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月枫影 发表于 2022-11-17 20:54

玲珑阁第二十四讲讲义

玲珑阁第二十四讲讲义
前几节课,我们停了下来,回过头来复习了中调的写法

今天我们还的学习长调

我们以前说过,学习古典诗歌写作

有三个要点

第一首先要确定下来情感主题,
第二要使用合理的章法结构,
第三呢,要写好关键句。

而第一点,是大家容易被忽略的。其实好多作品,大家都是拿起笔来就写

其实作为练笔作品,无所谓的。但是真正写作的时候,这点很重要

继而我们又讲到双阙词的章法

当时为了避开长调,就说了不包含长调。其实运用到长调里,也一样的

双阙词的章法结构,无外乎三种:
1、上片写景或者叙事,下片抒情
2、上片抒情,下片写景
3、并列式

运用到长调里,章法一,最为常见

一、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要注意三点:
A、上片的写景,主要是为抒情做铺垫的,不可和情感主线偏离
B、过片很重要,一般来说过片必须抒情,且笔落实处
C、多用景语收尾

我们来看下例词一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是北宋长调创作最多的词人。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柳永的语言风格不同于晏、欧一派,受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影响不大。他善于向民间词吸取营养,从许多优秀的民间词里学会了怎样写闺怨,怎样适用俚俗语言,怎样运用铺叙的手法。他成功地运用铺叙的手法,为北宋文人写长调开辟了道路。
作为一首长调,必须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因此,如何铺叙便成为关键性的课题。柳永词的特征主要是尽情描绘,不再讲究含蓄;他把写景、叙事、抒情打成一片,而在机构上却又有一定的层次,前后呼应,段落分明。 夏敬观《手评乐章集》称他的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
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下片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伤悲。“多情”句,写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推进一层。
“今宵”二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末以痴情语挽结,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整首词情景兼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从词的章法结构上来看,这首属于典型的上景下情的结构

上片在写景的时候,穿插着叙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是写景,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是叙述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些是景物的渲染 那这时候,大家要了解一点,在景物的描写中,穿插着叙述,这就是景和叙之间的衔接,做到二者相结合的,而又不脱节。这个是长调铺叙的最常见的手法。

至于顿挫,只是一种表现手法,而不是创作手法。这点要记住,并不是这手法就只能用于长调写作,在律绝里也可以使用的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那么过片应该注意什么
得,大家都没记住哈
过片首重抒情
大家看下这首词的过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长调词牌要首尾呼应。

我们说了柳永和秦观还有周邦彦的创作手法是一脉相承的。下面我们来看下秦观的例词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没讲解这词之前,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隋炀帝杨广,大家对他有多少了解?

隋炀帝虽然执政能力一般,甚至很差。但是他的文采还是很好的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这是杨广的两首诗

这首词写别情。上片主要写景,写秋日黄昏凄迷黯淡的景物以渲染离情之苦;下片着重抒情,通过对分手时情景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眷恋之情,其间亦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由写景渐入,“抹”、“粘”,下字精美传神,远景入画。角声报时,停棹点地,“离尊”说出暂对别筵,一派暮色苍茫、行色匆匆的场景。“蓬莱旧事”三句,追想旧情,多少缱绻,无限低徊,顿涌心头。

蓬莱旧事,是啥意思大家知道么?

男女爱情往事。

因为秦观呀,就好像是天龙八部里的段王爷一样

见一个爱一个

插写外景,烘染凄凉况味,浓化别绪。香囊、罗带,缀以“分”、“解”,告别刹那间,密意柔情难以割合之状,宛然在目。“谩赢得”、“何时见”,思前念后,自怨自艾,无可奈何,逼出泪染襟袖,离情达到高潮。旅船远驶,城不见,夜已深,而仍回首凝望,眷顾不休。笔触精细,思绪缠绵,画景诗情,一往而深。

秦观的这首长调的铺叙手法,就是我们说的,写景中穿插叙事或者抒情 。这样的手法,不仅仅适合中调,也合适部分长调。
但是只是部分长调 我们来看下这首词的两结 全是用景语结的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其中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这句就是化用隋炀帝的是“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这也说明隋炀帝的文采还是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的

下面我们来讲下周邦彦,

从柳永、秦观到周邦彦,一脉相承的倾向很明显,那就是:文人所走的道路越来越形式格律化。而周邦彦正是以高度形式格律化被称为『集大成』的词人

周邦彦词的特点是精于词法,在词的写作技巧上有所提高。过去柳永的词以铺叙为主,结构还是不免比较简单;周则在铺叙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求曲折、回环,变化较多。周邦彦的作品在章法结构上,长于铺叙,结构严谨。善于将顺叙、倒叙、插叙的叙述方法穿插使用,呈现错综交叉。重叠多变的特点。周邦彦的作品在言情体物方面也比前人更为工巧,开了用长调咏物的风气。同时他又精于音律,辨析入微,在词律方面起了规范作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他『所制诸调,非独音之平仄宜遵,即仄字中上,去、入三音,亦不容相混』南宋词人杨万里、杨泽安竟全和其词,『字字奉为标准』。他的语言风格由俚俗趋向典雅、含蓄,这也是他越过柳永更多地博得上层文人的赏鉴而成为词坛泰斗的原因之一。在艳情词方面,周邦彦不同于柳永,柳永的词过于俚语话,而周邦彦则不同,周的风格是含蓄,典雅。

