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瑶 发表于 2022-10-19 21:33

文心阁第七讲 诗之别才

文心阁第七讲    诗之别才
上周我看到了墨子在安排大家课下练笔,好像是写步韵诗吧
当时我就说了,这个有点早
但是看到大家的积极性这么高,索性今天就来讲一下诗之别才
然后我们再讲点新内容
古代人喜欢诗词唱和的。所谓唱和诗
唱和诗据说是源自汉武帝时期的苏武和李陵之间的唱和。
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晓得吧
苏武被囚十九年,牧羊北海边
同时期呢,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当年也是被匈奴人俘虏了。据说开始李陵没有投降,但是汉武帝以为他投降了,于是就杀了他的家眷。后来李陵真的投降了
所以苏武和李陵两人都在匈奴生活的不得意,于是他们就用诗来唱和,
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他们的作品
没读过,我就发些给大家看下

蘇武與李陵詩
  (一)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誰爲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昔爲鴛與鴦,今爲參與商。
  昔者長相近,邈若胡與秦。
  惟念當離別,恩情日以新。
  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
  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人。

李陵與蘇武詩  (一)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
  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躑躕。
  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逾。
  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長當從此別,且複立斯須。
  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他们这只是用诗的形式来互诉衷肠。
后来也有人考证了,说这些诗不见记载,由于汉武帝时期,五言诗虽然流行了,但是没有盛行起来。苏武李陵两人,苏武呢出身不是贵族,虽然接触了书籍,但估计诗上的功夫也未必有如此好,李陵呢武将出身,虽然认识字,但是对诗文也不是多擅长的
所以后世考证说这些诗词是明清时候的人托苏李二人所作。
这就是诗词唱和的第一种形式,主题一样,不限韵部
后来在文人中所流行的唱和,除了第一种形式外,还有用韵,依韵,次韵
用韵就是说和原作,韵部一样,韵字可以不同的
依韵就是说和原作的韵字一样,但是顺序可以不一样
次韵又称步韵,指的是和原作的韵字一样,顺序也一样
元白刘,三人好写步韵
后唐还有陆龟蒙皮日休也好写步韵诗
这步韵呢是朋友之间的问候。
后来宋词的兴起,苏轼也写过次韵章质夫咏杨花词
但是写步韵诗
首先要有一个前提条件
原作和步韵的作品,主题要一样
例如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要步韵这首诗,首先要写春景
写的时候要注意,如果原作是仄起的,那么我们一般要写平起的。
因为这样才好不容易被原作所束缚
原作是仄起的,我们一般要用平起的格式来写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在遣词成句的时候,才容易不被原作束缚
场景未必一样,但是主题要一致
如果是写景的诗不可以
但是写愁的可以
例如他写春别,你写秋思
这样可以
如果他写春景央然,你写秋景就不可以
不过当做练笔,就没有这么多的限制了
此外除了步韵诗,还有击缶诗
击缶诗大陆会玩的不多了,多是台湾人还在大型的诗词雅集中能见到
意思是和击鼓传花一样,
击鼓传花是我们儿时的游戏,说这花传到墨子那,墨子就要上来表演个节目
击缶诗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限题的作品
提前选出左右词宗各一人
由他们来选出这期作品里的状元诗、解元诗和探花诗
其实就是选出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
大陆经常玩 的是分韵
例如,今年大雪后三日,我在天津,就和天津诗词学会的几个诗友,
就用一句诗,把这句诗 小桥流水人家。把这六个字分开,谁拈到哪个字,就必须以这个韵作诗词一首
今年我就写过不少拈韵的诗
拈韵 床字
偶题
文/柳三
闲言碎语岂须量,不与他人论短长。
世事浓时浓若酒,人情薄处薄如霜。
常因春去歌慷慨,淡看秋来叶渐黄。
笑对青山仍似旧,莫将愁绪放心床。
这个好像是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分的韵
就是把这十个字,分别写在纸条上,大家来拈
拈到哪个字就以这个字所在的韵部,并且押韵的韵字里必须要有这个字
这个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分韵,或者说是拈韵
此外还有破题
就是限制了个主题来写一首诗词
这个是当年我写的一首破题
破题就以某句为题,这个多流行在明清时候的科举考试中
还有就是即兴写作
我们网上多叫这个为临屏
一般多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约好时间
例如,当年我们就约在每个周一在我群里玩,
开始热身就是十五分钟,写一首绝句或者律诗
或者题图限韵
或者出个题
然后是半小时在写一首词
如果大家没尽兴,我们就在半小时来个长调
就结束了今晚的游戏

