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瑶 发表于 2022-11-2 21:18

文心阁第八讲 虚与实

文心阁第八讲    虚与实
大家还记得么,诗人写诗会用专门的语言,我们讲了诗家语的特点,但是我们一直没讲如何做到诗家语。其实要做到诗家语很简单,只需要掌握四个字即可:情景虚实。情景呢,我们讲过了情景相生。今天我们就来讲下虚实。

一般讲虚实呢,我总会用一首诗来讲解。我们先来看下这首诗:
无题
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是李商隐无题诗的第四首,相信大家都看过这诗,也看过这诗的解释。但是一般书上的解释、网络上的解释是错误的。我们先来看下网络上的解释。
【诗文解释】: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这是从诗文字上来解释的。

说他错误呢,是有原因的。我昔日曾和朋友交流诗词写作,说要避开把诗歌写成大白话,首先就要学会,在诗中使用情景,用景语来传情;或者是诗中体现虚实;又或者是情景和虚实结合使用。我们来看李商隐的这诗,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哪些又是虚实结合的。这诗是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这里的刘郎是说东汉时刘晨,他和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这是实写“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这两句前一句是虚写,后一句是实写。需要解释一下,墨未浓是啥意思。古人书写文字都用毛笔,先将墨倒入砚台中,以松香磨匀。墨未浓是因为作者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未磨浓。
第三联”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其实就是虚实结合的体现。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而网络上的解释或者是一些书籍里的解释,只是说第三联”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是单纯的描写室内的环境,梦醒后的场景。这个是错误的哦。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举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么一个写作经验“好的诗词贵在虚实结合”。那么我们下面要介绍两点虚实在写作上的运用。
虚实在写作上的运用:1、化虚为实这个我们以前讲过,其实就是诗词写作技法中的比的方法。也叫以实写虚。要表达的情感是抽象的,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出来。这个就叫做化虚为实。化虚为实,就是作者把心绪﹑情感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
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东流”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又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形容汪伦的深情厚谊,形象而生动。诗人还可以通过景物描写形容内心的思想情感,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中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喻愁之深广,以“梅子黄时雨”喻愁之绵绵不绝,用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限“闲愁”。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写作时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些都是例子。但都是词,我们下面选一首绝句来讲解: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由虚而实,突出了诗人对秋的独到见解。尤其一“胜”字,笔力千钧,堪称诗眼。
第三句描写辽阔的晴空下一鹤排云而上的壮景,更是将诗歌引入高潮。这既是实景,也是不甘沉沦,昂然不屈的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谓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而“诗情”本是抽象的,诗人用一“引”字,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

2、化实为虚
A、什么是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诗歌中的“虚”包括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西上莲花山)
b、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念奴娇•赤壁怀古》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韦庄有首诗我比较喜欢,题目是伤昔,也叫忆昔。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从第二句一直到第六句,全是描写过去的场景,都是虚写。就是因为有这些句子的铺垫,那么结尾实写“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才更有韵味。
这里大家记住不管是写诗或者填词,终究要回到现实里来。而这些回到现实里的句子才是重点。
c、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我们来看首李白的诗,可能是最近听了不知多少遍的李白的将进酒的京剧演唱吧。

夜泊牛渚怀古
唐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持帆席,枫叶落纷纷。
诗里的设想的场景,未来的场景都是虚写。

什么是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化实为虚
化实为虚,就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描写,把情思藏在景物的描写里。看是在写景,其实是在抒情。
例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
3、化实为虚的两种主要方式
一是利用谓词。——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炼字。写诗填词要炼字,这个大家都常听说到。那么炼字炼哪些字?一般是炼动词和形容词。

例如: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除了“咽”和“冷”两个谓词外,别的都是具体的词,都是景物。靠了这两个谓词把幽静深僻的境界写出来了。
“咽”是吞咽,声音比较低沉,在热闹场合这种低沉的声音不容易引起注意,所以从咽里显出幽静来。“冷”指阳光的微弱,因为山的深僻,才显出日色的“冷”来。连接名词之间的动词或者形容词,通过炼这样的词,来体现诗的内涵。

刘长卿《新年作》,“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说从早到晚同我作伴的只有猴子,和我领略江上风光烟雾的,只有柳树;这就具体,并从中透露出生活的单调寂寞来,用“同”和“共”两个谓坷,化实为虚。要是说生活很单调很简陋,显得抽象;说成醒来听见猿声才知道后半夜,看见花开才知道又是春天。
二是利用集锦的修辞手法。
这里讲化景物为情思,是靠适用谓词,这是指一般情况说的。也有光堆砌景物而不用谓词,同样能化最物为情思,----这个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种化实为虚的方式,也是我们讲过的集锦的修辞手法。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把六样事物排在一起,中间不用谓词,那就靠事物的排列来显示情思,要是排乱了一样事物就不行。鸡声是天亮前的鸡叫,鸡一叫,客店里的旅客就要起来赶路,这时候,太阳还没出来,天上只有月亮。赶路人的脚迹,印在板桥上的霜上。显得霜浓,天已冷。这六样事物靠着恰当的排列帮助我们理解它的含义,从而透露出旅客赶路辛苦的用意。这就从景物中见情思。

还有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一般来说最常用的化实为虚的方式就是结合景物,运用谓词来表达作者的情思。典型代表有诗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飞花和梦之间用轻似,思雨和愁之间用细如。一个轻一个细,体现出了全词的内涵。

4、虚实之间的关系
1、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最出名的一首绝句,就是人面桃花。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两句虚写,写的过去的场景。后两句实写,虚实结合。突出主题。两者正好场景相反,一个场景中有人面,一个场景里人面已经不知何处去了。
崔护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文人的推崇。我记得当年我在网上就遇到了小女生专门写了一组词
忆王孙 那年春
一 崔护
重来我亦为行人,长忘曾经过此门。
去岁相思见在身,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
二 桃花女
落花时节不逢君,空捻空枝空倚门。空著眉间淡淡痕,那年春,记得儿家字阿莼。
三 桃花
等闲烟雨送黄昏,谁是飞红旧主人?
也作悠扬陌上尘,那年春,我与春风错一门。

看下写的多美,这个就是发初覆眉的小词。我记得我认识她那会,好像她还是个大学生吧。这一转眼也是个三十大几的人了哈
2、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雨霖铃》《月夜》《踏莎行》。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我们这课开头用了一首律诗来讲解虚实,那么结束的时候,我们再来看首律诗。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第一联是实写,苏武遇到来接他回去的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心阁第八讲 虚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