金多少”。

当年我们四兄弟中的老二,与岸为礁,大婚。当时我写的这首词

风入松 感怀

功名利禄似枯枷,流水年华。雁回冬去逢伊面,又一晚,共话桑麻。几处春风戏柳,半墙淡月梅花。

月移竹影上窗纱,一曲琵琶。清音袅袅闲愁去,空留下,幻海生涯。今后心居何处,彩云深处为家。

这首词呢,是在04年左右时候写的。记忆中大概是03年的时候开始思考,开始反思自己的诗词。

给大家介绍一个反思的方法

就是把自己的作品,全部丢掉。当自己是新手,重新学起,从基础开始慢慢的学习起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同样的问题,过去我们可能没有考虑全面,

同时还可以思索一下,同一首作品,现在自己再写,会有什么不同

满庭芳

记梦

梦断廊桥,沈园风恶。溯回往事如烟。梦中犹记,相伴理云鬟。俏目流连顾盼,对瑶月、锦瑟同弹。梦醒后,千般万种,历历映心田。

韶华随水去,潇潇暮雨,尽洒胸前。漫留得,黄昏孑影春残。犹恨归鸿又过,未替我、书信频传。佳期杳,倚栏望月,月白水连天。

这些作品都是陈年烂谷子的作品了。

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中来

第四个阶段呢,我们用学识来写诗,大家在网络上呆久了,经常写的题材范围呢,都想着扩大下,并且从写作的风格和技巧上,都想突变下,不能老是一味的重复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再进一步学习了,以前我们对唐诗宋词那是读的多,但是唐宋之前或者之后的作品了解的不多,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的去学习,由单一的实践,转变到了理论的研究,从而增加自己的学识,再写出来的作品,就笔力老道,意蕴深含了。
这个是说明我们要不段的学习,才会不段的进步。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如果不及时充电的话,很快就写完了。这个也是很多写手,逐渐被淹没在网海里了。

我们当地有个老先生,当年曾写过一首诗给王力老师看,王力老师当时赞不绝口。谁知道同样一首诗,五十年后,拿去参加比赛,竟然直接被淘汰了。
为什么呢?时代在进步,诗词也在不断的发展。五十年前才有多少人写诗,当时的高水平,拿到现在看的话,也未必是高水平了哦!所以说我们要不段的学习。
学诗词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五个阶段,我们用见解去写诗,我们用的是自己对诗词的独到的见解,去谱写古典诗歌,那么这时候我们拥有自己的风骨。对以往的写作技巧那是更加的驾轻就熟,并且写出来的作品,不仅仅在字面上去构造诗词的韵味,而是从底蕴上去构建出诗词的韵味。这样就会出现一看这诗就知道是谁写的。
当然这阶段很难做到。是我们努力了的目标。

只是偶然间进入了这个阶段,发现还是有很多的不足。

所以不管是谁都要在诗词上不断的学习,

不然很快就退步的。

咱们班的学员作品,大部分是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之间徘徊。
所以大家的路还很长哦


下面我们来谈下当代的词风

大家知道中国诗词有三个现象么

第一、协会流

诗词协会是拥有写手最多的

但是协会里的写手大部分是老干体,因为他们学诗词的时间很短,大部分是退休后才学的,把诗词当做了业余爱好。

第二是出新流

不可否认网络繁荣了诗词,也造就了很多的优秀写手。

例如我当年上网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小姑娘。我记得她当年也不过是十八九岁的样子

她就是发初覆眉

对了,她是八五年的

现在不是小姑娘了

你错了,她虽然是玉女,但是当年的金童是南华帝子

我给大家看下她的作品

我最喜欢她的作品里的几首

忆王孙 那年春
一 崔护
重来我亦为行人,长忘曾经过此门。去岁相思见在身,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
二 桃花女
落花时节不逢君,空捻空枝空倚门。空著眉间淡淡痕,那年春,记得儿家字阿莼。
三 桃花
等闲烟雨送黄昏,谁是飞红旧主人?也作悠扬陌上尘,那年春,我与春风错一门。

确实写的很空灵吧

淡黄柳;如果爱      
秋千坠夜,磁带低低说:过去曾经成假设。十指温柔记忆,十年握成掌心屑。 雪飘瞥,眼神欲痴绝。白裙子、黑蝴蝶。等灯光散场清歌歇。错臂君生,转头吾梦,吾梦不曾诀别。

这首词,写出了黑白电影的感觉

这首淡黄柳的词风就是出新流,这样的作品是对是错呢,暂时无法考就。因为大家都在尝试摸索一条新路,

都在尝试中

网上有个人叫书生霸王,

曾有人拿他和海子并称。我们来看下他的作品

贺新郎
   十几年颠簸,更依稀,那些梦想,那场烟火。那夜风中谈故事,谈到心情烦琐。月已缺,流星已堕。玉腕一挥松手去,恰老街天色深如锁,你向右,我朝左。
   清风枯了花千朵。也中年,也应无语,也应看破。他日偶然间相遇,找个亭儿闲坐。问只问,都还好么。欲说今生缘分薄。怕来生,忘却今生我。人海内,擦肩过。

看下这首,是不是有流行歌曲的味道,有现代诗的味道呢

网络上说起出新,不得不说下李子

李子真名曾少立

下地回来爹喝酒,娘亲没再嘟囔。今天俺是读书郎。拨烟柴火灶,写字土灰墙。小凳门前端大碗,夕阳红上腮帮。远山更远那南方。俺哥和俺姐,一去一年长。

看似平常,但是韵味十足。就这样的写法来说,我是望尘莫及。尤其是他借鉴了山歌的表现手法,

大家都听过采风一词吧

是说古代的文人积极的向民间的山歌吸取营养,将古典诗歌丰富起来

关于李子的这种风格算不算出新呢。暂时无法给判定。

黑格尔说过
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

第三类呢,就是传承流

这一类的人,很多的。

传承,就要先继承在发展。各地协会都一些佼佼者,他们的风格就是和我们学习的一样

不轻易的创新,默默的先继承,再考虑如何拓新

像当年枕月居的几个

比如我朋友的一首诗

惯向舟前听雨声,十年换得一衫轻,
消磨旧事终无迹,读到相思已不惊。

这样的诗词读起来才有味道

既然是传承,就要先继承,保证写出来的作品有古典诗歌该有的味道。然后在思索创新。

今天的课就到这吧。前面的心路历程对大家有用的,后面的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留个练笔

写一首仄韵的词牌吧。明月逐人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玲珑阁二期第十八讲讲义诗词写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