行香子 -

   慢卷珠帘,浅醉犹酣。风吹起,波乱心潭。闲愁似旧,江水依蓝。看杯中酒,梦中泪,眼中衫。 -

   轻调锦瑟,笑语曾谙。忆当时,素手纤纤。叹今零落,对影成三!笑一时痴,一时傻,一时贪。

这是半小时,限韵十三覃,写一首行香子
当时好像大家玩的高兴,
当时有一些人最喜欢临屏,有自在飞花,情僧,蝶舞,
但是最擅长临屏的是枕月居的四个流氓:
剑胆琴心,楚念远,萧秋云还有浅斟低唱
我临屏上不行的
要我半小时临一首莺啼序,我也来不了
绝句律诗一百字左右的词还可以
念奴娇 -

曲栏幽槛,倚黄昏,萧条一地花雨。残酒半杯浮旧影,心事堪堪谁许?玉笛生凉,瑶琴闲弃,春又匆离去。情怀似月,月莹窗畔霜露。 -

曾向梦里缠绵,淙淙溪水,绿柳依风煦。娇艳轻盈莲步缓,曲曲流莺金缕。好梦难凭,笙歌易散,不觉人将暮。桃花依旧,问刘郎识卿否?

这个是我当年的临屏之作
一般来说临屏很少有佳作的
因为写着写着就会一味的重复自己,就只图快了
所以后来我发现了这个弊端,干脆就不玩临屏了
此外诗还有宝塔诗,打油诗,剥皮诗
这样的都是游戏
我找出来给大家简单的讲讲
今天索性就不讲新的内容了,我们就多讲一些趣味的诗吧
回文诗

这个大家都听过吧
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总的说来,回文诗就三种形式
正着读是一首,倒过来读又是一首
例一、《回文旋图诗》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可倒读为: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或者正着读是一首律,倒着读,是一首律,还可以是一首词
这样的都体现了作者有着高明的文字驾驭能力
不过有了回文谱的出现,这些回文诗也没有啥神秘性了
第二种形式就是十言诗
其实就是回环读,或者是叠字读
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这就是一首回环着读的七绝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词本身是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可资欣赏。词云: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也是调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此词重新标点,可成七律一首:
孤楼倚梦寒灯隔,
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
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
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
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则为:
红帘映月昏黄近,
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
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
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
隔灯寒梦倚楼孤。

还要一种形式就是一句一回文,全篇无法倒着读。只是每句可以倒着读
苏轼的《菩萨蛮》题为《闲情》,词云: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这些都是文字机巧,作为游戏来看。不可以深入研究的。过于深入就跑偏了哈
此外还有叠字诗,戏谑诗
不过这些都可以课后自己了解

剥皮诗
剥皮诗也称“拟古诗”,是一种仿造诗,即旧瓶装新酒。其形式步前人诗体,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几个字,甚至沿用部份诗句。其内容则以各个时期的生活画卷为基础,使诗作产生新意,用调侃嘲讽口气,妙趣横生,达到发泄或鞭挞的目的。“剥皮诗”始于何时,无从查考。所见“剥皮诗”较早的是唐代。 

唐代崔护写过一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来有个县的前任县令执法如山,人称“铁面”,后任县令恰恰相反,人称“糟团”。一帮读书人在前任离开一年之际,在县署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依旧醉春风。”

有一位文人曾去桥头斋铺买麻花吃,看上了搓麻花的姑娘,一年后那位文人再来斋铺买麻花吃,却发现姑娘已离开这里。于是文人写了一首《再过桥头斋铺》诗:
  去年今日此门过,人面麻花相对搓。人面不知何处去,麻花依旧下油锅。