我们来看个故事
北宋是中国历朝历代礼法最严格的朝代,北宋的文人多流连于花街柳巷,那么周邦彦也不例外,
当时京城有个名妓叫李师师,当时周邦彦正和李师师幽会。正好道君皇帝来了,周邦彦避之不及,于是躲在了床下,于是听到了道君皇帝和李师师的一段情深意切的对话。这个要解释两点,这个故事出自冯梦龙的三言两拍,具体有没有这回事,不做考证
第二古人说的床,一般都不是睡觉的床。例如 青莲的 床前明月光。这个床都不是用来睡觉的,

然后周邦彦次日,谱了一词为少年游少年游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这是实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
周邦彦的词的特点,这里可以体现出来,描写艳情方面,比较含蓄典雅,这点是和柳永不同的地方。

这个故事没完哈。后来这首小词,广为流传。道君皇帝知道后比较生气,于是质问李师师,李师师当时就招了,说那天咱两相会,周邦彦躲于床下。于是道君皇帝贬周邦彦出京,李师师出城相送,周邦彦写了一首兰陵王相赠。

你想呀,刚和当朝皇帝抢女人,这个周邦彦也是该死。

我们来看下他的词

兰陵王--柳【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个是三阙词,

古人说是咏柳,其实是咏的伤别

因为柳谐音留

这个是三片的词,不同于我们以往讲的单片和双片的词。
周邦彦的词在章法结构上,长于铺叙,结构严谨。善于将顺叙、倒叙、插叙的叙述方法穿插使用,呈现错综交叉。重叠多变的特点。

如兰陵王--柳。从送行者和行者的两个角度入手,层层铺叙。细细点染,前后呼应,曲折回环,而人生的悲欢离合,心灵深处的一丝颤动,都融入长亭外的春色中,后人评论:愈勾勒愈浑厚。

大家仔细看下这点,然后我们详细的讲解下这首词
此词分三段。一段以柳色来铺写别情;二段写离筵与惜别之情;三段写愈行逾远,逾远逾恨。

词题为“柳”,实借柳发端,写客中送客之离愁。上片由柳阴、柳丝、柳絮,引出折柳送别之人。“谁识京华倦客”,一句道出“斯人独憔悴”之慨,折柳之多,见出送客之频、宦游之倦,离愁之浓。为下文铺垫、渲染。

下片写渐远之后凄恻情怀。开头五字两顿,可知心情凄切至极。“渐别浦”二句实写船行孤寂,时间又渐近黄昏,于是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昔与她相聚的欢乐,是乐景写哀,最后以“泪暗滴”收束愁绪。

全词分往昔、她我、送留、想象与现实反复套叠,叙事抒情萦回曲折,而京华倦客之行为心绪一贯到底。离愁分量笔笔刻写入骨。

《兰陵王•柳》是一首送别词,名为咏柳,实写别情,其中还寄托了作者官场失意与身世飘零的喟叹。第一片是咏柳。“拂柳飘绵送行色”,是全词的关键句。它从咏柳转向别情,既交待了咏柳的原因,又交待了这首词的主旨是“送行”。第二片写饯行。这一片可分两层:前四句是“送”,写的是饯别的场面;后四句是“行”,写的是特别的情景。第三片写别恨。先总提一笔:“凄恻,恨堆积”。它对上是总结,对下是提示。下面接着从景、情两方面分别加以补充。“渐别浦萦回”三句是写景,“念月榭携手”五句是抒情。所以当时这首词很快就流传开了,

后来道君皇帝事后,有到了李师师哪里幽会。于是就问李师师,周榜彦被贬出京师,可去送行了么

于是李师师实话说了,去给周邦彦送行了。道君皇帝就问,今日京师流行一首新词。李师师就说了,是当时周邦彦写的,

后来道君皇帝,很是佩服周邦彦的文采,于是就下旨召回周邦彦。

这个是故事,故事嘛,就有了些演绎。

道君皇帝就是宋徽宗,后世对他的评价,文采虽然不如李煜,但他的瘦金体书法,独具一格。

我们不仅仅要看下周邦彦的词的艺术特色,以及铺叙手法的运用。还要对比下,三片的词和双片的词,在章法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阙词的章法结构我们以后再讨论。

因为还有苏轼,李清照的长调没讲完呢。讲完这两人,我们再回过头来讲周邦彦,讲下三阙词的章法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留个练笔,双阙词。念奴娇 咏枫叶

这个词牌有十二体,大家随意用,哪个体都可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玲珑阁第二十四讲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