汪精卫因刺杀摄政王载沣而被捕时曾口占一首五言绝句:
  慷慨过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后来汪精卫叛变了,于是有个叫陈剑魂的人在报纸上发表一首《改汪精卫诗》的诗:
  当时慷慨过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这首剥皮诗剥去了汪精卫的画皮,使汪精卫丑态毕露。这是一首反意剥皮诗。

近试上张水部   唐人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中是一个温和柔顺、谦恭有礼的好媳妇。然清人徐枕亚将此诗只改动七个字,同样一位新嫁娘就判若云泥了。且看:
洞房昨夜翻红烛,待晓堂前骂舅姑。
妆罢高声问夫婿,须眉豪气几时无?

这些都是游戏体
当年日寇占领东北,大举进逼华北之时,北平一片混乱。国民党达官贵人大肆搜罗国家珍宝仓皇逃离,使北平成了“空余文化城”,更可笑的是,有些达官贵人还沉醉在烟花场上,颇有“错把杭州当汴州”遗风。
曹植《七步诗》脍炙人口。郭沫若“反其意而剥皮”,作了一首《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将原诗的贬义翻了个儿,变为褒意。这又叫“翻案剥皮诗”

绕头诗
         此体当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其形式为: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三句中一、三字意思相反,二、四句分别阐释一、三句的意思;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一句三、一字为第三句的一、三字。用字要相同,意思要相反,绕来绕去,让人头昏,故称“绕头诗”。

相传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宴请宾客,席上高朋满座,王安石、秦观、佛印和尚等名人都在其列。酒喝到兴头,苏轼道:“我来行一酒令:上两句用两字颠倒说,下面用两句诗押韵,分别阐述上两句意思。做不出的罚酒三杯。”说完,即随口吟出下面的第一首,王安石等三人自然不甘心被罚酒,各自吟出了后面三首。
闲似忙,蝴蝶双双过粉墙;忙似闲,白鹭饥时立小滩。(苏轼)
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注,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王安石)
动似静,万倾碧潭澄宝镜;静似动,长桥影逐酒旗送。(秦观)
悲似乐,送葬之家喧鼓乐;乐似悲,送女之家日日啼。(佛印)

宝塔诗,一七令就是宝塔诗
打油诗呢没啥好讲的。但是有一种打油诗比较有趣
三句半
十七字诗,又称“无赖体”,俗称“瘸腿诗”、“吊脚诗”、“翘脚诗”,“十七字诗”属于诽谐诗体,全诗四句,句式是“五五五二”排列,即前三句均为五字,末句为两字,共十七字。
事于明冯梦龙《古今笑史》中补之曰:“一说:守坐以诽谤律,发配郧阳。其母舅送之,相持而泣。泣止,曰:‘吾又有诗矣:发配在郧阳,见舅如见娘。两人齐泪下,三行。’盖舅乃眇一目者也。”此事清代独逸窝退士撰《笑笑录》又补之曰:“既至配所,官喜其诗,令试为之,应声曰:‘环佩响叮当,夫人出后堂。金莲三寸小,横量。”
县太爷一气之下,就命令手下人把他关进了监狱。他独眼龙舅父来看他,二人抱头痛哭,他的灵感又来了:
见舅如见娘,珠泪洒胸膛,两人热泪流,三行。

就是酒令
这些都是游戏体
但是有一种轱辘体,现在已经是写作的正体了
如以“一阵秋风一阵凉”为轴写一组轱辘体绝句

那么就把这句分别放在一二四句上,各写一首

但要做到三首同题
也可以三首各写一事
这个未必,关键是根据题材来定的
世事浓时浓若酒,就这七个字

你们来依次来个字,墨子砚,平凡,月清秋,玉瑶,静沐暖阳,相遇最美,骄阳墨雪

不限题了,下周三我们就来点评你们的这个分韵

其他人如有想写的,可以尝试一下

下周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心阁第七讲 诗之别才